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研组活动记录66712.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历史教研组活动记录667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教研组活动记录6671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史教研组活动记录 第 1 次活动内容学习市教研室初中历史教学意见、讨论新学期教研工作计划活动时间9、7活动地点参加人员全体历史教师主 持 人记 录 员活动记录:1、制定落实教研活动计划2、加强备课组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备课组建设首抓集体备课,逐步做到 “四定”、“四同”,“四定”即定制度、定时间、定内容、定任务。把集体备课作为教研组工作的一项制度,写入每学期的教研组计划中。每周用2个小时作为集体备课的时间。集体备课的内容一般定为:(1)分析研究教材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热点;(2)分析交流所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3)交流教学体会和有关新近信息;(4)教材后面的思考与练习怎样处理。由
2、备课组长提前将备课专题分配给中心发言人,由中心发言人交流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课堂教学框架的构想,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利用集体备课,丰富课堂教学,是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工作。对高三的复习,认真组织备课,分解教学过程,从细节处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通过“四定”做到“四同”,即同课头的教师在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作业处理和考试考核上基本相同,最终形成备课组的基础教案。备课组成员根据各自教学班级的具体情况,对基础教案进行适当调整,以做到因材施教。3、抓好常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4、落实考试制度,做好成绩分析 (1)认真组织每一份试卷,备课组集体研究,精选试题,突出重点,难易适度。
3、(2)认真批改、认真分析、认真评讲,做好成绩统计。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完善课堂教学。 5、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开展研讨历史新课程标准活动6、针对高考开设高三历史复习研讨课,扎实做好第二轮复习,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实效性。7、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教 研 活 动 记 录 第 次活动内容讨论本学期历史组的科研课题活动时间9.14活动地点参加人员历史教师主 持 人记 录 员活动内容讨论本学期历史组的科研课题主要任务:确定研讨课题,模仿问卷设计。学生进行问卷的修改和调查方案的设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整理和统计。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活动分析与反思(关于主题确定、教师态度、形式与内容、经验与不足
4、等) 本次伙伴合作教研活动,气氛非常热烈,通过研讨,达到了伙伴合作的实效。本校老师认为一定开展这样的伙伴合作,有利于把高中的探究(研究)型课程推向深入。教 研 活 动 记 录 第 3 次活动内容史学理论学习-基于问题学习活动时间9.21活动地点参加人员全体历史教师主 持 人记 录 员活动内容主要内容一、史学理论学习-基于问题学习“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由师生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小组搜集材料、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
5、中,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即使中间穿插一些提问,也主要是对一些事实现象的再现,没有多大的思考余地。建构主义以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和学,主张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2.、鼓励学生探索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
6、的问题意识,还要善于挖掘素材,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探索问题,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启迪学生智慧,帮助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享受到探索问题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也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从而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4、激活学生求知欲望求知欲是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7、学习质量的内在动力。求知欲越强,学习的自觉性越强。教学过程是教师导,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效果既受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也受学生主体作用的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实现。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就能取得最佳效果。很多时候,学生有学习的欲望,有动机,有上进心,却不知道如何去学,或学习的效率低下。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求知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二、确定下阶段教学活动目标:依据建构主义问题学习的理论探
8、究高中历史课程中有效设计问题。 活动分析与反思(关于主题确定、教师态度、形式与内容、经验与不足等) 教师需要理论修养,理论学习为教学提供了方法和策略。 教 研 活 动 记 录 第 4 次活动内容初中历史课程中有效设计问题的探究活动时间9、28活动地点参加人员主 持 人记 录 员活动内容及过程初中历史课程中有效设计问题的探究。活动过程根据有效设计问题进行教学设计1、 具体实施徐静在高一开设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实施 ,陈良彬在高二开设 美国国父华盛顿 ,肖红在高三开设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2、 相关老师听课,提出建议3、 通过探讨形成以下共识(1)设计问题要针对学生的基础和学习需要针
9、对性。(2)设计问题要清晰明了科学性(3)设计问题要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 开放性。 活动分析与反思(关于主题确定、教师态度、形式与内容、经验与不足等)本次教研活动,听了三节课,这三节课各有所长。一些老师还写了教学反思。后记:尹娅妮老师对肖红在高三开设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观课评价:该教师通过幻灯片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同学整理孙中山前期革命经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时代发展和人物心路历程的关系,在引导学生建构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再造共和、组织护法运动、开创新三民主义时代的历史轮廓的同时,使学生对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继续革命的活动与革命理论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丰富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这是高三复习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教研组 活动 记录 6671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