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诗歌鉴赏大全5篇.docx
《唐诗三百首诗歌鉴赏大全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三百首诗歌鉴赏大全5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唐诗三百首诗歌鉴赏大全5篇 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唐诗三百首诗歌鉴赏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唐诗三百首诗歌鉴赏大全1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诗画观赏 【诗文说明】 在松树下,我询问童子,他说师父采药去了。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道他在哪里。 【词语说明】 言:说。 处:去处。 【赏析】 一唱三叹,一波三折使短短的小诗具有了无穷的韵味。诗中有一问三答,将三番问答精简为二十字。既写出了诗
2、人感情的逐步深化及对友人的关切,又表现出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 唐诗三百首诗歌鉴赏大全2 送崔九 作者: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注解】: 1、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 【韵译】: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 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 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忙出山。 【评析】: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需坚决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 出,不甘久隐。语言虽浅白,含意却颇为深远。 唐诗三百首诗歌鉴赏大全3 送灵澈上人 年头: 唐 作者: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作
3、品赏析 【注解】: 1、杳杳:深远貌。 2、荷:负。 【韵译】: 在青翠的竹林寺院中, 远远传来深厚的晚钟。 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 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评析】: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督促灵澈归山。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
4、。“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恋恋不舍,结出别意。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意,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770)。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始终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精致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
5、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深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予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十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绘画论)此诗如画,其胜利的缘由亦如绘画,景色的美丽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唐诗三百首诗歌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三百首 诗歌 鉴赏 大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