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浅谈.pdf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浅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浅谈.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浅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浅谈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当今社会转型变迁的环境条件,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针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
2、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合奏曲,谈点本人初浅的看法。一、当前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通过走访、调查了解我区部分中小学校,学生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缺乏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看眼前,图实惠;劳动观念十分淡薄,不懂得勤俭朴素,不珍惜劳动的果实;沉溺于玩电子游戏机和网吧;过早学会抽烟、喝酒、早恋;大多数孩子存在任性、自私、缺乏同情心,不懂得感恩。做起事来,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很少顾及他人利益,不谦让,少宽容。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1 1、经济建设快速发展,道德建设相对弱化。、经济建设快速发展,道德建设相对弱化。1当前
3、,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既是发展的机遇期,也是矛盾的凸现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总体上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并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多元性明显增强.尤其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社会精神文明领域的建设相对弱化,社会“四德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有些人“三观”发生扭曲,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沉渣泛起,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提供了土壤。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的教育功能明显弱化,各行各业都在不同程度上丢弃了对社会道德文明的辐射传播功能。人们热衷于关注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自然
4、科学,而冷落了指导社会文明进步的哲学和社会科学,青少年只看到社会现实是怎样的,而不知道社会应该是怎样的;一些社会传媒,特别是一些泛滥的商业性书刊、录像、网络,不但没有担负起净化心灵的社会责任,没有旗帜鲜明地去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崇社会道德,反而是受利益驱动去传播一些“垃圾文化”,其中,物质美色诱惑的成分太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成分太弱;在场所建设方面,能吸引青少年光顾的博物馆、图书馆、少年宫、健康娱乐中心等少之又少,而一些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吧、歌舞厅却比比皆是。2 2、部分学生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部分学生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父母的人
5、生态度、道德观念、言行举止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当前,2家教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为:第一,部分家长教育素质低,对孩子进行错误教育。孩子捡了钱要交老师,父母反对:现在哪有交公的,自己留着吧;孩子要当劳动委员,父母不支持:劳动好顶个屁用,你想一辈子劳动呵,没出息;孩子坐公交车看到老人或孕妇上车,想起来让座,父母制止说:你自己坐好,如你没座位,又有谁给你让座;在教育孩子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方面,父母也把来自生活的焦虑和对现实的不满传递给了孩子:学习不好,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你看看张三,每天出大力,吃的啥?穿的啥?住的啥?你再看看人家李四,当个官多自在,要啥有啥。不好好学习,那就去养猪、种田、干苦
6、力,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出人头地,才能当官赚大钱。这种出于爱心的错误教育,使孩子失去了许多优秀的品质和善良的本性,造就了孩子的平庸自私,唯利是图.第二,一些家长对孩子太过溺爱,照顾的太多,满足的太多,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把孩子培养教育成了一个“小皇帝”,以自我为中心、骄傲自大,盛气凌人、无法无天,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奉献,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许多缺陷;第三,一些家长,自身缺乏成就感,把愿望寄托到孩子身上,对孩子批评指责多,赏识鼓励少。特别是孩子学习困难,行为不良被老师找家长后,经常不问青红皂白,对孩子打骂相加。孩子因为老师“看不起”,家长“看不上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或唯唯喏喏,自甘堕落,或对父母、老
7、师怀有抵触、仇视心理;第四,一些家长,为了挣钱东奔西走,只知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使孩子由于孤独无聊、3缺乏监护而误入歧途。第五,一些家长外出务工留下孩子,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不回家,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联系次数极少,缺乏沟通、监管,使孩子与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淡薄,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使青少年普遍存在心态早熟、心理脆弱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问题日益凸显。第六,一些家长拉车、捡破烂、干力气活供孩子上学,而孩子却不知感恩,反而认为父母干的活给自己丢面子,不敢在同学面前认父母,而父母也不懂得如何引导孩子,反而默默躲在孩子背后为孩
8、子付出一切.第七,还有一些家长,要求孩子刻苦学习,自己却吃喝玩乐嫖娼,不注意给孩子创造文明的家庭环境,不注意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3 3、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薄弱环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薄弱环节。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对未成年人进行系统教育的神圣使命。我们应该承认,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在不断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加强,德育工作正向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实效化的方向迈进.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对新时期急剧变革的现实及特点缺乏足够的估计和深入的研究,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德育首位”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在市
9、场经济状态下,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而在许多人看来,“学校质量就是“考学成绩”。社会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都是以升学率、教学成绩和学习成绩为标尺,而德育工作成了难以量化的、无关紧要的软性指标.4由于德育工作缺乏评价体系的支撑而丧失驱动力,学校和教师并没有真正的从思想上、从实际行动上重视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依然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无奈境地。二是德育工作未能做到学生心理。德育活动流于形式,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加重了学生对德育不以为然的敷衍心理;任课教师只管教学,很少主动地通过课堂主渠道对学生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有的班主任只抓制度管理,不重视思想教育.如对学生,特别是对学习不好、经
10、常违纪的“后进生”,不仅缺乏深入的了解,爱的关怀,真诚的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而且存在歧视心理,经常小题大作的乱发脾气,对学生恶语中伤,造成学生心灵受到压抑,对他人和社会容易产生抵触不满情绪。三是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滑坡,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产生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使教师的价值观、道德观发生改变。有的教师随意发表对社会不满的言论,动摇了青少年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有的教师奉献精神萎缩,名利之心膨胀,丢失了教育工作者应有胸怀和品格。工作中,他们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当官的、有钱的家长一副面孔,对平民百姓家长又是一副面孔;对学习好的学生一种态度,对学习差的学生又是一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教育 浅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