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阶段练习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学阶段练习二.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共管理学练习题第二部分(第第二部分(第 4646 章)章)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行政手段各级政府机构凭借上下级之间的权威和服从关系,对社会进行管理的各种方法和途径。2、第三部门组织-介于政府组织与营利性组织之间的一切社会组织。3、非营利性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4、目标管理法-使每个时期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明确化的方法,这些具体目标必须始终与项目的最终目标相一致。5、拟订方案对决策目标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假设、推理和判断,为实现决策目标而准备一系列行动方案的过程。6、方案抉择-领导者在对智囊团制订的多种备选方案进行全面的对比和评价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一个最满意方案的工作。7
2、、合同出租把公共服务的一些工作任务推向市场,由公共管理机构确定某种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然后对外向私营部门或非营利部门招标承包,中标的承包商接与公共管理机构签订的供给合同提供公共服务。8、政府采购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和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通过公开招标、公平竞争,从国内外市场上为财政开支单位统一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行为,其核心是统一购买、公开招标。二、简答题二、简答题1、政府职能转换的实质是什么?答: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社会活动中固有的功能。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机构,其基本职能就是维持、处理社会事务.政府职能转换既不是取消政
3、府职能,也不是削弱政府职能,其实质是政府职能的重心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即政府职能重心由政治统治转向公共管理,管理方式由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2、20 世纪以来政府职能的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答:20 世纪以来,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广泛的干预,使政府公共职能越来越重要,政府的公共管理成为整个社会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政府日益成为社会的核心机构。从总体上看,公共管理领域和范围在不断扩大,其中经济职能的扩大尤其突出。政府职能的重心由政治统治职能转向公共管理职能。3、政府管理的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各有什么特点答:(1)法律手段特点在于,它的制定和修改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具有最
4、大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它以国家权力作为后盾,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强制力。(2)行政手段是各级政府机构凭借上下级之间的权威和服从关系,对社会进行管理的各种方法和途径。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管理者的权威越高,其管理效果也越大;强制性,上级通过命令、指令、指示等形式向下传递决策,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决策;垂直性,信息是通过组织机构垂直输送的.这些特点使得行政手段在管理中表现出更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优势.(3)经济手段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用物质利益去影响人们行为的管理方法。经济手段的运用需借助于具体的经济指标和经济杠杆,这些指标和杠杆涉及到社会公众各自的利益必然引起即时的、充分的反映,而且,对物质利
5、益的反应更有真实性.4、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答:西方发达国家国有企业变革的途径和方法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将国有企业全部转让给私人垄断资本家所有;第二种是将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和社会化,政府则根据其政策所需,调整所控制的国有企业股份的份额;第三种是原则上不改变所有制,而是着眼于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的变革。5、公共管理决策中拟订方案需要遵守哪些原则?答:拟订方案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1)目的性原则就是拟订备选方案时必须对准决策目标.即拟订方案时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针对目标,针对为解决问题所确立的目标,而不是盲目的、无意识的。(2)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求拟订方案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决策环
6、境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科技能力、时间、后果这样一些主客观条件以及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变化;对方案进行深人分析,对后果进行准确评估和论证,从而使方案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并有最大成功的可能。(3)整体详尽性原则就是要求拟出的方案应当包括所有实际上可以实施的方案。也就是所有通向目标的途径不能遗漏。(4)互相排斥性原则就是指所拟订的各个备选方案的内容应各自独立、相互排斥,不能只有形式上的不同而无实质上的不同。6、方案抉择在公共管理决策中具有什么重要作用?答:方案抉择在决策程序中处于关键地位,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抉择环节的重要职责对决策者的决策素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次,抉择方案的过程
7、实质上也是备选方案优化的过程。再次,科学合理的抉择是方案实施成功的基础。7、公共管理方案的实施需要经过哪几个阶段?答:公共管理运作方案的实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这主要是为公共管理原作方案的贯彻落实做先期准备工作,创造必要的主客观条件.(2)落实阶段。一旦公共管理运作方案实施的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就应着手于具体的落实.(3)评估阶段.公共管理运作方案落实之后,应对整个活动过程及其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以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方案实施工作提供借鉴,同时也对方案本身的正确与否加以检验.8、公共管理方案的修正有可能产生哪些副作用?答:(1)它可能会影响到公共管理机构的
8、形象或声誉,因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方案的多变性,如果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就容易使人们怀疑方案制定者和决策者的能力。(2)它会影响方案实施的进度和效率.假若方案决策正确,实施中不需要或很少需要修改和补充,这就无疑会减少方案实施的障碍,加快实施速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反之,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这种进度。(3)从经济角度看,方案修正在一定程度上会浪费社会资源,使人力、物力、财力产生不必要的多余支出.(4)方案修正会对人们的信心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方案修正过多,人们对新方案的可靠性和可持久性会产生动摇,持某种怀疑和观望态度。这会使新方案的执行和贯彻效率受到限制。9、什么是公共管理方式的市场化?答:公共
9、管理方式的市场化就是在公共管理领域引进市场机制,将公共管理机构的权威与市场交换的功能优势有机组合,提高公共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10、公共服务的付费制有那些优点?答:对于一些公共服务采取收费的方式,其目的是通过付费方式把价格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中来。从理论上讲,付费制具有一些特定的优点:第一,它能够克服免费提供公共服务所导致的对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浪费;第二,它有助于协调对公共服务享受方面的客观差别;第三,它可以使价格真正起到信号灯的作用,从而使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领域得以良好运行;第四,它可以增加财政收入,解决一部分财政支出的不足。三、论述题三、论述题1、政府职能的转换是否意味着削弱政府的作用?答:
10、政府职能的转换并不意味着削弱政府的作用,而是意味着政府职能的重心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公共管理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由以政治统治职能为主转向以公共管理职能为主,政府管理手段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为主。政府职能的这种转换有利于在新的环境中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2、为什么政府在公共管理中要更多地发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的作用?答:法律手段的特点在于,它的制定和修改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具有最大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它以国家权力作为后盾,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强制力.更多地发挥法律手段的作用符合市场经济法制化的要求。经济手段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用物质利益去
11、影响人们行为的管理方法.经济手段的运用需借助于具体的经济指标和经济杠杆,这些指标和杠杆涉及到社会公众各自的利益必然引起即时的、充分的反映,而且对物质利益的反应更有真实性.3、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对我国有什么借鉴意义?答:第一,传统的国有企业既缺乏内在的动力,又缺乏外在的压力,必然表现出效率低下等问题,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具有紧迫性。第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和市场化经营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第三,国有企业改革应根据不同的条件和目的采用不同的模式。第四,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应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4、为什么公共管理决策只能遵循满意标准
12、?答:公共管理决策的满意标准是指决策者在收集信息、拟定方案、选择方案和实施决策阶段都只能也只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意,去寻求绝对的最优不仅是徒劳的,也是不可能的。公共管理决策之所以只能是满意标准:首先,人们的认识规律具有渐进牲,需要通过反复实践,才能逐渐形成完整准确的认识。其次,在实践中不可能列出全部方案,也无法证明在列出的备选方案中最后选出的方案是最优的。再次,在决策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价值判断,特别是公共管理决策中,由于受利益关系的影响,价值判断的作用更加突出。5、为什么公共管理方案实施后的修正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答:公共管理运作方案修正之所以是不可缺少的,是因为:(1)任何方案的制定都是一个复
13、杂的认识过程,方案的制定者必须全面把握所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的背景、主客观条件、自身需要以及不同的利益群体间的相互关系等等。这种复杂的认识过程有可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些主面考虑不周,认识发生偏差,就会导致方案偏离目标。(2)任何公共管理运作方案都带有预测性、风险性和探索性,没有完全现存的答案供参考.这种探索性本身就决定了相应的方案有失败或非预期性结果出现的风险。(3)决策行为本身是否科学也有重要意义。事实上,在民主制度还不完全健全的情况下,决策在某些情况下会受到种种因素影响而缺乏科学性。决策行为是对公共管理运作方案的分析,并继而做出相应决定,假若决策者本身不按科学规律办事,所选择的方案就有可能是错误
14、的.(4)由方案提出到实施的“时间推移”会影响方案本身的修正。客观事物无时不在变化,而方案提出后,要经过决策者选择、实施准备和实施行为等过程,这就有可能导致方案在实施时需要根据时空条件的变化而适当调整、修改。6、公共管理方式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是什么?答:公共管理市场化的实质是,试图将公共管理机构权威制度与市场交换制度的功能优势复合配置,从而形成一种实施公共管理的新制度安排.公共管理方式的市场化无疑提供了一个在维持一定职能和管理水平的前提下实现削减公共管理机构和公共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此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财政支出,利用市场对公共管理机构形成竞争压力,也是各国政府推行公共管理方式市场化的重要原因
15、.7、举例说明公共管理方式市场化改革是否会损害公共管理的目标?答:市场化方式的效率标准与公共管理的公平要求之间并不必然处在对立状态.首先,公共管理方式市场化取向变革的目的在于增强公共管理的能力,提高公共管理的总体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多方面的需求。其次,只有公共管理的总体水平得到充分提高,才能有助于实现公共管理的公平要求,也就是说,只有建立在高效率基础上的公平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公平。再次,公共管理方式的市场化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手段,属于手段层面上的变革,只要按照公共管理的目的和要求对其范围和程度进行控制,那么,市场化方式就不会对公平造成损害.例如,在教育领域应根据其不同组成部分的公共性程度
16、,采用不同程度的市场化方式,既保持教育的公平性要求,又注入市场机制的效率。8、公共管理机构内部竞争会不会对公众的权利带来消极影响?答:在那些无法引进私人竞争的工作领域,建立某种内部竞争机制是提高公共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内部竞争机制下,公众如同市场中的“客户”,通过给予“客户”以自由选择的权力和便利,迫使公共服务部门为赢得“客户”而展开竞争.这种竞争非但不会对公众权利带来消极影响,相反,由于竞争提高了效率,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公众的权利.四、分析题四、分析题1、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对电信产业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改革.第一次是在 1994 年成立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联通)
17、,打破了原来中国电信独家垄断的局面,形成了双寡头垄断的格局.第二次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在业务分割的基础上,形成了 7 家运营商共存的格局.第三次是在刚刚跨入 21 世纪之时,对现有的运营商进行重组,重点是将原中国电信分解成南北两大区域性电信企业,使中国电信产业运营商之间的实力趋于均衡.请分析:(1)中国电信产业改革过程具有哪些重要特征?(2)根据中国电信产业改革总体情况,你认为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反垄断的动力是来自政府,还是来自市场?答:(1)中国电信产业改革过程的特征是:第一,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第二,多方不断谈判的过程,期间,国务院作为第三方推动谈判,并最终实施决策权;第
18、三,在原有国有独家垄断的体系内引入新的竞争者,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2)根据中国电信产业改革总体情况,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反垄断的动力应从两个层面上去看:基础性动力来自市场,正是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扩大,形成了反垄断最初的和基础的动力;实现性动力来自政府,正是由于政府把握了市场中反映出来的要求,利用行政的力量,在现实中逐步推进反垄断。2、2003 年,深圳市推出了“行政三分制”改革的设想,其主要内容是将行政管理职能分为决策、执行、监督三部分,在相对分离的基础上,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行政三分制的基本架构,是将政府职能在目前众多职能局的基础上,按照大行业、大系统管理运行原则进行职
19、能分解和机构重新设置,在市政府设立若干决策机构(可称为局、中心、委员会等),行使政府决策职能;每个决策机构下面设置若干执行机构,行使政府决策的执行职能;另外设立一个监督机构,行使政府行为的监督职责。请分析:(1)深圳市推出“行政三分法”改革设想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2)“行政三分法”的构想是否有可行性?答:(1)主要是解决目前在政府职能的行使过程中还存在着的比较严重的交叉重复情况,及“越位”和“缺位”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通过“行政三分制”的改革,建设一个政府行政的决策、执行、监督权利既相对分离又相对制约、运行高效的公共行政管理体系。(2)“行政三分法”的构想对提高公共行
20、政运行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其是否可行,或者是否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还需要依赖一些条件的完善,例如,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换、政府机构的全面改革、社会监督机制的引入等.如果相应的条件没有配合完善,这一构想的可行性将会受到消极的影响。3、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对医疗保障制度实施了重大改革。此项改革涉及社会公众的重大利益,应该采取慎而又慎的态度.改革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80 年代末到 1994 年的研究阶段,主要是调查研究、制定方案;第二个阶段是1994 年到 2000 年的试点阶段,先在九江市和镇江市进行试点,后扩大到全国 100 多个城市进行试点;第三个阶段是 2000 年以后
21、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开。请分析:(1)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此项改革要进行不同范围的试点?答:(1)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前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存在较大缺陷,包括医疗费由国家、企业完全包揽,个人可享受及医疗单位属于大锅饭,导致医疗经费很大浪费。缺乏合理的医疗经费筹措积累机制.覆盖狭窄,享受医疗保险的仅 2 亿人。因此,改革的目标是完全通过社会保障税来增加来源,个人自己承担部分医疗费用,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2)医保制度改革要进行不同范围试点的原因是:第一,医保制度改革涉及到社会所有成员的利益,是一种利益的调整过程,必然会引起社会成员的普遍关注。第二,通过医保制度的改革,要改变原有的各种弊端,需要引入一些新的机制和做法,如医保经费的多元化、赋予病人选择医院的权利等.但这些新的机制和做法会产生什么结果,会引起什么变化,需要进行试点才能反映出来。第三,由于我国各地条件差异较大,医保制度改革不能搞一刀切,应该允许各地结合自身的条件进行试点,才能使问题充分暴露出来,有利于正式出台的医保制度改革方案更加切合各地的实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