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10篇)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非常美丽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成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分为四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详细刻画了钱塘潮的宏伟壮丽,有声有色,有风光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衬托,是很好的进展朗读训练的文章,同时,也是进展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忙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到达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学问的意义构建的目的。基
2、于此熟悉,我创设了“为钱江潮制作音乐风光讲解片”的学习环境和探究主题,促使学生积极地讨论课文,理解、收集、整理、运用有效信息,最终达成问题解决。 教学目标: 根底目标: 1、小组合作, 制作音乐风光讲解片,凭借问题情境解决,感受钱江潮的壮丽,呈现钱江潮的壮丽,从而进展爱国主义教育。 2、进展朗读训练。 进展性目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育合作、交往的力量以及信息检索、处理、重组、应用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感受钱江潮的壮丽。 2、难点:能把搜集到的信息,进展有效地筛选、整理、并整合成具有学生思维特色的导游词。 教学过程
3、: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走进文本。 1、播放录象,教师进展布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闻名江流。看,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表达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你们认为哪个词是“元帅”?(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二、师生交互,让学生感知文本。 多么壮丽的钱塘江大潮,作为一个浙江人,我们为之感到
4、傲慢和骄傲,现在有许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我们是不是应当尽一尽地主之意,为他们做一下导游。(任务驱动:编写导游词) 1、自由选择一个自然段,同时可以上网扫瞄图片。你预备怎样介绍,可以边看图边介绍,也可以通过读来介绍。 2、师生沟通,品读。 潮来前 覆盖薄雾 风平浪静 (板书)观朝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舞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安静、漂亮,来时的汹涌、宏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运用比方、比照等手法。 三、成果展现,让学生体验文本。 在有了图片和课文中的这些内
5、容以后,你还想在你的讲解词中加如写什么? 1、我的感受。 (1)结合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 (2)鼓舞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留意安全,感到骄傲等等 2、还可以参加一些音乐。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方面在网上制作讲解词。 沟通反应。 四、拓展延长,让学生超越文本。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有着太多太多这样的壮丽景象,回家后上网收缩有关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将进行一次宁波江东中心业余小导游的竞选活动。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挨次。 4.能
6、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语文要素】 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的描写挨次。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江潮的声音、样子,从而感受钱塘江的壮丽。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挨次。(重点) 4.初步了解诗歌浪淘沙(其七)的意思。 一、激趣导入,释题,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思索: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
7、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课件出示单元导读,反应指导。 3.师小结: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这些课文写到自然的现象、景象,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不一样的美。学习时,要一边读描写的句段一边在脑海中绽开想象,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尝这些描写表现出的意境,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习作是“推举一个好地方”,要把“好”,即推举的理由写清晰,让同学有去游玩的兴趣。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课文向我们呈现的是一个什么自然景象,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释题。提问:题目“观潮”是什么意思?“观
8、潮”是观看潮水(或大潮)的意思。依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课文要表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的美呢?课文要表现的是潮水(或大潮)这种自然现象的美。 3.明确主要教学目标。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写的是观看潮水的事情,那么,观看的是哪里的潮水?向我们呈现的是怎样的潮水?表现了这潮水的什么美呢?等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精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品读有关的语句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 (一)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任务。 (1)读课文,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2)思索以下问题:课文写了谁观潮?什么时候,在哪里观潮?观的是什么潮?然后用一两
9、句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反应指导:字词。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先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再说说哪个生字简单读错,精准指导。预设:“昂”“鼎”“崩”。 (2)课件出示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复习认读。 3.反应指导:朗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精确、读通顺了。 4.反应预习指导:粗知课文大意。(采纳理解中读,读中理解的策略进展。) 预设: 问题1:课文写了我们观潮。 问题2:农历八月十八这天,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潮。 问题3:观的是钱塘江大潮。 课文大意:农历八月十八这天,我们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钱塘江大潮。 5.师小结:同学们做得真
10、好。接下来,我们要连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看看“我们”观看到的是怎样的钱塘江大潮。 三、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挨次 (一)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用比拟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索:课文从哪里到哪里是详细写“我们”观潮的,做上记号。 2.反应指导。 预设:从“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到结尾是详细写“我们”观潮的。 3.导语:那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就是一个局部了。这个局部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局部,想一想,“奇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这个局部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个体操作,同桌沟
11、通。) 4.反应指导。 奇观:奇怪的、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天下奇观:世界上奇怪的、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 作用:(1)总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2)点明“我们”所观的潮是钱塘江大潮,同时说明吸引“我们”观潮的缘由。(板书:天下奇观) 5.导语:那么,课文接着写了哪些内容来说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详细写“我们”观潮的局部,想一想,这个局部的内容详细写了哪三个主要意思,用“”把它划分为三个局部,并概括出它们的主要意思。 6.反应指导。(采纳读中汇报、汇报中读的策略进展。) 局部1:第2自然段。大意:农历八月十八一早,我们来到海塘大堤观潮。那时江面很安静。(板书:江面安静) 局
12、部2:第3、4自然段。大意:午后一点左右,两丈多高的潮头随着山崩地裂的声响飞奔而来。(板书:两丈多高山崩地裂) 局部3:第5自然段。大意:潮头过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板书:两丈来高) (二)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挨次 1.导语:那么,课文是根据什么挨次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呢? 2.出示任务:借助板书,同桌争论:课文是根据什么挨次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预设:课文先写“潮来前”,接着写“潮来时”,最终写“潮去后”,课文是根据时间的先后挨次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四、了解浪淘沙意思 (一)自学质疑 1.导语:钱塘江大潮天下之奇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就用了28个字的一首七绝,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潮涨
13、潮落的壮丽景象。我们一起来学学。 出示任务:借助拼音朗读诗歌浪淘沙(其七);结合生活体验和课文,想一想每个诗句的意思,有不理解的词语在下面做个记号,然后向同学或教师提问解决。 (1)检查朗读,以通顺、流利为标准评价指导。 (2)质疑。先汇报同桌互助解决的词语,再提出还没能解决的词语。 吼地:惊天吼地;触:撞击;须臾:一会儿,很快的意思;海门:江海集合之处。 (二)说说诗句意思 1.出示任务:朗读浪淘沙(其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反应指导。(农历八月的钱塘江潮水涌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数丈高的浪头拍向岸边的山石,又反弹回来。片刻之间,潮水便向大海退去,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
14、来,就像雪堆一样雪白无瑕。) 3.师小结:我们读懂诗句的意思,也就了解了诗的内容。那么,我们的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呢?我们下节课连续学习。 其次课时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重点) 2.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难点)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2.提问:出示浪淘沙(其七)谁能说说每个诗句的意思呢。 二、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熟读成诵,想象说话,沟通感悟 (一)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1.出示任务:课件出示浪淘沙(其七)朗读课文,然后找出与诗的内容相
15、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个体操作,同桌沟通。) 预设:与诗第一、二句内容相关的句子: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似乎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一条白线;第4自然段全部句子;第5自然段全部句子。 (二)熟读成诵,想象说话 1.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3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看看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几个画面,各是什么画面,分别是哪些句子描绘的?(个体学习,四人小组沟通。) 2.反应指导。(采纳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展。) (1)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四个画面。 (2)这四个画面分别是: 潮头将来的画面;句子:午后
16、一点左右,似乎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消失了一条白线。(指导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潮头涌来的画面;句子:第4自然段的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潮头过后余波涌来的画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1句的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潮水完全过后的画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2、3句的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3.出示任务:在这四个画面里,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画面?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句子说说你想象到的这个画面。留意内容符合原意,语句通顺连贯。 4.反应指导。指名两三个学生说,用以上两个标准以及有没有用上自己的话评议;评议后个体依据评议再练说,再反应指导。 (三)沟通感悟。 1.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17、想一想: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深刻的印象?这个自然段写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给你留下了这样深刻的印象?尝试用有关的句子说一说。(个体操作,四人小组沟通。) 深刻印象:气概雄伟非凡,景象宏伟壮美;写了钱塘江大潮潮头的样子和潮水山崩地裂的声音;样子的句子:再近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声音的句子:那声音犹如震得抖动起来。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气概雄伟非凡、景象宏伟壮美的,用实心圆点标记出来。(个体操作,同桌沟通。) 词语:“横贯江面”的“横贯”;“白浪翻滚”的“翻滚”;“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的“两丈多高”(提示:一丈约等于3.33米);“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
18、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抖动起来”。 5.出示任务:同桌相互检查背诵第4自然段。教师再进展反应指导。 三、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 1.出示任务:默读“资料袋”,结合“资料袋”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气概雄伟非凡、景象宏伟壮美的缘由。(个体操作。) 2.反应指导:(出示“资料袋”,学生读插图说话)能把“资料袋”的意思说清晰便可。 四、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看字形,思索简单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应指导。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如“潮”与“朝”,“据”与“剧”,“堤”与“提”。 4.指名说说哪
19、个字简单写错,会错在哪里。 点拨:“滚”,右边的“衣”字中间是个“公”字,但其次笔是点;“顿”,第四笔是竖提。 (二)写字指导 1.观看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的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长等。 2.各写一个,反应评议。按评议对比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教学板书 一、天下奇观 二、江面安静(潮来前) 三、两丈多高(潮来时) 山崩地裂的声音 四、两丈来高样子:横贯翻滚(潮去后) 消失白线 飞奔而来 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观潮一文是本册书中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明确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紧接着,我以指导学生预习的方式,了解课文大意,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挨次。顺应新部编教材的编排,我
20、以课后习题中的古诗浪淘沙(其七)为切入点,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想象说话,落实本课“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语文要素,顺当完成了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的双线教学要求,到达了预期的效果。美中缺乏的是,由于学生地理学问储藏缺乏,在结合“资料袋”说钱塘江大潮的成因时,只有少数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缘由。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仔细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熟悉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潮汐”的成因及相关学问。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
21、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喜爱。 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学着按时间写作的方法仿写片段雷雨。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宏伟壮丽。 2.理解并主动积存课文中生动美丽的语言,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宏伟壮丽。 2.仿写一个片段雷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家能用平常积存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教师也积存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共享。师深情背诵课文第三段。 3.出示课
22、题,齐读。 二、整体感悟: 1.同学们听了教师的诵读,对钱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挨次写的,划出文中自己喜爱的语句,反复读读,推举给同桌。 3.师按学生答复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4.沟通学生喜爱的语句,准时订正读音。并让学生说喜爱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并板书)我们一起去看看。 2.指名读课文其次段,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归纳板书:江面安静,人山人海、仰头东望。 3.“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出示图片“江面安静”,配上音乐,学生自己读读
23、。 4.沟通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覆盖、矗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留意准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状况。 5.师生对读,请学生体会朗读胜利的缘由,总结学法。 理解重点词句。 读出人们的心情。 选折适宜的音乐。 6.自由读读第三段,在学习小组中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7.沟通理解的词语,并读读该句句子。 8.师归纳板书:闷雷滚动,消失一条白线,人声鼎沸、沸腾。 9.重点沟通“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如同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抖动起来。”抓住比方,理解
24、“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 10.体会人们的心情。板书。配乐诵读,学生自由选折音乐,组成小组读读。 11.集体学习课文最终一节师生对读。 四、拓展、探究 1.关于钱塘江大潮,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网上学习。并试着向外国游客介绍一下“你眼中的钱塘江大潮。”并把自己的观点介绍详细。 说话练习:“钱塘江有着( )的大潮,( )。 2.仿写雷雨 出示媒体“雷电交加”的景象。 出示要求:运用恰当的语句写出雷雨的气概。 五、回家作业: 1.想象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象,把短文写完整。 2.收集世界奇怪景观的资料、图片。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熟悉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
25、“宽敞、覆盖、薄雾、若隐若现、仰头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照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沟通。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熟悉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含义。 (2)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悉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结合第一幅图片呈现大潮风光,了解观潮的盛
26、况。 二、教学重难点 1、熟悉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通过观潮者的表现体悟观潮盛况。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昨天教师看到一幅漂亮的画卷,今日教师把它请进课堂,一起来观看。它有个名字叫:观潮(出示课题)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难懂的词语做上标记。 2、同桌间相互检查。 3、刚刚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读了一遍课文后都有答案了吗?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1、自由读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假设你就是图片中的观潮者,此时你看到了什么? 1指导朗读句子(美的感受)2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着急) 3做
27、讲解员介绍 3、设疑引思 读到这儿,教师不禁想问,为什么大家都那么想去观潮呢?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还坚持,等着、盼着?(天下奇观) (四)小结 这天下奇观是以怎样的姿势呈现的呢?下节课我们连续学习。 其次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从声音与形态的变化两方面,体会到潮的壮丽。 2、边读边记忆大潮的变化过程,练习背诵。 二、教学重难点 1、分别能找出大潮声音与形态变化的词语。 2、结合词语体会潮的气概宏伟与壮丽。 3、通过反复阅读从中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想象画面 1、默读3、4自然段,思索: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气概宏伟、壮丽、难忘、凶狠) 2、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中
28、看出气概宏伟、壮丽呢?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似乎闷雷滚动。(壮丽) 你能壮丽的读一读吗? 指导朗读。 3、适时发问:这是从声音方面描写大潮,这两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也是从声音方面来写的? 4、当闷雷滚动时,人们 当响声越来越大时,人们 (二)看谁本领大,能看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些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看到的词语写下来。 感悟发觉:是按从远到进挨次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宏伟壮丽。 (三)讲读最终一段 潮退了之后的景象 (四)全课小结 经过同学们的仔细学习与观看,我们把这幅漂亮的图画看完了。来,把掌声送给自己。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
29、、熟悉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奇妙。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 【课前预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同桌对读生字词。 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2、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读后提问。 理解词语:
30、 人声鼎沸。 总结学法。 (小黑板出示。)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师答疑。 3、同桌相互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丽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
31、丽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丽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 你喜爱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爱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爱上它吗? 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忙你解决的? 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应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气氛。 6、引导小组感悟: 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课件展现描述的情景; 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觉观潮挨次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 刚刚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挨次给打乱了。其实,写得可有挨次了。下面
32、,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教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领大,能听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似乎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似乎大地都被震得抖动起来。 2、感悟发觉: 是按从远到进挨次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宏伟壮丽。 3、齐读课
33、文,感受壮丽。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丽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 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概(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骄傲,为之(傲慢)!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存词汇: 今日,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特别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存起来?听教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响快,教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留意词语的积存,不过,会不会
34、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日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晰通顺呢? 师出示一段话: 今日,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如同(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慢慢的,潮过去了,消逝在( )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争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覆盖、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如同、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5、。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学习根据观潮挨次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壮丽,激发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借助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体会以及对课文的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确是天下奇观,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培育学生自主理解课文,表达自己感受的力量。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释题切入 、教师背诵一首古诗浪淘沙引入新课的学习。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知道这首诗是写哪里的景象吗?写的是钱塘江大潮,也
36、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观潮。 、板书课题: 观潮。 (指导写“潮”字。) 二、检查学生预习 、检查生字(音难字): 罩、薄、沸、踮、崩、霎。 、检查全班学生把握的状况: 识字嬉戏(借助课件完成)。 三、自读课文 、读了课文,你觉得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样的?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评价钱塘江大潮,找到这个词语。 、初步理解: 天下奇观。 (谈一谈你对天下奇观的初步感受。) 、再默看课文: 课文哪些自然段在详细写观潮的过程。 、再读课文自然段,看看课文分别写了哪些时段的景象?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板书。 、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个局部的内容最能让我们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给大家
37、推举一下。 既然大家都觉得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最能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那等一会儿我们就把这两段重点地读一读。现在我们先读一读写潮来之前景象的段落,说说你的感受。 江面: 平。 观潮的人: 人山人海。 四、精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就要重点地来读一读课文中写潮来时的段落。自由读三、四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看出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理解,读好。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读书: 理解: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体会: 两丈多高,六米多高。 (学生体会感受壮丽,用读书来表现。) 理解: 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体会: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感受这种气概。
38、 体会: 飞奔。 (速度快。) 体会: 浩浩荡荡。 (横贯江面,潮水奔涌。) 体会: (山崩地裂。响声巨大。) 体会: 似乎大地都被震得抖动起来。 (指导学生读好。) 、指导学生把理解后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确定学生的读书,提出新的要求: 要想读好,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刚刚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发觉? 教师指导学生发觉: “再近些”,“越来越近”。知道是根据什么挨次来写潮水的(从远到近)。 指导学生体会该怎样读好这种变化? 、男生读、女生读。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借助读书来让听的人身临其境。 读完之后学生看视频资料 学生看完后,教师用过渡语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壮丽的进一步体会。再读课文。 、指导学生
39、带着这样的激情读钱塘江大潮潮头过去的段落。体会潮头过去时景象的壮丽,人们都被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吸引了。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多高了。人们为什么才留意到江水已经涨了两丈多高了?刚刚人们看什么去了?) 、开课的时候,我们对天下奇观有了初步理解,现在学习了课文,我们肯定对天下奇观有了更深的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练习说话: 理解天下奇观。说说自己的心情。 、教师介绍: 钱塘奇景古已有之,感受这种雄壮。再一次地读课文的第一段,再一次品尝天下奇观。 、共享感受: 教师将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用一首小诗的形式和学生共享。 五、积存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潮来前 观潮 潮来时 天下奇观 潮头过后 其次课时(略)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指导学生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学会并把握本课的生字词。 、指导学生进展练笔。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依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挨次给课文分段。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美奇怪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丽。 【课前预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课件。 【学习预设】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