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pdf
《宁夏银川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宁夏银川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三模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真核细胞中,部分复合物仅由核酸与蛋白质组成。研究发现,某毒素只能与这些复合物结合,并阻止复合物中的核酸发挥相应的作用。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毒素,随后细胞内()A染色体和DNA 数目都加倍B产生水的化学反应过程均不再进行CtRNA 丧失识别与携带氨基酸的能力D代谢减弱,与凋亡相关的基因的活动减弱【答案】B【解析】【分析】1.核糖体是由rRNA 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2.结合题干信息“某毒素只能与这些复合物结合,并阻止复合物中的核酸发挥相应的作用
2、”准确答题。【详解】A、核糖体是由rRNA 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该毒素能阻止核糖体上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从而导致染色体的复制受阻,染色体数目不能加倍,A 错误;B、核糖体是由rRNA 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该毒素能阻止核糖体上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而产生水的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酶的催化,故不再进行,B 正确;C、tRNA 识别与携带氨基酸时不需要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成特定的复合物,因此不会受毒素的影响,C错误;D、毒素是阻止复合物中的核酸发挥相应的作用,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无关,D 错误。故选 B。【点睛】2冠状病毒具有包裹在蛋白质衣壳外的一层包膜,这层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磷脂
3、层和膜蛋白),还含有一些病毒自身的糖蛋白,可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下列相关推理错误的是()A包膜的存在有利于维护病毒结构的完整性,无包膜病毒更容易被灭活B病毒包膜具有抗原性,可以帮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C冠状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与噬菌体是相同的D子代病毒的形成,需要宿主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根据题意可知,冠状病毒除了具有以上结构外,还具有包裹在蛋白质衣壳外的一层包膜,这层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磷脂层和膜蛋白),还含有一些病毒自身的糖蛋白,可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侵染宿主细胞进行增殖。【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冠状病毒不仅具有蛋白质外壳
4、和核酸,还具有类似于细胞膜的包膜,包膜的存在有利于维护病毒结构的完整性,无包膜保护的病毒更容易被灭活,A 正确;B、根据题意,病毒包膜来源于宿主细胞膜,还含有一些病毒自身的糖蛋白,因此具有抗原性,且利用包膜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融合,可以帮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B正确;C、噬菌体的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没有包膜结构,通过吸附后将核酸注入宿主细胞,因此二者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不同,C 错误;D、子代病毒的形成,需要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病毒的蛋白质,如膜蛋白和糖蛋白等,因此需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D 正确。故选 C。3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是指生物和生物之间在相互影
5、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与正常情况下相比,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残翅昆虫很难生存C染色体发生易位可以改变基因的位置,但不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能导致DNA 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1、共同进化:是指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基因突变:是指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3、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倒位。【详解】A、共同进化是指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
6、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 错误;B、与正常情况下相比,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残翅昆虫不容易被大风刮到海里,更容易生存,B 错误;C、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性状的改变,C错误;D、由分析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可知,两者都能导致DNA 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ATP是一种带高度负电荷的不稳定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细胞内能量的“通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ATP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线粒体膜BATP水解产生的二磷酸腺苷和磷酸可用于ATP的合成CATP是
7、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唯一直接能源物质D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内生成ATP的途径有光反应和细胞呼吸【答案】B【解析】【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 PP,其中 A 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 的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详解】A、ATP带高度负电荷,因此不能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线粒体膜,A 错误;B、ATP水解产生的二磷酸腺苷和磷酸可捕获能量再度用于ATP的合成,B 正确;C、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但不是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C 错误;D、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反应,D 错误。故选 B。5某农
8、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 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 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 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 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答案】C【解析】鹰是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迁入率增加,其种群数量会增加,捕食黑线姬鼠增加,黑线姬鼠种群密度将下降,A 正确。根据第一次捕获数量/总数量=第二次捕获的带标记的个
9、体数/第二次捕获的总数,有100/总数量=2/280,可推出总数量=(100280)/2=14000,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4000/140=100 只/hm2,B 正确。群落的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并没有发生变化,C错误。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越高,流入的能量越少,D 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种群的特点、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6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
10、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横轴为诱捕灯间距)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与灯高有关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诱捕灯间距和灯高,因变量是回收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详解】A、种群密度是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A 错误;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下降,B错误;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和灯高有关,C错误;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
11、种群年龄结构,降低虫害,D 正确。故选 D。考点:实验分析。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分析,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7细胞增殖是生物体内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图是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DNA 数目加倍发生在A 中的 2 时期B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G 时期C在 H 时期用秋水仙素处理,会出现C过程D在 2 时期用射线处理可诱发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图中A 是间期,2 是 S期,是 DNA 复制的时期,A 正确;B是分裂期,G 是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E是分裂前期,若用秋水仙素处理,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形成多倍
12、体细胞或多核细胞,C 错误;DNA 复制时结构不稳定,若用射线处理可诱发基因突变,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8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1,其中 T2之前的数据丢失)和该草鱼种群同化量的分配及流向(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T2-T4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T4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逐渐下降B当种群增长速率为m 时,该草鱼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图 2 中“?”代表的是草鱼种群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D图 2 中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A+B+C+D)【
13、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 1:该曲线表示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其中T3 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T5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分析图 2:图 2 是该生态系统中鱼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其中A 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CD表示鱼生长、发育和繁殖;C表示被分解者利用。【详解】A、0-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T4-T5时间段内,种群增长速率虽然下降,但种群数量逐渐上升,A 错误;B、当种群增长速率为m 时,该草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C、图 2 中的同化的总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是未被利用,即“?”表示,C错误;D、图 2 中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
14、(A+B+C+D),D 正确。故选 D。9关于人体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B癌细胞的分裂次数并不是无限的C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质很少或缺失D癌细胞保留了原来细胞的某些特点【答案】B【解析】【分析】癌细胞是构成癌症的最小的一个单位。一般癌细胞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细胞核上,可能细胞核比普通的正常细胞要大很多,而且形态不规则,可能含有丰富的染色质,所以染色的时候会表现出颜色深浅不一。癌细胞由于基因发生改变,粘连蛋白减少或缺少,容易在组织间转移。癌变可看成细胞的异常分化。另外癌细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无限增殖的特性,正常的细胞不可能出现无限增殖。有很多因素可以诱发癌症,如
15、化学致癌因子主要有苯、四氯化碳、焦油、黄曲霉素、有机氯杀虫剂等有机物;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放射性物质发出的电离辐射、X 射线、紫外线等;生物致癌物:如病毒、寄生虫及慢性炎症刺激等。【详解】A、癌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细胞失去控制,可看成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A 正确;B、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分裂次数是无限的,B错误;C、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质很少或缺失,因此容易转移,C 正确;D、癌细胞保留了原来细胞的某些特点,如能分裂、能呼吸、能合成蛋白质等等,D 正确。故选 B。【点睛】熟记癌细胞的原因及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一定多于第二营养
16、级B生产者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能量C一只兔子只能约有10%的能量被狼同化D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所具有的总能量不一定越少【答案】B【解析】【分析】能量流动是指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A、第一营养级的生产量一定多于第二营养级,而生物量不一定,A 错误;B、生产者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中能量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 正确;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每个营养级是以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不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C错误;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逐渐递减的特点,一般来说,营养级越高,该
17、营养级中生物总能量就越少,D 错误。故选 B。【点睛】透彻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B细胞识别与糖蛋白中蛋白质有关,与糖链无关C线粒体DNA 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细胞膜以及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主要由脂质与蛋白质构成,还含有少量的糖类。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有一层由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也叫糖被。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如保护、润滑、识别等作用。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
18、受体的结合属于细胞之间交流中的间接信息交流。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的半自主性细胞器,其遗传物质DNA 位于基质中。【详解】A、载体蛋白都是跨膜蛋白,它贯穿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中,A 错误;B、细胞识别与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有关,而糖蛋白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B错误;C、线粒体DNA 位于线粒体的基质中,C错误;D、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 正确。故选 D。12下列关于变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倍体育种目的是得到具有优良性状的单倍体B人工诱变处理可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C通过杂交、筛选,可定向集合亲本的优良基因D DNA 重组技术可克服物种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19、答案】A【解析】【分析】1、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 自交 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2、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 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详解】A、单倍体育种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在明显缩短育种年限,A 错误;B、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用紫外线、X 射线诱变处理能提高
20、基因突变的频率,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B 正确;C、杂交育种是指通过杂交、筛选,定向集合亲本的优良基因,可将多个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个新品种中,C 正确;D、基因工程技术可对目的基因进行定向操作,克服物种间远缘杂交障碍,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及其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掌握生物变异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识记几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及优缺点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项。13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均匀分布于各细胞B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脱氧核糖和蛋白质C脂质在哺乳动物卵细胞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D脂质可以被苏丹染液染
21、成橘黄色【答案】C【解析】【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脂肪的作用是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维生素D 能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详解】A、淀粉在植物不同细胞中的含量是不同的,A 错误;B、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 和蛋白质,DNA 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B 错误;C、脂质中的性激素在哺乳动物卵细胞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D、脂质中的脂肪才
22、可以被苏丹 染液染成橘黄色,D 错误。故选 C。1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部分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DNA 复制的模板、原料、能量、酶均来自细菌B适当保温后进行 操作,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图示实验可以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D该实验得到的子代噬菌体中,大多数含有放射性32P【答案】B【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 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23、。【详解】A、中噬菌体DNA 复制的模板是由噬菌体提供的,而原料、能量、酶均由细菌提供,A 错误;B、适当时间保温后进行 搅拌的操作,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 正确;C、图示只有32P标记的实验,缺乏35S标记的对照实验,因此不能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C错误;D、细菌最终裂解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少数含有放射性32P,D 错误。故选 B。15调查发现,近年来一种雪藻(单细胞绿藻)入侵了南极洲的加林兹岛,导致原本白茫茫的雪地出现片片血红。雪藻主要分布在高山雪地几厘米深的冰层中,在冰雪融化时会大量繁殖形成雪地藻华。原本绿色的雪藻经阳光照射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等多种红色素,这些色素能抵御紫外
24、线辐射、吸收微波热量(温暖周围的冰雪)。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A雪藻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B雪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冰雪中N、P含量大幅度升高引发C雪藻入侵提高了当地物种的丰富度,增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雪藻对低温、高光照和强紫外线辐射等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的增长曲线包括J型增长和S型增长。J型: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S型: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
25、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 K 值保持相对稳定。【详解】A、种群只有在理想环境下才会出现“J”型曲线增长,雪藻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A 错误;B、雪藻大量繁殖主要是因为环境适宜,空间充足,种间斗争较弱等因素导致,B 错误;C、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严重影响当地的环境,使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C错误;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 正确。故选 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 银川市 2021 新高 生物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