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8篇.docx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8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合集8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小学科学、品德教研工作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落实教学常规为根底,以加强教学讨论为重点,坚持充分调动广阔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根本问题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讨论,进一步强化讨论、指导和效劳功能,努力提升全区科学、品德课程实施水平,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业务学习,增加教师的课程意识。 1、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规划,细心安排系列学习内容。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小学科学课型范式及其实施策略、小学品德课型范式及其实施策略。理清根本构造,熟识操作步骤,指导教学实践,效劳于日常教学。 2、细心组织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动
2、身,实行“参加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学习的效果。 3、针对课程建立中的核心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气氛,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沟通教育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问题、困惑供应平台,促进教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二)加强课程治理,推动课程的安康进展。 1、加强教学常规治理,严格执行课程规划。各校要组织任课教师仔细学习常州市学科教学建议,引导教师严格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规划,并通过加强课程治理,杜绝违规行为。 2、加强学科教研组建立。要保证科学、品德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有规划、有重点地培育12名学科骨干教师,同时稳定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兼职教师业务水平。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品德
3、学科教研组,学科教研组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听课、教学研讨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科组建立力量。要对比先进教研组条件,积极创立学科优秀教研组。 3、加强评价改革,促进科学和品德课程常态有效地进展。各校要对科学、品德学科建立校本化的治理机制,建构与创新课程评价模式,以促进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 (三)加强教学讨论,提升课程的实施水平。 1、连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讨论。 科学学科将围绕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绽开教学讨论,重在通过反思当前科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引导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进展理论再学习和实践再探究。 品德学科将进一步围绕品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绽开教学讨论,一是进一步解读品德学科的核心
4、素养,二是积极探讨品德课堂实施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 2、积极开展课题讨论活动。一是开展好由教研室领衔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基于科学前概念的教学设计与操作策略的讨论,本学期的讨论重点是在文献讨论的根底上初步建构基于科学前概念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策略,并组织教师连续调查小学生的科学前概念。二是组织中心组成员带动广阔一线教师,围绕教学中的详细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提高科研意识和力量,并由学科中心组成员领衔,以邻近校组团、青年教师组团的方式开展敏捷多样的课题讨论。 3、连续做好“做中学”试验工程的讨论。要充分利用“做中学”理念,提升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品尝。要依托科学教材,开发“做中学
5、”案例。 4、学科基地学校连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并向全区教师展现学科基地讨论状况。 (四)加强队伍建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开展研训活动,引领教师专业进展。通过各层面的培训、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进展。如组织学科专题研讨活动、科学教师试验力量培训活动、科学青年教师课堂展现活动等。各教研协作片召集单位也要重视科学、品德课堂教学讨论活动,切实制定好学科教研活动的规划,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学讨论。特殊要重视提高每次活动的有效性、专题性。 2、加强团队建立,促进骨干教师成长。进一步强化我区小学科学、品德教师优秀团队的打造,一方面仔细组织好学科教师根本功竞赛或优质课活动
6、,选拔优秀教师参与市竞赛;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学科骨干团队的培植,通过学科中心组活动、课题组活动、工作室活动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三、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品德、科学学科中心组成员会议; 2、组织参与市科学学科期初教研活动。 三月份 1、区科学学科专题研讨活动; 2、科学教师试验力量(生物、化学)培训活动; 3、组织参与市品德学科区域展现活动。 四月份 1、小学科学省规划课题教学研讨活动; 2、区小学品德学科专题研讨暨优质课展评活动; 3、组织参与市品德学科同题异构教研活动。 五月份 1、组织参与沿江七市(区)科学、品德教学研讨活动; 2、科学学科骨干教师学术沙龙暨省规划课题研讨活动。 六月份
7、1、区科学青年教师根本功竞赛; 2、组织参与市科学学科同题异构教研活动; 3、本学期工作总结; 4、下学期工作规划制订。 品德与生活工作规划 篇2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为学生熟悉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共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进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需从他们进展的现实和可能动身。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需采纳儿童乐于和适于承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忙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进展与完善奠定根底。 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8、其次,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识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供应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看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供应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亲密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嬉戏、争论、沟通、动手实践、调查讨论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获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
9、实际动身,用自己的眼睛去观看,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讨论;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进展,在进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制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学问和根本技能的培育,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但凡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其次,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盼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动身点。
10、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加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加,强调全员参加; 其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加活动,教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二、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转变过去偏重学问、技能学习,忽视力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偏重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学问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其主要的任
11、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相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敏捷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育儿童的品德与习惯,爱护儿童的奇怪心,引发儿童探究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安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局部”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阅历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根底,将学问、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留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留意把握儿
12、童的实际状况,依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规划和活动设计,帮忙儿童绽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规划性和敏捷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学问和力量的进展、阅历的积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留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忙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阅历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擅长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爱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加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进展,价值推断得到初步的培育。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学问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
13、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制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准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汲取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敏捷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加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舞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听从内容,可依据详细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
14、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拟敏捷机动,依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预备活动或课后延长活动来协作。 5.留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留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三、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4课时 第三单元第9课第12课-4课时 第四单元第13课4课时 品德与生活工作规划 篇3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敬重
15、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喜爱关怀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局部同学对他人的敬重,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外表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留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册教材的学问系统和构造 (一)我的家人与伙伴 (二)走进大自然 (三)安康生活每一天 三、教学目的 1、初步知道家庭的根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爱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
16、观看感受酷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并学会看天气。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育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力量。 2、培育学生关怀、爱惜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五、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仔细备课,留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根据激情明理导行反应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实行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六、教学内容安排及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1周 预备课 1课时 我的家人与伙伴 第2周 我的一家人 1课时 第3周 家人的爱 1课时 第4周
17、我为家人添光荣 1课时 第5周 我和小伙伴 1课时 走进大自然 第6周 春天来了 1课时 第7周 小苗快快长大 1课时 第8周 我们和太阳做嬉戏 1课时 第9周 风儿吹呀吹 1课时 安康生活每一天 第10周 我换牙了 1课时 第11周 我有一双光明的眼睛 1课时 第12周 当心,别伤着 1课时 第13周 夏天,我们留意些什么 品德与生活工作规划 篇4 一、加强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组织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学问的学习,学习课程改革的文件,课程标准及解读、新教材及相关的学科学问,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留意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改革、反思总结融为一体,提高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品德 生活 工作计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