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试卷第 1页(共 11 页)绝密启用前202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 文 试 题 卷(银 川 一 中 第 一 次 模 拟 考 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重要我们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儒家教育特重诗,以为它可以兴、观、群、怨;又特重礼乐,以为“礼以制其宜,乐以导其和”。论语有一段话总述儒家教育宗旨说:“兴于诗,立
2、于礼,成于乐。”诗、礼、乐三项可以说都属于美感教育。诗与乐相关,目的在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目的在使行为仪表规范,养成生活上的秩序。蕴于中的是性情,受诗与乐的陶冶而达到和谐;发于外的是行为仪表,受礼的调节而进到秩序。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儒家教育出来的人要在伦理和美感观点都可以看得过去。这是儒家教育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他们的着重点无疑是在道德方面,德育是他们的最后鹄的,这是他们与西方哲学家、宗教家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相同的。不过他们高于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因为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误认美育可以妨碍德育,而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
3、育的必由之径。道德并非陈腐条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所以德育从根本做起,必须怡情养性。美感教育的功用就在怡情养性,所以是德育的基础功夫。严格地说,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它们的必有条件同是和谐与秩序。从伦理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善也是一种美。所以在古希腊文与近代德文中,美善只有一个字,语文试卷第 2页(共 11 页)在中文和其他近代语文中,“善”与“美”二字虽分开,仍可互相替用。真正的善人对于生活不苟且,犹如艺术家对于作品不苟且一样。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文章求惬心贵当,生活也需求惬心贵当。我们嫌恶行为上的卑鄙龌龊,不仅因其不善,也因其丑;我们赞
4、赏行为上的光明磊落,不仅因其善,也因其美。一个真正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美育为德育的基础,道德起于仁爱,仁爱就是同情,同情起于想象。比如你哀怜一个乞丐,你必定先能设身处地想象他的痛苦。诗和艺术对于主观的情境必能“出乎其外”,对于客观的情境必能“入乎其中”,在想象中领略它,玩索它,所以能扩大想象,培养同情。这种看法也与儒家学说暗合。儒家在诸德中特重“仁”,“仁”近于耶稣教的“爱”、佛教的“慈悲”,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修养。仁的修养就在诗。儒家有一句很简赅深刻的话:“温柔敦厚,诗教也。”诗就是美育,温柔敦厚就是仁的表现。美育不但不妨害德育而且是德育的基础,如上所述。不过美育的价值还不
5、仅在此。西方人有一句恒言说:“艺术是解放的,给人自由的。”这句话最能见出艺术的功用,也最能见出美育的功用。(摘自朱光潜谈美感教育,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国古代儒家早就认识到了美感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诗、乐可怡情养性,礼使行为仪表规范,前者重“美”,后者重“善”。B一个受儒家教育的人在伦理和美感观点都要看得过去,要有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C儒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德育,与柏拉图等人观点不同的是,儒家认为美育是德育的必要前提。D一个正直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我们赞赏行为上的光明磊落不是因为善,而是因为美。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
6、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第一段先提出“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的观点,然后引用儒家相关论述阐明诗、礼、乐三者在美感教育中的作用。B文章第二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儒家和柏拉图等人对美育和德育关系的认知差异,认为儒家高于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C文章第三段指出了“美育”“道德”“仁爱”“同情”“想象”等几个概念之间的关语文试卷第 3页(共 11 页)系,逻辑清晰,表述准确。D文章第四段再次强调美育是德育的基础,美育的功用就是为德育服务,不然美育就没有任何价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可见她接
7、受过诗礼乐教育,是一个既美且善的女子。B柏拉图说过:“美是真的光辉。”由此可知,柏拉图认为美和真是相通的,而美和善是矛盾的。C阅读祝福,我们会深切地同情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原因之一是我们随着作者的讲述设身处地的想象到了她的种种痛苦。D 诗经中称赞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认为君子“美如玉”,是说君子学问精湛,温柔敦厚,这就是“仁”的表现。(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包括表现在收入、财产及物质生活条件上“看得见”的显性富裕,又包括表现在社会公平正义和“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公共服务与公共
8、产品均等化、生态环境改善和精神文化生活条件上“容易忽视”或“看不见”的隐性富裕。因此,要实现它必须坚持系统观念,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再依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后劲。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因此,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全民共同富裕,一是必须用好创新发展这个第一动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切实保持中高速增长,继续做大经济规模和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是全民共同富裕的根本基础。二是必须依靠协调发展这个内生特点。协调发展解决的是我国存在的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发展不平衡
9、的问题。三是必须借助绿色发展这个普遍形态。绿色发展既是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手段,也是实现一些欠发达地区居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四是必须依托开放发展这条必由之路。加大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对外对内双向开放,让更多产业、资本、技术、知识、数据等生产要素流向这些地区,不断增强它们的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五是必语文试卷第 4页(共 11 页)须用好共享发展这个关键一招。共享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摘编自韩保江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材料二: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
10、家庭之间的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程度仍然较高。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在高质量发展中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这就需要市场与政府协同推进共同富裕。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好市场的作用,也要发挥好政府的功能。政府在市场层面、产业层面、家庭层面发挥作用,按照“提低、扩中、限高”原则对不同收入水平群体设定不同政策路径。“提低”,政府和市场要形成合力。坚持按劳分配,强化和发挥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制度对低收入群体的兜底功能。“扩中”,主要依靠市场力量。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构建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制度体系,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限高”,在依法保护合法财产和收
11、入的同时,健全和完善再分配体系,合理调节过高收入。优化市场结构,依法破除垄断对市场运行秩序的干扰,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摘编自赵忠教授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材料三:如果只是缩小中等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的差距,不解决低收入人群的问题,社会还不能叫共同富裕社会,共同富裕要聚焦在最关键的问题上,而其关键问题可能是低收入人群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标准,我国 6070的人群是低收入人群,农村 95以上的人群是低收入人群。要让这个庞大的低收入群体富起来,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能够有更多的财产积累,需要有一个最低富裕标准。将共同富裕的重点放在让低收入人群富裕起来,要继续坚持改革
12、开放、科学发展观和共享社会的建设。具体来说,要解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的诸多问题。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增加民营企业的相对工资水平。采取切实措施控制垄断行业对收入差距扩大的负面影响,使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之间得到合理分配。(摘编自李实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富裕研究院举办的“共同富裕论坛”发言,2022 年 9 月 25 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语文试卷第 5页(共 11 页)A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基础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持中高速增长,继续做大经济规模和扩大中等收入人群。B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流向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来不断增强其发展能力
13、和发展后劲,应加大它的对外对内双向开放。C我国低收入群体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标准,这一群体占我国人口的 6070,其中 95以上是农村低收入人群。D政府按照“提低、扩中、限高”原则对不同收入水平群体设定不同政策路径。在多层面发挥作用能有利促进共同富裕。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韩教授认为高质量发展,就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B 全民共同富裕既包括“看得见”的显性富裕又包括“容易忽视”或“看不见”隐性富裕,它需借助高质量发展来实现。C李实教授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世
14、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D只缩小中等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的差距,还不能叫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要聚焦的最关键问题是低收入人群的问题。6在探讨如何推进共同富裕上,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文本一:保卫延安(节选)杜鹏程“报告!”陈兴允轻轻地走进窑洞,低声喊。“哦,你来咯!把湿衣服脱掉。”彭总走到床边,提起一件自己常穿的破旧棉衣,说:“披上。”彭总,中等以上的身材,普通工人的脸相,两道又粗又黑的浓眉下一对不大的语文试卷第 6页(共 11 页)眼睛闪着严肃刚毅的光芒。这位天才的军事家像
15、普通劳动人民一样质朴、淳厚。他和陈兴允谈了几句话以后,又注视作战地图,扳住指头在计算什么。有时,他来回轻轻地踱着步子。看来,他总是全副精力都贯注在某一点上,冷静地深思着。彭总让陈旅长走到地图边,要他看其他战场敌我态势以及敌人在陕北的分布情况和动向。有时候,他回头看陈兴允的眼睛,仿佛在观察:“他是否懂了这一切呢?”陈兴允觉得彭总那严肃深沉的眼光,直射到人心里。在这样眼光下,软弱、犹豫、自私都无法隐藏,正像眼睛里不能有针尖大的灰尘一样。彭总沉静地站在地图面前,使人感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并不使你感到冷淡,相反的,这是耐心的启发、等待和父兄般的关怀。虽然将要进行的战斗,是部队在陕甘宁边区作战的第一
16、次攻坚战,虽然部队攻坚经验很少,可是陈兴允一站到彭总面前,他就觉得蟠龙镇一定会拿下。彭总深思着,偶尔和陈兴允说一两句话。陈兴允,在这第一次和彭总接近的时刻,彭总的举止言谈使他微微感到奇异。他回忆起自己每一次对干部交代任务的时候,害怕他们了解不清,总是反复地给他们讲,要他们中间某些人复诵。可是彭总老是冷静地、精神非常集中地谋虑着,而很少说话。彭总不长篇大论地讲话,可是他的话里,压缩着宝贵的思想和丰富的经验。他的话,会让你联想起很多的事情。他的话,一投入你的脑子中,你那很多模糊感觉到而说不出的凌乱、片断的经验,便联贯起来了,系统了,明确了,提高了。这时,你会惊奇地对自己说:“啊!事情原来这样简单、
17、明确!可是以前我怎么觉得它是那样复杂和没有头绪呢?”陈兴允正寻思,三个小娃娃,跑到彭总住的窑洞门口。这些个娃姓最大的有六七岁,最小的只有四五岁。警卫员一边瞪眼吓唬,一边低声喊:“小鬼,别乱跑,回来!”娃娃们根本不理睬,连跳带蹦地闯到彭总住的窑洞中去了。彭总弯下腰,轻轻摩着娃娃们的头,问:“噢,你们有什么军国大事要来讨论?”娃娃们傻呵呵地互相瞧瞧,一对对的黑眼珠,像那荷花叶上的水珠一样滚转。他们憨溜溜地笑了。接着,他们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样,一拥上去抱住彭总的腿,有的向彭总要子弹壳,有的向彭总要一支很小很小的手枪。彭总给一个小娃绑好鞋带,给另外一个小娃擦了擦鼻涕,然后又跟他们有趣地谈了一阵,最后说:
18、“这里不需要你们发言!”娃娃们跳着往出走,彭总用手招呼着语文试卷第 7页(共 11 页)他们,一面走,一面说:“好,到外面去玩。对你们是不能讲原则的。小心,不要跌跤!”彭总望着走远了的姓娃们,故意踏着泥水,倒退着、跳着向他招小手,他坦然地笑了。(选自保卫延安,有删改)文本二:彭德怀速写丁玲“一到战场上我们便有一个信心,几十个人的精神注在他一个人身上,谁也不敢乱动。就是刚上火线的,也因为有了他的存在而不懂得害怕。只要他一声今下,我们就找不到一个人不高兴去迎着看不见的死而勇猛地冲上去!我们是怕他的,但我们更爱他!”这是一个 24 岁的青年政治委员告诉我的。当他述说这一段话的时候,发红的脸上隐藏不住
19、他的兴奋。他说的是谁呢?就是现在我所要粗粗画几笔的彭德怀同志,他现在正在前方担任红军前敌副总指挥。穿的是最普通的红军装束,但在灰色布的表面上,薄薄浮着黄的泥灰和黑色的油,显得很旧,而且不大合身,不过他似乎从来就没有感觉得到。脸色是看不清的,因为常常有许多被寒风所摧裂的小口布满着,但在这不算漂亮的脸上有两个黑的、活泼的眼珠转动,看得见有在成人脸上找不到的天真和天真的顽皮。还有一张颇大的嘴,充分表示着顽强,这是属于革命的无产阶级的顽强的神情。每当遇到一些青年干部或是什么下级同志的时候,看得出那些昂奋的心都在他那种最自然诚恳的握手里显得温柔起来。他有时也同这些人开玩笑,说着一些粗鲁无伤的笑话,但更多
20、的时候是耐烦地向他们解释许多政治上工作上的问题,恳切地显示着对一个同志的勉励。这些听着的人便望着他,心沉静了,然而同时又更奋起了。但一旦他不说话沉思着什么的时候,周围便安静了,谁也唯恐惊扰了他。有些时候他的确使人怕的,因为他对工作是严格的,虽说在生活上是马马虎虎;不过这些受了严厉批评的同志却会更爱他的。拥着一些老百姓的背,揉着它们,听老百姓讲家里事,举着大拇指在那些朴素的脸上摇晃着说:“呱呱叫,你老乡好得很”那些嘴上长得有长胡的也会拍着他,或是将烟杆送到他的嘴边,哪怕他总是笑者推着拒绝了。后来他走了,但他的语文试卷第 8页(共 11 页)印象却永远留在那些简单的纯洁的脑子中。(有删改)7下列对
21、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本一中“自己常穿的破旧棉衣”的细节、文本二中“最普通”“不大合身”等表述,都体现了彭德怀衣着简朴的特点。B文本一没有直接描写彭总与陈兴允关于战斗的具体对话,借助陈兴允的心理活动主要刻画彭总严厉和坚强的一面。C文本二开头以青年政治委员的话倾诉爱戴,文末写彭总留给百姓的深刻印象,别具匠心,都运用侧面描写手法。D文本一着重刻画彭德怀眼光的严肃、刚毅和深沉,文本二突出其眼神的活泼、天真和顽皮,角度虽异,传神则同。8文本二说:“我们是怕他的,但我们更爱他!”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简要分析其原因。(6 分)9文本一和文本二是如何塑造彭德怀形象
22、的?并据此概括“速写”的文体特征。(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赵襄王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白公胜虑乱,罢朝,倒杖而策锐贯颐注,血流至于地而不知。郑人闻之曰:“颐之忘,将何不忘哉!”故曰:“其出弥远者,其智弥少。”此言智周乎远,则所遗在近也。是以圣人无常行也。能并智,故曰:“不行而知。
23、”能并视,故曰:“不见而明。”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故曰:“不为而成。”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侍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语文试卷第 9页(共 11 页)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候于宋,遂霸天下。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楚庄王欲伐越,庄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
24、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跷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有删改)注颐:腮,下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B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C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25、/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D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子之教我御”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两句中的“之”字用法和含义相同。B“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与“因河为池(过秦论)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C“不蚤见示”中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蚤”都通“早”。D“臣患智之如目也”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患”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回族 自治区 银川 一中 2022 2023 学年 下学 第一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