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县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pdf
《重庆市綦江县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綦江县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庆市綦江县 2021 届新高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 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 60 分)1下图为“上海、北京、天津 20052010 年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人口净迁入率为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图中反映的人口变化对三城市带来的影响是A加剧交通拥堵B扩大人口容量C提高第一产业比重D加剧人口老龄化问题【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和城市,试题难度较易。【详解】读图可知,北京、上海、天津人口净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加率都大于0,人口增长快,加剧交通的拥堵,A 正确;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科技水平、对外开放度和消费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相比,
2、当地人口在增加,人口的合量容量不会增大,B 错;第一产业是农业,外来人口多,主要是进入城市务工的,不是从事农业生产的,C 错;进入北京、上海的外来人口,多为青、壮年,不会加剧老龄化,D 错。综上可知,选A。2下图是“贵州和江苏20072016 年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与贵州相比,江苏城市化进程的特点表现为A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慢B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快C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慢D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快【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城市化曲线图的判断,直接通过对比两个城市城市化水平曲线即可,2007 年江苏城市化水平大于 50%,贵州大约为30%,2016 年江苏省城市化水平达
3、68%左右,而贵州约为45%,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数据分析,江苏是沿海省,经济水平高,贵州经济水平低。与贵州比较,江苏城市化发展的特点:起步时间早、目前发展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C 正确。故选C。3下图为印度尼西亚班达群岛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班达海水质清澈,平均水深3064 米,是深潜爱好者的乐园。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多彩的珊瑚,还能体验到洋流的流向变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深潜的爱好者多选择每年1011 月进行深潜,其主要原因是该时段A水温较高B水深较浅C风浪较小.D珊瑚较多2甲岛是图示区域主要的农耕区,其原因最可能是甲岛A地形更平坦B降水更丰富C热量更充足D土壤更肥沃3推测图示洋流流向的时间最可
4、能是A 12 月-2 月B4-6 月C6-9 月D9-11 月【答案】1C 2D 3A【解析】1每年 1011 月,太阳直射点南移,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南移至班达海,以上升气流为主,水平风力微弱,因此风浪较小,有利于潜水,因此深潜的爱好者多选择每年1011 月进行深潜,C 符合题意。当地纬度较低,全年气温高,水温季节变化不大,排除A。当地班达海水深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排除B。当地热带海域,水温季节变化较小,珊瑚生长季节变化也不明显,排除 D。故选 C。2读图可知,甲岛等高线大致呈圆形分布,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呈圆锥状,根据图中示坡线判断,山顶有凹陷洼地,因此该山
5、地为火山,火山喷发时,大量火山灰沉积在火山锥附近,形成肥沃而深厚的土壤,有利于农耕,因此甲岛成为图示区域主要的农耕区,D 符合题意。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甲岛的地形起伏更大,而不是更平坦,排除A。图示区域各岛屿降水差异不大,排除B。甲岛与图示区域其它岛屿纬度、海拔高度等因素相似,热量条件没有明显的优势,排除C。故选 D。3当地洋流流向变化主要是盛行风向变化所导致,直射点在北半球时,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当地受东南信风影响较明显,当地洋流流向应该向西;南射点在南半球时,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推动洋流向东南流动。图中显示,图示区域洋流大致由西北向东南流,因此
6、推测图示区域此时最有可能是南半球的夏季,即12 月2 月,A 符合题意。46月和 69 月,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盛行东南信风,洋流应向西流,排除B、C。911 月,当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明显,风力微弱,洋流流动相对不明显,排除D。故选 A。4就业和居住是构成城市生活的两项最基本要素。在经济转型和郊区化进程中出现了就业和居住的空间分离职住分离现象。上述职住分离现象在不同地区差异显著。图为上海市不同区域示意图及202年平均每日不同区域间通勤(由住地到就业地)流动人数(单位:万人。流入量大于流出量为“十”,流出量大于流入量为“一”)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分区中,就业和居住人数相对平衡的是A中
7、心城北区B浦东新区C中心城南区D近郊区2按城市土地利用划分,中心城南区主要是A文化区B商业区C行政区D居住区3上海市通勤交通压力最大的区域可能是A远郊区到浦东新区之间B中心城北区到浦东新区之间C近郊区到远郊区之间D中心城北区到南区之间【答案】1B 2B 3D【解析】【分析】1根据 202 年平均每日不同区域间通勤流动人数图示可知,流动人数越接近0,该地区的就业和居住人数就越平衡。图中显示,浦东新区的流动人数仅为-1.7,与其他地区相比,最接近0,所以得知就业和居住人数相对平衡的是浦东新区。故B正确。2根据图示数据,结合材料“流入量大于流出量为“十”,可以得知中心城南区人口流入量最大。就文化区、
8、商业区、行政区、居住区来说,商业区是消费人群最集中的区域,可以推测出中心城南区主要是商业区,故B正确。3上题已知上海市中心城南区主要为商业区,可以推测,住宅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北区。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很大,所以中心城北区和南区之间的通勤交通压力也是最大的,故D正确。5日本茶区常出现霜冻,为防止茶树受害,研究运用了风力除霜技术,安装在茶园中的离地6米的电风扇在气温下降到3时自动启动。完成下面小题。1日本霜冻多出现在A 3 月阴雨的夜晚B3 月晴朗的夜晚C9 月阴雨的夜晚D9 月晴朗的夜晚2除风力除霜技术外,下列措施也可以防止茶园受冻害的是A人造烟幕B排干土壤水分C增施农家肥D机械化采摘【答案】1B
9、2A【解析】1霜冻多出现在深秋和早春晴朗的夜晚,由于大气保温作用弱,近地面降温速度快。阴雨天时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不易出现霜冻,所以A、C两项阴雨晚上的都错;日本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海洋性明显,3 月为早春季节,9 月为初秋时节,晴朗的夜晚3 月温度比9 月更低一些,日本最冷月一般在2 月份左右,更易出现霜冻,很明显D错,B对。故答案选B。2人造烟幕可增加云层厚度,增强大气逆辐射,以增强保温效果,防止茶园受霜冻影响,故A对。由于水的比热容更大,土壤中有水可以使土壤温度更高些,所以B错。增施农家肥只是土壤更肥沃,补充有机肥,而机械化采摘更和茶园冻害无关,所以C、D两项错。
10、故答案选A。6下图中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字母代表地质作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甲、乙岩石分别是A变质岩沉积岩B侵入岩沉积岩C沉积岩变质岩D沉积岩喷出岩2图中字母与地质作用匹配正确的是A E变质作用BF岩浆活动CG地壳运动DH一固结成岩【答案】1D 2A【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由图可知甲岩石位于沉积物的下方,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而成,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为沉积岩;乙岩石是由岩浆直接喷出地表形成,为喷出型岩浆岩,D 选项正确。2由图可知箭头E 指向变质岩,应该表示变质作用,A 选项正确;F 是地壳深处的侵入型岩浆岩隆起到地表的过程,应该表示地壳运动;箭头G 指向沉积岩
11、,表示的是固结成岩作用;箭头H 指向岩浆,应该表示重融再生作用,BCD 错误。【点睛】指向沉积岩的地质过程为外力沉积作用,指向变质岩的地质过程是变质作用,指向岩浆的地质过程为重融再生作用。72018 年 2 月 11 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工程计划从雅鲁藏布江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红旗河”采取平原开明渠的好处是减少工程量运水比较节约调节沿途湿度减少水污染ABCD2“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
12、大障碍是A资金相对欠缺B技术水平较低C地质环境复杂D气候条件恶劣【答案】1A 2C【解析】1项,与修建暗渠相比,修建明渠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可以有效减少工程量;故项正确;项,明渠使得渠中的水体可以与大气充分接触,有利于调节沿途的小气候,故项正确;项,明渠的渠道裸露,导致蒸发量较大,并不能节约水资源,故项错误;项,明渠的渠道裸露,容易受到污染物的影响,因此不能减少水污染,故项错误;故选A。2“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主要经过我国西南部地区,这里地壳运动活跃、地形崎岖、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故C 项正确;我国工程建设技术先进、经济发展迅速,因此资金和技术不是主要障碍;故 A 项、B 项错误
13、;和复杂的地质条件相比气候恶劣并不是“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的主要障碍,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首先,需要认真阅读材料,找到“红旗河”调水工程的线路走向和分布。其次,需要结合区域地理的基本知识,分析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输水工程的影响。8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乙之前乙到丙丙到丁丁之后ABCD2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A甲之前B甲乙C乙丙D丙丁【答案】1D 2B【解析】【分析】考查陆地水体相互补给。1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应当是出湖径流量大于入湖径流量时段,读“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可知,应为乙到丙
14、和丁之后时段,正确。故选D。2上涨变慢应当出现在入湖水量大于出湖水量,且入湖水量在下降的时段,读“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并结合选项可知甲乙正确。故选B。9不属于衡量热量资源的基本指标是A无霜期B积温C气温D日照时数【答案】D【解析】【详解】为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重要指标。无霜期长,作物生长期也长,热量资源丰富;反之,作物生长期短,热量资源贫乏。一般把无霜期作为喜温作物的生长期,此期间,作物不受冻害。A是衡量热量资源的基本指标;某一段时间内逐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简称积温。是研究温度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关系的一种指标,从强度和作用时间两个方面表示温
15、度对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B是衡量热量资源的基本指标;通常人们用大气温度数值的大小,反映大气的冷热程度。C是衡量热量资源的基本指标;日照时数是指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的时数,日照时数主要用于表征当地气候、描述过去天气状况等,不是衡量热量资源的基本指标有无霜期、积温、气温,D不属于衡量热量。故选D。10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A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B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正常生长C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D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导致全球气温下降【答案】B【解析】【详解】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大气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减弱,臭氧层在地球上空形成一
16、把“保护伞”,它将太阳光中99%的紫外线过滤掉,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强烈的紫外线伤因此臭氧含量的减少,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农林牧渔业生产,且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正常生长,B 对;臭氧的纵向重分布可能使低空大气变暖,并加剧由二氧化碳量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但目前这一观点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故A 错;太阳活动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C 错;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降低,导致全球气温上升,D 错。11树干涂白(图 1)是树干被工人刷了一层白色的液体,当树干穿上石灰水打造的“白裙”后,树干就不会因昼夜温差大而冻裂。图2 是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据此完成下面
17、小题。1树干涂白的作用类似于图2 中的ABCD2仅考虑太阳辐射因素,湖南山区果农为防止冻裂而涂白树干产生效果最好的坡向是A西北坡B东北坡C西南坡D东南坡3树干涂白的作用不包括A节约用水B美化环境C延迟萌芽D杀虫、防虫【答案】1D 2C 3A【解析】【分析】11.读图 2 可知,图中、分别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一般树干的树皮是深色的,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强,使得白天树干温度高,增大了树干的昼夜温差,涂白后,白色物质能够反射很大一部分太阳光,树干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白天树干温度降低,从而减小昼夜温差,保护树干,因此树干涂白后的作用类似于图2 中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18、削弱作用,即,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 D。2湖南位于北半球,山地南坡为阳坡,白天气温高;平地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 时,此时太阳偏西,西坡太阳辐射较强,则与东坡相比,西坡最高气温更高。仅考虑太阳辐射因素,西北坡、东北坡、西南坡和东南坡中,西南坡最高气温最高,则昼夜温差最大,树干冻裂的可能性最大,因此仅考虑太阳辐射因素,湖南山区果农为防止冻裂而涂白树干产生效果最好的坡向是西南坡,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 C。3树干涂白对于节约用水作用不明显,A 符合题意;树干涂白后使得树木显得更整齐,尤其在街道两侧能起到美化环境作用,B 不符合题意;冬半年涂白后树干昼夜温差减少,白天温度处于较低
19、水平,而树木发芽需要较高的树体温度,因此树木涂白后,树干温度在早春升温慢,从而延迟萌芽速度,C 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树木涂白是使用石灰水粉刷而成,石灰水具有杀菌治虫作用,可以消灭隐藏在树皮缝隙中越冬的虫卵,因此涂白树干具有杀虫、防虫作用,D 不符合题意。故选A。12海洋大气之间进行着广泛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及其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主要方式是洋流热量输送海气之间对流海面长波辐射蒸发潜热输送ABCD2图中中纬度海域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运动B洋流分布C天气变化D太阳辐射3图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A雨雾天气较多B浮冰和冰山广布C渔业资源较丰富D盐度
20、比周围海域高【答案】1D 2B 3C【解析】【分析】1对流大多是由局部气流受热上升导致,因海域纬度范围广,各地冷热状况不同,因此对流常产生于局部区域,而海 气之间的输送热量则是整个海洋面与大气间,并不是局部区域的表现,故 不是主要的输送热量方式;海面的温度与太阳辐射的温度相比较低,而热量值越大、能量越大,波长越短,所以海面的辐射应为长波辐射,对;海洋水蒸发时会吸收热量,在遇到一定低气温时会产生潜热释放(即水汽凝结时会释放热量),这种海气热量的交换方式会在整个海域都能产生,且热量交换明显,对;洋流热量输送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海域间温度的交换,虽然也会对沿途环境产生增温或降温的效果,即产生热量交换,但
21、这种交换通过直接传导的方式进行热量交换的量少,仅局限于近洋流面的大气,所以最终也是通过蒸发潜射输送交换的热量更多,不是主要方式。故选D。2从图上可以看出,中纬度沿线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年总值在大洋东岸接近甚至小于1,这表明大洋东岸海洋几乎没有向大气输送热量,反而接收大气热量多,根据洋流分布原则可知这里有寒流流经,降温效果明显,水温低,蒸发弱,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少;而大洋西岸则大于200,这表明大洋西岸向大气输送热量多,根据洋流分布可知该海域有暖流流经,增温效果明显,水温高,蒸发强,因此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故两侧洋流分布不同造成数值差异,B 对;大气运动主要表现在天气现象及风等现象,对大范围海水温度的
22、影响非常弱,且这个纬度附近的两地风向大多以东北信风为主,AC 不符;影响太阳辐射的最基本因素是纬度,两地纬度相同,且下垫面同为洋面,太阳辐射值应相似,故D 不对;故选B。3从图上可以看出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位于20 N 的美国西部,该海域大部分区域受东北信风影响明显,东北信风在该区域是从陆地吹向海洋,该海域受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应上泛,将深层盐分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渔业资源较丰富,C正确;这里地处热带区域,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天气具有热的特点,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因此多雾,由于寒流减湿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綦江县 2021 新高 第二次 质量 检测 地理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