三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docx
《三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知识1、1908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一般认为,这两本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2、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与社会意识的学科。”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与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与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与隐含的存在所影响。3、社会学家CA艾尔唔得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4、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社会行为公式:B=f(P,E)其中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
2、境,f函数关系,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社会行为时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与群体决策行为及人际合作及竞争。5、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及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6、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内,态度属于个体层面的研究内容。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7、根据美国学者霍兰德(E.P.Hollander,1976)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及实证分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经验描述阶段;从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初实证分析
3、阶段;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孟子的“性善说” 荀子的 “性恶说”8、 社会心理学研究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与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与引导。9、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非暗示性原则、非歧义性原则、适度原则)(三)档案法10、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F 奥尔波特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1、四个影响比较广泛而长久的理论流派,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与沃尔特斯)、社会交换理论(美国霍曼斯)、符号互动论与精神分析论。12、观察学习所包含的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
4、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13、剥夺-满足命题:个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越多,该奖赏对他的价值就越小。14、精神分析理论;荣格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使病人进入一种不可能的幸福状态,而是帮助他们树立以后总面对苦难的、哲学式的耐心与坚定。荣格提出了集体潜意识观点。15、亚里士多德-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第二节 社会化及自我第一单元 社会化1、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及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与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与生活技能的过程。儿童及青少年期的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成人时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
5、,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比如我国的劳动教养与劳动改造制度就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一)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及生产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二)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三)教导社会成员明确生活目标,树立人生理想(四)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以是个体适应社会的过程。3、社会化的基本条件(一)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二)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4、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5、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一)语言社会化: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往往是以语言社会化为条件的。(二)性别
6、社会化:性;性别(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性别角色。(三)家庭对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性别角色期待及认同、模仿等机制实现的。(四)道德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是指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级内化,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的过程。(道德观念及道德判断、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五)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接受与采用现实的社会政治制度的规范,并能掌握相应的态度与行为方式的过程。(国家形象阶段、抽象国家观念阶段、国家组织系统阶段)第二单元社会角色及其理论6、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及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的行为方式以及相应的心理状态)7、分类:先赋角色(父母)与成就角色(老师)(二)规定性角色(公务员,警
7、察)与开放性角色(朋友)(三)功利型角色(企业家,商人)与表现型角色(学者,教授)(四)自觉角色(演员)与不自觉角色(性别角色)8、角色扮演的过程包括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四、角色失调的四种形式: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最严重的角色失调指角色承担着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第三单元自我、身份及自尊9、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10、 主我:是认识的主体;客我:是认识的对象;镜我: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11、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
8、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及认识自己的方式。12、自我的结构: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13、自我概念的功能:A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B解释经验C决定期待14、自我概念的形成及发展三阶段: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15、身份的特点: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16、自尊: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扮演的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与。詹姆斯的自尊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17、影响自尊的因素: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及与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理性地进行社会比较第三节社会知觉及归因1、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
9、觉。2、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一)认知者的经验图式(人脑中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网络,图式对新观察到的信息起到解释与引导的作用)图式的作用:A、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直觉与自我直觉B、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C、影响记忆(二)认知者的动机及兴趣(三)认知者的情绪3、个体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概括性的认识,成为自我图式,受图式的影响,人们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或是以前知道的东西。4、印象形成: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其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5、首因效应(最初获得)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
10、效应(最新获得),而不熟悉或者少见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6、光环效应:也称晕轮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是在人们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7、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能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8、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一)加法模式(二)平均模式(三)加权平均模式(四)中心品质模式一般来说,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9、印象管理也称印象整饰与印象控制,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
11、己的印象,及个体进行自我印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过程,是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10、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A、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B、隐藏自我及自我抬高C、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D、投人所好11、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及判断的过程。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作出准确的预测。12、(一)内因与外因。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过程等个人特征,属于行为内因。在许多情境中,行为及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与外因这样的单方面的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
12、归因称为综合归因。(二)稳定性原因及易变形原因(三)可控性原因及不可控性原因。可控性归因表面个体通过主观的努力可以改变行为的极其后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做出变化的预测。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对未来做出准确的预测。13、控制点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罗特,其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内控者:控制点在个体的内部,其态度与行为符合社会期待。外控者:控制点在个体的外部14、归因原则(一)不变性原因,海德认为,人们归因时,首先使用的是不变归因(二)折扣原则。由凯利提出,他发现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特定结果的作用就会打折扣。(三)协变原
13、则-规律性的协变15、凯利的归因三维理论特异性共同性一致性归因高高高刺激客体低低高主体(内归因)高低低情境16、影响归因的因素(一)社会视角(二)自我价值保护(三)观察位置(四)时间因素17、失眠者往往认为失眠时自己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等等,因而有可能通过改变他们的归因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缓解。第四节 社会动机及社交情绪1、社会动机的功能:(一)激活功能(二)指向功能(三)维持及调节功能2、动机强度及活动效率的关系:一般来说,动机强度及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每次活动都存在最佳动机水平3、亲与动机亲与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及他人在一
14、起,建立协作与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亲与即合群,是人际的最低层次。4、亲与起源于依恋5、亲与的作用A、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B、获得信息;C、减轻心理压力;D、避免窘境。6、影响亲与的动机的因素:A、情绪因素;B、情境因素;C、出生顺序。7、权利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与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8、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及儿童的成就动机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培养儿童动机应注意的问题是:家庭的教养方式;强调成就及成败的主观概率。9、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目标的吸引力;风险及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10,抱负水平是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与期望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
15、11、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景及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挫折的心理紧张状态。12、引起权力动机的因素主要有:A、社会控制的需求B、对无能的恐惧13、侵犯动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以使自己获得平衡与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侵犯是由侵犯动机引起的。14、侵犯是由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15.挫折侵犯学说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也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16、挫折侵犯学说的要点如下:(1)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2)抑制侵犯的力量及该侵犯可能受到预期惩罚强度呈正比。(3)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越小。17、侵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级 心理咨询 社会心理学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