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8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8篇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1 敬重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你寄过贺卡吗?。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页,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安排在第六单元统计的最终一节课,在学生已经把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之后,教材从学生熟识的事物动身,安排了你寄过贺卡吗? 这一实践活动课。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和估算等数学学问,发觉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争论沟通,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付诸实施,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整个活动,使学
2、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觉它背后的数学问题,培育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加学生环保的意识,激发学生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整个这节实践活动课,我把它大体分为三局部,在这三个局部中,通过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能够感受到寄贺卡与环保之间的联系,即发觉问题;通过小组学生调查,利用身边的数据,运用统计和估算等方法得出结论,即分析问题;最终一局部是解决问题,这局部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发觉了问题,分析问题之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据此,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 通过阅读材料和进展调查,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2、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觉它背后的数学
3、问题,培育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 3、 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通过学生对课本阅读材料中内容的阅读,和对调查统计的数据进展分析,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表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表达如下特点: 1、以学生的观看、调查、争论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运用多媒体等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加学习全过程。 2、切实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看、分析、争论、操作、归纳,提高学生对统计结果和估算等数学学问的运用力量,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通过观看
4、争论,引导学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得到获得新学问的胜利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学问的欲望。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表达在,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看以及学生的动手、动脑等方面,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 发觉问题 1、问题引入,你寄过贺卡吗?、你知道你们平常寄贺卡与环保有什么联系吗?(演示)这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奇怪心与求知欲。 2、然后播放一段造纸动画片(演示)。这个动画直观、形象,学生一看便知道纸是用什么造出来的,这主要是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后面阅读材料中的数据打下根底,减轻学生的理解。由于我疑心,假如没有此动画片,学生对纸是
5、由树木造出来的不太信任,播放此动画片能直接消除学生的疑虑,进入乐学状态。 3、连续播放影片(演示),出示阅读材料,通过学生的阅读、思索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理解平常寄贺卡的行为消耗了大量的木材,对废纸的有效回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分析问题 感知教材 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依据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以及对调查统计结果数据分析的过程。这局部内容,贯穿了对统计结果和估算等数学学问的运用,需要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对这局部的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 1、将我个人的调查结果公布(演示),再依据学生已把握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它们的总数和平均数。 2、全班同学每五人为一小组争论五个问题(演示),这样
6、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到达人人参加的效果。每个小组还可以把争论的结果拿到全班沟通,进一步引发学生对现有的统计数据进展思索,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我信任,通过学生的合作、沟通、探究,他们能得到样一个结论:为爱护森林,应当少寄贺卡。在这些争论问题中,第五个问题,谁能说说少寄贺卡,除了能爱护森林之外,还有什么好处吗?这一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索,到达拓展的目的。 (三)解决问题 升华提高 这局部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分析问题之后的又一争论活动,主要是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依据这局部的教学内容,我再次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争论出节省用纸、挽救森林的详细措施。对争论中消失的状况
7、可实行互评、互议的形式,在互评互议中消失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我实行全班争论的形式予以解决,以此突出教学重点。为此我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结论做成动画(演示),充分确定学生的争论结果,另外,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还特意制作了一个淘气学生,他说他知道,就是不说。这样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思索,去探究其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到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力量的目的。 在学生争论的时候,依据这局部的教学特点,我制作了一首高山流水背景音乐放在里面,可依据教学的需要适当播放。这首音乐听上去本身就有一种让人回归大自然的感受。 (四)归纳总结 练习反应 引导学生对学问要点进展总结,梳理学习思路(演示)。并布置学生课后
8、练习:仿照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一张你喜爱的贺卡送给同学。(如生日贺卡、新年贺卡等) 本节课意在创设愉悦和谐的乐学气氛,优化教学手段,借助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公平、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合作,营造一种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得到培育。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2 教材内容: 这局部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把握了个级的全部计数单位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的高一级数的读法,教材在原有的根底上进一步拓展数级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较大的数用个级来计数是不能满意的,从而理解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 教学目
9、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读亿以内数的读法,并且弄清晰中间有0和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为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和亿以内数的加减法打下根底。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读亿以内较大的数,特殊要留意订正学生在读中间有0和未尾有0的数时所消失的错误。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法难点主要表现在各数级中间或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必需让学生明白哪些状况下读0,哪些状况下不读0。 教学教法: 1、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纳观看法和发觉法,让学生从观看中发觉数的读法原则。 2、本课在提问方式上,应多用启发式提问,首先让学生质疑,然后让学生经过自身的阅历查找解决的方法。 教学学法: 我认为本课
10、的学法,应当是以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学生通过观看以及总结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依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步步逼进的特点,我认为本课教学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展。 一、复习旧知,先立后破。 在这一环节中先以复习旧知为根底,唤起学生对个级(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印象。 二、设置问题,奇妙导入。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课前调查20xx年和20xx年山西省、兴县人口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出课题(人口普查万以上数的读写)。 三、通过观看,找出规律 通过独立解决给定数的读法,由一般数到特别数(中间有“0”)的读法探究读数的方法。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先小组解决,然后
11、组内汇报,最终集体找出错误并改正! 通过发觉错误,找出错误,最终引导学生总结出亿以内数读数的方法。 (读数时,先分级,再从高位读起,亿、万级根据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亿”或“万”字。不管每级未尾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四、加深理解,巧设习题 适量完课后的习题,以加深理解,稳固新知。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其次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学习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大小。数学学习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阅历根底上,学生已学习过角的熟悉,有了肯定的根底,本节课以学生
12、的奇怪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赐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角的度量方法,培育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力量。鼓舞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公平、和谐的课堂气氛。 二、 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提出:但凡学生能自己探究得出的,决不替代;但凡学生能独立思索的,决不示意。本节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问水平创设肯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觉问题、分析问题,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留意贯彻启发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表达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生
13、的自主观看熟悉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看、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以及主动参加学习、勇于探究的力量。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熟悉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依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将设计五个环节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1、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2、 合作沟通,观看讨论;3、尝试量角,探求方法;4、趣味练习,拓展延长;5、归
14、纳小结,升华熟悉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简笔画并提问: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觉了什么?学生通过观看发觉图形是由线段、圆、角组成的,从而教师提出问题:你了解哪些关于角的学问?简洁的问题,促使学生动脑回忆所学过的学问,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总结,为学习新知做好预备,也为力量较弱的学生供应了一次回答下列问题的时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此环节依据小学生喜爱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当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合作沟通,观看讨论 首先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观看量角器的组成,师问,认真观看量角器上有什么?小组合作,比一比谁找得多?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并亲自将自己的发觉通
15、过小组的形式表达出来,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表达力量,并使学生体会到胜利的乐趣,认知和情感得到同步进展。学生熟悉了量角器的构造和计量单位,并观看1度角的大小,观看量角器的刻度,重点熟悉内圈和外圈。通直观演示,使学生在感知的根底上,形成1角的表象,这样也符合学生熟悉规律;接着让学生动手在量角器上找找几个比拟特别的角,在此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 、150 你认为应当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 依据学生已把握的学问: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自己去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育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使这几个特别的角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再通过学生找一找刻度线,读
16、一读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来突破内外圈刻度简单读错的难点,为后一环节做了充分的预备。 (三)尝试量角,探求方法 这一环节一开头,教师提出:试着量一量,边量边想,你们是怎样量的?有什么好方法?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动手量角,并与同学争论如何量这个角的度数;在学生开头介绍时,引导学生严格运用数学语言,并准时订正,针对难点,设计两个问题:1。量角器的边和角的一边对齐,正确吗?应当怎么办? 2。看度数时,有两个数,应当怎么看?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 ,引导学生对学问进展概括总结,有助于学问的积存和深化,是进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最终,教师在学生的根底上进展总结方法,并电脑课件重现量角的过
17、程,既让学生加深对学问的稳固,又能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赐予释疑。 整个环节,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把握量角的方法,并充分利用 (四)趣味练习,拓展延长 练习是学生把握学问,进展智力,培育力量的必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 (1)量一量,排排队 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为这些角排排队,不仅能稳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准时了解学生把握新知的状况。 (2)量一量,摆摆图 量出一幅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并摆出75 120 135 180 (3)剪一剪,量一量 动手剪个五角星,小组合作,量出五角星每个角的度数 整个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角、
18、拼角、找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舞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觉,去制造,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受了数学学问的应用过程。 (五)归纳小结,升华熟悉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日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学问进展整理,既能了解学生的把握状况,又能培育学生的概括力量。教师准时赐予评价,让学生体验胜利,增加学习的信念。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4 1、说课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页的例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教材分析: “探究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化数”领域的局部。学生在第
19、一学段已经接触过直观、简洁的“找规律”方面的内容,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消失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其内容是让学生探究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洁规律,并进展简洁应用,教材以好玩的童话场景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一些简洁的数学规律,学习这样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阅历,发觉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究性,以及数学的价值,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3、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需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时机,让
20、学生在观看、猜想、试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了解“规律”,初步建立“规律”的概念。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和熟悉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觉的规律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进展分析、比拟、综合与归纳等思维力量。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初步力量,产生对数学的奇怪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念。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通过“找”培育学
21、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力量。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规律推理力量和创新意识。 6、教具预备 教具:主题挂图、教学课件。 学具:每位学生预备小棒和石子。 二、说教法 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让学生始终参加在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法上,采纳直观法、嬉戏法、动手操作、引探等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观看、比拟、尝试、探究、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规律和制造规律的方法。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给学生供应“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实践创新”等时机,让学生在合作沟通,操作的过程中找出规律
22、。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提醒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嬉戏好吗?嬉戏名字叫“猜一猜”,请看: 1、出示: 你们猜一猜,下一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2、出示: 请你们猜一猜,中间应当摆上什么水果才能使它们的排列有挨次,且更美呢? 师:你们真棒!能精确地猜出问题的答案。谁来说说,你们刚刚在猜的过程中,是依据找什么而猜出来的呢? 生:找规律。 师:对!你们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许多,只要找到规律,就能解决许多疑难。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排列规律。 (二)创设情景、熟悉规律 出示教学主题图:小兔乐园 师:教师带着同学
23、们参观一下:小兔乐园! 1、提出问题,小组争论 师:请你们把在小兔乐园里看到的和想到的跟小组里的同学说说。 2、观看数数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每行物体有多少个,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教师依次提出教科书上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按三局部分别数一数,分别得出两种物体的个数,然后按问题挨次,依据学生数的结果,分别板书三行,显现出各是多少。 3、比拟发觉 (1)师:比拟每行两种物体,你能发觉什么规律?先和你的同桌说说。 (2)组织全班沟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觉了什么规律,教师帮忙学生把话说通顺,清晰。 4、归纳规律 (1)师:通过观看、比拟、沟通从、我们发觉“小兔乐园”的情景中有怎样的规律? (
24、2)学生归纳规律。 (三)理解规律 摆一摆,比一比,谁能发觉其中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用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根小棒中间摆一个石子。数数小棒的根数和石子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发觉?把你们的发觉告知同桌,并与前面发觉的规律比一比,一样吗? (2)组织全班沟通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是新知再现,对新知起到检查、稳固、提高的作用,对规律有着更深的理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四)实际举例,体验规律美 1、生活到处有规律 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认真想想,先跟同学说一说,再告知全班同学。 2、观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展现生活中规律美的画面 (设计理念:将数学与生活
25、联系,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也翻开了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学问面。)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为了稳固新学问,进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 1、小明放学回家经过一段公路,他发觉公路的一边有10根电线杆,且还发觉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你能帮他算算共有多少各广告牌吗? 2、河坝的一边了7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3、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2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设计理念:前两题是根底稳固题,最终一题是拓展延长题。这样的设计既有层次,又有坡度,对所学学问起到检查、稳固的作用,同时也发觉了学生的思维力量。) (六
26、)制造规律 同学们可真行!能够找到了规律,还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现在教师考考你们:谁能以我们班的一局部男同学和一局部女同学进展排列,并使他们排列有规律可寻? (设计理念:运用现在的学习资源,进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总结归纳 师:你能告知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举手发言)在生活中,在数学王国里,还有更奇异的规律等着你去探究。只要同学们专心观看,仔细思索,定能发觉其中的微妙!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内容简析 直线、射线和角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其次单元角的度量中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是本册其次单元角的度量起始课,这节课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的
27、根底上进展复习、扩展和提高。有关线段、角,在第一学段已经学过了,二年级时,学生已初步熟悉了线段和角,但当时的学习是初步的,属于直观的熟悉,本课内容在学生已有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对这些内容加以概括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的熟悉,对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熟悉。本节课在内容编排上,注意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既让学生借助直观,引入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争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分,在此根底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这节课的重点应当放在教学直线和射线的熟悉上,关键是要让学生弄清晰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分。对于角,则着重在射线概念的根底上说明角的含义,至于角的表示法,它
28、是一种规定,可以直接告知学生。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线段,熟悉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分;进一步熟悉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射线、直线的特性。 (3)培育学生观看、操作、比拟以及抽象、概括的力量。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分与联系。把握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线、线段、射线之间的联系、角的形成。 4.突破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来熟悉射线、直线、线段和角,通过比拟,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分和联系。通过动手操作,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对图形的理性熟悉,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力量
29、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过程布满着观看、试验、模拟、推断等探究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转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沟通的活动中去,本课教学设计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伴以小组合作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展独立思索,合作沟通,教师还鼓舞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合作,以到达开拓思路,取长补短的成效。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操作去探究发觉、分析比拟地构建和猎取,与人合作沟通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我主要从构建主义理论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动身,选择适宜的教法来表达教师是学生学习的
30、合、引导者和参加者,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 1、猜测发觉法2、分析比拟法3、合作探究法4、多媒体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在学法方面,我注意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提倡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学问转化为力量。本节课我主要采纳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组内合作沟通,相互可以得到启发,共同理清思路,运用这种方法,便于培育学生参加合作的精神。 三、说学生 这局部教学内容是学生对图形的根底熟悉,内容比拟形象直观、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比拟,熟悉把握比拟简单。学生具有肯定的操作力量,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获得直观的感性体验,再在小组沟通中形成学问技能。3几何学问与日常
31、生活有亲密的联系,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加强学问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实施过程。 基于上述熟悉与理解,我对本课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毛线,引出线的三兄弟 2. 复习线段的特点(两个端点,直的) 3.引导学生回忆线段的量法 4.画线段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线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阅历,进而放手让学生用线表示自己身边的一些事物的简洁特征。依据学生画出的各种线,按直的、曲的分成两类,奇妙的引入了本节学习的内容是熟悉直的一类线。 (二)认知射线,从生活中引入 1.观看激光笔 教师翻开激光灯,光线射向教室对面的墙壁上。 提问:在墙
32、上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光点)这个光点是从哪里发出的? 再问:假如把激光灯的放射点和墙上的光点看作两个端点,那么中间的一条光线可以看作什么? 提问:假如把激光灯射出的红色光线射向天空,你还能找到光线终点的那个光点吗?(不能)这条光线会怎样?(这条光线会射得很远很远,看不到终点。) 追问:这条光线还能用线段表示吗?为什么? 讲解:对!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光线看作是射线。(板书:射线) 提问:这幅漂亮的夜景图中,那五光十色的灯光都可以看作是射线吗?为什么? 2.学生动手画射线 谈话:但图上只能看到这些光线的一局部,你预备用什么方法清晰地画出这些射线呢?请大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 反应时引导学生通
33、过沟通、比拟,明确: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提问:你还能举诞生活中有关射线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提醒了线段的概念后,通过光线射向天空,射得很远很远,看不到终点,让学生初步感受无限。同时,让学生在尝试画射线的活动中理解和体会无限延长的含义,感受并理解射线的特点。 (三)熟悉直线在操作中体会 1.谈话:想象一下,假如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会得到怎样的一条线呢?你会画一画吗? 2.学生动手画 3.师生共同评价,并通过争论明确: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4.讲解:(指学生画出的直线)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板书:直线) 5.争论:那你会把一条射线变成一条直线吗? 指名
34、在实物投影上把射线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直线。 6.小结:直线有哪些特点? 7.制造三兄弟的肢体语言 【设计意图】:在对射线充分感知的根底上,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画直线,使学生对直线的熟悉建立在实际操作和想象的根底上。同时,要求学生将射线变成直线,让学生在详细的活动中体会射线与直线的联系与区分。 (四)形成概念在比拟中整理 1谈话:我们在熟悉了线段的根底上,又熟悉了射线和直线,请同学们思索一下: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可以在小组内相互争论。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6 【说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娴熟精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精确的画出长
35、方形。 3、培育学生作图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受画平行线的全过程,培育学生作图的力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胜利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说重点难点】 重点:稳固对平行线的熟悉,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精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难点:精确的画出垂线和一组平行线。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精确的画出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什么叫平行线? 2、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边是相互平行的。 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平行线 板书课题:画平行线 二、探究新知 1.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36、 步骤: 1).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2).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第一步画出的直线平行。 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相互平行。 2.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画一组平行线,然后小组内的同学相互检查,对方画的是否平行。 3.小组活动: 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觉什么?在小组内沟通一下全班汇报 小结: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学生汇报 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 学生仔细观看后表达画平行线的步骤 学生画一组平行线,组内的同学相互检查。 小组争
37、论后全班汇报 复习所学的平行线学问,为学习新学问作预备。 使学生把握画平行线的方法,培育学生作图的力量。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4.小组争论: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对边是相互平行的。 相邻的两条边是相互垂直的。 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 全班汇报组内讨论的画法: 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它垂直的2厘米长的线段,最终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三、稳固新知: 1、独立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2、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平行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
38、、作业:68页4题 学生争论画法 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 说画长方形的步骤。 使学生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精确的画出长方形。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学问进展准时的稳固复习。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7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其次单元平移与平行,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展说课,恳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同仁多提珍贵意见。 一、说教材 平移与平行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的有关学问后,来熟悉一组线之间的关系的第一课。在这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教材突破以往仅仅依靠直接观看得出平行线概念的做法,将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平行线的熟悉上。学生画平行线也变得简单,有利
39、于学生把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给学生熟悉图形供应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教材在编写上与以往最大不同的是加强了操作活动,所以本课平行线的熟悉主要是让学生感知、体会平行线。是在详细的情景中和实际的操作中熟悉平行线,变被动承受学习为主动的好玩的数学活动。 平移是过程,平行是结果。让学生充分经受“详细、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学习过程,学习用整体熟悉的眼光来观看一组线,体会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相等的共同特征。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是否平行来推断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组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学问和技能: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熟悉平行线 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
40、行线。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受操作活动和探究过程,熟悉平行线,学会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活动布满了探究性与制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熟悉平行线,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从直观上进展定义的描述,侧重放在学生能够意会,能够熟悉。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材处理 1、主题图、练一练1处理,课本在主题图下抽象平行线,学生已有线的熟悉,已有一些实际生活例子。这节课安排在课件2铅笔平移后,结合练一练1,进展学生操作活动。这样组织,给学生供应了上下平移和斜的平移训练,丰富学生的感知,学生通过自己尝试,正确建立起两条直线的内在关系,又为后续教
41、学埋下伏笔。 2、对练一练2处理,主要是整个图形的平移,关键是找斜的一组平行线。这个练习还是强调平移得到平行,考虑到学生已有这样的熟悉,因此删除了这个练习。 3、对学生实践活动处理:找立体图形中找平行线,从立体图形上查找平行线比在平面上找平行线要困难得多,这里有从面上找的,比拟简单,也有隐蔽在面的对角线上的平行线,学生找这样的平行线就特别困难,而且学生不易理解。这个内容可以安排在数学实践活动课进展探究比拟适宜。因此本节课不利用这个实践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1、熟悉“平行线” 2、推断平行线 3、折一折制造平行线 4、找平行线、观赏生活中的平行线、 5、画平行线 设计意图: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在教
42、学达成 1、细心预设,关注数学问题的动态进展 为什么你移动的这么慢,而且这么当心?(认知的关键处) 你觉得画平行线最应当留意什么地方?(问题的难点处) 2、驾驭教材,关注数学学问的动态生成 活动1:学生小棒移一移,体验平移过程。 活动2:折一折制造平行线,拓宽、加深对平行线的熟悉,不管是窄窄的,还是宽宽的,不管是斜的,还是正的。只要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相等,它们就是平行线。) 活动3:观赏生活中的平行线、找平行线。(学生对平行线的熟悉提升一个新高度,关注学生学问的动态生成。在棋盘中横着的都是相互平行的,竖着的也是,这两组斜的也是) 3、感受数学,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渗透。 移平行线、折平行线、
43、画平行线、检验平行线等一系列操作活动,教师进展引导渗透,学生主动参加到有效学习的全过程中,将学问转化为力量,从中感悟数学思想,努力做到学生有体验,有启发,有进展。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这一运算技能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它是“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解释与运用,由以往第一学段的图画情境应用题的数模学习过渡到现在其次学段的文字应用题的数模学习。通过教材这种概括的、单列的数量关系向学生供应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式),这种数学模型将应用到以后文字应用题的学习中去。 2、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学问的根底和心理进展的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把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际状况,依据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洁的、实际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的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1)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难点:把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