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考试题库.pdf
《公共心理学考试题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心理学考试题库.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心理学与教育一.填空题1。于 1860 至 1879 年间,和等人开始采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使之逐渐从哲学、生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2.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论原则有:、分析与综合的原则和。3.心理学通常从两个方面去研究人的心理,一是_,二是_。4._指的是来源于现实并为每个人所意识到的各种映象本身,_指的是这种映象存在的方式及其组织。5.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它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共同的,二是个性差异。6。心理学于年由费希纳、等人开始采用实验法并逐渐从哲学、生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迄今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7.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有两项,它们分别是和。二.名词解释1.
2、实验室实验三。选择题1。在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中,常用一种方法,即在日常的情境中进行心理实验。这种方法是:A 观察法 B 实验室实验法 C 自然实验法 D 调查法2。研究男孩和女孩游戏方式的不同,最好采用的方法是:A 实验室实验法 B 测验法 C 自然观察法 D 相关法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于 1957 做的“意向对保持学习材料的影响”的研究,运用了: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调查法 D、自然实验法4.通过与被考察事物的直接接触,发现问题或事实材料,然后依据一定的理论对现象实质或问题成因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心理调查 B、访谈法 C、个案法 D、观察法5.按照研究目
3、的控制条件,在日常活动的情境中主动引起被试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实验室实验 B、自然实验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作品分析法6。在研究心理现象时,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揭示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原则是: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分析与综合的原则四。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和教育的关系.第一章答案:一。填空题1。费希纳,冯特;2.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心理过程,个性差异;4。心理内容,心理形式;5。心理现象,心理过程;6。1860,冯特;7。理论任务,应用任务.二.名词解释1。实验室实验:它是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借助于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的心理实验。三。选择题1C
4、 2C 3D 4D 5B 6C四.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和教育的关系。答:(1)要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必须了解心理学.(2)结合教育实际开展研究,有助于心理学发展.(3)心理学与当代教学改革.第二章 心理及其发展与学习一.填空题11.“尝梅止渴”属于_反射.“谈虎色变”属于_反射.2。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_的_的反映。3.心理是的反映,是的机能。4。高等动物与人的行为是由许多反射组成的,按照巴甫洛夫的学说,反射分为两种,它们分别为_和_。5.人的行为是由许多反射组成的,根据巴普洛夫的学说反射分为和 .6。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指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维护生存所必需的 .另一类是指
5、人类的。7.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它由五个环节组成,即感受器官、中枢、传出神经、。二.名词解释1。心理年龄特征:2.(广义)个体心理发展:3。无条件反射4.条件反射三。选择题1。以下通过学习获得的反射行为是:A 奶瓶进嘴就吸吮 B 有异物而眨眼 C 光刺激增强瞳孔则缩小 D 听到玲声进教室2。“红灯停,绿灯行属于:A 本能 B 条件反射 C 无条件发射 D 第一信号系统3。在反射活动中,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被称为().A、反射弧 B、反射环 C、感受器 D、反射4.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是因为心理发展具有()A、阶段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均衡性 D、普遍性5。神经系统的“传入-
6、传出反馈传入再传出的回路结构,被称作:A、反射环 B、反射 C、反射弧 D、条件反射6。在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对个体心理发展起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作用的因素是: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努力四.简答题1.心理发展具有哪些基本规律?五.论述题1。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各起到什么作用?二者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你如何看待社会环境中的教育因素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2。什么是狭义心理发展?结合实际分析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第二章答案:一.填空题1。无条件,条件(或第二信号系统条件)2.客观现实,主观(能动);3.脑,客观世界;4.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5。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6。自然
7、环境,社会环境;7。传入神经,效应器官;二。名词解释1。心理年龄特征: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2.(广义)个体心理发展:指从受精卵开始到衰老的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3.无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出生后不需要学习就具有对某些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4。条件反射: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后天学习而产生的反射.三.选择题1 D 2 B 3A 4B 5A 6A2四。简答题1.心理发展具有哪些基本规律?答:(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质变过程.(2)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3)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
8、发展。(4)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五。论述题答:1。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各起到什么作用?二者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你如何看待社会环境中的教育因素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1)遗传因素提供能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2)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使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能力;(3)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论的基本思想: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某一因素的作用大小、性质依赖于另一因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不是始终不变的,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性质心理机能上是有所不同的。(4)环境中教育因素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之间存在着
9、相互依存的关系:教育内容和教师的要求必须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既有能力,并且提出略高一些的要求从而促进学生心理不断发展。教育虽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条件,制约着学生的心理发展,但其作用并非万能的、唯一的和无条件的。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不是一种机械的、简单的、直接的“授予”过程,而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活动实现的。儿童心理发展过程虽然有共同性,但在发展速度、水平、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以及个性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2。什么是狭义的心理发展?结合实际分析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答:狭义的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心理变化.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如下:第一:教育内容和教师的要求必须适
10、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既有能力,并且提出略高一些的要求,从而促进他们心理的不断发展.(2 分,分析 1 分)第二:教育虽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条件,制约着学生的心理发展,但其作用并非是万能的。(2 分,分析 1 分)第三: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直接的授予过程,而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活动实现的.(2 分,分析 1 分)第四:儿童心理发展过程虽然有共同性,但是在发展速度、水平、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2 分,分析 1 分)第三章 注意一。填空题1。预先有一定的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_ _;而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11、_.2.经过训练,人可以“一心二用”,这体现的注意特性是;“一目十行”体现的注意的特性是。3。一般来说,注意转移的速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_,另一方面是3_。4。注意的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的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上。5.根据注意前是否有预定的目的以及注意时是否需要意志的努力可将注意分为、和有意后注意。6。引起无意注意的内部原因有、以及知识经验。7.衰减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在修正过滤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工作,注意的信息并不是完全被过滤掉,而是被,强度减弱了。8.不是独立的心理过
12、程,而是与认识过程难以分开的、有时与意志相关联的一种状态。二。名词解释1。注意:2。无意注意三.选择题1。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特征是:A 注意转移 B 注意分配 C 注意分散 D 注意广度2.在注意理论中,衰减模型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卡尼曼 B 詹姆斯 C 布洛德本特 D 特瑞斯曼3。教师不提倡学生课堂上带手机,是为了避免学生产生:A、注意分散 B、注意起伏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4.初学开车的人往往手忙脚乱,动作熟练后则流畅自如,说明什么实现了。A、注意分散 B、注意起伏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5.“万绿丛中的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是因为客观刺激物具有什么特性?A、
13、强度 B、对比 C、活动和变化 D、新异性6.“一目十行体现的是注意的:A、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D、灵活性7。“一心二用”指的是注意的:A、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8。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体现了注意的:A、稳定性 B、分散 C、起伏 D、转移9.上一节课是语文课,下一节课是物理课,在听了语文课之后,主动地把注意转到了物理课上,这种活动是注意的:A、分配 B、分散 C、转移 D、起伏10.1890 年,在其心理学原理中提出注意的双重系统假设的心理学家是:A、巴甫洛夫 B、威廉詹姆士 C、斯金纳 D、桑代克四.简答题1.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物
14、的特点是什么?2.怎样保持有意注意?3.简述教学上造成学生注意力涣散的主要原因.4。引起无意注意的内部因素有哪些?五.论述题1.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结合实际论述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第三章答案:一。填空题41.有意注意(或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或不随意注意);2.注意分配,注意广度(或注意范围);3。原来注意的专注度,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4.注意范围,注意的稳定性;5.无意注意、有意注意;6.需要、兴趣;7.特瑞斯曼,衰减;8。注意,意识活动;二。名词解释1。注意:是心理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
15、注意。三。选择题1C 2D 3A 4C 5B 6A 7C 8D 9C 10B四.简答题1。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物的特点是什么?答:(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4)刺激物的新异性.2。怎样保持有意注意?答:(1)消除与完成活动任务无关的干扰。(2)加深对任务的理解,不断组织自己的活动。(3)利用间接兴趣,特别是稳定的间接兴趣的作用。(4)发展自我控制能力。3。简述教学上造成学生注意力涣散的主要原因。答:(1)刺激过多或过少;(2)情绪急剧波动;(3)反抗或淡漠;(4)寻求注意和承认。4。引起无意注意的内部因素有哪些?答:(1)需要和兴趣;(2)情绪状态;
16、(3)知识、经验;五.论述题1。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答: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包括主客观两方面:刺激物的特点有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人的内部因素有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要做到:(1)凡是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尽量赋予其无意注意的特点.(2)和教学无关的刺激物,要尽量予以淡化。(3)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情绪状态等主观因素。2.结合实际论述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答:(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与教学无关的刺激尽量避免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尽量赋予教学无意注意的特性(2)着重培养学
17、生的有意注意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培养间接兴趣;发展自制力;5(3)两种注意的交替进行在教学中,过分要求学生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易引起疲劳和注意涣散;但如果只让学生依靠_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的主动性及与困难作斗争的意志力的发展,因此,要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一。填空题1。外部感觉包括:视、听、嗅、味、肤觉;而内部感觉包括:内脏觉、和。2.寝室熄灯后,过一段时间能看清屋里的桌椅,这是视觉的 _现象,这种适应过程,视觉感受性比原来有所。3.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做,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叫做。4.同样一个灰色矩形,放在白色背景上看上去暗淡些,放在黑色
18、背景上看上去明亮些,这种现象是_;吃了甜糖后接着吃柑橘,觉得柑橘酸,这种现象是 _。5 区别出同种刺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称为 ;刚刚产生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的最小变异量叫。6。是衡量感受性的标准,两者之间呈关系。7.黑人的牙齿格外白,这种现象是 _对比,吃完糖再吃苹果觉得苹果特别酸,这种现象是_对比。8.根据感觉反 映事 物个 别属 性的 特点,可以 把各种感 觉区分为两大 类,它们分 别是和。9。是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特征的知觉。是反映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二。名词解释1。感觉2。知觉3。观察4。绝对感受性三。选择题1。吃了甜糖后接着吃柑橘,觉得柑橘格外酸。这个现象是:A
19、联觉 B 同时对比 C 继时对比 D 感觉适应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个现象是:A 联觉 B 同时对比 C 继时对比 D 感觉适应3。“月明星稀”,这个现象是:A 联觉 B 同时对比 C 继时对比 D 感觉适应4.无论在中午的强光下还是傍晚的昏暗光线下,我们看到的煤块总是黑的,这体现了知觉的: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5.下列情况中感受性升高的是:A、明适应 B、暗适应 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D、厨师的菜越炒越咸6.刚进入水中游泳时,觉得水是冷的,不久就不再觉得冷了,这是什么现象?A、适应 B、对比 C、补偿 D、联觉7。过马路时要注意车辆,车辆是什么的
20、反映对象?A、记忆 B、情感 C、知觉 D、思维8。把“帅范学院知觉为“师范学院是由于知觉的:A、相对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体现的是:6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联觉 D、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0 盲人的听觉、触摸觉发达是因为感觉的:A、对比 B、适应 C、补偿 D、剥夺11。当我们刚进入水中游泳时,开始觉得水是冷的,不久就不再觉得水冷了,这是:A、联觉 B、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 D、感觉适应12.人们在研究感觉现象时发现,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相等关系 D、无关
21、系13。在知觉事物时,我们总要使用一个标准才能进行判断,这个标准叫: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对象 C、知觉的参照系 D、知觉的结果四.简答题1。知觉有哪些特性?2.培养学生观察力时,应教给学生哪些观察方法?3.简述如何培养观察力。4。在教学中,直观教具是传授知识的有效手段.为了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教师在使用直观教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5.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有哪些?第四章答案:一.填空题1.平衡觉,运动觉;2.暗适应,升高;3.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4.同时对比,继时对比;5。差别感受性差别阈限;6。感觉阈限,反比;7。同时性,继时性;8.外部感觉,内部感觉;9。空间知觉,时间知觉.二
22、.名词解释1。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3.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4.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三。选择题1C 2D 3B 4D 5B 6A 7C 8B 9A 10C 11D 12A 13C四.简答题1.知觉有哪些特性?答:(1)知觉的相对性(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2.培养学生观察力时,应教给学生哪些观察方法?答:(1)教育学生在观察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2)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3)
23、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善辨多思.(4)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3.简述如何培养观察力。答:(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3)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4。在教学中,直观教具是传授知识的有效手段。为了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教师在使用直观教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7答:(1)应当根据教学的需要使用直观教具;(2)应当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使用直观教具;(3)应当把直观和言语结合起来。5.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有哪些?答:(1)知识经验;(2)定势;(3)需要和情绪.第五章 记忆一。填空题1。“视觉后象”是_记忆最明显的例子;“查询一个电话号码拨打后随即忘掉”是_记忆最明显的
24、事例。2。从记忆映象内容性质上分,我们对所观看的舞蹈家的表演记忆犹新,这是_ _记忆;而舞蹈家形成娴熟技能、技巧是以_ _ _记忆为基础的。3。记忆一段材料,往往是开头与结尾部分记得牢固,而对材料的中间部分最容易遗忘。这是因为记忆材料的开头部分不存在_ _ _,而记忆材料最后部分则不存在_ _ _。4。按记忆映象的不同性质分类,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从保持内容上看属于记忆;而对打字技巧的记忆属于记忆。5。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就不记得了。从保持时间上看这是记忆,视觉后象是典型的记忆.6.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分别是和。7.记忆是一种心理过程
25、,包括、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8.记忆表象的特征有和。9。感觉记忆的信息经过进入短时记忆阶段,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有意的、重复的可以输入到长时记忆阶段。10。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为,记忆容量为。11。一段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最差是由于抑制和抑制的双重作用。1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既属于记忆,又属于记忆.13。是在理解材料内在本质的、因果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依据 事 物 的 外 部 联 系 和 特 点,采 取 多 次 机 械 重 复 的 方 法 所 进 行 的 识 记,称为。14。记忆的是指识记的材料能否长久地保存;记忆的是指能否从记忆库中及时提取所需要的材料。15。储存的材料不是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心理学 考试 题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