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两篇.pdf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两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两篇.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8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两篇 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的:疏通字词,了解文意,把握孔子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讲授课文重点可以放在文意的分析上,从而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列举所知道的孔子的名言(用投影显示),导入新课: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
2、自己没有能力。”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
3、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2/8 9、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孔子说:“统治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1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11、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孔子说:“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12、子曰
4、:“道不同,不相为谋。”【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课前预习:1 论语 是一部体散文集,是孔子的和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论语包括学而为政八佾里仁等共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精警诫人。宋儒把论语和合称为“四书”。2论语中主要人物孔子,名丘,字,是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春秋时著名的家、家,是家学派的创始人。曾长期聚德讲学,开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人,身通六艺者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答案:1语录 门人 再传弟子 20 大学 中庸 孟子 2仲尼 思想 教育 儒 私人 三千 七十二 一、朗读课文 疏通重点难点:1学生对照注
5、释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理解文意,并能读出语气 。2。学生接力翻译,老师提示有关的疑难问题。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们。则何以哉 那么(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加之以师旅“(别国)以师旅 加 之”。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唯求则非邦也与?(难道)求(所言之事)就不是国家(政事)吗?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如果)赤(只能)做小事,谁能做大事呢?3 师:我们初步阅读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在理解上有什么困难?生 1:孔子要大家说说自己的志向,曾晳并没有说出什么志向,只是描绘了一幅春游图,孔子还赞成他。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3/8 师:我给提供一个材
6、料,你们可以思考。近代学者杨树达先生评论这幅图时说:“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所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生 2:杨先生说这幅春游图是太平社会的缩影。师:对。你们看像不像?生 3:难说。只是几个青少年在野外洗洗澡,吹吹风,唱唱歌,看不出什么太平社会来。师:要知道,春秋战国是一个特定的时期,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社会动乱,战争频繁。孔子等人对这样的现实不满,期望治世太平。生 1:我想起来了。这幅图不是一般的逛逛玩玩,而是富有象征意义的。生 2:如果是战争时期,谁还有兴致春游?生 3:青少人不去当兵就奇怪了。师:对。这幅图表达了曾晢的志向,也暗合了孔子的理想。生 1:到底什么志向?有没有自己的努力?师
7、:要看儒家的基本观念与基本精神,儒家一直有着积极用世的精神,自然有着自己的努力。生 2:好像没有看到怎样努力。师:儒家不仅积极用世,甚至还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观点。若有事有为更好,若无事无为,也要做出有事有为的政绩来。至于怎样努力,毋需交待。生 3:只要描述结果即可。师:曾晢的用世精神不比前三者差,且表达得比较含蓄,“言之有文,行而远矣”,教化礼乐寓于其中,所以,深得孔子称道。二、整体把握文意并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 1 段):孔子问 志 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学生应答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孔子点评 结构图示 孔子问志 弟子述志 孔子评志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
8、: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哂之,以其言不让 冉有:三年,可使足民,礼乐俟君子 非邦也与?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愿为小相 非诸候而何?曾皙:浴乎沂,风舞雩,咏而归 吾与点也 三、典型例题:4/8 1翻译子路述志的一段文字。子路急忙轻率地回答说:“如果是一个有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而且又加上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那么,让我仲由去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我就可以使军队勇武,而且使百姓都懂得为人的道理。”2公西华“言志”之后,孔子说“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是什么意思?答:对于公西华的思想,孔子认为是一个大政治家的见地,只是话说得非常谦虚罢了。主持“
9、宗庙会同”,操办各国国君参加的联合会议,事关重大;公西华还说是小意思,学习学习。讲得谦虚,志向并不小。所以孔子反问,如果这是一件小事,天下还有什么大事呢?孔子不是否定公西华志向,而是肯定公西华具有以礼从政的素养与才干。四、概括孔子的不同评价并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子路:直率、卤莽哂之 冉有:谦虚 公西华:更谦虚 曾皙:洒脱与之 对求、赤两人的评价及性格的概括,充分结合课文内容,其实并不难。五、讨论:1 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首先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针对子路“率尔”作答,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子路曾皙冉有公 西华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