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市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安徽省巢湖市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巢湖市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省巢湖市 2021 届新高考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红细胞的自然更新属于细胞坏死B红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C细胞在衰老过程中所有酶活性降低D原癌基因突变即可导致癌症的发生【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
2、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红细胞的自然更新属于细胞凋亡,A 错误;B、红细胞不能通过分裂增殖,其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B正确;C、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与衰老有关的酶的活性没有降低,C 错误;D、癌症的发生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并不断积累的结果,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生命历程的有关知识,要求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实例,识记衰老细胞的特点,癌变的原因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
3、)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所示。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当分子自由扩散进细胞时,分子越小通透性越高B人工膜对CO2的通透性较H2O 大,生物膜几乎无差异C在检测通透性时,需向体系中加入ATP和 ATP水解酶D生物膜上有K+、Na+和 Cl-通道,且他们的通透性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对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进行比较,人工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相同,而生物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且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且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详解】A、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以甘油、CO2和 O2三者相比,得
4、出当分子自由扩散进细胞时,分子越小通透性越高,A 正确;B、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人工膜对CO2的通透性较H2O 大(通过横坐标),生物膜几乎无差异(通过纵坐标),B 正确;C、由甘油、CO2、O2和 H2O 信息可知,此题测的是膜对被动运输的物质的通透性,不需要能量,C错误;D、生物膜对K+、Na+和 Cl-的通透性不同(纵坐标不同),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能列表进行比较,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细胞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细胞呼吸过程的叙述,错误
5、的是()A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部分存储在ATP中B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会产生H C人在剧烈运动时可通过分解肌糖原释放部分能量D若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等于生成的CO2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能量的过程。【详解】A、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存储在ATP中,A 正确;B、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产生H和少量的能量,B 正确;C、糖原是能源物质,人在剧烈运动时可通过分解肌糖原释放部分能量,C 正确;D、若细胞呼
6、吸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细胞可能同时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因为无氧呼吸不一定产生 CO2,D 错误。故选 D。【点睛】对于人来说,只有有氧呼吸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存时,氧气的消耗量都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4在锥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活化的酵母菌,密闭瓶口,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用传感器分别测定溶解氧和二氧化碳含量,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酵母菌属于自养兼性厌氧生物B100s 时,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C200s 后,丙酮酸分解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 300s 后,抽取培养液与重铬酸钾反应呈橙色【答案】C【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性微生物,其在有氧条件下可以进行有
7、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其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O酶2CO2+2C2H5OH+能量。【详解】酵母菌既能有氧呼吸,又能无氧呼吸,属于异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A 错误;据图分析可知,100s 时 O2的溶解量为1 个单位,而CO2的溶解量为10 个单位,B错误;从图中曲线可知,200s 后密闭容器中O2的含量基本不再减少,而产生的CO2含量还在上升,说明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C正确;300s 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酒精与重铬酸钾反应呈灰
8、绿色,D 错误。5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分泌脲酶将尿素分解成NH3,玉米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NH4+用于植株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菌中的高尔基体参与脲酶的加工和运输B玉米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NH4+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CNH4+中的 N 可作为玉米细胞中蛋白质、糖类等的构成元素D分解尿素的细菌中具有裸露的环状DNA 分子【答案】D【解析】【分析】玉米根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尿素分解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原核细胞所有的特征。【详解】A、尿素分解菌属于原核生物,无高尔基体,A 错误;B、玉米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NH4+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B 错误;C、糖类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 N
9、 元素,NH4+中的 N 可作为玉米细胞中蛋白质等的构成元素,C错误;D、尿素分解菌中具有裸露的环状DNA 分子,D 正确。故选 D。6为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栽培。研究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的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2N 细胞和 4N 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中有四倍体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嵌合体”产生的原因是细胞的分化不同步B“嵌合体”只产生含有38 条染色体的配子C“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D“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含19 条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
10、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得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使得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葡萄。【详解】A、“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的分裂不同步,A错误;B、二倍体的葡萄是2N=38,所以“嵌合体”可以产生含有19 条染色体的配子,B 错误;C、“嵌合体”不同的花(2N 细胞和 4N 细胞)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C 正确;D、“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最少含有的染色体有38 条,D 错误。故选 C。7下图为真核细胞细胞核中某基因的结构及变化示意图(基因突变仅涉及图中1 对碱基改变)。下列相关述正确的是()A基因复制和转录过程中1 链和 2 链均为模板BRNA 聚合
11、酶进入细胞核参加转录过程,能与DNA 上的启动子结合C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中(A+T)(G+C)的值减小而(A+G)(T+C)的值增大D该基因1 链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一磷酸一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连接【答案】B【解析】【分析】1.DNA 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 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其中 A-T 之间有 2 个氢键,C-G之间有 3 个氢键)。2.复制过程是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以DNA 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在DNA 解旋酶、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
12、消耗能量,合成DNA。3.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 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DNA 解旋酶、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详解】A、基因复制过程中1 链和 2 链均为模板,复制后形成的两个基因中遗传信息相同,转录过程中只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A 错误;B、RNA 聚合酶进入细胞核参加转录过程,与DNA 分子上的启动子结合,催化核糖核苷酸形成mRNA,B正确;C、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中(A+T)/(G+C)的值减少,但(A+G)/(T+C)的值不变,仍为1,C错误;D、基因 1 链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 磷酸 脱氧核糖”连接,D 错误。故选 B。8下图为某突
13、触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触一定存在于两个神经元之间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不一定会产生动作电位C每个突触小泡中含有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D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会影响通道蛋白【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后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的信号转换方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详解】A、在反射弧中,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之间也存在突触,A 错误;B
14、、乙酰胆碱分子必须达到一定的结合数量才能使得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B 正确;C、每个突触小泡中含有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C 正确;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进而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故选 A。9早在 19 世纪末有医生发现,癌症患者术后意外感染酿脓链球菌,其免疫功能增强、存活时间延长,从而开启了“癌症免疫疗法”的大门。“癌症免疫疗法”是指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来抗击癌细胞的疗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癌症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杀死癌细胞B癌症免疫疗法通过改变癌细胞的遗传信息来达到治疗目的C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是因为酿脓链球菌侵入癌细胞使
15、其裂解死亡D酿脓链球菌激活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消灭癌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免疫疗法的靶点是正常免疫细胞,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让免疫细胞去杀死癌症细胞。在抗原刺激下,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一般可分为感应、反应和效应3 个阶段。感应阶段是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反应阶段是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效应阶段是效应T 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详解】A、由题意可知,癌症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杀死癌细胞,A 正确;B、癌症免疫疗法通过直接杀死癌细胞来达到治疗目的,B 错误;C、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是因为酿脓链球菌侵入导致发生自
16、身免疫而攻击癌细胞,C错误;D、酿脓链球菌激活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消灭癌细胞,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掌握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10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有关推测,错误的是()A田鼠种群密度越大,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越大B气候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关C鸟类种群密度较低时,种内互助行为对种群发展有利D苹果树种植密度不同时单位面积苹果的产量可能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
17、。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详解】A、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越大,A 正确;B、气候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B错误;C、种内互助有利于种群的发展,C 正确;D、苹果树种植密度不同时,单位面积苹果的产量可能相同,D 正确。故选 B。11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自交,子代一定出现4 种表现型和9 种基因型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条件之一D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18、【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遗传,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质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详解】A、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合真核生物核基因,细胞质基因不遵循,A 正确;B、如果两对基因共同控制一对性状,则后代可能只有2 种表现型,B 错误;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19、随机的且机会均等,C正确;D、孟德尔研究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时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D 正确。故选 B。【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有关知识,易错点是B 选项,两对基因可能存在连锁反应。12机体能响应外界温度的变化,调整代谢的强度,如下图所示。寒冷刺激和注射去甲肾上激素(NE)都能引起机体能量消耗提升,其中产生的热量一部分来源于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另一部分来源于棕色脂肪组织代谢产热。注: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是一种线粒体内膜蛋白,这种蛋白质能消除线粒体内膜两侧的跨膜质子浓度差,令利用质子浓度差驱动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减慢,阻碍了三磷酸腺苷(ATP)的正常产生
20、。以下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注射 NE导致的产热增加有明显的“记忆”效应B棕色脂肪组织由丰富的交感神经控制,其节后神经元释放的是NE C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生的热量来自于代谢反应放热和肌肉摩擦等D棕色脂肪细胞中存在解耦联蛋白,抑制呼吸链,使葡萄糖直接分解散热【答案】D【解析】【分析】体温调节的过程为: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热增加(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散热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稳定。【详解】A、从图中看出注射NE,在持续寒冷的环
21、境中,棕色脂肪消耗的能量不断增加,第二次注射NE,没有在寒冷的环境中,棕色脂肪消耗的能量和第一次差不多,所以注射NE导致的产热增加有明显的“记忆”效应,A 正确;B、人体在接受到持续寒冷的刺激后,通过交感神经使脂肪组织兴奋,进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从图中看出,在第二次注射NE 后脂肪组织也在分解,说明神经释放的递质是NE,B 正确;C、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生的热量来自于代谢反应放热(物质氧化分解)和肌肉摩擦等,C正确;D、由于解偶联蛋白是一种线粒体内膜蛋白,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知识,考生需要从图中分析出注射NE后机体发生的变化。13下列关于动物
22、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蛋白酶能消化细胞中的胶原纤维和其他成分,获得单细胞悬液B动物细胞只能贴壁生长,不能进行悬浮培养C细胞进行一次传代培养所需时间等于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D能连续传代的细胞通常具有异倍体核型,其贴壁性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 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详解】A、胰蛋白酶能消化细胞间的胶原纤维和其他成分,获得单细胞悬液,A 错误;B、动物细胞可以贴壁生长,也能进行悬浮培养,B
23、错误;C、传代培养的实质就是分离后再次培养,进行一次分离再培养称之为传一代,因此细胞进行一次传代培养所需时间应该大于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C错误;D、能连续传代的细胞通常具有异倍体核型,其贴壁性下降,D 正确。故选 D。14端粒DNA 是由简单的DNA 高度重复序列组成,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点,一旦端粒消耗殆尽,就会立即激活凋亡机制,即细胞走向凋亡。端粒酶是使端粒延伸的反转录DNA 合成酶,是一个由 RNA 和蛋白组成的核糖核酸蛋白复合物。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端粒存在于真核细胞核内染色体的一端B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凋亡速率比平滑肌细胞快C端粒酶的RNA 可能是逆转录的模板,而端粒酶的
24、蛋白质可能具有催化功能D致使癌细胞的增殖不受增殖次数限制可能与端粒酶具有较高活性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细胞分裂与细胞凋亡的过程及机理。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实质上是一重复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DNA 每次复制端粒就缩短一点。【详解】A、端粒存在于真核细胞核内染色体的两端,A 错误;B、人的小肠上皮细胞更新速快比平滑肌细胞,故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凋亡速率比平滑肌细胞快,B正确;C、据题干可知,端粒酶是使端粒延伸的反转录DNA 合成酶,是一个由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酸-蛋白复合物,故端粒酶的RNA 可能是逆转录的模板,而端粒酶的蛋白质可能具有催化功能
25、,C 正确;D、癌细胞能无限增殖,说明其端粒并未缩短,故它的增殖不受增殖次数限制可能与端粒酶具有较高活性有关,D 正确。故选 A。1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标志重捕法是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B群落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等都会直接影响种群密度D各种群关系和边界范围等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答案】C【解析】【分析】1、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巢湖市 2021 新高 第一次 质量 检测 生物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