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四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会读“杂”字,会写“杂、稀、蜻、蜓”4个生字。正确读写“杂兴”“菜花稀”“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借助解释插图,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农村风光。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 借助解释插图,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中描绘的农村风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根底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
2、的喜爱。 四、 教学预备: 1.多媒体课件。 2.师生提前预习,搜集了解古诗以及诗人的相关资料,自读古诗,把不懂得学问圈画出来。 五、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初读感知 1.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复习。 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宿新市徐公店,谁能背诵一下? (2)师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3)师导入新课: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生气勃勃的暮春田园风光!今日我们又将走进范成大向我们展现的布满自然美的田园生活。 (4)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熟悉“杂”字。 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 指导书写。 师范写“杂”字,生边看边书
3、空。师提示生留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局部不要写成“木”。 了解题意。 师引导:“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一年四季,那么整个诗题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风光而产生了许多的感想。 生齐读诗题。 2.简介诗人。 (1)师引导:这首诗的是范成大。依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 (2)师指名答复。(师相机出示课件) (3)生自由读简介。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引导: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留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诗中的生字。(出示课件) 4.检查自学,指导识记,读通、读顺本诗。 (1)生自主认读要
4、求会写的字。(出示课件) (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沟通识记生字的方法。 形声字识记例如:“蜻蜓”是一种昆虫,所以都是虫字旁,右边的“青、廷”分别是这两个字的读音。 (3)师重点指导“蜓”字的书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强调右边不要写成了“延”。 (4)检查课文预习。 课件出示全诗。 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引导生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师引导:小声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读完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小声读课文,小组内争论沟通;师指名沟通。 师小结: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洁白的麦花,还有结了油菜籽的稀稀稀稀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联系
5、生活实际来读诗,能带我们快速进入诗的意境。 5.指导读出节奏。 (1)师引导: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留意读出诗的节奏。 (2)师指名读,相机指导:“二二三”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的完整,有时可以分为“四三”或者其他节奏。 (3)师生合作朗读。 (师)“梅子金黄”(生)“杏子肥”。 (师)“梅子金黄杏子肥”(生)“麦花洁白菜花稀”。【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以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 板块二 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主读诗,感受诗中的“景美”。 (1)师引导:刚刚同学们读得特别流利,也
6、很有节奏,读出了诗歌特有的韵味。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通过了解诗歌大意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2)生通过分小组读诗、想象画面、看解释等方法沟通学习。 (3)指名沟通。 师引导:通过刚刚的沟通学习,你读懂了什么,眼前出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例如1:我仿佛看到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挂满枝头。(相机出示梅子、杏子挂满枝头的图片) 例如2:读着“麦花洁白菜花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稀稀的残朵;一眼望去,全是洁白的麦花。(相机出示麦花、菜花图片) (4)理解“菜花稀”。 师引导:油菜花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
7、色的花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很多油菜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稀稀的。这就是诗句中的“菜花稀”。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师引导:诗人范成大在初夏的乡村,观察了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洁白的麦花和因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立刻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出示课件) (2)师指名读。 (3)创设情境引导朗读。 师引读:让我们绽开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来到诗人范成大所在的这个漂亮的乡村,当我们置身于这迷人的风景当中,情不自禁地大声吟诵的诗句是哪两句? 生: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洁白菜花稀。 引导想象画面朗读。 师引导: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8、 生大胆想象,自由沟通。 师小结:这简简洁单的14个字,描绘了一幅美若仙境的画卷,我们仿佛置身于奇妙的田园,这就是古诗的魅力。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品读这两句诗。(板书:景美) 配乐齐朗读。 3.想象画面,品读诗中的“人忙”。 (1)师引导:我们和诗人范成大一同巡游的哪里是乡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肯定无比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2)预设:农夫在地里干活。 (3)引导理解“无人过”。 师引导: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人们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的呢? 例如:我是依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初夏的时候白日渐长,正是农忙的时候。村子里没有
9、行人,勤劳的农夫们肯定是下地干农活去了。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师连续引导想象:联系前面的诗句和图片,想一想,农夫们在地里忙着干什么呢?(板书:人忙) 例如:初夏的时候,农夫们要把成熟的梅子、杏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师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农夫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 例如:侧面描写。 师小结:诗人只用了3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夫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累地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的情景,动听含蓄,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4)引导体
10、会乡村的“安静”。 师引导:篱笆前没有人经过,显得那么宁静。诗人在篱笆边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蜻蜓、蝴蝶飘舞的图片。 师引导:为什么要写蜻蜓和蝴蝶呢? 例如:衬托村中的宁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5)师生合作朗读。 师引导:白昼慢慢变长,篱笆外没有人来往。诗人看到了蜻蜓和蝴蝶围着篱笆飞来飞去,满怀喜悦之情,出口成诗“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板书:喜爱) 师生合作朗读。 (6)引导想象画面。 师引导:此时此刻,诵读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你的眼前仿佛消失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沟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解释等自主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是为了让学生养
11、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板块三 反复吟诵,品悟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1)创设情境,带着想象朗读。 师引导:假如你就是诗人,此刻正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呈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沉醉其中,诗意正浓,于是作了一首四时田园杂兴。现在请你大声地吟诵这首诗。(生齐读) (2)引导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师引导:多么漂亮的田园风光,多么勤劳劳碌的人们,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记在心里。(生齐读)(板书:赞美) (3)指导背诵。 师引导:经过反反复复地吟诵,信任范成大的这首四
12、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已牢牢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了。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师指名背诵。 2.课堂总结,激发兴趣。 师: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怜悯,通过诗歌传递给了世人。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人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读读,增加自身的文学底蕴。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结合详细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情。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七、板书设计: 一、以古诗导入: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谁来说说? 谁来回忆学过的有关农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四时 田园 其二 十五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