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_唐__历史考研名词解释.docx
《考研历史_唐__历史考研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历史_唐__历史考研名词解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名词解释1 .大索貌阅:隋初,为了更好地控制劳动人手和征收赋税,对户籍进行的整顿和重新编制。南北朝以来,户口隐漏日趋严重,国家所能直接掌握的劳动力减少,而地方豪强地主占有的人口增多,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力量。开皇五年,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各州县大索貌闹,核点户口。所谓“大索”就是清点户口,并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所谓“貌阅”,则是将百姓与户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核对。隋文帝规定,凡出现户口不实的情况,地方官吏里正、保长、党长要被处以流刑。又开“相纠之科”,鼓励人们检举告发。同时又规定,凡堂兄弟以下亲属同族而居的,必须分立户口。此次检查新增户口164万多,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壮大了隋朝的国
2、力。2 .输籍定样:隋开皇五年,隋文帝根据宰相高额的建议,实行了“输籍之法”。即由国家制定“输籍定样”,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调赋税、力役的依据,使百姓负担合理,“奸无所容”。由于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成为国家的编户。封建国家和地方豪强之间在对人口的控制方面存在着尖锐的矛盾。隋朝政府积极实行“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的措施,从豪强土族手中把大批户口收归政府控制,打击了大地主阶级的兼并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力量。3 .府兵制:起于西魏,行于北周和隋,兴于唐
3、初的一种兵制。宇文泰掌握西魏政权时所创立其制为:置六军合为百府分属二十四军开府选拔体力强者充府兵,另立户籍。隋代府兵户籍改属州县。唐初整顿成为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府兵终身服役,征发时自备兵器资粮,定期宿卫京师戍守边境。自唐高宗时起,因府兵负担过重等原因渐见其弊至天宝八年折冲府(唐代府兵制军府的总称)无兵可交,府兵制已名存实亡。【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古代兵制制度。府兵制是中国古代兵制史上重要的一项制度,是研究兵制制度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4 .玄武门之变:系唐高祖李渊的三个儿子太子建成、秦王世民、齐王元吉,固权力斗争而引发的兄弟相残事件。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
4、权,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兄弟二人被杀。不久,李渊退住,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改年号为贞观。【解析】本题是对唐朝初年一个比较重要的事件的考查。在回答本题时要注意它的性质、起因、经过、结果或者影响,这也是回答名词解释的一个基本方法。答题时一定要照顾到全面,不然容易失分。5 .安西四镇:中国唐代前期在西北地区设置、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四个军镇。贞观十四年八月唐灭高昌国,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交河城,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二十二年,唐军进驻龟兹国以后,便将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同
5、时在龟兹、焉耆、于阅、疏勒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简称“安西四镇”。贞观以后,安西四镇时置时罢,军镇也有所变动。安史之乱后,安西、北庭以度河西、陇右驻军大部内调,吐蕃乘虚陆续占领陇右、河西诸州,安西四镇与朝廷的通道中断,然而,四镇留守军队仍坚守各镇。不久,北庭及安西四镇相继陷于吐蕃。9世纪中叶,回鹘据有天山南北及安西四镇。唐安西四镇在历史上存在了一个半世纪,它对于唐朝政府抚慰西突厥,保护中西陆上交通要道,巩固唐的西北边防,都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解析】安西四镇是边防和中西陆路交通的战略要地。唐朝建立了以安西四镇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在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上有着
6、重要的地位。这也可以说是唐太宗的文治武功之一。6 .吐谷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幕容部的一支。西晋末,首领吐谷?72?浑率部西迁到袍罕。后扩展,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建立国家。至其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唐后期称之为吐浑。主要从事畜牧,产良马,兼营农业。居庐帐,后渐有城居,使用汉文。609年,隋取其地,置西海、河源、郭善、且末四郡,隋末复其故地。635年,唐遣军击之,立诺曷钵为可汗。663年,吐蕃破其国,诺曷钵率残部奔凉州。670年,吐蕃尽据吐谷浑地。672年,唐迁其部于灵州,置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刺史。吐蕃占据灵州后,吐谷浑更东迁朔方、河东。
7、五代时散处蔚州等地。后世多同化于汉族或其他民族,留在青海的吐谷浑,有学者认为即今土族的先民。【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于一个古老民族的掌握,它曾是唐朝与各民族关系的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考生在回答此类名词解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它的族源、演变以及它在历史上的作用或者是影响。7 .河朔三镇:唐朝后期出现在河北地区的卢龙、成德、魏博三个藩镇。河朔三镇的起初皆为安史降将,治下又是安史叛乱的根据地,民族成分也较为复杂,人多彪悍尚武,有一定胡化色彩。终唐朝后期,三镇节度使的任命朝廷基本不能干预,皆为家族相传或悍将夺位,然后参报中央予以形式上的承认。三镇各拥强兵,自行署置官吏,赋税截留本镇不上贡,又互结婚姻以为声
8、援,朝廷也是视同度外。由于这三镇都在唐朝的河北道,所以被称为河北三镇,又称河朔三镇。直到五代的后粱、后唐时,才比较彻底地解决了这些地区的割据问题。它对唐中后期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解析】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的情况加剧。对唐后期政局的影响最大的是河朔及河南地区的割据型藩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河朔三镇”。全面了解“河朔三镇”的情况也就更轻易、更全面地了解唐后期的政治、经济的变化。8 .神策军:唐代后期主要的禁军。本是陇右节度使所属驻守临洪城西的军队,安史之乱中,这支军队入援勤王。此时神策军故地已被吐蕃占领,这支军队仍沿用神策军的名号。广德元年,吐蕃进犯长安,代宗奔陕州,鱼朝恩率此军护卫
9、代宗,遂入长安,从此成为禁军,贞元十二年又置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神策军来自陇右,曾是唐中央的劲旅。德宗、宪宗时常用以出征藩镇。由于宦官控制了神策军及其他禁军,同时也控制了长安城及整个关中地区,从而造成宦官集团长期专权的局面,它对唐后期的政治和社会有重大影响。至昭宗天复三年,朱温诛杀宦官,神策军同时被解散。9 .南衙北司之争:唐代后期官僚集团和内廷宦官集团争夺权力的斗争。南衙,指位于宫城南的以宰相为首的政府机构,北司,指宫禁以北宦官所在的内侍省。安史之乱后,宦官又逐渐掌握了军权,德宗时设立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典禁军,与二枢密使合称“四贵”,得预机密,形成宦官专权的局面。引起皇帝和朝官及士人的不
10、满和反对,因而唐后期多次发生两大集团的对立和斗争。顺宗即位,启用旧臣王叔文等人,实行“永贞革新”,共谋打击宦官势力,不幸失败。文宗大和八年和九年,文宗深患宦官擅权,擢用李训、郑注,谋诛宦官,事败,株连者千余人,史称“甘露之变”。唐末农民大起义后,中央的宦官和朝臣各自拉拢一部分藩镇势力以相抗争,南衙北司之争一直持续到唐王朝灭亡。【解析】南衙北司之争一直贯穿于唐后期的政局之中,可谓影响之大。这段时期和东汉的“党锢之祸”、明中后期的宦官专政是中国古代最严重的宦官专权时期。10 .二王八司马:唐顺宗联合朝中大臣同宦官作的斗争。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顺宗继住后启用东宫旧臣王叔文、王佐为翰林学士,和宰相韦执谊
11、及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凌准、程异等八人共谋打击宦官势力,罢宫市和五房小儿,罢免贪官京兆尹陈实,启用范希朝夺宦官兵权的计划失败。宦官俱文珍发动政变,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王任贬为开州司马后病死,王叔文贬为渝州司马后赐死,韦执谊等八人先后贬为边远州司马。此即“二王八司马事件”,因顺宗曾预定当年改元永贞,所以又称“永贞革新”。【解析】南衙北司之争中一次大规模的冲突,以外朝臣僚的失败而告终。11 .准西之乱: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准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自称留后,并派兵四处?73?抢掠。唐宪宗在宰相武元衡和大臣裴度的支持下,发兵进讨。由于统兵将帅拥兵自重,军令不一,加之淮西和河北
12、同时用兵,战线过长,故战事拖延了三年,毫无进展。后来,名将李晟之子李想被任为西线统帅,宰相裴度又亲临北线督战,战事才出现转机。元和十四年,李想于雪夜攻入蔡州,一举俘获了吴元济,遂取得了准西之役的全面胜利。12 .政事堂:唐代宰相的议事处。政事堂会议是常设的、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唐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三省长官共行宰相之职,在此共同参议国政。其后,由皇帝指定入政事堂议事,并以本官加带“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后逐渐统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亦为宰相。弘道元年十二月,中宗即位,裴炎由侍中迁中书令,遂奏请移政事堂于中书省,表明中枢决策重心已由门下省转至中书省
13、。玄宗开元十一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同时,又创置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于政事堂正厅之后,分理众务,在政事堂(中书门下)办公的数位宰相中,设秉笔宰相一名,谓之“执政笔”,在处理中书门下日常事务方面具有相当的职权。【解析】政事堂是唐前期对制度进行改革创建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中国古代制度史中可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研究生考试出题的一个重点。13刘晏: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累官殿中侍御史,迁度支郎中,杭、陇、华三州刺史。宝应二年,迁吏部尚书平章事,领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晏以转运为己任,开三门渠津遗迹,岁运米数百万石,以济关中。安史之乱使漕运受到严重破坏
14、。广德元年,平息了叛乱后,次年代宗命第五琦与刘晏疏浚汴渠,并以刘晏专领粮食盐铁转运事宜。在刘晏的主持下,一方面,参照裴耀卿分段漕运的办法,加强了对各水路交汇处的转运仓的建设;并在各运输段上分别使用适应本段水情的漕卒和漕船,从而提高了运营效率,保证了漕路的畅通,运至关中的漕米每年也恢复到110万石,保证了京师地带的粮食供应。780年7月,刘晏被诬陷致死。【解析】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加剧,中央财政依靠江南,这种财政形式和财政重心的转移促使储备转运系统也要相应进行调整,而刘晏的调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这也是本题考查的重点所在。14 .唐律疏议:中国唐代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
15、封建刑事法典,共30卷。永徽元年,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修永微律,翌年颁行。三年,又令长孙无忌等对永徽律的精神实质和律文连条逐句进行疏证解释,以阐明律条文义,并通过问答形式,剖析内涵,说明疑义,撰成律疏30卷,永徽四年颁行。律疏与律合为一体,统称永徽律疏,明末清初始名唐律疏议。律和疏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唐律疏议的律文和疏文反映了唐代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法律地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些政治经济制度,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唐律疏议总结以往各王朝的立法经验及其司法实践,折中损益,使之系统化和周密化。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法典亦产生重大影响,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立法,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历史 _ 名词解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