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五模试卷含解析.pdf
《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五模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五模试卷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苏州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五模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真核细胞内的物质转运系统B由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小囊和小泡组成C仅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D可将分拣后的蛋白质分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目的地【答案】C【解析】【分析】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功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详解】A、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内的物质转运系统,承担着物质运输的任务,A 正确;B、高尔基体由一系列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小囊及其产生的小泡组成,B 正确;C、高
2、尔基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C错误;D、高尔基体的作用是把集中在高尔基体的蛋白质进行分拣,并分别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目的地,D 正确。故选 C。2有关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中的大部分ATP在线粒体基质产生B突触小泡受刺激后释放神经递质不消耗ATP C兴奋可从一神经元树突传导至同一神经元的轴突D神经元受刺激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不消耗ATP【答案】C【解析】【分析】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传导方向是双向的,静息状态时,K+外流,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时,Na+内流,膜电位外负内正。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传递是单向的,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前
3、膜中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详解】A、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产生大量ATP,A 错误;B、神经递质通过胞吐被释放,胞吐方式消耗ATP,B 错误;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不仅可由轴突传给细胞体或树突,也可从一神经元树突传导至同一神经元的轴突,C正确;D、神经元受刺激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由钠钾泵通过主动运输跨膜运输钠、钾离子,消耗ATP,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答题关键在于建立兴奋的传导、物质运输方式和细胞呼吸等知识的内在联系。3有人将大肠杆菌的DNA 聚
4、合酶、4 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即dN-P P P,其中P 用 P 标记)、微量的T2噬菌体DNA 混合液在有Mg2+存在的条件下于37静置30min,检测是否能合成DNA 分子以及放射性。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DNA 合成,原DNA 中无放射性,因为实验装置中未提供能量B有DNA 合成,新DNA 中无放射性,新DNA 碱基序列与T2噬菌体的DNA 相同C有DNA 合成,新DNA 中有放射性,新DNA 碱基序列与T2噬菌体的DNA 相同D有DNA 合成,新DNA 中有放射性,新DNA 碱基序列与大肠杆菌的DNA 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DNA 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模板
5、:解旋后的两条DNA 单链;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详解】A、dNTP要作为 DNA 复制的原料则需要脱去P和 P 两个磷酸基团,该过程中可为DNA 复制提供能量,A 错误;BCD、由于 T2噬菌体的DNA 可作为模板,有原料、酶和能量,所以有DNA 合成,且新合成DNA 的碱基序列与 T2噬菌体相同,又因P 用 P 标记,用作原料时已被脱去,故合成的DNA 无放射性,B 正确,C、D错误。故选 B。【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DNA 分子复制的过程、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4选择正确的实验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中所选
6、试剂效果最好的是()A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方式BTB(溴麝香草酚蓝)溶液B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15g/mL 的蔗糖溶液C叶绿体色素的分离无水乙醇D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甲基绿染液【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所取试剂的浓度要适宜,不能过高
7、,这样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也不能过低,这样会使实验现象不明显。染色体易被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详解】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可用BTB(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二氧化碳,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但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A 错误;B、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使用1.3g/mL 的蔗糖溶液,使用1.5g/mL 的蔗糖溶液导致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更大,出现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B 正确;C、叶绿体色素是有机物,色素的分离使用的是层析液,C 错误;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龙胆紫或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D 错误。故选 B。5如图是细胞将物质向细胞外运输
8、的一种方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需要消耗细胞产生的能量B神经递质通过该方式运输C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D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物质通过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借助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来实现,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胞吐需要消耗细胞产生的能量,A 错误;B、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神经递质,B 正确;C、胞吐依赖于膜的流动性,C错误;D、胞吐运输过程中不需要载体,D 错误。故选 B。6消毒和灭菌是微生物培养中常用的操作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微生物接种技术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B在 100煮沸 5-6 分钟属于灭菌方法,可杀
9、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C在灭菌后倒平板前,加入一定量的缓冲液以调节培养基的pH 值D高压蒸汽灭菌,只有当压力表的压力降到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才能打开盖子【答案】A【解析】【分析】消毒是能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是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详解】A、微生物接种技术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获得纯净的培养物,A 正确;B、在 100煮沸 5-6 分钟属于煮沸消毒法,可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
10、芽孢,B 错误;C、在灭菌前,加入一定量的缓冲液以调节培养基的pH 值,B 错误;D、高压蒸汽灭菌,只有当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时,才能打开排气阀,拧松螺栓,打开盖子,D 错误。故选 A。7某地区一块弃耕的农田如果任其自由发展,会发生如表所示的演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弃耕时间12 年34 年5150 年150 年以上植被类型一年生植物草本植物和多年生植物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森林A农业生态系统会阻碍自然演替的发生B弃耕的农田都会依次出现图表演替过程C顶极群落主要由极端温度和降雨量决定D群落从低等生物向高等生物演替【答案】A【解析】【分析】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
11、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详解】A、弃耕的农田会发生演替,说明农田处于演替的早期阶段,为持续农业生态系统必须阻碍自然演替的发生,A 正确;B、群落的演替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关,因此并非所有弃耕农田都会依次出现图表的演替过程,B错误;C、顶极群落主要由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决定,C 错误;D、演替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群落类型的过程,D 错误。故选 A。【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群落的类型、群落的演替过程及应用,并能结合图表信息分析作答。8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A兴奋B神经冲动C反射D反射弧【答案】C【解析】【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
1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故选 C。9下列生活中的实例和对应的生物解释(或原理)错误的是()A糖尿病患者不能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口服后蛋白质被水解,失去功效B矿工职业病硅肺硅尘破坏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内溶物释放后破坏细胞结构C新宰的猪肉放置一段时间再煮更新鲜这与肌细胞线粒体的活动密切相关D酷夏时节,户外工作人员需要补充盐汽水保证体内水盐平衡【答案】C【解析】【分析】1、蛋白质类药物不能口服,因为口服后被水解;2、溶酶体内有多种水解酶,一旦溶酶体膜破裂被释放出来,会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3、动物体刚死时溶酶体不破裂,一段时间后其中的酶会随其破裂溢
13、出;溶酶体内含有蛋白酶原,能在细胞死亡后被激活成为蛋白酶,催化肌肉细胞间的胶原蛋白水解,使肌肉变得松软,烹调后更加鲜嫩;4、大量出汗时会带走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因此需要补充盐汽水以保证体内水盐平衡。【详解】A、糖尿病患者不能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是因为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后被水解,失去功效,A 正确;B、硅肺是肺部吸入硅尘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功能受损引起,B 正确;C、动物体刚死时溶酶体不破裂,一段时间后其中的酶会随其破裂溢出,溶酶体内含有蛋白酶原,能在细胞死亡后被激活成为
14、蛋白酶,催化肌肉细胞间的胶原蛋白水解,使肌肉变得松软,烹调后更加鲜嫩,C 错误;D、酷夏时节,户外工作人员大量出汗,带走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因此需要补充盐汽水以保证体内水盐平衡,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与生产相关问题,相关的知识点有蛋白质的水解、矿工职业病硅肺的形成原因、溶酶体的功能和体内的渗透压平衡,一个题目综合考查了四个知识点,有一定难度。10瘦肉精是一种可以用来提高瘦肉率的药物,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脂肪合成、促进脂肪分解和转化、促进蛋白质合成、实现动物营养再分配。据此推测,瘦肉精对细胞器的作用可能是()A使高尔基体的活动加强,使溶酶体的活动减弱B使高
15、尔基体的活动减弱,使溶酶体的活动加强C使核糖体的活动加强,使某些内质网的活动减弱D使核糖体的活动减弱,使某些内质网的活动加强【答案】C【解析】【分析】1.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1内质网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有关,也是脂质合成的“车间”;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被称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3高尔基体本身不能合成蛋白质,但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高尔基体与细胞
16、壁的形成有关;【详解】A、由分析可知,高尔基体、溶酶体与瘦肉精的作用机理无关,A 错误;B、同理,高尔基体、溶酶体与瘦肉精的作用机理无关,B 错误;C、结合瘦肉精的作用机理可知,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因此核糖体的活动加强;脂肪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而瘦肉精能够抑制脂肪合成,因此某些内质网的活动减弱,C正确;D、同理分析可知,瘦肉精会使核糖体的活动加强,使某些内质网的活动减弱,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结合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的作用机理,考查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熟知相关细胞器的分布和功能并能再结合瘦肉精的作用机理来分析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
17、的是()A胰岛 细胞的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小麦根尖分生区的中心体在间期完成复制C浆细胞细胞核中可完成DNA 的复制和转录D大肠杆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加工【答案】A【解析】【分析】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3、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
18、形成有关。【详解】A、胰岛 细胞是真核细胞,其细胞核中的核仁与某种RNA 的形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 正确;B、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B 错误;C、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因此不能进行DNA 的复制,C 错误;D、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 错误。故选 A。12下列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原理)、实验步骤及结果的对应错误的是()选项实验方法(原理)步骤结果A 基因重组R 型肺炎双球菌与S型菌的提取物混合出现了 R 型菌和 S型菌的菌落B 同位素标记法标记人、鼠两种生物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并融合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 自身对照法将成熟的洋葱根细
19、胞浸入高浓度(50%)的红色蔗糖溶液中细胞膜内出现红色D 标志重捕法将已经统计数量且标记的小鼠放回原环境,短时间重捕统计结果与重捕时间有关A A BB CC D D【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重组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发生基因重组,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2、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3、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
20、,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 NM=n m。【详解】A、R型菌与 S型菌的提取物混合,可形成R 型菌和 S型菌的菌落,这属于基因重组,A 正确;B、利用荧光标记法标记人、鼠两种生物细胞膜的蛋白质并融合,可得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 错误;C、利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过快而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内部出现红色,C正确;D、用标志重捕法统计小鼠的种群密度时,放回的时间短,小鼠没有混合均匀,短期内再捕会影响统计结果,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综合掌握生物研究过程中的各种方法,易错
21、点是D选项中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13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生群落的垂直结构与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有关B某河流沿河岸到河床有不同的植物配置,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生物群落类型与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关联D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根本区别在于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1.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许多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2.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光照变化等造成群落中各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详解】A、水生群落的层次性,即
22、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决定,A 正确;B、河岸到河床属于水平方向上,不同的植物配置,形成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C、生物群落类型与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关联,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形成生态系统,C 正确;D、原生演替起始条件是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两者区别在于起始条件不同,D 错误。故选 D。14安装于10 目镜中的目镜测微尺,在低倍物镜(10)视野中的每小格长度为7um。目镜不变,换高倍镜后,视野中每小格
23、长度为1.75um。如果在10 目镜和 10 物镜构成的视野中,一个酵母菌细胞在目镜测微尺的测量下,测得其细胞长度是5 格,则在换高倍镜后测得的酵母菌长度是()A 20 格B30 格C15 格D25 格【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已知在低倍物镜(10)视野中的每小格长度为7um,一个酵母菌细胞在目镜测微尺的测量下,测得其细胞长度是5 格,所以程度是57=35um。换高倍镜后,视野中每小格长度为1.75um,所以高倍镜下细胞长度是 35/1.75=20 格,故选A。15下列数据是人体部分器官中所表达基因的估计数,有关叙述中不科学的是()器官或细胞所表达基因的估计数眼1932 唾液腺186
24、皮肤3043 甲状腺2381 血细胞23505 心脏9400 A人体各器官表达的基因数目有差异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形成的B血细胞所表达的基因数目最多说明其遗传物质相对含量较高C人体各器官基因表达数目有差异说明细胞中所含蛋白质有差异D不同功能的细胞表达的基因不相同,这是与其不同功能相适应的【答案】B【解析】人体各器官表达的基因数目有差异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 项正确;人体的细胞均是由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形成的,所以细胞内遗传物质相同。血细胞所表达的基因数目最多,这是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的,B 项错误;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因此表达的基因数目有差异说明细胞中所含蛋白质也有差异,C项正
25、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因此不同功能的细胞表达的基因不相同,这是与细胞具有不同功能相适应的,D 项正确。【考点定位】细胞的分化16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1 所示。生态学者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 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树线之上和之下的主要植被分别为草甸和森林,影响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阳光B该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上升幅度大小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C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D生态学者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苏州市 2021 新高 生物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