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的古诗词清明节赏析5篇.docx
《唯美的古诗词清明节赏析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美的古诗词清明节赏析5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唯美的古诗词清明节赏析5篇 为你拂去晶莹的泪水,让你的哀痛随风飘散;帮你抚平受伤的心,让你的伤痛慢慢变浅;给你送上一份关怀的祝愿,让你的华蜜更加明显。希望清明节你不用担忧!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唯美的古诗词清明节赏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唯美的古诗词清明节赏析1 江城子清明天气醉游郎 秦观 宋代 清明天气醉游郎。莺儿狂。燕儿狂。翠盖红缨,道上往来忙。记得相逢垂柳下,雕玉珮,缕金裳。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译文 晴朗的天气沉醉了外出游玩的少年郎。黄鹂和燕子都肆意地飘舞。车马和行人在大道上往来匆忙。还记得我们在垂柳下相逢,戴着雕
2、刻的玉佩,穿着整齐精致的衣裳。 春光还是以前的春光,桃花和李花照旧飘香,浅白深红的花争斗着自己新的妆颜。可我伤感那个疼惜花朵的人已经看不到了。我唱一首歌,留下数行的泪。 注释 清明:澄澈明朗。元稹西县驿去时楼上清明夜,月照楼前缭乱花。 莺:黄鹂的别称。 狂:作毫无拘束讲。 翠盖:装饰有翠羽的车盖,用来泛指华美的车辆。 红缨:用红色的丝线或绳子做的装饰,常为帽子。 阕:量词,歌曲或者词一首称之为一阕。 唯美的古诗词清明节赏析2 湘春夜月近清明 黄孝迈 宋代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惋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
3、月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译文 接近清明时分,枝头上翠鸟的叫声宛转动人。只惋惜这一片清歌,都给了孤独的黄昏。想要对柳花低述衷曲,又怕柳花轻薄,不懂得人的伤春之心。我独自漂泊在南国楚乡,满怀柔情别恨,有谁能给我一点儿温存? 空空的酒杯仿佛在为我哭泣,青山静默不语,一弯残月照在门前。旅舍门前,月色下的湘江朦胧迷茫,波光隐隐,倒映着天空朵朵浮云。时间漫长,人生短暂。请问苍天,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和恋人见面?这情景真令人心酸,遍寻人间也找不到能够剪断这种愁绪的剪刀,可以把我心中的千愁万绪剪断。 注释 湘春夜月:词牌名,
4、是黄孝迈的自度曲。 翠禽:翠鸟。 柳花:指柳絮。 空尊:空樽,空酒杯。 翠玉楼:即前文“楚乡旅宿”。 桃根:出于东晋的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后词中多代指意中人。 者次第:“如此种种”的意思。者,同“这”。 并刀:并州(今山西太原)的剪刀,当时以锐利著称。 赏析 黄孝迈的词流传很少,但他的词的确写得“风度婉秀,真佳词也。”这是一首伤春之词。词人通过对湘水之滨春江月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惜春不忍别的情愫。 上片着重写伤春,先从枝头的鸟声写起 ,点出“近清明”的节令。“翠禽”,犹言翠鸟,泛指羽毛漂亮的小鸟,“消魂”,是情为之动、神为之伤的意思,给鸟声注入了人的思想
5、感情。 下文“惋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二句,是对“消魂”所作的说明。"清歌”与“黄昏”所含的心情本是相反的,前者引人愉悦,后者使人悲伤,相反相成,其结果是益增悲伤之感,故此二句表现为极其沉痛的感叹口吻。接下来,作者进一步采纳了拟人手法,将具有感知的品行给予了柳花,想对它低声倾诉自己的心事,转而又:“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可见作者忧思之深重。“伤春”二字,点出了作品主旨之所在。 再下面,是作者自己感叹当时旅行在湘水之滨,独自投宿在旅舍时的孤寂心情。明明要写冷落,却偏用“温存”的字眼,再用“谁与”来作反诘,这种写法突现了一种炽烈追求的意愿。写到此处,已近过片,须得由伤春向恨别过渡,故
6、而“柔情别绪”四字的支配也就是相当奇妙而颇具匠心的了。 这首词的下片更为精采。前几句,作者紧紧抓住“湘春夜月”的景色特点,将深厚的离愁别恨熔铸进去,造成了动人的艺术效果:“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这个境界是由众多形象构筑起来的一个整体,七宝楼台固不应拆碎,然而,倘求视察得细致,却无妨从局部着眼。 “空樽夜泣”,表示心情的极度悲伤,是一个凝炼警策的句子,其造语则显得老辣,与姜夔暗香词里的“翠樽易泣”相同。“青山不语”,山峰不会说话,而作者却似乎认为它原是会说话的,只是此时此刻无话可说罢了,以这种方式描摹环境的幽静,其艺术效果则更为剧烈。 “残照当门”
7、,意谓残月照在门前,门外唯见残月。残月象征离别,正是由于它的情调凄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等常见的例子,已经足以说明用残月抒写离别之情的艺术表现力了。 “翠玉楼”,即前文“楚乡旅宿”,“惟是有”,同义重叠,起着强调下文的作用,而它以“平去上”的声韵作为引出下文的铺垫,从而使“一波湘水,摇荡湘云”一句更富有诗意,显得更加突出。从“翠玉楼”望去,月色下的湘江,一片朦胧迷茫,水面上只看到隐隐的波光,天空飘动着朵朵浮云,阵阵微风吹来,又将水天“摇荡”在一起了。然而这稍微的摇荡却不能打破“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的清寂,正像“蝉噪林逾静”那样,反倒更增加了这种清寂之感;同时,在清
8、寂之中,“湘春夜月”的景色更显得空灵深邃,它启迪着人们对生活的深思。 下片的后几句,像上片点出“伤春”一样,又将“恨别”的题旨点明白。“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天”是宇宙,“梦”是人生,“天长梦短”与吴文英在的“春宽梦窄”(莺啼序)构思相同,富有哲学意味。如梦的人生既然短暂,离别的愁苦就更使人难耐,于是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急迫的希望尽快地“重见桃根”。桃根,出于东晋的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相传为王献之所作,桃叶是他的妾名。后人常常用桃叶、桃根指代意中人。 结句的“这次第”虽只是一个“点”,重量却是相当沉重的。愁绪扰人,自然产生剪除的意愿,这也是人们的
9、共同心理。然而这首词中,合理的意愿却是用否定方式、喟叹的口吻表达出来的,因为“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遍寻人间也找不到能够剪断这种愁绪的剪刀。 唯美的古诗词清明节赏析3 清明 王禹偁 宋代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译文 无花无酒的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如同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一样。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破晓时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注释 兴味:爱好、趣味。 萧然:清净冷落。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 赏析 这首诗以清明季节为背景,用白描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学问分子的困顿生活,表达了诗人生活
10、的艰难和以读书为乐的情怀。 前二句开宗明义,清明是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的季节,到这一天,人们不论贫富,都要穿着春装,到郊外去赏花春游。然而,就在这样一个欣赏大好春光,舒散自己抑郁心情的日子里,我们的诗人却兀坐家中,既没有花酒助兴,也没有高朋作陪。在这样的状况下“过”清明,诗人往日的孤寂心情不就更为典型地表现出来了吗?因此,诗的第一句看似平常,实则含义颇深。接下去,诗人进一步扩大,加深这种沉重感。“兴味萧然”本已经勾画出作者百无聊赖、孤独孤独的心情了,更何况他又用“野僧”作比。我们知道,佛家主见“物我两忘,四大皆空”,作者身居人境自比“野僧”,一种几乎被世人遗忘、自生自灭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作者凄
11、苦冷寂的心情也被表现得更为剧烈了。 后二句是现身说法,自诉人穷志不穷,表明寒士的清明佳节,第一件事就是刻苦用功,努力读书,主题思想是励志劝学,发愤读书。昨日诗人向邻家“乞新火”本是为了生活所需(包括烧水煮饭等),而诗人在这里只说“分与读书灯”,这就使兴味得以转化,是一种寄予和享受,和从前感到的“萧然”迥然有别:他将苦痛与郁闷化为前进的动力。这盏伴随他苦读诗书的灯,仿佛点燃了生命的火炬,驱走了眼前的黑暗,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于是心胸豁然亮堂,情感得以净化,另有一番“兴味"在心头。这种“兴味”的内在涵义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只有立志成才的人,才有这样的毅力,这样的兴味。正因为如此,诗人的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唯美 古诗词 清明节 赏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