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五模考试卷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江西省上饶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五模考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五模考试卷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西省上饶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五模考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玉米的顶端是雄花序,叶腋处为雌花序。研究发现,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B、b 和 T、t 两对等位基因与王米的性别分化有关,当基因B 和基因 T 同时存在时,既有雄花序,又有雌花序,基因b 纯合可以使植株只有雄花序,叶腋处没有雌花序,基因t 纯合可以使雄花序发育成为可育的雌花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玉米有雌雄同株、雌株、雄株三种表现型BbbTt 只有雄花序,bbtt 仅顶端有雌花序CBbTt 自交,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 种D BbTt 与 bbTt 的杂交
2、后代中有1/3 雄株【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玉米的雌雄花序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雌雄同体的基因型为B_T_,雄性的基因型为bbT_,雌性的基因型为_tt。【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玉米有雌雄同株、雌株、雄株三种表现型,A 正确;根据题意分析,基因b 纯合可以使植株只有雄花序,叶腋处没有雌花序,基因t 纯合可以使雄花序发育成为可育的雌花序,因此bbTt 只有雄花序,bbtt 仅顶端有雌花序,B正确;BbTt 自交,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44=16 种,C 正确;BbTt与 bbTt 杂交后代雄株有1/23/4=3/8,D 错误。2下列
3、关于泡菜腌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泡菜坛中蔬菜装量不能超过2/3,以防发酵液溢出B为加快发酵速率,可将蔬菜在开水中浸泡后入坛C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增加D发酵时间越长,泡菜中霉菌数量越少【答案】B【解析】【分析】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泡菜的制作流程主要是:选择材料、配置盐水、调味装坛、密封腌制;制作泡菜时,需要控制的主要因素有腌制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等。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详解】A、泡菜坛中蔬菜装量可以超过2/3,泡菜腌制利用的是乳酸菌的
4、无氧呼吸,一般不会溢出,A 错误;B、为加快发酵速率,可将蔬菜在开水中浸泡后入坛,B 正确;C、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C错误;D、泡菜制作的菌种是乳酸菌,发酵时间越长,泡菜中乳酸菌数量会越少,亚硝酸盐的含量也会减少,D错误。故选 B。3下图能体现植物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是()A BCD【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髙浓度抑制生长。【详解】图 茎背光侧生长素含量较高,促进生长,使茎弯向光源生长,没有体现两重性;图 近地侧生长素含量较高,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含量较低,促进生长,使根向地性生长,体现“两重性”;图 是“顶端优势
5、”生长现象,即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体现“两重性”;图 缠绕茎的外侧生长素含量较高,促进生长,使茎弯向中轴生长,没有体现两重性。综上所述,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是,故选 C。4制作无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实验,用大分子食用色紫胭脂红的高渗水溶液作为外界溶液进行引流处理后,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表皮细胞的液泡为红色时,细胞已经失去了正常的生理功能B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内的红色区域逐渐变小C质壁分离发生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D换用低浓度的胭脂红溶液处理细胞后,可能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
6、【答案】B【解析】【分析】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详解】A、表皮细胞的液泡为红色时,说明大分子食用色紫胭脂红进入液泡,原生质层的已经失去了选择透过性,进而推知细胞已经失去了正常的生理功能,A正确;B、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距离越来越大,期间渗入的是外界溶液,而外界溶液显红色,因此细胞内的红色区域逐渐变大,B 错误;C、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是质壁分
7、离发生的内因,C正确;D、换用低浓度的胭脂红溶液处理细胞后,可能不会导致细胞失水,进而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D 正确。故选 B。5DNA 甲基化是生物体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之一,不影响基因的复制。如图所示某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的甲基化现象。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生物性状的差异可能与相应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B甲基化可能影响RNA 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C如图所示的甲基化属于基因突变D DNA 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而甲基化并未改变基因中的碱基信息,所以不属于基因突变。【详解】A、由于 DNA 甲
8、基化是生物体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因此可推测生物性状的差异可能与相应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A 正确;B、甲基化可能影响RNA 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进而影响该基因的表达,B 正确;C、如图所示的甲基化不属于基因突变,因为甲基化过程并未引起基因内部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C错误;D、题意显示甲基化不影响基因的复制,因此可推知DNA 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D 正确。故选 C。6下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基因型为AaBbDdee)处于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此细胞可能发生过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B此细胞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C染色
9、体3 和 4 因着丝粒分裂移向细胞两极D细胞中B与 b、B与 B 分别在 M、M期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受精卵及体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随之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随之自由组合,产生不同的配子。【详解】A、1 或 2 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A 和 a),可能发生交叉互换,体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Ddee,而 3 上有 E、e,说明 E为基因突变而来,因此此细胞可能发生过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A 正确;B、此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图中有两对
10、同源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B正确;C、染色体3 和 4 的着丝粒并未分裂,C错误;D、细胞中B 与 b 在 M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B 与 B在 M后期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离,D 正确。故选 C。7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全能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B细胞分化的程度越高,遗传物质的变化越大C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不具有全能性D胚胎干细胞能被诱导分化为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这是细胞全能性的体现【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这是由于细胞中含有控制该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全套的遗传信息;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
11、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详解】A.正常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一旦沿着一定方向分化,便不会脱分化到原来的状态,A 正确;B.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改变,B错误;C.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C错误;D.胚胎干细胞能诱导分化为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不能体现全能性,全能性是以个体的实现为标志,D错误。82020 年初,荷兰某研究所利用蛇干细胞培养出可分泌毒液的蛇毒腺微型组织,让毒素的获取途径更加安全和简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蛇干细胞时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p
12、H 的稳定B蛇毒腺微型组织基因的表达与蛇干细胞不完全相同C利用蛇干细胞的大量增殖即可获得大量分泌毒液的细胞D培养蛇毒腺微型组织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 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培养蛇干细胞时,二氧化碳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pH 稳定,A 错误;B、蛇毒腺微型组织已经分化,具有特定的形态,与蛇干细胞的一些基因的表达相同,如呼吸酶基
13、因,与一些特定基因的表达不同,如与毒素合成有关的基因的表达,B正确;C、蛇干细胞没有分化成腺细胞,不能合成大量毒素,不能增殖得到大量分泌毒液的细胞,C错误;D、蛇属于变温动物,培养时需要的温度低于哺乳动物,D 错误。故选 B。9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蔬菜中的草酸不利于机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B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C和 ATP一样,KH2PO4也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D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答案】C【解析】草酸与食物中钙结合形成沉淀物不利于吸收,A 正确。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的主要作用是运氧,缺铁会导致哺乳动
14、物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B 正确。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是细胞的结构成分、参与并维持生物体的代谢活动、维持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维持细胞的渗透压,C 错误。燃烧过程中有机物被分解,剩下来的是无机物,D 正确。【学科网考点定位】无机盐【名师点睛】熟知无机盐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10肾上腺皮质产生的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激素,它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后与细胞内受体结合,结合物进入细胞核,启动相关核基因的表达生成醛甾酮诱导蛋白(AIP),AIP 可通过促进细胞呼吸,促进细胞 ATP的产生,以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Na+的重吸收。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醛甾酮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的核糖
15、体合成B醛甾酮的作用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醛甾酮-受体结合物进入细胞核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重吸收Na+【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1、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3、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详解】A、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其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不是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的
16、核糖体合成,A错误;B、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激素,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内受体结合没有体现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 错误;C、醛甾酮-受体结合物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 错误;D、由题意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Na+的重吸收需要ATP供能,为主动运输,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通过对醛甾酮的分析,考查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过程,关键是准确获取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解题。1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开始前,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广口瓶后需振荡混匀B实验选
17、用的温水温度为30 是因为该温度处于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范围内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D拔掉塞子后如能闻到酒味,说明一定有酵母菌进行了厌氧呼吸【答案】C【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需氧呼吸以葡萄糖为底物,消耗 O2产生 CO2,厌氧呼吸以葡萄糖为底物,产生CO2和酒精。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详解】A、实验开始前,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广口瓶后需振荡混匀,增大酵母菌与葡萄糖的接触,使其快速繁殖,A 正确;B、实验选用的温水温度为30 是因为该温度处于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范围(25-30)内,B 正确;C、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需氧呼吸产
18、生CO2,厌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因此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C错误;D、酵母菌厌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拔掉塞子后如能闻到酒味,说明一定有酵母菌进行了厌氧呼吸,D正确。故选 C。121928 年,温特(FWWent)用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有一种促进生长的物质,它能扩散到琼脂小方块中,将处理过的小方块放到切去顶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可以引起胚芽鞘向另一侧弯曲生长。下图为温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利用琼脂块分离出促进生长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B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不相同C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以排除琼脂块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去尖端胚芽鞘弯
19、曲侧细胞的体积和数量均明显大于另一侧【答案】C【解析】【分析】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发现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温特认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某种类似动物激素的物质,命名为生长素。【详解】A、实验中没有将生长素从琼脂块中分离出来,温特只是发现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中有促进生长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A 错误;B、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相同,B 错误;C、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用空白
20、琼脂块重复以上实验,以排除琼脂块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正确;D、生长素的作用机理在于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不促进细胞分裂,故去尖端胚芽鞘弯曲侧细胞的体积明显大于另一侧,数量相同,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相关科学家的实验以及实验结论,属于基础题。13 DNA 分子上基因区段发生如图所示变异,其中 1 表示正常基因。该种变异不会导致下列哪种变化()A染色体结构变异BDNA 结构改变C基因结构改变D基因 2 无法正常表达【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
21、的间期。据图分析,基因2 与基因 1 相比少了一个碱基对(A-T),即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导致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属于基因突变。【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变异,A 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因此会导致DNA 结构改变,B 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即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C正确;D、由于缺失了一个碱基对,可能导致基因2 无法正常表达,D 正确。故选 A。14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大多进入老年后发病。AD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位于21号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T/
22、t)发生突变。某家族的AD 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其中,7 是一名女性,目前表现型未知。对下列系谱图的分析中不再考虑有任何变异的发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D 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5 的基因型是TT或 Tt B若 5 为纯合子,7 一定会携带AD 致病基因C若 7 已怀孕(与一正常男性结婚),她生出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3 D用 7 与一名家族中无AD 遗传的健康男性结婚,在备孕前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患病的I-1 号和 I-2 号结婚生出了表现正常的 3 号个体,可知控制该病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又知该基因位于21 号染色体上,且为常染色体,故该遗传
23、病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详解】A、由分析可知,AD 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3 号的基因型为tt,可知双亲的基因型均为 Tt,则 5 的基因型是TT或 Tt,A 正确;B、若 5 为纯合子,即基因型为TT,7 的基因型为Tt,即一定会携带AD 致病基因,B 正确;C、6 号的基因型为tt,5 的基因型是1/3TT 或 2/3Tt,则 7 的基因型为1/3tt、2/3 Tt,若 7已怀孕(与正常男性结婚),则她生出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2/31/2=1/3,C正确;D、由于 5 的基因型是TT或 Tt,6 号的基因型为tt,可见 7 可能携带AD 致病基因,则 7与一名家族中无AD
24、遗传的健康男性结婚,可能生出患病的孩子,故在备孕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中已怀孕是关键信息。15随着除草剂的使用,抗除草剂的杂草越来越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稻田中使用除草剂时,浓度要适宜B除草剂诱导杂草发生抗除草剂突变C杂草中全部抗除草剂基因构成种群基因库D杂草中抗除草剂基因的出现源于基因重组【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意:随着除草剂的使用,抗除草剂的杂草越来越多,原因在于除草剂起到选择作用。【详解】A、除草剂往往是生长素的类似物,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因而使用除草剂时浓度要适宜,A正确;B、除草剂只起选择作用,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C、杂
25、草不是一个物种,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C错误;D、杂草的抗除草剂基因的出现最终源于基因突变,D 错误。故选 A。16海鲜过敏的原因是由于海鲜中富含大量的异种蛋白,这些异种蛋白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免疫细胞,引起化学介质的释放,继而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抗体抗原共同作用,人体就表现出过敏症状了。海鲜过敏反应的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 细胞需特异性识别异种蛋白后才能分泌lgE抗体B被异种蛋白直接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参与 过程C正常人体的体液免疫也能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D过敏反应是机体二次接触异种蛋白引起的免疫过度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上饶市 2021 新高 生物 考试卷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