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生物试题(1)含解析.pdf
《甘肃省嘉峪关市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生物试题(1)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嘉峪关市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生物试题(1)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甘肃省嘉峪关市 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生物试题(1)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 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 型菌的 DNA 分子上,使这种R 型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S型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其DNA 中嘌呤碱基总比例发生改变B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 分子片段能表达合成荚膜多糖C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与TMV 感染实验两者的实验设计思想一致D从 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答案】C【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
2、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详解】A、R 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DNA 都是双链结构,其中碱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R型菌转化为 S型菌后的DNA 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不会改变,依然是占50%,A 错误;B、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 分子片段,直接表达产物是蛋白质,而不是荚膜多糖,B 错误;C、在“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中和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都是把DNA 和蛋白质分开研究,C正确;D、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3、可以使 R 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导致小鼠死亡,而不是S型细菌的 DNA 导致小鼠死亡,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2下列有关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有运输、免疫、催化、传递信息等功能,说明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B蛋白质和DNA 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后均不可逆,功能也都会随之丧失CDNA 的遗传信息包含在其脱氧核苷酸序列中,也包含在其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中D细胞中的RNA 都是通过转录而来,某些病毒的
4、RNA 复制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A【解析】【分析】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高温等条件可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高温还可以使DNA 变性,但是降温后,DNA 又可以复性,恢复双螺旋结构;DNA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 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病毒的RNA 复制仍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蛋白质有运输、免疫、催化、传递信息等许多功能,可以说,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A 正确;B、高温、强酸、强碱等条件可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高温可以使DNA 变性,但是降温后,DNA 又可以复性,恢复
5、双螺旋结构,B 错误;C、DNA 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 种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C错误;D、病毒的RNA 复制仍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 错误。故选 A。3稻飞虱以刺吸水稻的汁液为生,成虫有短翅型和长翅型两种,长翅利于稻飞虱在水稻发育晚期迁移到适宜生存的环境。研究人员在含糖量不同的封闭环境中饲养稻飞虱若虫(幼虫),探究种群密度对成虫翅形比例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稻和稻飞虱共同组成生物群落B稻飞虱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稻飞虱种群在高糖、高密度情况下迁移能力提高D水稻与稻飞虱在相互选择中共同(协同)进化【答案】A【解析】【分析】1、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
6、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的综合,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群落内的生物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种间关系,包括捕食、寄生、捕食、互利共生和竞争等。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即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详解】群落是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A 错误;稻飞虱以刺吸水稻的汁液为生,属于生态系统最高的消费者,B正确;由柱形图可知,稻飞虱在高糖、高密度情况下,短翅比例下降,长翅比例升高,因此迁移能力提高,C正确;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
7、因此水稻与稻飞虱在相互选择中共同(协同)进化,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和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物进化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4果蝇的性别及育性如右表所示。用白眼雌果蝇(XrXr)和红眼雄果蝇(XRY)进行杂交实验,发现每 2000个子代个体中,总出现一个白眼雌蝇和一个红眼雄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对这种例外的分析,最合理的是()性染色体组成性别及育性XX XXY 可育XY XYY 可育X 不育XXX Y YY 胚胎期死亡A亲代红眼雄蝇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B亲代白眼雌蝇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C亲
8、代红眼雄蝇产生配子时X与 Y染色体不分离D亲代白眼雌蝇产生配子时两个X染色体不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用白眼雌果蝇(XrXr)和红眼雄果蝇(XRY)进行杂交实验,在正常性况下所得到的后代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性状表现为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表现型为白眼。但发现每2000 个子代个体中,总出现一个白眼雌蝇和一个红眼雄蝇,说明后代中有的个体发生了变异。结合题干所给定的表格及选项进行解答。【详解】亲代红眼雄果蝇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即XR变为 Xr那么后代中就会出现白眼雌果蝇,但再考虑基因突变的低频性,这种可能性不大,A 错误;同理分
9、析B选项也是错误的;亲代红眼雄蝇产生配子时X与 Y染色体不分离,那么其配子为XRY和 O,则后代的基因型为XRXrY和 XrO,性状及性别表现分别为红眼雌性个体和白眼雄性个体,与事实矛盾,C错误;亲代白眼雌蝇产生配子时两个X 染色体不分离,那么其配子为XrXr和 O,则后代的基因型为XrXrY和 XRO,性状及性别表现分别为白眼雌性个体和红眼雄性个体,与事实吻合,D 正确;因此选D。【点睛】在有些问题不是能够直接从题干中获得足够多的信息时,结合题干信息和选项逐项分析,采用排除法做题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5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枯草杆菌核糖体 S12 蛋白 5
10、5 58 位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 PKKP能0 突变型 PRKP不能100 注:P一脯氨酸;K一赖氨酸;R 一精氨酸A突变型的产生是枯草杆菌的基因发生碱基对缺失或增添的结果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的结合,抑制了枯草杆菌细胞的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表明枯草杆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D突变型枯草杆菌与野生型枯草杆菌不属于同一个物种【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可知,野生型的核糖体S12蛋白第 55-58 位的氨基酸序列为-P-K-K-P-,而突变型的氨基酸序列为-P-R-K-P-,即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改变,该突变是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
11、生替换引起的。【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突变是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引起的,A 错误;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错误;C、突变型的产生表明枯草杆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C正确;D、突变型枯草杆菌与野生型枯草杆菌仍属于同一个物种,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结合表格考查了基因突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基因突变的定义、特征等,能够根据表格信息确定突变型的抗性,识记核糖体上发生的是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6下列有关“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正确的A解离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离开细胞核B漂洗的目的是
12、洗去染色剂,避免染色过度C使用龙胆紫溶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D盖好盖玻片后压片的目的是使染色体分散开【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A 错误;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避免解离过度,B错误;龙胆紫溶液是碱性染料,使用龙胆紫溶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盖好盖玻片后需要压片,可使细胞相互分散开,D 错误。故选:C。7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甲病家族无乙病致病基因,乙病家族无甲病致病基因,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23/14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为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1与人群中正常男
13、性婚配,没必要进行遗传咨询C若 1为女孩,则其患病的概率为1/3 D 2为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1/46【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乙病:3 号和 4 号患病生出正常的女儿和儿子,可知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再根据父亲患病,女儿正常,则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设用字母A、a表示;分析甲病:已知题干中另一种病为伴性遗传,再根据 1 号患病,2号正常,可知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设用字母B、b 表示,据此答题。【详解】A、据分析可知,甲病为伴X 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 错误;B、1患有甲病,与正常男性婚配,其后代有患病概率,因此需要进行遗传咨询,B错误;C、3的基因型是aaXbY,4的基
14、因型是1/3AAXBXB或 2/3AaXBXB,则所生后代是女儿其患病的概率是1-2/31/2=2/3,C 错误;D、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23/144,则正常的概率aa=121/144,a=11/12,则人群中Aa 的概率为22/23,为6的基因型是aaXBY,其后代的女儿一定不患甲病,则只需求患乙病的概率,7的基因型是22/23aa,因此患病的概率是22/231/2=11/23,是女儿的概率再乘以1/2,因此 2为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1/46,D 正确。故选 D。8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多倍体育种得到的个体都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C单倍体育种比诱变育种的目的
15、性强,比杂交育种的年限短D通过人工诱变,人们有目的地选育新品种,能避免育种的盲目性【答案】C【解析】【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 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B、多倍体育种得到的三倍体个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B错误;C、单倍体育种比诱变育种的目的性强,比杂交育种的年限短,C正确;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通过人工诱变育种盲目性大,
16、D 错误。故选 C。9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的DNA 都是游离状态的DNA B大分子物质都是以胞吞或胞吐方式通过生物膜的C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有关D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并不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参与【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核孔是蛋白质、RNA 等大分子运输的通道。3、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绝大多数信息交流需要的结构,但胞间连丝不需要。【详解】
17、A、原核细胞的DNA 没有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处于游离状态,A 正确;B、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出核膜,B 错误;C、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有关,C正确;D、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绝大多数信息交流需要的结构,但胞间连丝不需要,D 正确。故选 B。10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说法,错误的是A同一种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相同B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再吸水与细胞壁的作用有关C胞吞和胞吐只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无机盐离子的跨膜运输不一定需要消耗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小分子、离子进出细胞膜的
18、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细胞膜运输物质的功能具有选择性,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专一性;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详解】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A 正确;置于清水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会出现渗透吸水,但受到细胞壁的限制,细胞吸水一段时间后将不再吸水,B正确;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也可能是胞吐和胞吞,如神经递质,C错误;无机盐离
19、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也可能是协助扩散,如神经纤维兴奋时,钠离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内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 正确。综上,本题答案为C。11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结构 的物质中含有甘油基团B结构 不可能起着生物催化剂的作用C结构 也具有选择透性D在效应细胞毒性T 细胞中,结构 可能会识别抗原-MHC 复合体【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结构 表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结构 表示蛋白质,其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结构 表示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详解】A、结构 是
20、磷脂双分子层,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而磷脂分子含有甘油基团,A 正确;B、结构 是膜蛋白,可能是酶,因此可能起着生物催化剂的作用,B 错误;C、结构 是磷脂双分子层,也具有选择透性,C 正确;D、在效应细胞毒性T 细胞中,结构 糖蛋白可能会识别抗原-MHC 复合体,D 正确。故选 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准确识别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的名称,回忆各个结构的功能,明确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12用 PCR方法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成功导入目的基因时,得到以下电泳图谱,其中1 号为 DNA 标准样液(Marker),10 号为蒸馏水。PCR时加入的
21、模板DNA 如图所示。据此做出分析不合理的是A PCR产物的分子大小在250 至 500bp 之间B3 号样品为不含目的基因的载体DNA C9 号样品对应植株不是所需的转基因植株D 10 号的电泳结果能确定反应体系等对实验结果没有干扰【答案】B【解析】【分析】PCR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来扩增特定的DNA 片段。49 号是转基因植株,理论上应包含目的基因。9 号 PCR结果不包含250500bp 片段,所以不是所需转基因植株。【详解】A、PCR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来扩增特定的DNA 片段。49 号是转基因植株,理论上应包含目的基因,结合2 号野生型和10 号蒸馏水组的结果,推
22、测包含目的基因的片段大小应为250500bp,A正确;B、3 号 PCR结果包含250500bp 片段,应包含目的基因,B 错误;C、9 号 PCR结果不包含250500bp 片段,所以不是所需转基因植株,C正确;D、10 号放入蒸馏水,可排除反应体系等对结果的干扰,由图可知,10 号的电泳结果能确定反应体系等对实验结果没有干扰,D 正确。故选 B。13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或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选项实验评价或分析A 恩格尔曼水绵实验水绵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来自大气B 鲁宾 卡门的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证明光合作用中的氧来自水C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搅拌的目的是加速噬菌体的侵染过程D 肺炎双
23、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A A BB CC D D【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详解】A、恩格尔曼实验中,将制作好的水绵临时装片放置在真空环境
24、,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来自于NaHCO3溶液,A 错误;B、鲁宾 卡门的实验对照方式为相互对照,两组都是实验组,相互之间构成对照,即没有设置空白对照组,B 错误;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大肠杆菌和噬菌体相互分离,C错误;D、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用DNA 和蛋白质分别转化R 型菌,最终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4下列关于NaOH 溶液在生物实验中作
25、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 pH 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时,可用不同浓度的NaOH 溶液调节酸碱度B鉴定还原糖时,向样液中预先加入NaOH 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让空气先通入NaOH 溶液是为了提供碱性环境D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时,使用NaOH 溶液以提高物质运输效率【答案】A【解析】探究pH 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时,可用不同浓度的NaOH 溶液调节酸碱度,A 正确;鉴定蛋白质时,向样液中预先加入NaOH 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B 错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让空气先通入NaOH 溶液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 错误;探究细胞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嘉峪关市 2021 高考 中招 适应性 测试 生物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