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2019.1)(含答案).pdf
《部编版七上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2019.1)(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上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2019.1)(含答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7 七上语文期末测试卷(2019.1)(总分 120)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4 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7 分)(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2),非宁静无以致远。(3),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4)正是江南好风景,(5),便引诗情到碧。(6),铁马冰河入梦来。(7)潼关中的“,”两句,抒发了作者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8 分)九侯山云雾迷蒙,群峰如苍龙穿行于云海。峰顶有数十块巨石,叠簇而立,这些 巨石 z()态万千,情态各异。有的悄然独立,如 护蛋;有的端庄安 祥,蛰伏;有的 y()然自得
2、,犹 卧眠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 分)叠()簇 z()态 y()然自得(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2 分)(3)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短文横线上(3 分)A.金蟾 B.老牛 C.金鸡 3、下列词语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一项是(2 分)()A.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中,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贝多芬都是灿烂的明星。B.你别危言耸听,他的病情我知道,实际上并不十分严重。C.见义勇为小英雄一出报告厅,立刻被采访的记者们围得水泄不通。D.这份试卷的第一小题他花了十分钟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2 分)
3、A.通过这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盲目修建核电站存在的隐患。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C.今夏“电荒”提前到来,预计电力缺口至少将达到 3000 万-4000 万千瓦以上。5、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由于“这一代网络”中,各网络之间相互独立,导致网络间的消息传递变得非常麻烦。这就是 NGN 中最重要的“多网融合”思想。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中文名字被称为“下一代网络”。把这些内容都融合到一个网络,也便于集中控制管理,促进不同信息流间的协同合
4、作。而在 NGN 里,人们可以传递语音、数据、媒体流等多种类型的信息。所谓“下一代网络”,是针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一代网络”而言的。A B C D 6、名著阅读(7 分)(1)西游记第六回中大圣变成一座土地庙,“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被赶到的真君识破真相。真君是怎样识破大圣变化的?你从这里悟出了什么道理?(2 分)2/7 (2)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 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 ,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2 分)(3)“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
5、语出自鲁迅的 篇。(1 分)(4)鲁迅在 一文中,通过对 无常 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1 分)(5)、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 的照片。(1 分)7、为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 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6 分)(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1 分)(2)关于阅读,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请你写出一句。(1 分)(3)小组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对此次活动的感悟,已经写出上联,请你为其补出下联。(1 分)上联: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 下联:(4)如果你来主持本次活动,你会
6、采取哪些活动形式?(说出三种以上)(3 分)二、阅读(46 分)(一)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5 分)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8、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除了写柳条,还写了哪些景物?(2 分)9、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思想感情?(3 分)(二)文言文阅读(9 分)【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
7、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注】夔:我国见诸记载最早的音乐家,以精通音乐著称。乐正:古代官名,负责音乐事务地位的官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 分)A.乐正夔一足,信乎(相信)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推荐,荐举)3/7 C.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关键)合 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
8、项的一项是()(1 分)A.夔能和之,以平天下 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C.有闻而传之者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2)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4.“穿井得一人”和“夔一足”虽然都使人产生了误解,可是原因不一样。你能分别说出产生这两种误解的原因吗?(3 分)(三)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17 分)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
9、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的若虫,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
10、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选自大自然总第 183 期,有删改)
11、【注】螽(zhng)斯:一种昆虫。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做若虫。14、阅读段,用文中的词语填空。(2 分)枯叶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 两个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拟态还表现在 方面。15、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3 分)4/7 16、从第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 分)17、第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3 分)18、从全文看,拟态有什么作用?(3 分)19、文章的一二小节有什么作用?(3 分)(四)那时候有多美(15 分)(1)那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七上 语文期末 测试 答案 2019.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