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1届第二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
《河北省邢台市2021届第二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邢台市2021届第二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北省邢台市 2021 届第二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方法和选材的表述,正确的是()A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比色法鉴定橙汁中还原糖的含量B稀释涂布法可用于测定土壤中细菌、霉菌的种类和数量C哺乳动物血液和菜花都不宜作为材料用于DNA 粗提取实验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没有颜色干扰适宜用于观察染色体数目【答案】B【解析】【分析】1、本尼迪特试剂是检测还原糖的试剂,它与还原糖反应颜色由蓝色变为红黄色。2、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来测定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平板划线法可以用于菌种的纯化和分离。3、DNA 粗
2、提取实验材料,选用DNA 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详解】A、橙汁的颜色会干扰沉淀量的判断,A 错误;B、稀释涂布法通过菌落的数量来代表活菌数,通过菌落的形态特征来鉴别其种类,B正确;C、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而白细胞数量少,均不适宜做提取DNA 的材料;菜花是植物细胞含有大量的DNA,可以作提取DNA 的植物材料,但在提取前需先去除细胞壁,C错误;D、洋葱内表皮细胞不分裂,不会形成染色体,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
3、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2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努力的结果。1937 年,英国科学家希尔首次获得了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将此悬浮液(含水,不含CO2)与黄色的高铁(Fe3+)盐混合,照光后发现叶绿体有气泡放出、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Fe2+)。在遮光下,则没有气泡产生,也没有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可以检测到糖的生成B实验表明氧气是叶绿体在光照的条件下产生的C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是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生成的还原剂将Fe3+还原为 Fe2+D与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相比,希尔的实验排除了细胞内其他结构的影响【答案】A【解析】【分
4、析】光合作用的阶段包括在类囊体膜上发生的光反应阶段和在叶绿体基质中发生的暗反应阶段。光反应的发生条件需要光照,过程中消耗水并产生氧气与还原氢;暗反应的发生不需要光照,过程中CO2进入卡尔文循环最后产生三碳糖。【详解】A、悬浮液中不含CO2,暗反应无法正常进行,糖类无法生成,A 错误;B、实验现象是在照光后发现叶绿体有气泡放出、在遮光下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氧气的产生一定要有光照,B 正确;C、实验在光照条件下,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Fe2+),说明光反应阶段的产物H可以将 Fe3+还原为 Fe2+,C 正确;D、希尔的实验将叶绿体离体,与细胞内其他结构分开,排除了其他结构在光合作用中可能造成的影响
5、,D 正确;故选 A。3千岛湖中的主要鱼类及食性如下: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和鳙鱼主要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鲤、鲴和华鳊为食碎屑鱼类;鳡鱼等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研究人员于2000 年在千岛湖实施保水渔业,即大规模放养人们日常食用的鲢鱼和鳙鱼,并且大力捕杀鳡鱼。调查1999、2000 年主要鱼类的生物积累量(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银鱼生物积累量大幅度下降,可能是由于实施保水渔业加剧了银鱼与鲢、鳙之间的竞争B食碎屑鱼类的增长有利于千岛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水质的净化作用C实施保水渔业,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可增加经济效益D大量放养的鲢、鳙增加了第一和第二营
6、养级的生物积累量,减少了能量损失【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由题干可知千岛湖的生产者主要是藻类,初级消费者是浮游动物、鲢鱼和鳙鱼,次级消费者是银鱼、鲢鱼和鳙鱼,最高级消费者是鳡鱼,鲤、鲴和华鳊为食碎屑鱼类;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的一部分,结合题干所给的柱状图,对所给选项进行逐项分析解答。【详解】由题干可知银鱼、鲢鱼和鳙鱼在以浮游动物为食物中它们是竞争关系,由于人们大规模放养人们日常食用的鲢鱼和鳙鱼,加剧了银鱼与鲢、鳙之间的竞争,结果使得银鱼生物积累量大幅度下降,A 正确;食碎屑鱼类是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一部分,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还原成无机物
7、,促进了千岛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水质的净化作用,B正确;由图可知,大规模放养人们日常食用的鲢鱼和鳙鱼,并且大力捕杀鳡鱼,提高了鲢鱼和鳙鱼的产量,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可增加经济效益,C正确;大量放养的鲢、鳙增加了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D 错误。【点睛】从题干中梳理出相关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正确理解生态系统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4细胞要经历产生、生长、成熟、增殖、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不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能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B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呼吸速率减慢C细胞凋亡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有重要意义D大肠杆菌
8、分裂过程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属于无丝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减慢。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A 正确;B、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呼吸速率减慢,B 正确
9、;C、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D、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分裂方式为二分裂,D 错误。故选 D。5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低B人体细胞内O2与 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低C细胞中RNA 与 DNA 的比值,代谢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细胞低D生物膜上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线粒体内膜比外膜低【答案】B【解析】【分析】1、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2、人体细胞内二氧化碳的运输是由线粒体运输到细胞质基质,二氧化碳的运输是自由扩散,因此线
10、粒体内二氧化碳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氧气由细胞质基质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线粒体,因此细胞质基质中氧气的浓度大于线粒体。【详解】A、种子萌发时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增多,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比休眠时高,A 错误;B、人体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其场所为线粒体,故同细胞质基质相比,线粒体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所以人体细胞内O2与 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低,B正确;C、代谢旺盛的细胞,需要合成大量的蛋白质,通过转录产生的RNA 量比衰老细胞多,而代谢旺盛的细胞与衰老的细胞核DNA 含量基本相同,因此,细胞中RNA 与 DNA 的比值,代谢旺盛的细胞比衰老
11、细胞高,C 错误;D、线粒体内膜的不同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嵴,而且内膜上还附着有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蛋白质),所以线粒体内膜上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高于线粒体外膜,D 错误。故选 B。6下图为人体某生理活动的模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甲为T 细胞,物质N 为淋巴因子,则乙可以是B 细胞B若甲为浆细胞,物质N 为抗体,则乙可以是位于靶细胞内的病毒C若甲为肾上腺,物质N 为肾上腺素,则乙可以是肌细胞D若甲为突触前神经元,物质N 为神经递质,则乙可为肌肉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
12、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再由 T 细胞呈递给B 细胞;(2)反应阶段: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作用于靶细胞心脏细胞,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促进心跳,作用后立刻被灭活。3、效应器是由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详解】A、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作用于B 细胞,促进B 细胞的增殖分化,A 正确;B、抗体无法和位于靶细胞内的病毒接触,B 错误;C、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可作用于心
13、肌细胞,使机体表现出心率加速,C 正确;D、在特定情况下,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作用于肌肉细胞,使肌肉收缩,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以概念图的形式,考查免疫调节、激素调节、神经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7大麦种子富含淀粉,利用酵母菌酿造啤酒时,发现必须用发芽的大麦种子才能发酵成功,而不能用未发芽的大麦种子来代替。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酵母菌是在有氧条件下产生酒精B大麦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会增加C未发芽的大麦种子淀粉酶活性高D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来发酵【答案】D【解析】
14、【分析】1、大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需要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再进行氧化供能。2、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详解】A、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A 错误;B、大麦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会细胞呼吸而减少,B错误;C、未发芽的大麦种子淀粉酶活性较低,C错误;D、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来发酵,是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进行发酵,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过程,结合酵母菌的呼吸作用进行解答。8将某成熟植物细胞放在一定浓度的A 物质溶液中,观察发现其原生质体(除细胞壁以外的部分)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5、()A在 01h 内水分子只能从细胞内移动到细胞外B在 1h 后 A 物质才开始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C在 1 3h 内 A 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渗透压D若 3h 后继续观察可能会看到该细胞吸水涨破【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01h 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缩小,说明此时期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23h 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增大,说明此时期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详解】A、在 01h 内浸泡之初,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单位时间内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由细胞液渗透至外界溶液的数量,多于由外界溶液透过原生质层渗透至细胞液的数量,细胞表现为失水,A 错误;B、由图可知,该细
16、胞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由此可推知物质A 一开始就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B错误;C、13h 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大,这说明细胞吸水,由此可推知该时间段内物质A 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 正确;D、细胞壁位于细胞膜外侧,对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因此植物细胞吸水不容易涨破,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曲线图,并能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满足的条件答题。
17、9番茄根尖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可以获得完整的番茄植株,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此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脱分化、再分化B植物激素在此过程中起调节作用C此过程中若发生杂菌污染则难以获得目的植株D根尖细胞最终发育为无叶绿体的植株【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或丛芽幼苗植株。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常见的包括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二者的配比不同,作用的效果不同,当二者比例相等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当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大于1 时,有利于生根,反之有利于芽的形成。【详解】A、番茄根尖经过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经过脱分
18、化、再分化过程才形成胚状体,从而形成植株,A 正确;B、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组织培养过程起到了调节作用,B正确;C、植物组织培养整个过程需要在无菌环境下操作,如果有杂菌污染则难以获得目的植株,C正确;D、根尖细胞含有植株的整套遗传信息,分化出根、茎、叶,基因选择性表达可以出现含有叶绿体的植株,D 错误。故选 D。10科研人员给予突触a 和突触 b 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A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mV B突触 a 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阳离子内流C突触 a 和 b 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D兴奋在
19、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没有延迟【答案】D【解析】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据图可知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约为-70mV,就是指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低70mV,A 正确;刺激突触a 时,其突触后电位由-70mV 变为-60mV,再恢复原状。在此过程中,膜电位变小,说明发生了阳离子内流,B 正确;由B的分析可知,在刺激突触a 时,突触 a 的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变小,说明出现了阳离子内流,并且也说明了突触a 为兴奋性突触;而刺激b时,据图可知,其突触后电位由-70mV 变为-80mV,再恢复原状。在此过程中,膜电位变大,说明发生了阳离子外流,并且也说明了突触b 是抑制性突触,
20、C正确;据图可知,突触a、b 的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生变化,说明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存在延迟,D 错误。11下列关于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用蝗虫卵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B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C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
21、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详解】A、蝗虫卵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都有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故用蝗虫卵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但最好选用雄性个体),A 正确;B、洋葱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故不会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B错误;C、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因此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C 正确;D、精子的形成过程是连续的,能统计到各个时期的细胞且数量多,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是不连续的,不能统计各个时期的细胞且数量少。故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
22、题考查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2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研究发现,乳酸不仅人体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和能量载体,还可作为癌细胞的营养来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乳酸增多,但对血浆pH 的变化不大C无氧呼吸时,乳酸是重要的能量载体,细胞不产生ATP D癌细胞的能量仅来自乳酸,与正常细胞相比代谢减缓【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产物是乳酸,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的pH,因此
23、尽管血液中乳酸的含量较多,但对血浆pH 的影响不大。【详解】A.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 错误;B.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乳酸增多,但血浆中的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血浆pH 依旧会保持相对稳定,B 正确;C.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H和少量的ATP,C错误;D.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细胞代谢更加旺盛,D 错误。13下图为人体某结构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3 和 6 过程中因基因选择性表达而有新蛋白质合成B4 过程的细胞内染色质收缩但不影响DNA 复制和转录C5 过程的细胞不会发生细胞凋亡且细胞周期会延长D 6 过程不包括细胞免疫过程
24、中靶细胞的裂解清除【答案】A【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1、2 过程为有丝分裂,使得细胞数量增加;3 过程为细胞分化,此时基因选择性表达。2、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导致DNA 不能正常的复制和转录。3、癌变时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清除属于细胞凋亡范畴。4、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由基因控制。【详解】A、图中 3 和 6 过程分别为细胞分化和凋亡,二者都受不同基因的控制,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中,一些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从而合成新蛋白质,A 正确;B、衰老细胞染色质收缩,使DNA 不易解旋,从而影响DNA 的复制和转录,B错误C、癌变的细胞也会被免疫系统识别清除从而发生细胞凋亡
25、,癌细胞无限增殖细胞周期会缩短,C 错误;D、细胞凋亡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程序性调控,使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如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清除,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分析:1、据图分析,1、2 过程为有丝分裂,使得细胞数量增加;3 过程为细胞分化,此时基因选择性表达。2、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导致DNA 不能正常的复制和转录。3、癌变时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清除属于细胞凋亡范畴。4、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由基因控制。14研究指出,有些人可能具有抵抗HIV 侵染的能力,原因是其细胞中含有HLAB57 基因,能使身体内产生更多功能强大的某种免疫细胞,该种免疫细胞能产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邢台市 2021 第二次 新高 模拟考试 生物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