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十六章复习思考题参考复习资料.docx
《西方经济学第十六章复习思考题参考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第十六章复习思考题参考复习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指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进行的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的交换活动,是国家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通过世界市场在商品、资金、科学技术、服务等领域的相互联系与结合。2绝对优势指某国用相同数量的资源所能够生产出的某种商品比另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的这种商品多。3相对优势是指一个生产者(个人,公司,或国家)能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4H-O定理要素相对富裕度与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差异,而生产成本的差异又是导致了不同国家贸易前相对价格不同的原因。这种商品相对价格之间的差异可以转化为两国商品绝对价格的差异,而商品的绝对差异才是两国间发生贸易的直
2、接原因。各国都倾向于生产其要素相对富裕的产品并且出口,并且进口其国内要素相对稀缺的产品。5国际贸易政策是世界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所制订与实行的各项管理措施的总称。6国际结算是指国际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交往或联系而发生地以货币表示债权债务的清偿行为或资金转移行为。7国际金融是世界(国际)经济关系中的资金融通关系,这种关系具体体现为国际的货币兑换、借贷关系、收付方式、结算制度、资产储备、金融市场、货币体系、金融机构、金融一体化等。8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它有有动态与静态之分。动态的外汇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务的金融活动;静态的外汇是指
3、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9汇率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10固定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同另一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波动幅度很小。11浮动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不规定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官方汇率,也无任何汇率波动幅度的上下限,本币任凭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自由涨落。12国际收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与,它是以交易为基础,不仅包括贸易收支与非贸易收支,而且还包括资本的输出输入,既包括已实现外汇收支的交易,也包括尚未实现外汇收支的交易。13国际收支平衡表也称国际收支差额表,它是系统记录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国际经济活动
4、收入与支出的统计报表。14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账户,指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以下项目:货物、服务、收入与经常转移。15资本与金融项目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两大部分。16BP曲线在其他参数变量固定的前提下,以利率为纵坐标,国民收入为横坐标,国际收支均衡函数的几何图形表示为国际收支均衡的曲线即为BP曲线。二、计算题 1假设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6.82元人民币,试求(1)用美元表示的人民币汇率是多少?(2)售价1元人民币的1台彩电的美元价格是多少?(3)售价2000美元1台的IBM电脑的人民币价
5、格是多少?解答:(1)由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可得,用美元表示的人民币汇率是1元人民币美元,即RMB1$0.1466。(2)售价1元人民币的1台彩电的美元价格为:1(3)售价2000美元1台的IBM电脑的人民币价格是:2000RMB6.82RMB13640。2设一国边际进口倾向为0.2,边际储蓄倾向为0.1,问当政府支出增加10单位货币时,对该国进口的影响。解答:在开放经济条件下,GDPyC+I+G+(X-M)+y+e-dr+g0+x0-m0-y解得y=(+e+ g0+x0-m0 -dr)/(1-+),从而得政府支出乘数为kg=10/3当政府支出增加10单位货币时,国民收入增加100/3
6、单位货币,进而使得该国进口增加20/3即6.67个货币单位。3设某国宏观经济由下述方程描述:消费函数c=28+yd,投资I=20,政府购买支出g=26,税收函数ty,出口x=20,进口函数my(计算单位均为10亿美元)。试求该国均衡产出与贸易赤字(或盈余)。解答:在开放经济条件下,GDPyC+I+G+(X-M)即有y28+(y-25-y)+20+26+(20-2-0.1y),解得该国均衡产出y17(10亿美元X-M10(20-2-15.65217)23.48亿美元,即该国的贸易盈余为23.48亿美元。三、问答题1试述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解答:所谓绝对优势是指某国用相同数量的资源所能
7、够生产出的某种商品比另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的这种商品多。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绝对优势理论的创始者,他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指出,分工能提高生产率,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国内的地区之间,而且适用于国与国之间,两国之间的贸易应建立在成本差异的基础上。假如一个国家的人力与资本专门用来生产在气候、土壤与矿藏等方面具有自然优势的产品,或者专门生产在工艺技术方面具有称之为获得性优势的产品,用以交换别的国家在其自然条件或工艺技术上又有优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的国际分工,两国的总产出相对于自给自足时会增加,贸易国双方都将从贸易中得益。绝对优势理论是科学成分与非科学成分的混合,有其正确的方面,它深刻指出了分工对提高劳
8、动生产率的巨大意义。各国之间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获利。其错误主要表现在,认为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人类本性所决定的。事实上,交换以分工为前提,在历史上分工早于交换。同时,交换也不是人类本性的产物,而是社会生产方式与分工发展的结果。绝对优势理论解决了具有不同优势的国家之间的分工与交换的合理性。但是,这只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例。如果一个国家在各方面都处于绝对的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各方面则都处于劣势,那么,它们应该怎么办?对此,斯密的理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大卫李嘉图的功劳。2试述相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解答:相对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最早提出的
9、国家贸易理论。比较优势原理这一原理表明,世界上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通过国际商品交换,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从而给交换的双方在经济上带来利益。即使在各个生产领域生产率都比较低的国家,通过生产与出口那些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以换取自己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仍然可以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各国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发挥自身经济的比较优势,并获得由此带来的比较利益。相对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成为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以后的各种国际贸易理论都是由此发展而来的。相对优势理论的贡献主要有:(1)用劳动价值论来说明国际贸易的必要性是正确的,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2)采用
10、“两优取其重,两害取其轻”的原则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是正确的。其局限性有:(1)没有揭示国际分工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仅说明如何参与,没有说明为什么参与);(2)没有说明比较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3)理论假设过于静态,与现实有较大差异。既容易使人忽视国际分工的动态变化,也不利于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家。3试述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解答: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两国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二是生产不同商品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不同,也就是说,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要素禀赋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李嘉图相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说明了两国贸易的原因是互利,但是并没有
11、说明相对优势产生的原因,而要素禀赋理论作了一定的研究,为一国如何利用本国资源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分工以获得贸易利益提供了一种思路。但要素禀赋理论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1)具有庸俗性。该理论建立在三要素论的基础上,在国际贸易领域内抛弃了劳动价值论,抹煞了劳动收人与财产收人的差别。三要素论认为:劳动、资本、土地是一切社会生产所不可能缺少的三个要素,商品价值是由这三个要素所提供的生产性与服务性项目共同创造的。这个观点曾经遭到马克思的严厉批评。(2)抹煞了生产关系对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作用。(3)这个理论的建立是以一系列不符合实际的假设为前提的,与当代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现实不符。(4)抹煞了国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经济学 第十六 复习 思考题 参考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