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过关专题探究化学变化人教版.pdf
《中考化学实验过关专题探究化学变化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实验过关专题探究化学变化人教版.pdf(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中考化学实验过关专题探究化学变化典例剖析第一类基础型实验大题例 1将一块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放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倒入少量盐酸,可观察到大理石表面有气泡冒出,并逐渐减少。上述实验过程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解析:大理石凿成小块只是状态变了,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有其它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答案:物理变化: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化学变化: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规律方法总结】解答此类试题关键是能对实验过程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其判断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例 2(2010 邵阳)下列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是()解析:A
2、项中的白磷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没有物质外泄或进入,因此反应前后天平平衡,故A 项能得出正确结论;B 项中的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是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会有氧气参与反应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气中,故反应前后天平不会平衡,B 项不能得出正确结论;C 项中,镁条燃烧时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反应后天平不会平衡,故C 项不能得出正确结论;D 项中,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会有氢气生成,氢气逸散到空气中,反应后天平不会平衡,故D 项也得不出正确结论。答案:A【规律方法总结】对于某一实验能否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关键是看其反应物和生成物是否有气体参与或生成。例 3(2011 广安)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
3、、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2 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C待测质量一定为4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解:A、根据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知甲为反应物,丙、丁为生成物故该反应为: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8g:12g:6g=3:2:1,所以 A 不正确B、该反应参加的甲的质量为18g,生成的为丙的质量为12g、丁的质量为6g,故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故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故B 答案不正确C、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但由于反应前乙的质量未知,故待测质量不一定为4gD、由于乙的质
4、量反应前后不变,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为丙和丁,故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所以 D 正确故选 D【规律方法总结】尤其要关注的是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变化的是催化剂或者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质量增加的是反应中的生成物,质量减小的是反应中的反应物,不要被反应前物质的质量迷惑。中考真题分析1.(2011 株洲)下列各图所示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3 解析:此题是关于物质变化的判断,物质变化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则是物理变化,可以借助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判断。甲烷燃烧的过程中甲烷与氧气反应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
5、化,故A 项错误;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 项错误;胆矾研碎过程只是物质形态发生了改变,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 项正确;镁与盐酸反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气和氯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 项错误。答案:C 2.(2010 陕西)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解析:A项中反应前我们称量的是镁带的质量,参加反应的是镁和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如果在燃着的镁带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带的质量增大;B项中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与硫酸钠前后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项中两物质不反应,不
6、能验证质量守恒;D项中的反应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所以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答案:B 3.(2012 河南)将乙醇和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纯净物)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X 反应前质量/g 2.3 4 0 0 0 4 反应后质量/g 0 0 2.2 2.7 待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 X 的质量为1.5 g BX 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CX 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DX 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2.3g+4g=2.2g+2.
7、7g+待测,待测=1.4g,A 错误;2.3g 乙醇中含有碳元素质量为 2.3g*24/46=1.2g,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2.3g*6/46=0.3g,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2.3g*16/46=0.8g,生成物中 2.2gCO2中含有碳元素质量为2.2g*12/44=0.6g,故 X中肯定含有碳元素,其质量为1.2g-0.6g=0.6g,2.7g水中含有氢元素质量为2.7g*2/18=0.3g 故 X中肯定不含有氢元素,X中另一种元素只能为氧元素且质量为1.4g-0.6g=0.8g。答案:B 4.(2010 甘孜)(1)某同学按图1-1 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
8、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偏转(填“左”或“右”)。该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填“遵守”或“不遵守”)。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分子种类;分子数目;元素种类;物质种类解析:质量守恒定律强调所有反应物与所有生成物,而在本题中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跑到空气中,所以使得左盘质量减轻。若将逸出的二氧化碳取回称量,天平是平衡的,这个反应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答案:(1)右遵守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到空气中去了;(2)5 过关检测两年中考1.(2010 淮安)“烧不坏
9、的手绢”是一个趣味实验,下列实验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和水形成混合液B手绢浸入混合液中C手绢上的酒精燃烧了D手绢表面的水蒸发1.C 解析:酒精和水形成混合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A 项属于物理变化;手绢浸入混合液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B 项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生成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C 项属于化学变化;手绢表面的水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D 项属于物理变化。2.(2011 南京)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2.B 解析:木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A 项属于化学变化;水受热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B 项属于物理变化;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C 项属于化学
10、变化;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D 项属于化学变化。3.(2012 潍坊)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2 1 16 16 反应后的质量(g)17 m 6 11 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6 A.该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X+Y=2Z+W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C.m=1 D.反应后容器中Z 与 Y 的质量比为1:6 3.C 解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反应中的质量不变,质量守恒定律还包含比例关系。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11、,反应中的总质量也不变。可知反应后Y 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m=1;由题目所给数据可知,反应后X 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Z 和 W 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Y 的质量没有变化,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所以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不可能为复分解反应;反应后容器中Z 与 Y 的质量比为6:1。4.(2011 威海)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如下的3 个有趣的实验: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石灰石,用酒精灯加热,2 分钟后把石灰石放入含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酚酞溶液不变色。用坩埚钳夹持该石灰石,还用酒精灯加热,同时向灯焰上通入氧气,1 分钟后将石灰石再次放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酚酞溶液产即变成红色向中变红的溶
12、液中逐滴滴加盐酸,酚酞溶液又变为无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灰石不具备受热分解的性质B实验中,在受热的条件下,石灰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在实验中,灯焰温度达不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2)通入氧气,能影响碳酸钙分解反应的原因是,正确的是()A氧气能降低碳酸钙分解所需要的温度7 B氧气能改变碳酸钙的性质C氧气是碳酸钙分解反应的催化剂D增加了单位时间内酒精分子与氧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次数,提高了灯焰温度(3)在初中阶段,涉及到的物质的化学性质主要有:A 可燃性B热稳定性C酸性D碱性E金属活动性F非金属活动性在上述变化中,酒精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填代号);盐酸
13、表现的化学发物性质是。(4)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的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解析:(1)由实验可说明碳酸钙分解生成了氧化钙,石灰石具有受热分解的化学性质,故A 不正确;实验中,酚酞没变红,说明此时没有生成氧化钙,所以在受热的条件下,石灰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B正确;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在实验中碳酸钙没有分解,可判断灯焰温度达不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故 C 正确;(2)向酒精灯通氧气可使酒精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而使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而非氧气能降低碳酸钙分解所需的温度,故A 不正确;向酒精灯通氧气可使酒精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热而使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而非氧气能改变碳酸钙的性质,故 B 不正确;向酒精灯通氧
14、气可使酒精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热而使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而非氧气是碳酸钙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故C 不正确;增加了单位时间内酒精分子与氧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次数,使酒精剧烈提高了灯焰温度,故D 正确;(3)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碳酸钙分解,表现出酒精具有可燃性;盐酸能中和氢氧化钙的碱性,表现出盐酸具有酸性。5.镁条是银白色固体,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粉末8(氧化镁)。镁的密度是1.7g/cm3,熔点是648.8,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上述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属于镁条的物理性质的有;(任写一点,下同)(2)属于镁条的化学性质的有;(3)可判断镁条燃烧
15、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5.(1)银白色(答案合理即可)(2)可燃性(3)生成白色粉末(4)2Mg+O22MgO 解析:可以根据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两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物质的颜色、状态、密度、熔点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可燃性、能和盐酸反应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判断镁条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生成了白色粉末,白色粉末是不同于镁的一种新物质。6.(2012 沈阳)某学习小组在一次化学课外活动时,如右图所示做了一个小魔术。他们分别把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个玻璃棒互相靠近,两棒之间生成一股白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生成白烟的变化属于变化。(2)该实
16、验说明了微粒的一条基本性质是。6.(1)化学(2)微粒不断运动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看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把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个玻璃棒互相靠近,两棒之间生成一股白烟,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这个实验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7.(2010 三明)2010 年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们首次使用环保“石头纸”制作的便笺和文件袋。“石头纸”是一种低碳经济的绿色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钙的盐类化合物。某学习小组对“石头纸”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9 请回答下列问题:(1)“石头纸”的主要成分是(2)装置 A、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3)
17、积极推广使用“石头纸”,可减少,有利于缓解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温室效应。7.(1)碳酸钙(2)CaCO3+2HCl CaCl2+H2O+CO2Ca(OH)2+CO2CaCO3+H2O(3)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或森林砍伐解析:(1)石头纸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钙的盐类化合物,能够和盐酸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知石头纸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2)根据(1)的判断可以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3
18、)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只要是生活中能够减少碳排放的应积极推广使用,因此“石头纸”可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更能减少森林的砍伐。一年模拟8.(2012 广州模拟)下面是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将表格填充完整。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向试管中装入适量石灰石,然后注入适量的稀盐酸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了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生了反10 灰水中应,化学方程式是8.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气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解析: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9.(2
19、012 福州模拟)小丽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小丽实验中的错误是:;(2)小丽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a)、图(b)所示。则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3)小丽还发现水在沸腾时要继续(选填“吸”或“放”)热。9.(1)温度计碰到容器底;读数时,视线没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b a;(3)吸解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要了解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特点: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最后消失;水沸腾时,
20、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3)知道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但要继续吸热。10(2012 沧州模拟)(1)某同学按下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填“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11(2)硝酸在工业生产中且有广泛的应用。工业上制取硝酸的关键反应为:,其中 R 的化学式为。10.(1)符合反应生成的CO2气体逸出,导致天平不平衡;(2)H2O 解析:(1)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天平不平衡,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了空气中;(2)依据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确定在R 的一个分
21、子中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故R 的化学式是H2O。第二类开放型实验大题典例剖析例 1某校“科技周”活动期间,小刚和小强给同学们变起了“魔术”,小刚说:“我会水变汽水”。他边说边将两种无色澄清的液体倒在一起,立刻得到一杯冒着气泡的澄清液体。小强说:“这没什么,我还会水变牛奶呢”。只见他将两种无色澄清的液体倒在一起,果真得到一杯像是“牛奶”的液体。(1)“水变汽水”所用的两种澄清液体可能是(2)“水变牛奶”的“魔术”可以通过许多化学反应来完成,例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请你再设计一个化学“魔术”,写出“魔术”名称和化学反应原理解析:(1)用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可以作“水变汽水”的实验,盐酸和碳
22、酸钠溶液混合时能够产生大量的气泡;(2)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混合时能够出现浑浊现象,能够做“水变牛奶”的“魔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3)用酒精的水溶液和手帕可以12 作烧不坏的手帕“魔术”,在这一过程中,酒精和水汽化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不能达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不能燃烧。答案:(1)盐酸和碳酸钠溶液;(2)Na2CO3+Ca(OH)2CaCO3+2NaOH(答案合理即可);(3)“魔术”名称:烧不坏的手帕化学反应原理:手帕上的水和酒精汽化时吸收热量,使温度不能达到手帕的着火点【规律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实验现
23、象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3)小丽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注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解析:调节天平平衡是物理课和化学课都需要用到的最基本的试验基本技能,应该不成问题。先将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看准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质量,砝码和游码二者的质量之和才是物质的质量,故左盘内装置及物质总质量应该是73.2g,图乙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天平仍保持平衡;由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为了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应向氢氧化钠中滴加酚酞试液,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若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注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就
24、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也就是氢氧化钠已经变质。答案:(1)先将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2)73.2 天平仍保持平衡(或称量结果仍为73.2 克,答案合理即可)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或指示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答案合理即可)NaOH+HCl=NaCl+H2O;13(3)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答案合理即可)【规律方法总结】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进行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关系的探究时,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或将参加反应或生成的气体质量也纳入质量总和之内),否则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中考真题分析1.(2011 牡丹江)如右图所示,向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固体,
25、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没加到广口瓶中,能使 b 端液面明显上升的固体和液体的组合可能是()A碳酸氢钠和稀盐酸B硝酸铵和水C生石灰和水D铁片和硫酸铜溶液液解析:根据题干要求b 端液面明显上升,可以知道由于广口瓶中的压强增大,能使广口瓶中压强增大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气体、瓶内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等。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而使b 中液面上升,故A 对;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减小,所以b中液面要下降,故 B 错;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瓶内气体受热膨胀而使b 管中的液面上升,故 C 对;铁可以和硫酸铜反应而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瓶中压强几乎不发生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实验 过关 专题 探究 化学变化 人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