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宁夏银川市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市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宁夏银川市 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种大型肉食动物迁入一新的生态系统后,大型肉食动物对当地的小型肉食动物和某些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一段时间内,下列情况不会发生的是()A增加物种丰富度导致营养结构更加复杂B某些生产者的个体数量增加后保持稳定C使植食性动物之间的竟争优势发生改变D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同化能量均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
2、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详解】A、某种大型肉食动物迁入一新生态系统后,对当地的小型肉食动物和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使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更加复杂,与题意不符,A 错误;B、植食性动物数量减少,对植物的捕食减弱,会导致某些生产者的个体数量增加后保持稳定,与题意不符,B 错误;C、根据题意可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故某种植食性动物可能在竞争中失去原有竞争优势,与题意不符,C错误;D、某种大型
3、肉食动物迁入一新生态系统后,改变了植食性动物竞争优势状况,但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同化能量变化不能确定,不可能出现各个营养级生物同化量都减少的情况,D 正确。故选 D。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变和正常分化过程中细胞的DNA 都发生了改变B衰老是多细胞生物体的正常现象,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C分化、衰老和癌变的细胞都发生了形态结构的改变D正常情况下,机体可以使衰老、癌变的细胞凋亡从而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
4、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均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细胞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正常分化过程中细胞的DNA 未发生改变,癌变的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A 错误;B、衰老是多细胞生物体的正常
5、现象,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B 正确;C、分化、衰老和癌变的细胞都发生了形态结构的改变,C 正确;D、正常情况下,机体可以使衰老、癌变的细胞凋亡从而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细胞衰老、细胞癌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某研究小组发现,血液中含有一种名为“GDF”的蛋白质,其含量减少可导致神经干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下降。因端粒酶在细胞中可以将端粒修复延长,而让端粒不因
6、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细胞分裂次数增加,所以GDF含量减少会导致细胞分裂能力下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血液中GDF的减少可能与人体神经干细胞的衰老有关B血液中GDF含量减少可导致神经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C若控制GDF合成的基因不能表达,可导致神经干细胞发生癌变D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这可能与端粒不断被损耗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衰老的端粒学说认为,端粒DNA 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 DNA 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的DNA 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详解】A、GDF 含量减少可
7、导致神经干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下降,从而抑制端粒的修复延长,使细胞衰老,A正确;B、衰老的细胞会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B正确;C、控制 GDF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则机体无法合成GDF,可能会加速细胞衰老,但不会导致神经干细胞发生癌变,C 错误;D、端粒酶在细胞中可以将端粒修复延长,而让端粒不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细胞分裂次数增加,D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以细胞衰老为题材,考查端粒学说,考生需要识记教材中端粒学说的内容,结合题干中GDF这个物质进行分析。4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和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不同B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是从膜的通透性开始的C病毒进入人体后,淋巴细胞首先
8、对其发起攻击D消费者通过消化系统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答案】B【解析】【分析】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与能量的供应有关。人体的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细胞可以分为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详解】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产生ATP的主要场所,功能相同,A 错误;B、该选项考查了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科学史,欧文顿通过500 多种物质的实验,发现脂质优先通过细胞膜,从而得出,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脂质,B正确;C、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病毒首先被吞噬细胞识别摄取处理,C错误;D、消费者通过消化系统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D
9、 错误;故选 B。5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 cm 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B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蔗糖不能进入细胞C实验曲线图推测出萝卜细胞膜上运载葡萄糖的载体比甘油载体数量少D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在清水中,萝卜条长度先稍微变长一点,然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吸收了少量的水;在甘油溶液、葡萄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变长,最后保持原
10、来的长度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甘油(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细胞吸水复原;在蔗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然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蔗糖不能进入细胞内,细胞大小保持不变。【详解】A、对照组中细胞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相对较小,所以细胞体积增大较小,A 正确;B、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当溶质分子不能被细胞吸收(或进入细胞)时(如蔗糖),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而当溶质分子能够被吸收时(不论是主动吸收如KNO3还是被动吸收如甘油),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B正确;C、甘油为脂溶性小分子,进入细胞为自由扩散,所以细胞膜上没有运输甘油的载体蛋白,C错误;D、蔗糖组只失
11、去水分,所以细胞液浓度变大,甘油组和葡萄糖组由于都吸收了溶质进入细胞,所以细胞液浓度也变大了,D 正确。故选 C。6盐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试剂,也广泛用于生物学实验,以下涉及盐酸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稀盐酸的作用是刺激胰腺产生促胰液素B“探究酶活性受PH 的影响”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用于控制无关变量C“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8%的盐酸可以起水解的作用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可尽量延长用盐酸和酒精处理时间使解离更充分【答案】C【解析】【分析】1、“观察 DNA 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 冲洗涂片 染色
12、 观察。2、“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步骤为选材固定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其中解离的作用是:用盐酸酒精混合液作解离液,可以使洋葱根尖组织细胞分离开。【详解】A、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产生的,A错误;B、“探究酶活性受PH 的影响”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创造酸性环境,是控制自变量,B 错误;C、“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8%的盐酸可以起水解的作用,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分子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 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C正确;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1
13、:1)解离 3-5 分钟,防止解离过度,若解离时间过长,根尖过于酥软,无法取出,不利于下面实验步骤的进行,D 错误。故选 C。7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构成细胞成分,对细胞代谢起调节作用B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模板C人体细胞内某些酶可以从食物中获得D由于细胞分化,不同细胞内的酶都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值;3、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细胞代谢起催化作用,A 错误;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是RNA,因此酶的合成需
14、要模板mRNA 或 DNA,B正确;C、酶是生物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道中会被分解,所以不能从食物中获得,只能在活细胞中合成,C错误;D、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有一些酶是相同的,如呼吸酶、ATP合成酶等,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识记酶的本质和特性、明确酶催化的特点和酶促反应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8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到脑干的相关中枢,进而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或舒张,产生咳嗽反射。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械刺激可导致呼吸道黏膜中的某些细胞变为显著活跃状态B传入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内电流的方向是双向的C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传入神经元传递给传出
15、神经元D直接刺激脑干的相关中枢也可引起呼吸肌的咳嗽反射【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详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在呼吸道黏膜中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所以机械刺激可导致呼吸道黏膜中某些细胞显著活跃,A 正确;B、兴奋在单个传入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内电流的方向是双向的,而在整个反射弧上的
16、传递是单向的,B错误;C、兴奋的传递不全是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当兴奋经过突触结构时,突触处发生从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化,C 错误;D、直接刺激延髓的相关中枢可以引起咳嗽,但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整个过程,不能被称为反射,D 错误。故选 A。9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某地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B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C过度放牧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不发生演替【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种丰富度、群落演替及
17、草原的合理利用,要求考生理解物种丰富度的概念内涵,知道如何合理利用草原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通过直方柱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判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详解】分析图形可知,从 2010 年到 2012 年,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A 正确;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B 正确;过度放牧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因此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C正确;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健康发展,更好地利用高寒草甸,但该地区群落会发生演替,D 错误。10医学上常从某些动物组织中提取出胶原蛋白
18、作为手术缝合线,手术后这种缝合线可以被人体组织细胞消化、吸收,从而避免拆线的痛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盐析的方法使胶原蛋白从溶液中沉淀出来B动物组织细胞中的胶原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C手术缝合线经吸收后可在细胞内检测到这种胶原蛋白D使用的手术缝合线需要避免人体组织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胶原蛋白作手术缝合线,利用了蛋白质可以被人体组织水解的特点,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后得到氨基酸,氨基酸被细胞吸收,使这种手术缝合线具有免拆线的优点。【详解】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盐溶液后能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从而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即盐析法使胶原蛋白从溶液中沉淀出来,A 正确;B、胶原
19、蛋白为蛋白质,合成场所为核糖体,B 正确;C、手术缝合线经水解被人体吸收后,以氨基酸的形式进入人体细胞,故在细胞内检测不到胶原蛋白,C错误;D、使用的手术缝合线为胶原蛋白,可能作为抗原引发人体的免疫反应,故需要使用与人体胶原蛋白空间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胶原蛋白手术缝合线以避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D 正确;故选 C。11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应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B酸雨是指由碳和硫的氧化物引起pH 低于 7 的降水C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可增大人类的宜居区域D地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臭氧层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答案】A【解析】【分析】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0、,当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详解】A、控制人口的方法是降低出生率,有计划的控制人口,最终使全球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A 正确;B、酸雨是指由氮和硫的氧化物引起pH 低于 5.6 的降水,B 错误;C、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可减小人类的宜居区域,C 错误;D、地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释放增加导致温室效应,D 错误。故选 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2同等小的适宜刺激刺激神经元时,胞外Ca2+浓度越高,与突触前膜融
21、合并释放含乙酰胆碱的囊泡数越多,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电流越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纤维素组成的神经元细胞骨架与囊泡运动有关B乙酰胆碱与树突或胞体上特异蛋白结合后,可引发神经冲动C任意大小的刺激刺激神经元均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D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内侧阳离子浓度比外侧低【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组成,A错误;B、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一种特异蛋白)结合后,可引发神经冲动,而突触后膜是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构成,B 正确;C、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才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C错误;D、突触前膜释放
22、的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此时内侧阳离子浓度比外侧高,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D 错误。故选 B。13如图表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分析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现象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可促进生长发育C激素 X 的受体基因可在下丘脑细胞中表达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可相互拮抗【答案】C【解析】【分析】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2、当机体
23、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详解】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A 正确;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可促进生长发育,二者有协同作用,B正确;C、激素 X 是抗利尿激素,其受体在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中表达,不会在下丘脑细胞中表达,C 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而甲状腺激素增多通过反馈抑制作用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24、降低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所以二者可相互拮抗,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生需要理解图中调节过程,结合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水盐调节过程进行解答。14如图表示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种群数量与增长速率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种群数量达到K/2 之前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渔业上既要获得最大捕捞量又要使资源更新不被破坏,应使捕捞后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 C种群数量超过K/2 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D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K 值,从而达到保护濒危动植物的目的【答案】C【解析】【分析】S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
25、,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 值保持相对稳定。图中的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为0,为 S型增长曲线的增长速率。【详解】A、K/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增长最快,K/2 之前种群的增长速率较小,种群数量增加较慢,所以在种群数量达到K/2 之前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A 正确;B、K/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增长最快,所以渔业上既要获得最大捕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 银川市 2021 新高 第四 质量 检测 生物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