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教案汇编六篇.docx
《爬山教案汇编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爬山教案汇编六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爬山教案汇编六篇爬山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生长部位。2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口语表达的能力,结合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操。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具准备: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思想:创设审美情景,感受祖国文字的语言美。教学过程:(一)设问激趣,整体感知出示谜语A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B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葡萄和丝
2、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也是一种蔓生植物,它搭架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展开形象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看看叶圣陶爷爷是如何把爬山虎怎样爬墙的这一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二)理清条理,扶放结合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结合以下四种学习方法自学:1、整体感知:学生的自学(1)问答法(2)提问法(3)朗读法(4)画图法2、理清条理:汇报学习情况,师给予适当地点拨。3、课件出示:指导朗读,重视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三)结合课件,披文入情直奔重点,播放课件,品味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1、把握整体:学生快速跳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3、。2、深入部分:你认为这部分描写中那些语句写得好,好在哪儿?找出有关词句。3、课件演示:动画感受,让语言的描述升华为形象的感性认识。4、指导朗读:感受爬山虎如何爬墙,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四)指导学法,领悟爬山虎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1、总结学法:针对课堂上相关学法加于小结。2、指导自学:这一段描写哪几种情况下的爬山虎的脚?找词句来分析,用学习上一部分的方法来学习这一部分。3、汇报自学:理顺条理的基础上完成对黑板板书的补充。4、教师小结:结合课件,指导体会作者的喜欢、愉快的心情。(五)总结评价延伸课外1、编儿歌或谜语(1)生畅所欲言A小小叶儿多又多B爬山虎呀真厉害C是虎不是虎春风吹来会跳
4、舞高楼大厦任你爬有脚只会爬几根细丝长茎上不怕高来不怕累紧贴墙上绿使你疑是小蛟龙勇往直前不退缩离墙便枯死2、展示生活中的其他蔓生植物(1)生上台展示(通过简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培养表达能力)(2)教师综合性评价。(结合观察方法、写作运用几方面来谈)3、总结评价后布置作业(1)按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方法展开想象写你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有关动物、植物为适应周围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相关的生理调节(沙漠中的骆驼、仙人掌;猫的脚垫等等)(2)课堂所得,课后的采集编绘成小报或设置展览角组织学生浏览。(结合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教育)爬山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段落的自主感悟和个性解读,了解叶老一丝不苟的
5、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2、通过比较诵读,感受课文通过爬山虎的描写所反映的作者不同的心情,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3、链接作者的文学之路,品味重点句子和课题的深刻内涵,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激与怀念之情。4、补充阅读,初步学习读懂借景抒情的段落。【教学理念】学生的阅读是一种自主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对话活动中,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脚手架,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层解读文本,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教学过程】一、回顾诵读,初读课文1、四十多年前,著名作家叶圣陶曾在爬山虎的脚中描写过自家院落里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本册课文第6课
6、),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向大家背诵几句。2、揭题,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些什么。3、交流初读感受,梳理课文中的人与事。二、多层解读,深悟课文叶老帮“我”修改作文以及那天下午的谈话,使我对叶老的做事与为人有了一些了解。1、自主读悟,表层解读:默读课文,联系课文中语句具体说说你的感受。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引导学生联系文中几处具体描写读懂“认真、平和、质朴”等。)2、资料帮助,个性解读:一个初中生,习作得到了大作家的修改,并受邀到作家家做客,请你也像作者一样从这修改中、交谈中去感受一番,你从中有什么感受与收获。出示文后补充的“资料
7、袋”材料被修改的作文稿子,补充阅读原文中对谈话内容的记叙。(附: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3、难点感悟,诗意解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他的批改却如“春风拂面”;我受邀做客,他的话语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看着这两个词语,
8、让你想起了哪些诗句,哪些景象?(交流点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看着这样的修改,仅仅是脸上的感觉吗?冬天的冰融化后,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变成淙淙的春水。那么,我小小的心融化了,让你想到了什么?)指导有感情朗读,引读课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感受的句子。4、比较阅读,写法解读:课文在第二件事的记叙中两次描写了院中那一墙爬山虎,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去掉这些描写是否通顺?有何不同?联系作者两次看到爬山虎时的心情,想想两次对爬山虎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作者借景抒情,那一片绿里跳跃着、闪烁着他的那份高兴,那份激动,一份沉甸甸的收获,一种难以表达的憧憬。让我们用
9、心去体会,去诵读。(师生合作,有感情配乐诵读。)三、悟读课题,升华情感1、补充阅读,感受“非凡”:叶老的批改,如春风拂面,叶老的话语,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心里充满无限的憧憬与期待。那15岁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让我们看看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你对这“意义非凡”是否有更多的理解。(附: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日子的回忆、纸的生命、父亲手记、总有一处让你感动等。曾获全国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
10、选大中小学课本。)2、深情回忆,诵读课题:课文结尾写道,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总是那么绿着?是仅仅在眼前吗?1988年,著名作家叶圣陶逝世。1992年,时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_,回忆发生于30年前少年时代的故事。同学们,在肖复兴心里,忘不了的是什么?(联系全文抒发情感。)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师恩难忘这是所有学生的心声。多年过去了,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叶老曾经写过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一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带着感情读课题)。四、读物推
11、荐,课外拓展同学们,有许多作家都写过感激、怀念老师的作品,著名诗人舒婷也用相似的命题描写发生在中学时代的故事,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这里呈现的只是的结尾,如果有兴趣,就请同学们课外去阅读这一篇在那颗星子下。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在我记忆的银河中,我的老师。爬山教案篇3【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3、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
12、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也可制作演示的课件。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完第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由学生自由汇报)1、应注意正确书写的字有:隙、漾、茎、逐、瞧。2、指名朗读课文
13、,要求读正确、流利。3、将预习中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讨论。着重讨论空隙、漾、均匀、重叠、蛟龙、蜗牛、休想等词语。4、预习中还遇到哪些问题?(有些问题同学之间当时能解决就解决,有些可放在学习课文时再解决。)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读读课文,想想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爬山虎的?(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特点等。)2、理清脉络。(第一自然段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和样子;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特点。)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共两句话,第一句讲学校里的爬山虎,第二句讲家里的爬山虎。)3、
14、这段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爬山虎的特点?(爬)4、齐读第一自然段。五、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2、填空: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3、看插图,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4、朗读指导:读出叶子的美来。5、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下来。一、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1、观察实物(或挂图),默读课文,进一步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用自己的话与同桌相互说一说。2、屏幕(
15、或黑板)显示描写爬山虎脚的话,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3、让全班学生选择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出爬山虎的脚。4、按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5、熟读,指导背诵。6、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详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二、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向上爬的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2、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触巴拉贴3、在四人学习小组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理解变与弯与贴的因果关系。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了这些动词,才把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过程写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爬山 教案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