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广东省珠海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珠海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东省珠海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科研人员将铁皮石斛的带芽茎段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原球茎,并探究6-BA 与 2,4-D 诱导原球茎增殖的最适浓度组合,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脱分化的培养基中,要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纤维素酶等物质来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B实验结果表明2,4-D 对原球茎增殖作用具有两重性C此实验为预实验,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D实验结果无法证明6-BA 和 2,4-D 协同使用的效果是否优于单独使用【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明确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6-BA 与 2
2、,4-D 诱导原球茎增殖的最适浓度组合,看清图中横纵坐标的含义,根据图中信息进行解答。【详解】纤维素酶能够催化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的水解,所以在脱分化培养基中不能加入纤维素酶来诱导愈伤组织的组成,A 错误;与对照组相比,几个浓度对原球茎增殖的作用都是促进,没有体现两重性,B错误;在正式实验之前先做预实验,可以摸索实验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预实验并不能减少实验误差,C错误;实验并没有设计单独使用6-BA 和 2,4-D 的组,因此无法证明二者协同使用的效果是否优于单独使用,D 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2某实验小组探究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和激动素(KT)溶液对棉花主根长度及
3、单株侧根数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空白对照中主根长度大于侧根数,说明在生长过程中主根具有顶端优势B乙、丙分别于甲组比较,说明NAA 抑制主根生长和侧根发生,KT则相反C丙、丁组的实验结果与甲组比较,可以说明KT对侧根的发生具有两重性D甲、乙、丁组实验结果比较,说明KT 能增强 NAA 对侧根生长的促进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施加试剂的种类,因变量是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甲乙组对比来看,NAA 能抑制主根生长,甲丙组对比来看,KT能促进主根生长;乙、丁组对比可知,一定浓度的KT对 NAA 促进侧根生长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详解】A、顶端优
4、势是顶芽(主根)优先生长而侧芽(侧根)受抑制的现象,空白对照中主根长度大于侧根数量而未体现主根长度与侧根长度的关系,因此不能体现主根的顶端优势,A 错误;B、乙、丙分别与甲组比较,说明NAA 抑制主根生长和促进侧根发生,KT 则相反,B 错误;C、丙、丁组的实验结果与甲组比较,不能说明KT对侧根的发生具有两重性,C 错误;D、甲、乙、丁组对比可知,一定浓度的KT对 NAA 促进侧根生长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D 正确。故选 D。3如图是植物激素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拟南芥根和茎生长的影响。据图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A相对根而言,茎对IAA 和 GA 更敏感BIAA 浓度为 b 时,根不生
5、长CIAA 浓度大于c 时,茎的生长受抑制D仅 IAA 表现出两重性,GA 无两重性【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赤霉素均能促进茎段生长,IAA 和 GA 具有协同作用。IAA 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而根的敏感性大于茎;GA 具有促进作用,没有两重性。【详解】A、对 IAA 而言,根的敏感度更高,A 错误;B、IAA 浓度为 b 时,对根的作用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表现为正常生长,B错误;C、IAA 浓度大于c 时,对茎的促进作用减弱,C 错误;D、从图中看出GA 没有表现为抑制作用,所以没有两重性,仅IAA 表现出两重性,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易错点是
6、区分生长素的促进和抑制作用,理解两重性必须要体现为抑制作用。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是人体内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在肺、心脏、肾脏和肠道细胞中广泛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 病毒,其囊膜的刺突糖蛋白可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然后入侵人体细胞。以下关于新冠病毒引起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B新冠病毒不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C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病人患自身免疫疾病D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T、B 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包括体
7、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详解】A、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A 错误;B、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人体的细胞内增殖,而抗体不能识别细胞内的抗原,所以新冠病毒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通过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B 错误;C、由题意不能确定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病人患自身免疫疾病,C错误;D、由于患者体内发生了针对新冠病毒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所以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T、B细胞,D 正确。故选 D。5间充质干细胞(MSC)最初在骨髓中发现,是一类
8、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MSC在增殖时核膜与核仁可以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BMSC 能完成多向分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CMSC是一类不具有凋亡基因的多能干细胞D MSC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使其变成癌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MSC为多能干细胞,其先进行细胞分裂产生了更多的MSC,在经过细胞分化形成了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肌细胞和成骨细胞,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详解】A、MSC进行的分裂为有丝分裂,在增殖时核膜与核仁可以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A 正确;B、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9、因此,MSC能完成多向分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的结果,B正确;C、MSC细胞是具有凋亡基因的多能干细胞,C 错误;D、癌变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因此 MSC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使其变成癌细胞,D 正确。故选 C。6图为某种二倍体动物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物的基因型不可能为AaBb B甲图细胞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C甲、乙图中细胞均有2 个染色体组、2 对同源染色体D乙图细胞分裂后可能会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bb 的卵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图甲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
10、胞。图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图可知,含有b 基因的两条姐妹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即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详解】A、由甲图中染色体上含有A、a、B、b 基因可知,该生物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此时图中含有A 和 a 的一条染色体应在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A 错误;B、由于甲图中只有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其它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均相同,所以甲图细胞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B正确;C、乙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D、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的两个子代细胞中体积大的为卵细胞,而乙图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故乙
11、细胞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不可能产生卵细胞,D错误。故选 B。7如图是血糖调节模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 ab 段与 ef 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B曲线 bc 段与 de 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Cfg 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激素调节的结果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以提高血糖浓度【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b 段由于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bc 段胰岛素分泌增加,降低血糖;de 段运动消耗糖类,使得血糖浓度降低;ef 段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升高。【详解】A、在 ab 段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较高,
12、而ef 段是体内肝糖原水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引起的,A 错误;B、曲线 bc 段是胰岛素分泌增多导致,而de 段运动导致代谢增强,血糖浓度降低,则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B 错误;C、在血糖平衡调节中有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D、当血糖浓度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只促进肝糖原水解和非糖物质转化,肌糖原不能水解补充血糖浓度,D 错误。故选 C。【点睛】易错点: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肌糖原水解为葡萄糖。8下图表示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 1、2 的进行需要不同酶的催化B叶肉细胞生物膜上可以完成过程5、6 C过程 5、6、7、8 中同时进行了过程2 DHIV 病毒的增殖过程中包含
13、3、4【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的代谢都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和转化,细胞中的反应可分为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ATP不仅是细胞中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的纽带,更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ATP在 ATP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ADP 和 Pi,为其它反应提供能量;ADP和 Pi 在 ATP合成酶的作用下脱水形成ATP,其它形式的能量贮存在ATP中。ATP的合成本身是个吸能反应。真核细胞内存在着丰富的膜结构,他们将细胞内部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区室,保证多种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这些膜结构又可以相互转化,在结构和功能上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细胞膜、核膜及多种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详解】A、1 为 ATP
14、水解,需要ATP水解酶,1 为 ATP合成,需要ATP合成酶,A 正确;B、叶肉细胞的类囊体膜上可发生水的光解(6),线粒体内膜上可发生水的合成(5),两者都为生物膜,B正确;C、5、6、8 都有 ATP的生成,都进行了2,7消耗 ATP,进行的是1 过程,C错误;D、HIV 病毒的增殖过程包括RNA 逆转录变成DNA 以及 DNA 转录得到RNA,包含 3、4,D 正确。故选 C。9为研究我国西南部某山脉中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把同一时间内共存于该山脉上的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当做同一群落的不同演替阶段来硏究,统计的四项指标如下表所示(叶面积指数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叶片总面
15、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t/hm9/a)143 9111 381 450 总呼吸量(t/hm9/a)593 1173 781 898 叶面积指数948 1098 1711 11 113 植被干物质的量(t/hm9)11115 1259 13 57 14 74 A最可能的演替顺序为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B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与其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C演替过程中植被干物质的量前期增长缓慢、后期增长迅速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群落演替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
16、群落代替的过程。【详解】A、最可能的演替顺序为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增大,A 正确;B、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与其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B 错误;C、演替过程中植被干物质的量前期增长迅速,C 错误;D、植被干物质的量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也与消费者和分解者有关,D 错误。故选 A。10将人类致病基因所在位置分为四个区域:区XY染色体同源区段、区X 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区 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区 常染色体上。结合某家庭遗传系谱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致病基因位于 区且为隐性基因,则个体3 的 Y染色体一定不含致病基因B若致病基因位于 区
17、且为隐性基因,则致病基因的传递途径是1 57C若致病基因位于 区,则患病个体的生殖细胞中含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D若致病基因位于 区且为显性基因,则个体5 与 6 再生一个患病男孩且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8【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知,区段是 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X、Y染色体上在该区段含有等位基因,区段是 X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该区段上的基因只在雌性个体中存在等位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区段是 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X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区段是常染色体上的区段,雌雄个体中均存在等位基因。【详解】A、若致病基因位于 区且为隐性基因(设为a),则个体7 的基因型为XaYa,6
18、的基因型为XAXa,个体 3基因型可能为XAYA或 XAYa或 XaYA,A 错误;B、若致病基因位于 区且为隐性基因(设为a),则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随X 染色体传给女儿,且只能来自母亲,所以7 的致病基因来自个体6,由于个体3(XAY)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个体6 的致病基因来自个体 4,B 错误;C、若致病基因位于 区,患者只有男性,患病个体的生殖细胞中只有含有Y染色体才有致病基因,由于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含X的和含 Y的各占 1/2,所以患病个体的生殖细胞中含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C正确;D、若致病基因位于 区且为显性基因,则个体2、3、4 和 6 的基因型均为aa,个体 5 的基因型为A
19、a,个体 5 与 6 再生一个患病男孩且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1/21=1/4,D 错误。故选 C。11将 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下图为最适温度下A、B 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慢后快B酶 C提高了 A生成 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C实验中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可使T2值减小D T2后 B增加缓慢是由于A 含量过少导致【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酶活性受强酸、强碱、高温、重金属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酶的特点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从图中可以看出A 为反应物,B 为产物。化学反应想要发生需要能量,酶
20、作为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的进行。【详解】A、该反应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反应物逐渐减少,A 错误;B、酶 C降低了 A生成 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 错误;C、该反应已经是最适温度下进行,若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可使T2值增大,反应时间变长,C错误;D、T2后产物(B)增加缓慢是由于底物(A)含量过少导致,D 正确。故选 D。12下图中 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基因示意图,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期的染色体形态示意图。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产生的突变必随精子传给子代B细胞分裂时均可发生基因重组C 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 和 aB D 细胞分别含
21、有4 个和 1 个染色体组【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体细胞或者原始生殖细胞经过间期复制;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A、为某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因此该细胞发生的突变不会随精子传给子代,A 错误;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 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 错误;C、根据 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知 产生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 和 aB,C错误;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 个染色体
22、组,细胞只含1 个染色体组,D 正确。故选 D。13在人和动物体内由特殊腺体和细胞分泌的物质,能起到化学信号的作用。请根据图分析(图中A 代表下丘脑神经细胞,B 代表垂体细胞,D 代表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分泌的物质作用于B,进而提高机体耗氧率和兴奋性,则A 分泌的物质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B若 A 分泌的物质进入血液后,最终调节C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则A 分泌的物质名称是抗利尿激素CE作用于 B,对应的E细胞末端处发生的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D如果 A 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只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
23、,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A、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物质名称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 错误;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后,由垂体后叶释放到血液中,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正确;C、E作用于 B,对应的E细胞末端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D、如果 A 突触小体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以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D 错误。故选 B。14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Bt3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甲
24、、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分别为t4和 t6D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为弱强弱【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坐标的纵轴为“种群增长速率”,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如果坐标的纵轴改为“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则类似于课本中讲的“S 型增长曲线;t2和 t5相当于“S”型曲线中的2K值,t4和 t6相当于“S”型曲线中的K值,此时对应的甲乙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详解】A、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表示为S型曲线,A 正确;B、t3时,甲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为增长型,B错误;C、t4和 t6相当于“S”型曲线中的K值,t4和 t6分别为甲、
25、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C正确;D、据图分析,t3时刻之前甲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t2时刻差值最大;t3时刻之后,甲种群的种群增大率小于乙种群,说明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为弱强弱,D 正确;故选 B。【点睛】结合种群增长曲线分析题图。15果蝇的翅形圆形、镰刀形和椭圆形分别由复等位基因R、S和 T控制,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多只圆翅雌果蝇和多只椭圆翅雄果蝇进行了随机交配,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圆翅雌果蝇椭圆翅雌果蝇圆翅雄果蝇 椭圆翅雄果蝇镰刀翅雄果蝇=2221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果蝇翅形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B雌、雄果蝇翅形基因型各有6 种CR对 T 为显性,T 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珠海市 2021 新高 生物 模拟 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