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影像设备-课件.ppt
《核医学影像设备-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医学影像设备-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章第七章 现代生物医学影像设备现代生物医学影像设备 第四节第四节 核医学影像设备核医学影像设备姓名:姓名:7.4 7.4 核医学影像设备核医学影像设备7.4.17.4.1 核医学影像设备概述核医学影像设备概述7.4.2 7.4.2 闪烁闪烁相机相机7.4.3 7.4.3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设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设备 7.4.4 7.4.4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设备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设备7.4.1 7.4.1 核医学影像设备概述核医学影像设备概述1 1、核医学影像设备概念、核医学影像设备概念2 2、核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史、核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史3 3、核医学影像设备分类、核医学影像
2、设备分类4 4、射线能谱射线能谱核医学概念核医学概念 (1)核医学)核医学:即原子(核)医学,是研究同位素及核辐射的医学应用及理论基础的科学。核医学就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核医学最重要的特点是能提供身体内各组织功能性的变化,而功能性的变化常发生在疾病的早期,能够更早地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核医学显像特点:核医学显像特点:具有简单、灵敏、特异、无创伤性、安全、易于重复、结果准确等特点。2 2、核医学影像设备发展简史、核医学影像设备发展简史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研究铀矿时发现,铀矿能使包在黑纸内的感光胶片感光,这是人类第一次认识到放射现象,也是后来人们建立放
3、射自显影的基础。科学界为了表彰他的杰出贡献,将放射性物质的射线定名为“贝克勒尔射线”。1898年,马丽居里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发现了镭,此后又发现了钚和钍等许多天然放射性元素。1923年,物理化学家Hevesy应用天然的放射性同位素铅-212研究植物不同部分的铅含量,发现了某些元素受X光照射后会发出独特的射线,为X-线射荧光分析法奠定了基础;后来又应用磷-32研究磷在活体的代谢途径等,并首先提出了“示踪技术”的概念。1926年,美国波士顿内科医师布卢姆加特(Blumgart)等首先应用放射性氡研究人体动、静脉血管床之间的循环时间,在人体内第一次应用了示踪技术,有“临床核医学之父”之称。赫维
4、西1934年EnricoFermi发明核反应堆,生产第一个碘的放射性同位素。1936年JohnLawrence首先用32P磷治疗白血病,这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疾病的开始。1937年Herz首先在兔进行碘128I半衰期(半衰期T1/225分)的甲状腺试验,以后被131I(8.4天)替代。反应堆费米Fermi 1957年,安格(HalO.Anger)研制出第一台照相机,称安格照相机,使得核医学的显像由单纯的静态步入动态阶段,并于6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1959年,他又研制了双探头的扫描机进行断层扫描,并首先提出了发射式断层的技术,从而为日后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扫描机ECT的研制奠定了基础。50年代,钼
5、99Mo-锝99mTc(99Mo-99mTc)发生器的出现。最早的伽玛相机钼99Mo-锝99mTc(99Mo-99mTc)发生器 70年代单光子断层仪的应用和80年代后期正电子断层仪进入临床应用,使影像核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1972年,库赫博士应用三维显示法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测定了脑局部葡萄糖的利用率,打开了18F-FDG检查的大门。他的发明成为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的基础,人们称库赫博士为“发射断层之父”。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4 4、射射线能能谱 测出射线能谱可
6、以用来鉴定和分析放射性同位素。利用闪烁能谱仪可测出射线能谱,其探头内接收射线的闪烁体通常是碘化钠(铊激活)晶体NaI(Tl)。射线射在NaI(Tl)晶体上可以产生光电子、康普顿散射电子等次级电子,这些电子都会在闪烁能谱仪中形成计数,从而获得脉冲高度分布曲线,就可以确定射线的能谱。7.4.2 7.4.2 闪烁闪烁 相机相机1 1、相机的基本组成及原理相机的基本组成及原理2 2、相机定位网络的设计相机定位网络的设计3 3、相机成像原理相机成像原理4 4、相机的性能指标相机的性能指标 7.4.2 7.4.2 闪烁 相机相机 相机是将人体内放射性核素分布快速、一次性显像和连续动态观察的设备,它不仅可以
7、提供静态图像,而且可提供动态图像,了解血液和代谢过程,图像中功能信息丰富,是诊断肿瘤及循环系统疾病的重要设备。1 1、相机的基本相机的基本组成及原理成及原理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受检查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药物后,放射性核素浓聚在被检脏器内,该脏器就成了一个立体射线源,射线通过准直器射在NaI(Tl)晶体上,立即产生闪烁光点,闪烁光点发出的微弱荧光被光导耦合至光电倍增管,输出电流脉冲信号,经过后续电子线路处理形成一定能量的脉冲在显示屏上显示出一个个闪烁的光点,经过一定时间积累便形成一幅闪烁图像,图像可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就完成了一次检查。7.4.2 7.4.2 闪烁闪烁 相机相机 组成组成(1)
8、探头:)探头:探头是照相机的核心,其性能的好坏决定了整台机器性能机图像性能的好坏,它包括准直器、闪烁晶体、光电包括准直器、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前置放大电路、光导和定位网倍增管、前置放大电路、光导和定位网络电路络电路。作用:是把人体内分布的放射性核素辐射的射线限束、定位射线限束、定位,利用多个光电倍增管将由射线在闪烁晶体激起的荧荧光转化为电脉冲光转化为电脉冲,再将这些电脉冲转化电脉冲转化为控制像点位置的位置信号和控制像点为控制像点位置的位置信号和控制像点亮度的亮度的Z信号。信号。(a)由19个光电倍增管构成的闪烁相机探头(a)由)由19个光电倍增管构成的闪烁个光电倍增管构成的闪烁 相机探头相机
9、探头 (1 1)探头)探头 准直器准直器准直器准直器功功能能:引入放射性制剂的人体中的射线是各向同性的,记录射线的闪烁计数器会接收2立体角内的射线,这样导致所形成的核素显像是模糊混乱的,不能形成反应放射性核素数量在人体脏器内的分布图像,也就不能获得脏器的形态图像。如图所示:(1 1)探头)探头 准直器准直器准直器准直器 为了建立放射性核素与图像空间对应关系,必须局限于某一空间单元的射线能进入闪烁计数器,其他区域的射线不能进入,因此需要准直器起决定脏器所发射射线位置的作用,排除对成像起干扰作用的射线,是重要的成像部件。如图所示:(1 1)探头)探头 准直器准直器准直器准直器 材材料料及及类类型型
10、:准直器用能吸收射线的高密度物质制成,通常采用铅(吸收作用大),且易加工,目前有针孔型、平行多孔型、张角型(扩散型)和聚焦孔型(会聚型)等,其中平行多孔准直器是最常用的。(1)、针孔形 (2)、平行孔形(3)、扩散型 (4)、会聚型 (1 1)探头)探头 准直器准直器 平行多孔准直器根据核素能量分为平行多孔准直器根据核素能量分为高能、中能和高能、中能和低能低能三类:三类:A:低能准直器适用于能量小于150keV(千电子伏特)的射线,厚度约为,孔数为20000-40000孔;B:中能准直器适用于核素能量为150-410keV的射线,厚度约为,孔数为8000-16000孔;C:高能准直器适用于能量
11、大于410keV的射线,厚度大于,孔数为1000-4000孔;准直器准直器 (1 1)探头)探头 准直器准直器准直器准直器准直器的技术参数:准直器的技术参数:A A:灵敏度:灵敏度:射线通过准直器的效率(射向准直器的射线只有一部分通过准直器,其余部分被准直器吸收)。主要取决于准直器的几何参数(准直器的孔径、长度、焦点距离等)B:B:空间分辨力:空间分辨力:显像装置能分辨两线源或点源的最小距离的倒数称为装置的空间分辨力。定量评价分辨力有三种方法:两线源分辨距离R;半峰宽度FWHM;调制传递函数。(1 1)探头)探头 闪烁晶体闪烁晶体闪烁晶体闪烁晶体:普通放射性核元素产生的射线为高能量、短波长的光
12、子,它不能直接被晶体后面的光电倍增管接收,因此需要闪烁晶体起波长转换的作用。闪烁晶体是由一定量的闪烁物质加以少量激活物质以适当的方式组成。当快速带电粒子通过闪烁体时,使闪烁体的原子或分子电离或激发,在它的复合或退激时即发生荧光。当中性粒子(如光子)通过晶体时,与闪烁晶体发生各种效应(如光大效应、康普顿散射)产生次级带电粒子产生荧光。(1 1)探头)探头 闪烁晶体闪烁晶体闪烁晶体闪烁晶体:NaI NaI(TITI)晶体的优点:)晶体的优点:A:密度大,=/cm3,荧光反应作用截面积大,对射线阻止本领高,即吸收效率高,探测效率高可达20%-30%。B:发光效率高,晶体透明度高C:荧光闪烁衰减时间短
13、,约0.23-0.25s,所以时间分辨率很高,约10-6s,适合于高计数率工作。D:NaI(TI)晶体产生荧光光子的数量与入射射线能量之间线性好,且范围较宽,而且发射光谱(在410nm处有最大强度)与光电倍增管光阴极的光谱(在400nm波长处有最大光电发射)响应匹配很好,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E:制备较为方便,大小形状(圆形、方形、矩形)可满足临床应用要求。NaINaI(TITI)晶体的缺点:)晶体的缺点:易潮解,所以必须密闭封装。(1 1)探头)探头 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 光电倍增管是一个将光子转换成电子的真空光电器件。其内部由光阴极K、聚焦极F、二次发射倍增系统(D1、D
14、2、D3也称为联极)组成。其工作过程为当闪烁晶体产生的光子入射到光电倍增管光阴极上便产生光电子,光电子经聚焦极进入倍增系统,使电子得到倍增,最后在阳极收集电子,形成阳极电流和电压。阳极收集的电子总数与光阴极发射的光电子数成正比,而光电子数与闪烁晶体发射荧光光子数成正比,即电流脉冲幅度与入射射线的能量成正比。图: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示意图各各部部分分作作用用:光阴极材料为锑、钾、铯,在400nm波长处有最大的光电发射,与闪烁晶体有很好的匹配,而且稳定度较高;聚焦极在光阴极和第一倍增极之间,是光阴极产生的光电子尽可能多的集中到第一倍增极的有效面积上;二次倍增系统由若干倍增极组成,工作时各电极一次加上
15、递增电位,从光阴极发射的光电子经聚焦极入射到第一倍增极上,产生一定数量的二次电子,这些二次电子在电场加速作用下又打在下一个倍增极上,数量得到倍增,依次倍增下去,直到电子流被阳极收集。(1 1)探头)探头 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 相机中光电倍增管是在闪烁晶体之后排成六角形的多个光电倍增管,其数目有19、37、61、91等规格。每一个光电倍增管阳极给出一个电流脉冲信号到电阻网络。注:每一个边排列3个,总共19个;若每一个边排列4个,总共37个;若每一个边排列5个,总共61个;若每一个边排列6个,总共91个 (1 1)探头)探头 前置放大和定位网络前置放大和定位网络前置放大和定位网
16、络前置放大和定位网络 每个光电倍增管的输出分别经过一个前置放大器后加到定位网络上,产生与光子位置相对应的四个位置信号X+X-Y+Y-。(2 2)电子线路部分电子线路部分 相机电子线路部分主要由能量信号通道和位置信号通道两个部分组成。(2 2)电子线路部分电子线路部分 能量信号通道产生Z脉冲Z=X+X-+Y+Y-,该信号称为脉冲总和信号,然后进入脉冲高度分析器(脉冲幅度分析器),确定该信号是否在所选定能量区,这样可以消除绝大部分散射的射线和天然本底(天然本底是指天然本底辐射,包括宇宙射线和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使只有与所选能量射线相应的Z脉冲信号能通过而送到显示示波器的输入端,控制
17、像点的亮度。位置通道通过对X+X-Y+Y-处理得到X=(X+-X-)/Z,Y=(Y+-Y-)/Z的位置信号,这就是闪烁光点的位置。(2 2)电子线路部分电子线路部分 脉脉冲冲幅幅度度分分析析器器:所产生电流脉冲的的幅度和辐射光子的能量成正比,如测出脉冲幅度和计数的关系曲线就等于测出了辐射能谱。我们可以设计一种只允许一定幅度(称为甄别阈值)脉冲通过的电路,通过的脉冲送到计数器中记录,即脉冲幅度甄别器。脉冲幅度低于阈值的脉冲予以剔除,逐渐改变甄别阈值的大小就可以得到计数率随甄别阈值的变化曲线即辐射能谱,如图所示:图:脉冲幅度甄别器原理单道脉冲幅度高度分析器 (3 3)显示系统显示系统 显示系统由示
18、波器和照相机组成,照相机可以对准显示荧光屏进行摄影。目前相机的显示系统都由微型计算机的显示器实现。2 2、相机定位网相机定位网络的的设计 定位网络是确定光子入射到闪烁晶体中位置的重要电路,定位精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被监测脏器中病变的位置,常用定位网络有电阻加权、电容加权和延迟线加权三种,最常用的是电阻加权定位网络。电阻加权定位网络的设计:2 2、相机定位网相机定位网络的的设计 (1 1)位置信号)位置信号X X,Y Y的数学模型的数学模型图:19个光电倍增管排成六角形的相机探头 如 图 所 示 19个光电倍增管排成六角形的相机探头,定位网络采用电阻加权矩阵。2 2、相机定位网相机定位网络的的设计
19、 设第i个倍增管的中心坐标为(xi,yi),闪烁点的位置为(x,y),d为光导的厚度。根据照度公式,第i个光电倍增管接收来自(x,y)闪烁点的光强与下式成正比:如果第i个光电倍增管输出脉冲为Zi,则Zi=GNi(G为该倍增管的倍增系数,Ni为第i个光电倍增管光阴极输出的光子数)2 2、相机定位网相机定位网络的的设计 在相机中,若一个光子入射到闪烁晶体中,入射到(x,y)点,则该点产生的光被所有的光电倍增管所接收,不过其接收光量随倍增管与闪烁点的距离不同而有所差异。若光子正好落在晶体中心,则X+=X-,Y+=Y-;若光子落在第三象限,则X-,Y-比X+,Y+绝对值大,这时X=X+-X-0,Y=Y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医学 影像 设备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