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0三黑和土地》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pdf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0三黑和土地》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0三黑和土地》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20*三黑和土地教案【教材分析】:这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写于华北解放区的著名作品无疑属于新时代的歌声,它通过歌唱翻身农民的喜悦心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预示着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将极大地解放农村的生产力。这是著名诗人苏金伞为土地革命树起的一座诗的纪念碑。诗歌情感真挚,语言直白质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文字,感受主人公三黑这个典型的淳朴的农民形象,体会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3.体会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4
2、.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感受。【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写法来展现人物的喜悦心情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感受三黑这个典型的淳朴的农民形象,体会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引入文本。导语:同学们,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只为了给我们提供衣食所需。离开了这片土地,我们将举步维艰、难以继日。三黑深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当他真正拥有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不仅满怀喜悦,而且憧憬着未来通过辛勤的劳动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今天,
3、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三黑和土地(教师板书),感受翻身做主人的农民对土地的情思。2.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在文中的作用。明确: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这首诗主要写了三黑和土地的关系,展现了三黑对自己脚下的土地的情感。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教师随机纠正字音。3.教师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及文章的相关背景知识。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46年,大公报 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
4、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苏金伞于 1932 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品有地层下 窗外鹁鸪鸟等。写作背景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处处皆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革命让劳动人民获得了宝贵的土地。本诗就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4.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读出情感。提示:边朗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体会他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畅想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可以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5.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请给每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这首诗主要写了三黑分到了土地,他的生活和心理都发生了改变。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 13 节):写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第二部分(第 48 节):写三黑翻地耙地,同时欣赏着自己的土地和劳作。第三部分(第 912 节):以蝈蝈儿为线索,把三黑小时候和现在的生活、心情进行了对比。第四部分(第 1314 节):写三黑的打算。第五部分(第 15 节):收束全诗,点明中心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小标题示例:获得土地,异常欢
6、喜;翻地耙地,愉快劳作;今昔对比,变化巨大;热爱土地,憧憬未来;翻身做主,心情甜蜜。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师生共学诗歌第一部分,感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1)学生快速默读诗歌第13 节,思考:哪节诗清楚地告诉我们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第 1 节诗。)(2)师生共同品读第1 节诗。理解“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的含义。预设:这是诗歌的首句,具体阐述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这里的“有了土地”具有深层的含义,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可知,“有了土地”指的是土地革命以后,农民实实在在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这和以前向地主租地当佃户,虽然“有了土地”但要向地主交租子不同;也和农民靠出卖劳动力给地主
7、当雇农,地主说“这块地归你种吧”,这样也算是“有了土地”不同。现在,农民真正做了土地的主人,想在土地上种点啥就种啥,想怎么在土地上劳作就怎么劳作,所以他们“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期盼着土地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的生活。你从第 1 节诗中的“一就”中体会到了什么?(这里运用“一就”这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生动地表现出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渴望,反映了他们得到土地后激动、兴奋的心情。)(3)学生反复品读第2、3 节诗,感受农民有了土地后的欢喜心情。多种形式读,读中感悟。如:分组朗读、想象画面读、配乐朗读等。赏析这两节诗。预设:这两节诗描绘的是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这两节诗都用“恨不得”开
8、头,起到重复强调的作用,将农民急切地想到土地上劳作的心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他们“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尝一尝”,又“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的目的是想知道自己的土地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庄稼是农民的希望,他们爱土地无非是为了庄稼,所以他们就想“变成一粒种子”去“试一试”“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尝”是味觉,“躺在土里试一试”是触觉,比较空说“想知道好到什么程度”不同,真实多了,情感也丰富多了。总之,诗人用这两节诗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爱土地、爱庄稼的情感,也表现出他们获得土地后的欢喜心情。有人说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写三黑的,所以是多余的。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我不赞同这个说
9、法,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多余的。这三节诗总说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这是诗歌创作的大背景,三黑正是这许许多多普通农民中的一员,他此时的心情和其他农民是一样的。这为下文具体写三黑的表现和心理打下了基础。)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感受三黑对待土地和劳作的态度。过渡: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该是多么欢喜啊!他们恨不得时时刻刻与土地待在一起,精心侍弄着土地上的庄稼。看,“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同时欣赏自己的土地和劳作。(1)读一读,想一想,理解句子,在小组交流。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耙得又平又顺溜”的地比作“
10、妇女们刚梳的头”,一方面形象地表现出三黑把地耙得又光又顺,表明他现在的劳作很认真;另一方面也表明三黑在欣赏自己的劳作,他此刻心里是得意的。)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三黑继续欣赏刚耙的土地,深深地陶醉其中。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土地比作软床,形象地表现出了土地的珍贵,也从侧面表现出三黑内心的喜悦。)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三黑把麦籽儿看得比自己还要宝贵,他如此认真地对待土地的目的就是希望庄稼能在这块土地上好好地生长。)(2)教师解决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第 4 节诗中的“就是这样”在
11、文中具体指什么?明确:“就是这样”指的是诗歌前三节讲述的内容,即农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挚爱着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满怀希望。三黑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土地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明确:三黑把“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我从中感受到当农民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他们的劳作更认真、更积极了。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三部分,感受三黑现在与以往的不同。过渡:当三黑真正拥有了土地之后,他的心里乐开了花,他在珍贵的土地上辛勤地劳作。当他看到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的时候,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1)学生朗读第 912 节诗,教师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
12、生思考。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指出本体和喻体,体会其表达效果。找出文中描写三黑过去和现在不同的生活和心理的句子,比较阅读,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问题一预设:比喻句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赏析: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荞麦花,喻体是白霎霎的一片雪。作者运用这个比喻句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荞麦花的颜色和形态,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另一方面生动地表现出了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从侧面说明了由于是“自己种的”,所以三黑格外用心,庄稼才长得好。问题二预设:诗歌的第1012 节以蝈蝈儿为线索,把三黑小时候和现在的生活、心理进行了对比,从这个对比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三黑现在的生活、心理和过去大不一样。教师
13、可以引导学生先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比较着阅读,再鼓励学生畅谈自己从比较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发言示例:三黑小时候喜欢蝈蝈儿,但是由于贫苦农家的孩子没有地位,到地里抓蝈蝈儿后会被爹娘骂、被地主骂,心里很委屈。现在三黑依然喜欢蝈蝈儿,听着自己地里的蝈蝈儿叫唤,他自己不仅心里欢喜极了,还招呼孩子到自己的地里去抓蝈蝈儿。从这个对比中我感受到三黑小时候那种困苦、受压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种冷漠无情的社会也不复存在了。现在农民的生活自由了,农民与农民之间相互关爱,他们的心情是相通的。4.学生自学第四、五部分,升华情感。过渡: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做了主人,他的心情多么欢快啊!有了土地后的三黑又有啥打算呢?请
14、同学们借鉴学习前面内容的方法自学最后两部分。(1)学生朗读第 1314 节诗,思考并解答下列问题。三黑有什么打算?(第13 节诗讲了三黑的第一个打算:跟人合伙,种好庄稼,收获更多。第14 节诗讲了三黑的第二个打算:买毛驴、送公粮,驮着老伴看闺女、上东庄。)你从三黑的打算中感受到了什么?(从三黑的两个打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农民的生活更自由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改变了,对劳作显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他们因为生活改变了,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更加积极地交公粮,也更加重视亲情。)试着分析三黑有这样的打算的原因。(三黑的这种打算是农村进行土地革命以后出现的新情况,
15、是农民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教育的缘故。)(2)学生朗读第 15 节诗,找出点明中心的诗句。(点明中心的诗句: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3)结合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句话。明确:“甜”是这首诗的中心,诗歌从头到尾都体现了这一点。诗歌第一部分总写农民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后异常喜悦的情景,所有农民的心里都是甜的;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三黑的劳作比往常好,而且自己欣赏那个“好”,这也是甜的;第三部分运用对比的写法展现了今昔大不同,今胜于昔,这当然也能让人感觉到甜。第四部分写三黑的两个打算,前途光明,怎能不让人感觉到甜呢?诗歌的末尾则明明白白地写出了甜,不仅甜在三黑的心里,连地里的蝈蝈儿也因
16、为甜叫得更欢了。(4)教师总结,深化主题。小结: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希望。当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后,三黑做的是“细细打碎”每一块土疙瘩,眼见的是自己种的荞麦开出“白霎霎的像一片雪”的花,耳听的是蝈蝈儿鸣叫,心想的是“打完场赶着送公粮”。这所见所闻、所做所想,无不闪耀着“翻身人儿”的喜悦、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具体分析了课文内容,真切地感受到三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和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脚下的土地的热爱之情。课堂学习中,同学们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17、,_ _ 2.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收获。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1.摘抄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积累。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教学反思】三黑和土地 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本课是一首现代诗。课文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那种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从上课的情况看,我的教学有以下亮点:一、介绍写作背景。因为本文所写的内容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遥远。学生们无法理解当时失去土地的人们在重新获得土地之后的那份情感。因此给学生介绍写作背景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的写作背景是:在旧社会,土地大
18、部分集中在地主的手里,一小部分在富农和中农手里。其他的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贫下中农是没有土地的。他们依靠给地主扛活,做长工来养活自己和家人。他们常常挣扎在饥饿线上。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的人民群众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劳苦大众才翻身的解放,做了国家的主人,我们才有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本文写于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的特殊历史阶段。解放区是指推翻了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政权的地区。特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从敌伪统治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地区。文中的“三黑”是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的农民的代表
19、。这样的介绍,让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在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时候面能够有的放矢的去思考,不至于天马行空,漫无目的的浪费时间。二、情境导入。激发情感。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开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旧社会穷苦的劳苦大众给地主没日没夜的辛勤劳作,却吃不饱穿不暖的视频资料和解放区穷苦的劳动人民分得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是的欢欣鼓舞的视频资料。这不仅触发了学生心底深处的感情,也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二、问题引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黄继光的电影片段结束之后,我问:“当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之后,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0、?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或体会到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三、抓住关键词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在同学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之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他们都非常的投入,交流时也妙语连珠。这样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学会学习的能力。四、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例如:“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这一句话的含义有哪些?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我们看哪一位同学说的最好。课后反思发现:本节课的朗读指导还是有点儿少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
21、容才会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去,用语言把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或道理读出来。类文阅读-20 三黑和土地泥土最珍贵两个欧洲人来到埃塞俄比亚。他们到处奔波,绘制地图。皇帝知道后,就派了一个向导去帮忙。欧洲人结束工作后,向导回到首都,报告皇帝说:“陛下,欧洲人把见到的一切都画到地图上。他们到过尼罗河发源地塔那湖,然后顺流而下;他们找到了金银矿,把矿产、森林、大大小小的河流都记了下来。”皇帝对欧洲人的意图思考了很久,决定接见欧洲人。欧洲人到了皇宫,皇帝亲自接见并宴请他们,还赠送了贵重的礼物。最后皇帝派了几个人送欧洲人上船。欧洲人到了河边,正要上船时,送行的埃塞俄比亚人请他们停下来,并脱下鞋子。欧
22、洲人脱了鞋子,送行的主人就仔细抖着他们的鞋子,还刮下粘在鞋底上的泥土,然后把鞋子还给欧洲人。“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欧洲人问。主人回答:“皇帝要我们祝你们一路平安,还要我转告你们:你们来自远方的强国,亲眼看到了埃塞俄比亚美丽富饶的土地。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她的泥土是我们最为珍惜的。我们在泥土里下种埋葬死者我们干活累了后就在泥土上休息我们在它的草地上放牧你们翻山越岭过草地穿森林所走过的路都是我们祖先孩子的脚在泥土上踩出来的埃塞俄比亚的泥土是我们的父母、亲兄弟。我们款待了你们,赠送了贵重礼物。但是泥土是埃塞俄比亚最珍贵、最神圣的东西。我们不能给你们,一粒也不给。”(选自离太阳最近的树)1.在文中
23、方框里填上标点符号。2.欧洲人的意图是。3.埃塞俄比亚人在为欧洲人送行时做了一件什么事?用“”在文中画出。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4.你是怎样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参考答案】1.,;。,、,、。2.想拥有这片土地3.送行的埃塞俄比亚人请他们停下来,并脱下鞋子。欧洲人脱了鞋子,送行的主人就仔细抖着他们的鞋子,还刮下粘在鞋底上的泥土,然后把鞋子还给欧洲人。让欧洲人明白,泥土、土地是埃塞俄比亚最珍贵的东西。4.说明了泥土的珍贵,从而体现出国家的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美丽的家园(节选)在地球上,陆地的面积很小,只占不到 1/3 的地球总面积,然而它的形式却是复杂多变的:一望无际的平原,连绵起伏的丘陵;
24、茂密的森林,茫茫的草原;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也有人迹罕至的大漠戈壁;有赤道热带的绮丽旖旎,也有南北两极的银装素裹;有刺破青天的喜马拉雅山,也有令人惊心动魄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在我们的家园里,繁衍生息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自己在内。这里是一个植物的世界,地球上的生命,是以植物的存在为基础的。植物供给人类和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氧气。我们餐桌上丰盛的佳肴,身上穿的衣服,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植物。科学家们从植物中提取各种成分来制药,像治疗疟疾的奎宁、治疗感冒的板蓝根冲剂等。当然,地球并不仅仅只是植物的世界,它也是一个动物的王国。相信很多人一定很喜欢动物世界这个电视栏目。看到那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三黑和土地 部编版 六年级 上册 20 土地 教案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