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与处置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与处置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与处置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埇桥区疾控中心埇桥区疾控中心2013.3.26内 容一、疫情报告的目的与作用二、疫情报告的法律规范三、疫情报告的工作规范和要求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五、疫情处置一、疫情报告的目的与作用报 告1、报告方式的改变 邮件快递-传真、电子邮件-网络即时信息统计2、报告设备的变更 纸质手工报表计算机多系统架构信息平台3、报告标准的不断提高n疫情报告的作用:n1、及时发现疫情苗头n2、准确传递和及时表达疫情的变化趋势n3、客观反应各方面信息管 理“四各方面”:责任单位 责任人 管理标准 执行与落实二、疫情报告的法律规范n2004年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自年月日起施行。明文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增加了传染性非典
2、型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n2008年5月2日,手足口病列入丙类。n2009年4月30日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n共为39种,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n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2005年12月27日发布,从2006 年1月1日起实行。n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n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06年10月发布,安徽省卫生厅网站。n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9日国务院第376号令公布施行;n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03年11月7日发布
3、,2006年8月22日卫生部修订;n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内涵的释义(试行);n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n各专项预案。3、报告人 卫生部2003年第37号部长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16条规定: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4、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报告程序n1)对传染病的报告实行首首诊诊制制: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即责任报告人在首次接诊传染病病人时,如做出传染病确诊或疑似的诊断,应立即填写或录入传染病报告卡,并交予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管理人员。n2)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在确认核实后,
4、应在法定时间内将其输入报告系统,并作好疫情登记和记录。(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3年)n3)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5、传染病疫情报告内容n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信息报告n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以下原则: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本年度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年内多次接诊的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时则不再进行报告。6、传染病的诊断
5、和处理原则(国家标准 GB)n原则上要求做到:n(1)按国标规定的诊断原则和标准做出诊断n(2)确立诊断时,不应超出国标规定的诊断标准n 规定的适用范围,不随意将内涵外延n(3)利用新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和其它辅助方法n 确立诊断时,要慎重,要有把握n(4)尽可能的按疫情报告的要求,分型别、类别做出诊断,准确报告疫情标准级别 转诊:1、不具备某些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就诊;2、转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时,如果有条件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使用专用车辆。常规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常规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责任报责任报告告 人人医院防保科医院防保科审审核、
6、核、查重、查重、录卡录卡甲类、肺碳疽、非典、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立即报告首诊医生首诊医生(填卡填卡)(登记登记)甲类:甲类:2h、乙类:乙类:24h丙类:丙类:24h 县、区疾病预防控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机构网络审核、网络审核、查重、查重、汇总、汇总、流调、疫点处理、转卡流调、疫点处理、转卡旬、月、年报 (订正)甲类、肺碳疽、非典、人禽流感、立即报告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确认、处理、上报旬、月、年报 (订正)甲类、艾滋病、肺碳疽、非典立即报告省级疾省级疾病预防病预防控制机控制机构构中国中国CDC汇总上报医院内部国家疾病信息网国家疾病信息网三、疫情报告的工作规范和要求n1、院内报告方式
7、:n(1)医疗单位对所有就诊的病人,先全部登记在门诊日志上,确保登记例数的完整性,字迹要清楚,填写项目齐全,初复诊要界定清楚。n(2)如属于传染病,不论是初诊还是复诊,则一律另登在门诊传染病登记本上。n(3)传染病报告卡。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责任人对首次诊断的法定传染病人负责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应项目齐全,有确切详细地址,14岁以下者注明家长姓名,学龄儿童应填写学校班级。2、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要求及时性及时性98%(记录资料应以时、分记)(记录资料应以时、分记):.填卡及时性:门诊日志中,医生诊断日期和疫情卡填卡日期相同即为填卡及时。.报告及时性:自诊断时间(以时分计)到网卡录入时间甲类2小时内
8、、乙、丙类24小时内为及时。.录入及时性:医生填卡日期与网上报告卡生成日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即为录入及时。n完整性: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患者单位、现住址、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填卡日期、疾病名称10 项为必填项目。n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自然村,城市到街道门牌号。患者若为学生,患者单位必须填写患者就读的学校或托幼机构名称。符合以上要求的为填写完整卡片,1 条未达要求即为不完整。n准确性:凡字迹清楚,无逻辑错误,提供的基本情况准确的卡片判断为准确,否则为不准确;录入计算机的信息与原始报告卡吻合的为录入准确,否则为录入不准确。1)初次报告n
9、(1)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采供血机构发现HIV 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2)网络直报:录卡人员对收到的传报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查询与核对,发现误诊误报的卡片予以剔除.确认无误和没有重复报告后,通过国家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网络报告后还需在传染病登记簿上进行登记.(3)未开展网络直报的机构在规定时限内将报卡寄送至辖区疾控中心.3)补报:n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
10、时补报按初次报告进行报告和录入。填报卡片时按以下要求进行:n1卡片编号:由责任报告单位按年度编制并填写,便于填报单位内部管理。格式为:年份(4位数字)+科室代码(2位数字,自行编号)+顺序号(4位),如“2005-09-00012005-09-0001”。直报时不需录入,由系统自动生成。n2报卡类别: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接标识“初次报告”。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断或发生死亡时,必须再次填报,标识“订正报告”;其中,死亡病例的报告须是因患传染病死亡的病例,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因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填写报告卡报告。注意(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突发 公共卫生 报告 管理 处置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