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2021届新高考二诊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天津市宝坻区2021届新高考二诊生物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宝坻区2021届新高考二诊生物试题含解析.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津市宝坻区 2021 届新高考二诊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中,这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冠状病毒和人体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ACE2结合从而入侵细胞,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是相对的C冠状病毒的+RNA进入宿主细胞后,首先翻译出RNA 聚合酶。这一过程需要冠状病毒的+RNA 为模板,还需宿主细胞的氨基酸、ATP、酶、tRNA、核糖体等参与D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需要免疫细胞将其消灭,免疫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
2、巴【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详解】A、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可以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A 正确;B、冠状病毒和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结合入侵细胞,说明细胞膜具有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也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是相对的,B 正确;C、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进入宿主细胞内,原料、能量和场所都是由宿主提供,C 正确;D、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需要免疫细胞将其消灭,免疫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D 错误。故选 D。【点睛】易错点:培养基不能直接培养病毒。2下列
3、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相关历史探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B噬菌体侵染实验中的噬菌体需分别在含35 S、32P 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C烟草花叶病毒的RNA 用 RNA 酶处理后,能使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D各个实验的思路都是用提纯分离的方法单独观察某一物质的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及其同事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其他物质不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详解】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 作为遗传物质
4、的最早证据来源,A 正确;B、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于活细胞才能繁殖,因此噬菌体不能用含35 S、32P 的培养基培养,B 错误;C、烟草花叶病毒是RNA 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若用 RNA酶处理其RNA,则 RNA 被水解了,不能使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C错误;D、格里菲思的实验没有用提纯分离的方法单独观察某一物质的作用,D 错误。故选 A。3家猪(2n=38)群体中发现一种染色体易位导致的变异,如下图所示。易位纯合公猪体细胞无正常13、17 号染色体,易位纯合公猪与四头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母猪交配产生的后代均为易位杂合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变异中染色体
5、结构和数目均会异常B易位纯合公猪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72 条染色体C易位杂合子减数分裂会形成17 个正常的四分体D易位杂合子有可能产生染色体组成正常的配子【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13 号和 17 号各丢失部分片段最后拼接成一条染色体,即有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和易位,染色体数目也发生了改变,正常体细胞有38 条,易位纯合公猪体细胞无正常13、17 号染色体,说明形成了两条易位染色体,数目减少了2 条,只剩下17 对同源染色体能正常配对。【详解】A.13 号染色体和17 号染色体重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两条染色体合成一条,染色体数目会减少,A 正确。B.初级精母细胞所含染色体
6、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所以正常纯合公猪的初级精母细胞细胞含有38 条染色体,因为异位纯合公猪13 号和 17 号染色体重接,所以含有36 条染色体,B错误。C.异位杂合子减数分裂时,因为13 号和 17 号染色体不正常,所以剩下17 对正常的染色体,可以形成17个正常的四分体,C正确。D.异位杂合子是由异位纯种公猪和正常母猪生殖而来,有来自于公猪的不正常的13 号和 17 号染色体,也有来自母猪的正常的13、17 号染色体,所以形成配子时,可以产生正常的配子,D 正确。故选 B 4研究发现当机体糖类物质利用受阻或长期不能进食时,机体会动用大量脂肪分解供能,脂肪分解后会生成酮体。当人体内的酮体浓度超
7、过肝外组织所能利用的限度后,血液中酮体堆积,就会导致人体患酮血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酮血症患者体内可能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B人长期不补充糖类食物,除会患酮血症外,尿氮含量也可能会增加C患有糖尿病的酮血症患者的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率较高D某患有酮血症的个体出现头昏、心慌和四肢无力,其可能患有低血糖病【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干可知,脂肪分解生成酮体。酮体的浓度超过一定限度,会导致机体患酮血症。脂肪过多分解的原因主要由两种:一种是糖尿病患者,另一种是长时间不补充糖类食物,导致肌肉以脂肪为呼吸底物。【详解】多数患有酮血症的患者都患有糖尿病,糖尿病产生的原因是体内胰岛素分
8、泌不足或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A 正确;当机体长期不补充糖类食物时,机体会以脂肪和蛋白质为底物进行氧化分解供能,故该机体除患酮血症外,尿氮含量还可能会增加,B 正确;含有糖尿病的酮血症患者,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效率低,从而导致血糖浓度高,C错误;某患有酮血症的个体出现头晕心慌和四肢无力,可能是因为长时间不补充糖类物质而导致低血糖,D 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相关信息“研究发现当机体糖类物质利用受阻或长期不能进食时,机体会动用大量脂肪分解供能,脂肪分解后会生成酮体”,再根据题意作答。5果蝇的体色灰身和黑身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9、等位基因(B、b)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科研人员选用一只黑身雌蝇与一只灰身雄蝇进行杂交,F1全为灰身,F1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为雌蝇中灰身:黑身=241:79,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239:42:40。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据此推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a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 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亲本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 AAXbY CF2中雌、雄果蝇的B基因频率相等D F2中雄果蝇共有6 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AaXBY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果蝇的体色灰身和黑身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黑身雌蝇与灰身雄蝇杂交,F
10、l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241:79=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239:(42+40)=3:1”可知,灰身为显性,雌雄比例中灰身:黑身=3:1,故该对等位基因(A、a)遗传与性别没有关联,所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又知“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在 F2中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可知雌雄果蝇在相同表现型中所占比例不同,说明B、b 等位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遗传。为了保证F1雌雄果蝇全为灰身,则母本黑身雌果蝇的基因型只能为aaXBXB,父本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只能为
11、AAXbY,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Aa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 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A 正确;B、通过分析可知,亲本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 AAXbY,B 正确;C、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交配产生F2,F2中 1/4XBXB、1/4XBXb、1/4XBY、1/4XbY,F2中雌、雄果蝇的B基因频率分别是3/4、1/4,C错误;D、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交配产生F2,F2中雄果蝇共有3 2=6 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 AaXBY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41/2=1/4,
12、D 正确。故选 C。6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在该河流的AB段上,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被大量消耗B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相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D BC段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答案】B【解析】在该河流的AB段,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大量有机物,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被大量消耗,A 项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两方面的内容,B 项错
13、误;相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该河流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C项正确;BC段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D 项正确。7图表示某动物细胞进行分裂的部分过程。请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细胞来自雌性动物的卵巢B图中 RNR排列在一起的原因是基因重组C有“偏向”的染色体分离不利于遗传多样性D染色体分离的极性依赖于微管蛋白的排列【答案】C【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M)后,形成了一个含有R 和 NR 的姐妹染色体单体的染色体,在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时(M)是不均等分裂形成2 个子细胞,所以该过程发生
14、在雌性动物体内。【详解】A、从图中看出M细胞是不均等分裂的,所以该动物是雌性,则该细胞来自雌性动物的卵巢,A 正确;B、图中一条染色体上含有重组的非重组的姐妹染色单体,所以RNR排列在一起的原因是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B 正确;C、有“偏向”的染色体分离造成了重组的染色体形成了卵细胞,参与受精作用,增加了遗传多样性,C错误;D、染色体着丝点分开后,依赖于纺锤丝将染色体移向两极,而纺锤丝的组成成分是微管蛋白,所以染色体分离的极性依赖于微管蛋白的排列,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需要从图中看出这是不均等的分裂,同时染色体发生了重组,结合减数分裂和基因重组的知识进行解
15、答。8动物的昼夜节律与周期基因密切相关,该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如图所示,其编码的蛋白PER在夜间累积而在白天降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过程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B 过程中一个mRNA 分子能翻译出多个PER蛋白C周期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可能发生在下丘脑的某些细胞中D TIM 与 PER的结合物会影响核糖体在mRNA 上的移动【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 聚合酶催化,以DNA 为模板,产物为RNA。RNA 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
16、A 链。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每个mRNA 携带由遗传密码编码的蛋白质合成信息即三联体。编码区的每个核苷酸三联体称为密码子,并且对应于与转运RNA中的反密码子三联体互补的结合位点。多种密码子可能对应同一种氨基酸,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详解】A、过程为转录,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形成RNA,A 正确;B、过程表示翻译,一个mRNA 分子作为模板,可多次被翻译,得到多个PER蛋白,B正确;C、下丘脑与动物的节律性有关,周期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可能发生在下丘脑的某些细胞中,C正确;D、从图中可以看出,TIM 与 PER的结合物通过影响周期基因
17、的转录来抑制其表达,D 错误。故选 D。9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眼球被撞击,产生眼冒金星的感觉属于非条件反射C促甲状腺激素的增加抑制下丘脑分泌D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受促胰液素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详解】A、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人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A 错误;B、眼球被撞击,产生眼冒金星的感觉没有构成一个完成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C、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
18、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的分泌,而非促甲状腺激素直接抑制下丘脑分泌,C错误;D、小肠黏膜会分泌促胰液素,进入血液作用于胰腺,从而分泌胰液,D 正确。故选 D。【点睛】反射完成的条件:完成的反射弧;足够强度的刺激。10如图是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表示构成质膜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是电镜下面观察到的质膜流动镶嵌的结构B 的尾部和 一起存在于脂双层的内部C质膜中都存在,的存在使得质膜比较“坚实”D质膜具有选择透性是由 体现出来的【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
19、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据图分析,为糖蛋白,为磷脂分子,为胆固醇,为蛋白质。【详解】A、这是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不是电镜下看到的结构,A 错误;B、胆固醇的作用是与 磷脂的非极性尾部一起存在于脂双层内部,使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又比较坚实,B 正确;C、并不是所有质膜都有胆固醇,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错误;D、细胞膜的选择透性与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 蛋白质分子都有关,D 错误。故选 B。【点睛】易错点:胆固醇存在于动物细胞和少数植物细胞质膜上,在调节膜的流动性,增加膜的稳定性以及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11在植
20、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调控赤霉素(GA)生物合成和代谢途径的关键酶的基因表达可以控制植物体内 GA 的含量,GA3氧化酶(GA3ox)促进活性GA的生成,GA2 氧化酶(GA2ox)能够使GA 失活,两者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上述事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B利用赤霉素和生长素类似物都能够培育无子果实CGA3ox 和 GA2ox 之间相互协调,实现了对GA含量的精准控制D GA3ox 的过量合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GA2ox 则相反【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基因调控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和代谢为情境,考查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和育种的相关
21、知识,重点考查科学思维能力。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和果实发育,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作物育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植物体内GA 的含量受基因控制合成的GA3ox 和 GA2ox 控制,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A 正确;B、赤霉素能够培育无子葡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培育无子番茄,B正确;C、根据题意可知,基因通过控制合成GA3ox 和 GA2ox,GA3ox 和 GA2ox 之间相互作用,进而精准控制赤霉素的含量,C正确;D、GA3ox 和 GA2ox 的过量合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均是不利的,D 错误;故选 D。12研究人员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
22、溶液处理处理蚕豆和玉米根尖,实验结果如下表。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秋水仙素质量分数(%)蚕豆染色体变异率(%)玉米染色体变异率(%)111 333 334 117 477 371 111 771 474 117 633 773 131 1137 777 A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B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C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异率随秋水仙素浓度增大而增大D玉米比蚕豆对秋水仙素的反应更敏感【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表可知:随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加,蚕豆和玉米的变异率均增加,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详解】AB、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
23、变异和数目变异,其中秋水仙素和低温均可通过抑制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A、B正确;CD、据图表实验结果可知:蚕豆和玉米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异率均随秋水仙素浓度增大而增大,且相同秋水仙素浓度下,蚕豆细胞变异率更高,即蚕豆对秋水仙素反应更敏感,C正确,D 错误。故选 D。【点睛】读懂图表蚕豆和玉米的数据信息是解题关键。13如图实验装置,U 型管 A、B侧分别装入20 mL 质量分数为5%的麦芽糖溶液和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在 A、B 两侧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蔗糖酶溶液,观察两侧液面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A加入蔗糖酶前,两侧液面等高B加入蔗糖酶前,半透膜无水分子通过C加入蔗糖酶
24、后,最终A 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D该实验可验证酶的专一性【答案】B【解析】【分析】从图示信息可知,蔗糖和麦芽糖都是二糖,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两种溶液加入到被半透膜隔开的U 型管中,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相等。若向U 型管两侧加入等量的蔗糖酶,由于酶的专一性,蔗糖酶只能使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导致B侧渗透压上升,B 侧吸水液面上升,A 侧液面下降。【详解】A、加入蔗糖酶前,蔗糖和麦芽糖都是二糖,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A、B 两种溶液渗透压相同,左右两侧液面高度相等,A 正确;B、加入蔗糖酶前,A、B 两种溶液渗透压相等,两侧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相等,B 错误;C、加入蔗糖酶后,A 侧麦
25、芽糖不会被水解,B侧蔗糖会被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导致渗透压增加,B 侧吸水液面上升,A 侧失水液面下降,C正确;D、两侧液面高度的变化是加入蔗糖酶后两侧渗透压的变化引起,能证明酶的专一性,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渗透作用中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并且半透膜只允许水分通过。14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酶的合成需要ATP提供能量,ATP的合成也需要酶的催化B酶和 ATP的合成都与基因有关C人的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酶,但可以合成ATP D酶和 ATP都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答案】D【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宝坻区 2021 新高 考二诊 生物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