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蓝天下共享一片爱——中心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docx





《同在蓝天下共享一片爱——中心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在蓝天下共享一片爱——中心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同在蓝天下,共享一片爱中心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同在蓝天下 共享一片爱 安庆市大观区海口中心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留守儿童由于多数处在广阔农村的生活边缘,长期的亲情缺失、有效监护的严峻缺位,使得他们个体在身体素能、情感心理以及道德行为上消失了诸多问题,呈现出社会性、群体性特点。据国家民政部统计,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为1726.29万人,其中,小学1190.07万人,占小学在校生数的12.01%。而这一比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校显得更高,仅就海口中心学校而言,这一比例高达46%。 关注这一特别群体,关怀每一生命个体,不仅是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表达,也是学校“人文关心、育人为本
2、”教育理念内在需求。让每一个留守儿童安康成长、欢乐学习是我们教育工的神圣职责。多年来,我校以“同在蓝天下,共享一片爱”为主题,详细落实“九个一”关爱机制,渐趋形成“一一四四”关爱工作模式,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正因如此,海口中心学校于201*年被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示范留守儿童之家称号,被安庆日报褒誉为“义务教育均衡进展观看样本”。 一、强化领导,健全组织 为了强化我校“留守儿童”工作,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担当组长,分管校长担当副组长,办公室、教育处、总务处、少先队全面协作,健全组织,完善机构,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实到位。 学校制定了系统的治理制度。明确的工
3、作职责,科学的工作规划,使关爱工作制度化、标准化和常态化。我们把班级、团队作为关爱“留守儿童”主阵地,让责任心成为教师关爱工作的爱心起点。为此,我们定期召开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专题会议,开展关爱工作专题培训,统一思想、提高熟悉,学习工作理论,沟通工作方法,总结工作阅历,让全部教师自觉成为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行动到位的爱心使者。在市区团委、妇联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健全了关爱工作组织机构,形成了“以中心学校为关爱工作中心、以儿童之家为关爱工作基地、政府主导、企业帮扶、高校结对、家庭协作”的立体关爱工作网络。 二、全面把握留守现状 海口镇是农业大镇,外出务工人口众多,留守儿童成为当地农村教育中的突出问
4、题。在海口中心学校所辖7所完小、1所初小的1801名在校学生中,“留守儿童”有828人,高达45.97%。其中中心本部在校学生968人,留守儿童达361人。这些留守儿童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型,即父母均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抚养;二是借居监护型,即由亲朋长辈代理监护;三是无监护型,即单独自理。他们的生活不稳定,缺失父爱母爱,心理状态堪忧。帮忙“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安康成长,成为学校教育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健全档案,标准治理 为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镇各校仔细开展对留守儿童的调查讨论,摸清留守儿童的根本信息,结合学生
5、学籍治理,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详实的八项档案。根本内容包括:留守儿童信息汇总、留守儿童根本状况登记、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卡、三特儿童(特困生、特长生、特别学生)登记、留守儿童活动登记、班级关爱活动记录、留守儿童成长特别事迹和案例分析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治理的工作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展动态治理,并依据学生变动状况,准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通过留守儿童档案资料的建立,让教师把握了每位留守儿童具体信息和生存现状,使关爱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从而促进我校留守儿童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和系统化建立,全面提升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成效。 四、加大投入,构筑爱巢 我镇各校教学用房缺乏,硬件设施较差,但各校都力争制
6、造条件,为留守学生开拓各种活动场所、添置活动器材,尽力为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供应物质保障。2023年9月,在共青团安庆市委的关心下,海口中心学校本部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安庆市立医院捐资6000元,为“留守儿童之家”添置了电子琴、乒乓球台等器材,学校为“留守儿童之家”购置了图书。海口中心学校从最初的“一家”开头建立,逐步建立艺术室、体育室、心理询问室、亲情联通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室等活动室,形成“七室一厅” 的大家格局。201*年学校创立“乡村少年宫”,又将新建的科学试验室和电脑室纳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序列,进一步完善“家”的建立,使它成为我校留守儿童日常读书学习、心理辅导、消遣活动
7、的主要空间。 民生工程东风劲吹,留守儿童之家在海口乡村各个角落相继建立。以中心学校现在的“乡村少年宫”为关爱教育讨论活动中心,先后建立了皖江、海口、镇江、培文、保婴、义湖、引河7所村小校内留守儿童之家,“1+7”辐射状关爱活动平台既是学校开展日常活动的教育空间,又成为了政府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丰富农村社区文化的有效着力点。学校充分发挥团队组织治理成效,发挥教育人力资源长项,凭借“1+7”关爱活动平台空间优势,着力渗透“家文化”,学校负责做好在校留守学生的关爱工作,同时帮助政府,主动抓好学前留守儿童教育与治理,从而在全镇形成分工明确、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有效机制。我校留守儿童或离学校较远,或无人
8、接送,来回不便,中午学生在校外胡乱吃一顿,既吃不饱,也不卫生,成为留守儿童家长非常担忧的大问题。2023年以来,各校纷纷撤除了陈旧的烟土灶台,购置了液化气灶,相继成立留守学生食堂,为留守儿童供应午餐。2023年9月,中心本部积极筹措资金30余万,兴建留守儿童餐厅并投入使用,配备一位专职的治理人员和三位持安康证的专职炊事员,组织全校教师轮番值日,为300余名留守学生供应安全养分的午餐和细心爱护的效劳,让个个孩子既吃得饱又吃的好,家长在外务工更加放心了。近三年学校全面启动各村小留守儿童餐厅改造规划,进一步优化了留守儿童的就餐问题。 以前我镇私立托幼机构混乱、学前教育缺失,外出务工的家长对留在家中的
9、幼儿极不放心,他们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城里孩子一样进入标准的幼儿园,承受正规的学前教育。 2023年9月,我校在公用经费相当紧急的状况下,投资近30万元,将原西中小学改建成一所标准化的幼儿园,海口中心学校幼儿园成立。201*年3月镇江小学幼儿园改扩建工程落实,家长纷纷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承受教育,目前两园入园儿童达365人,其中留守儿童达200余人。同时,全镇其它各校也依据自身实际,创办学前班,致力将留守关爱工作向学前延长。学校积极鼓舞扶持民办幼儿园,标准民办园的办园行为,提高民办园保育水平。201*年9月,为了优化学校学前教育资源,大力进展公办幼儿园的办园机制,学校大刀阔斧对中心学校幼儿园进展改革
10、。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批准、帮忙下,领先启用了“公建民营”的办园模式,进一步改善了中心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形成一个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村小学前班、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幼儿教育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全镇近 700名学龄前留守儿童享受学前教育,公办幼儿园的创立、行动规划的落实迎来了我镇幼儿教育进展的春天,为我镇留守幼儿的保育、成长供应了有力的保障。 五、注意常规,呵护成长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在生活上缺少照看,心灵上缺少抚爱,对他们的关爱工作,是长期而艰难的任务,我校将这项工作纳入常规治理,抓实抓细。班级中,教师们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留守儿童”由于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心理存在
11、肯定的障碍,教师总是关注他们的变化,常常与他们促膝谈心,帮忙他们走出心理阴影,使他们享受到父母般的师爱,像其他学生一样欢乐的学习。班级还开展特别学生关爱活动,让学生相互帮忙、相互关怀,在看似简洁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浓浓的爱的气氛,每个班集体都成为“留守儿童”享受爱的家园。 家访是走向留守儿童世界的通道。为此,我校还制定了详细的“留守儿童”家访制度,教师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展深入的沟通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赐予肯定的家教指导,帮忙他们科学地教育留守儿童。学校每学年进行家长会、家教阅历沟通会,让留守儿童
12、的临时监护人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学习状况,普及家教学问,使他们把握科学的家教方法,给孩子少一些责罚多一点爱。 “高快乐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是学校、家长的共同心声。由于“留守儿童”没有家长接送,为了学生路途中的安全,学校实施路队护送制度,每天安排教师将他们护送到安全路段。对放学乘车回家的孩子,我们将乘车学生人数、乘车方向、司机姓名、司机联系方式、车牌号码等都具体登记。为了避开学生挤车抢位等担心全大事的发生,我们将全部乘车的学生按方向、乘车车牌进展了分组,并设立正副小组长,每天对自己小组的同学进展治理,确保孩子们平安无事,也让他们在外务工的父母放心。学校适时召开学校、司机、“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
13、专题座谈会,要求司机严禁超载、安全驾驶、准时接送学生,请“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协作学校进展安全教育。每学期,学校还邀请交警部门到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学问讲座,不断增加留守学生的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还通过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展直接对话,介绍孩子的点滴进步,共同探讨孩子存在的问题。“留守儿童之家”里,留守学生不仅可以与在千里之外的父母亲情对话,还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与他们面对面的心心沟通,现代网络让母爱亲情超越了时空的阻隔。 这些常规工作扎实细致地开展,让每一个留守儿童在学校都能享受到家一般的暖和,享受到父母一样的爱惜,满意了孩子们的情感需要,促进了孩子
14、们的心理成长,也使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六、五老精神,关爱后代 顾秀莲在201*年中国关工委成立20周年纪念表彰大会上将“五老”精神概括提炼为: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五老”精神的提出,彰显了退休老同志崇高的精神风貌和关爱后代的责任担当,表达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求。为此,学校与区关工委、区教育局关工委、镇关工委合作,挖掘“五老”资源,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建立了一整套的“五老”关爱机制。首先,通过区关工委聘请德育报告团的老干部们来校对学生进展红色教育、德育教育等宣讲,多年来,有数位老干部、老红军到校开展了德育报告会。其次,学校还与镇关工委合作,走访各村“五老”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同在 蓝天下 共享 一片 中心 学校 关爱 留守 儿童 工作汇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