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资料.docx
《心理学导论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导论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e研究人和动物的心理与行为的科学。&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屯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比较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物心理学工程心理学a性别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目标e这种心理或行为的本质是什么(描述)这种心理与行为为什么会发生(解释)e我们能预测这种心理与行为将在什么时候发生吗(预测)&影响这种行为的条件有哪些(控制)e冷漠的旁观者0描述旁观者在紧急情况下往往不愿出手救人。解释0 责任扩散有人会去帮助他,我就不必去了”内疚扩散“他们也没帮忙,我责任小些”社会比较“她们怎么没反应”预测&如果你的车坏在繁忙的上下课交接期,会不会很快有人来帮助你?控制&更多的教育和训练儿童,让他们
2、尽可能的去援助受害者,以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O 让人们了解“旁观者效应的内容,更乐意向危难中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 我们应该永远像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场时样去行动。绪论 2普通心理学 2发展心理学 2人格心理学 4社会心理学 2健康心理学 4变态心理学 2心理测量学 4心理咨询与治疗 4普通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不可 能产生。例 L 2. 3.人脑产生心理现象的过程:反射活动 客观事物是心理的源泉。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具有一定内容的,这种内容是客观事物 在人脑中的反映。例:画一个外星人和他的家 人的心理
3、反映的特点观念性、主观性、能动性例:老师、授课内容认知过程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支配人的行为感觉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知觉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表面关系和联系的认识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即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 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表象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直观性、概括性、促进问题解决)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例如:10年以后的 你)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 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已有知识和经验、分析、
4、综合、比较、 抽象、概括) 语言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 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情绪或情感: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主观体验表情(面部、姿态、语调)-一生理反应 需要:有机体内部的种不平衡状态,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 种稳定的要求,是有机体活动的源泉。动机: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内在心理过程。人格又称个性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综合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 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的心理品质。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
5、的种稳定的心理特 征。先天形成为主、无好坏之分。(例:A -B型、胆汁质等)&性格表现在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的习惯化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后天形 成为主、有好坏之分自我调控系统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 自我认知Kself-cognition)自我观察(适度)和自我评价(客观) 自我体脳 self-experience)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自尊和自卑 自我控制J(sel于-regulation)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科简介泣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包括
6、两个主要部分: 是人的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其中思维的年龄 特征的研究是最主要的环: 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 其中人格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最主要的环。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 人格在人的生中都在不断的发展。 人格的发展分为既连续又不同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或称心理危机。 由于任务完成得成功或不成功/克服心理危机的方式适应或不适应,而形成积极或消极的心 理品质。每个人的人格品质都处于两极之间的某一点上。表1八个阶段的对立品质阶段时期年龄对立品质一婴儿期0-1岁信任对不信任二学步期1-3岁自
7、主性对羞怯怀疑三儿童早期3-6岁主动性对内疚四小学期6-12 岁勤奋对自卑*青少年期12-18 岁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18-25 岁亲密对孤独七成年期25-50 岁繁殖对停滞A老年期50岁自我完善对绝望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取决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0例加:出生后就和母亲分离的婴儿 自主性对羞怯怀疑,是否有机会探索,自己独自做事,获得自我控制感 例:父母过保护的儿童、弄潮丿追随者,主动性对内疚 形成雄心壮志和目标感 例:读书癖的“大孩子” 勤奋对自卑 和同伴在学习或游戏中竞争、比较 例:鸡头与凤尾 自我整合对角色混乱应付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如升学、情感、个人设计,回答“我是谁?” 亲密对孤
8、独 需要友情、爱情,例:孤独的游戏魂,完善的人际圈 繁殖对停滞 在教育下一代的过程中成长,快乐而非厌烦 自我完善对绝望 对自己生生活的接纳和满足认为自己没时间了,想重新来过,对他人厌恶和轻蔑其他发展心理学的专题快乐母亲,快乐婴儿 不同依恋关系 皮亚杰思维发展理论 辩证思维的发展人格心理学B人格定义 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 稳定的 独特的(个别的) 影响人际交往的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 受环境影响的 六个理论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 认知流派探讨、我是谁的六位盲人(静、动) 无意识对人们的行为方式有很大作用 X处在各种各样的
9、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 人格主要由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来解释 人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 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 用信息加工的方式来解释人的行为差异诠释“攻击” 精神分析:死的本能和挫折攻击理论 特质:攻击行为稳定性 生物学:遗传的攻击性素质 人本:我本善良,环境不能满足我的需要,行为:条件反射、榜样作用 认知:怎么加工信息(怎样解释)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模型本我0岁快乐原则 自我一2岁现实原则 超我5岁一道徳原则本我最原始、隐秘和不易把握本能冲动+被自我压抑下来的内容如早年的精神创伤只寻求直接满足服从于“不可抗拒的”快乐原则自我专司管理和执行的机构负责
10、保持人的心理活动的完整性,协调人格结构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同外界环境 之间的关系无意识水平的自我部分:负责对本我的压抑与防御前意识水平的自我部分:负责对既往经验的利用意识水平的自我部分:负责同现实的接触,并接受现实的影响和超我的监督,遵循现实的原则行事超我从自我中分离并发展0人格结构中最为道德的部分 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追求完美的冲动或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主体。通过自我来压抑本我的冲动或欲望观察和监督自我,并依据本我所作所为和思想意图对自我实施奖励和惩罚。超我的两个成分:白我理想与良心自我理想衡量自我为善的尺度,指出自我应该做什么,直接导源于童年期因顺从父母、按照父母的 标准行事而得到父
11、母的关爱和奖赏良心衡量自我为恶的尺度,指出自我不该做什么,直接导源于童年期因违背父母所设定的行为 标准而失去关爱或受到惩罚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自我和本我的关系:残疾人骑马自我和超我的关系:超我提供行为规范,根据自我的表现奖惩自我(自卑、内自尊、 自我价值感)心理防御机制的定义和分类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为摆脱由超我、本我和现实的威胁压所引起的焦虑等消极情感的无 意识的心理手段。作为种心理调适的方法,防御机制具有适应意义,正是借助于防御机制,个人才得以 经常维护其心理康宁,但问题不会由于防御而不复存在。防御要消耗能量。如果一个人的大部分的自我能量被消耗到防御上,势必是自我没有足够的能量去做它应该
12、做的或其他重要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症状。心理防御机制主要可分为:精神病性:否认、曲解、投射不成熟:倒退、幻想、内向投射神经症性: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隔离、转移成熟:升华、幽默、理智化0否认去天南街吃麻辣烫时眼不见为净”遭遇重大打击后的“鸵鸟政策,未患重病,不可能不及格投射(外投) 将自己要不得的观念、冲动或品质夸张性的归于他人,以避免或减轻内心的不安和痛苦 总说别人不友好或小气,实际上. 总说别人做生意投机倒把的商人,实际上. 内投 将原来指向外界的本能冲动或情感转而指向自身。没能攻击别人,转向自我攻击或认同退行有个弟弟后,又开始尿床;Sp晩期的极端退缩-突
13、然找不到孩子的妈妈嚎啕大哭;遇到尴尬情境就哭鼻子转移将对某对象的情感转移到另对象的潜意识机制找个替罪羊(打击和爱)转换将内心冲突或情绪躯体化的潜意识机制头顶不舒服的大三男生倾听身体的声音反向形成采取或从事与自己的潜意识动机、情感和观念截然相反的过激的态度和活动。过分讨好医生的来访者,过分礼貌的学生,过分容忍的室友合理化给自己的行为或处境寻找能为自我和社会认可的解释。酸葡萄、甜柠檬、罪有应得、胳膊拧不过大腿。升华将本能欲望导向比较崇高的、为社会所赞许的方向失恋后努力学习、去打篮球的高大男孩拳击手、监狱警察、消防队员、外科医生、画家关于心理障碍的理论解释与治疗主张无论是正常人还是有心理障碍的病人,
14、在其内心深处都经常存在着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 的斗争或冲突。,所有人的行为都是由不合理性的本我冲突驱动或激发的。行为正常者同行为异常者之间的区别是程度上的,而不是性质上的。行为正常的人人格结构是平衡的,自我有力量控制本我的冲动,抵挡超我的过分谴责。某 些原始的冲动可以通过可接受的途径予以表达,可以减少自我(压抑余下的冲动)的负担。心理失常的人,其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关系失去平衡。0例: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根源是超我发育不良或未确立所致。症状是有深刻含义的,要消除症状,必须剥去伪装、揭穿各种症状的真面目,即揭示症状 所代表的、被压抑在潜意识之中的精神创伤、挫折和内心冲突。可以采取催眠、自由联想、释
15、梦、错误分析、阻抗和移情分析等诸多手段。通过解释和贯通过程,使病人获得领悟,从而摆脱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健康。特质流派:理论和应用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何种类型多血质(快乐型)、抑郁质(不快乐型)、胆汁质(易怒型)和粘液质(淡漠型)内胚型(肥胖型)、中胚型(强壮型)和外胚型(瘦弱型)必型和B型内向和外向 何种特质 紧张、自尊、成就动、攻击性等 特质曲线 种特质就是个人格维度。 特质流派的两个基本假设: 人格特征具有时间上的相对稳定性 A格特征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 特质流派的特征: 预测典型表现 描述人格 进行比较重要的特质理论家 高尔顿奥尔伯特 整体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核心特质Z基本特质 亨利、莫雷
16、 主体统觉测验 心因性需要(27种,有权需要、亲和需要和成就需要等) 雷蒙德, 卡特尔 因素分析方法十六个根源特质(16PF)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探讨和解决有关保持或促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各种 疾病的学科。应激的三层含义应激是外部事件造成的压应激是我们努力应対使人不知所措的事情时产生的内部紧张状态(或内心的冲突)应激是躯体对所施加的任何需求所作出的非特异性反应应激的认知交互作用模式初级评价个体主要考虑是否被卷入某处境“我是否有麻烦了?” (挑战、或胁、伤害丧失)次级评价个体就要比较应对技巧(适应能力)与需求对此我能做什么?”重新评价个体运用新的信息或前面所作出的应对努力
17、的反馈来核查初级与次级评价的准确性。认知交互作用模式的意义某一事件可能被某人认为是应激性的而对别人则并非如此。(严格说来,大多数外来刺 激并不能定义为应激源,只有对环境需求与应对技术进行比较的认知评价才能确定某些 事件是否是应激性的。)同一个体可能在某时认为某事件是应激性的而在另一时期却不这样认为。(具体时期、 身体状态、心理状态) 个人内部建构的现实并不一定可靠,换句话说,它们与共些外部现实并不一致应激源的分类应激巨砾:重大的生活事件(灾难)如死亡、重病、先恋、休退学、重大考试等应激细砾:日常生活琐事(烦恼)如自行车轮胎爆了、打碎了心爱的物品、丢了钱包等 砾石引起应激过程的途径灾难性的事件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导论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