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隐患排查奖励制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隐患排查奖励制度.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企业隐患排查奖励制度企业隐患排查奖励制度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加强 XX(以下简称公司)平安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全面实现公司平安生产,制定本方法。第二条 平安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和建立过程中违反平安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公司平安生产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平安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第三条 本方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第二章 事故隐患分类第四条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第五条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
2、停工、停产,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本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事故隐患。第三章 责任分工第六条公司主管平安的公司领导责任分工。(一)负责审批公司上报的重大事故隐患工程;(二)负责审批公司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第七条 各二级单位领导责任分工。(一)组织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要求和规定,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和相关管理细那么;(二)组织并参加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和事故隐患整改治理,对暂时解决不了的事故隐患逐级上报;(三)按月组织研究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布置有关专业部门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隐患,组
3、织制定相应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落实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第八条 公司各部门责任分工。(一)生产部:组织 公司各级人员按公司制定的平安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标准,开展事故隐患 排查治理和各项措施落实情况。1、发现危及人身平安的重大事故隐患或紧急情况时,要立即下达停产、停工处理指令,不得违章指挥;2、对于发现的事故隐患要做好生产平衡工作,调整运行方式及时安排时间进行解决;3、处理事故隐患时,做好大宗物资运输协调;4、对危及人身平安的隐患或紧急情况,做好指挥预案。(二)设备部:按公司制定的平安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标准。1、组织开展工业建筑(含建筑物和构筑物)、设备设施的平安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组织整改治理,
4、对一时解决不了的事故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2、组织制订设备、设施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应急预案以及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申请、安排,并组织事故隐患治理工程、工程的实施;3、组织对检修单位作业现场和日常管理中隐患进行检查工作,对存在隐患整改治理工作监视检查。(三)资源部:按公司制定的平安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标准。1、组织开展岗位劳动纪律情况管理情况的检查,对存在隐患组织落实;2、组织开展消防、交通、治安专业的平安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组织整改治理,对一时解决不了的事故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3、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实施奖励,并根据某公司领导批复,组织做好奖励的审核、兑现。(五)办公室:
5、按公司制定的平安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标准。组织开展必须检查工程内平安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组织整改治理,对一时解决不了的事故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六)财务部:按照企业平安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方法标准提取平安生产费用,建立“平安生产专项资金”科目,使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挪用,将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纳入资金预算安排,并对提出的事故隐患治理资金进行审核,保证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落实。(七)工程部:按公司制定的平安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标准。1、组织开展工程建立工程的平安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组织整改治理,对一时解决不了的事故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2、组织制订在建工程、设施事故隐患
6、整改方案,对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组织实施;3、组织对工程单位施工现场和日常管理中隐患进行检查工作,对存在隐患整改治理工作监视检查。(八)平安科:1、编制公司平安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标准。组织公司各 相关人员在湖北省统一编制的“行业平安生产隐患检查标准”的根底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细化标准,确定隐患排查的频次,并结合公司开展情况对平安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标准及时修订2、按公司制定的平安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标准,组织或催促 本公司各级人员开展事故隐患 排查治理,监视、检查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和各项措施落实情况;3、组织对 重点危险源隐患情况进行监视监控;组织制订重大平安生产事故、急性 职业中毒 等隐 患整改方案、应急
7、预案,对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组织实施;4、负责事故隐患的 收集归档,平安科 信息员 至少 15 天要登录“两化”管理系统进行一次隐患的检查、登记、整改、销案工作。重大隐患平安科 信息员要立即 登录“两化”管理系统 进行网上填报并填写 重大隐患登记表,报送上级主管部门。第四章 事故隐患的排查与统计上报第九条 各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全面负责。第十条 在事故隐患排查中,各单位按照 平安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标准,明确每台设备、设施、每个区域、部位事故隐患排查的责任人,按照 平安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排查周期要求,对所辖设备设施、区域的事故隐患排查工作负责,及时
8、发现事故隐患,并及时上报平安科组织处理。第十一条 单位事故隐患排查分部门级、区域级和班组级三级排查制度,均建立“隐患台帐”,由上一级主管负责人进行检查和签认。第十二条 各部门应按照 平安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标准,分别组织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将工作开展情况按时限要求向上级领导和平安科汇报。(附件:1)“生产平安事故隐患排查检查表”第十三条 对检查发现的各类事故隐患,应逐级进行登记或上报。(一)一般事故隐患1、班组应及时处理,并记录在平安工作日志中;2、当日不能解决的事故隐患由班组上报作业区,由作业区填写(附件:2)“生产平安事故隐患排查台账”,并明确整改时限、负责人和控制措施;3、将事故隐患
9、处理情况按时限要求向上级领导和平安科汇报。(二)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上报上级领导和平安科。报告内容应当包括: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4、防止发生事故的控制措施。第十四条 各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按月、年进行统计,于每月初 5 日前,每年 1 月 15 日前向公司平安科分别上报上月及上一年“平安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月度、年报表”第十五条 各级部门有权对所管辖的专业范围内发现的事故隐患向责任单位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并催促进行治理整改。由上级部门下达(附件:3 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的事故隐患,责任单位应按时限要求及时整改并填写(附件:4
10、 事故 隐 患整改反 馈单)上报。第十六条 将生产经营工程、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单位,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平安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业主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视管理的职责。第五章 事故隐患的治理第十七条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应本着边排查、边整改原那么,严格按照“责任落实、措施落实、资金落实、时限落实”的要求,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治理整改,确保治理整改到位。第十八条 一般事故隐患:责任单位应限期治理;重大事故隐患:由公司组织专业部门制定整改方案,采取强制性监控措施,进行限期 整改。公司平安科 信息员立即进行网上填报并填
11、写 重大隐患登记表 上报主管部门。整改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整改的目标和任务;(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四)负责整改的机构和人员;(五)整改的时限和要求;(六)平安措施和应急预案。第二十条 重大事故隐患责任单位在整改结束后,应及时向公司提出验收申请,由公司对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现场验收,然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第二十一条 暂时整改不了的事故隐患,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控制。无法保证平安的,应在停产或停止使用的情况下进行事故隐患治理整改。并根据其级别,分别由所在单位进行检查,检查主体为对应级别的负责人或分管部门。第六章 事故隐患的奖励和处分第二十二条 建立事故隐
12、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经单位申报、部门审核、公司批准后,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标准按公司相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三条 未按规定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整改或上报,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进行严格,并给予相应处分。第二十四条 本方法假设与上级下发的相关管理规定相违背,以上级下发文件为准。学校平安隐患排查制度 xx-07-22 11:23为建立学校平安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学校平安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视管理,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平安,根据上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一、学校是事故隐患排查
13、、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校长对学校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二、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建立实时检查、巡查、日排查等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排查地点、工程、标准、责任,将隐患排查治理日常化。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存在各类事故隐患。三、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那么进行。四、对于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及时的登记,建立档案或隐患管理台帐,对学校制定的重大隐患整改方案、整改责任人等有关情况资料备案。五、每周召开一次班子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六、学校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组每月对学校平安隐患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时,及时报告校长,校级领导研究决定后上报主管部门。七、学校及时向市教育局报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八、学校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奖励机制,对未定期排查事故隐患或未及时有效整改事故隐患的科室和个人,实施责任追究;对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成效突出的科室和个人予以奖励。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