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地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月模拟试卷含解析.pdf
《贵州省毕节地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月模拟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毕节地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月模拟试卷含解析.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贵州省毕节地区2021 届新高考生物二月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前 4 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 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B第 4 年到第 8 年间种群数量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短缺和天敌增多C第 8 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8年到第 16 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D如果持续第16 年到第 20 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前 4 年,值为定值,=
2、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5 年时 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负值,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性,A 正确;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B 正确;第8 到 10 年间 值 1,种群数量减少,第10 年的种群数量最少,“S”型曲线的增长率应该是先增加后减少,而图中第8 到第 16 年种群增长率先减少后者增加,C 错误;由图示曲线图趋势知如果持续第 16 到第 20 年间趋势,大于 2,而且基本不变,说明种群数量将持续增加,呈“J”型曲线增长,D正确。【点睛】解题时注意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不变。2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长江、黄河
3、、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近些年来该区域生态出现了令人欣喜改观,2019 年 1 月调查显示,共监测到兽类62 种,鸟类 196 种,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少有的大型珍稀物种主要集中分布区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A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三江源的珍稀物种B通过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调查方法,可初步得出当地主要物种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C该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砍伐、狩猎、捕捞、开垦等行为,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
4、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这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2)易地保护:从原地迁出,在异地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3)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建立精子库、种子库。(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详解】A、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三江源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A 错误;B、通过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实地调查结合人工估算得出的数据,可初步得出当地主要物种的数量及分布情况,B正确;C、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D
5、、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 错误。故选 B。【点睛】保护环境,就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理的利用”是最好的保护。3下列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B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C酶和激素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D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答案】B【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激素和抗体都具有
6、特异性,但抗体是和抗原结合的,抗原不一定是细胞,A 错误;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即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将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从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B 正确;激素和酶都有高效性,但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如口腔上皮细胞,C错误;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才被灭活,而不是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D 错误。【点睛】归纳总结:(1)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RNA。起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改变。酶会随反应次数的增加而钝化导致活性下降并最终被分解,同时产生新的补充。(2)激素包括蛋白质、多肽、固醇及氨基酸衍生物。多为生命活动的调节物质,不供能、不组成生物
7、体的成分、不起催化作用。发生作用后会被自身相关酶分解而失去活性,因此需要不断产生。(3)抗体为免疫球蛋白,其作用为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使抗原失去继续侵染正常细胞的能力,并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4)神经递质包括生物原胺类、氨基酸类、肽类和其它类。由神经元细胞的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经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并引起后膜的兴奋或抑制。发生作用后迅速失活。4如图是生产转基因抗虫棉技术的流程图。已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抗虫棉的整个过程中只需要基因工程操作即可B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
8、anR)中可能存在限制酶的酶切位点C利用 CaCl2处理的大肠杆菌将重组质粒导入离体棉花叶片组织细胞D为检测抗虫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将“离体棉花叶片组织”放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培育抗虫棉需要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详解】A、生产抗虫棉还需进行植物组织培养,A 错误;B、标记基因中也可能存在限制酶的酶切位点,但在构建重组质粒时注意不被切断,B正确;C、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重组质粒导入离体棉花叶片组织细胞,不是大肠杆菌,C错误;D、将“离体棉花叶片组织”放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只能检测重组质粒是否导
9、入离体棉花叶片组织细胞,而不是检测抗虫基因是否成功表达,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结合转基因抗虫植株的培育过程图,考查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及操作步骤,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原理及应用,能结合图中信息答题。5人群中A 遗传病和B 遗传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已知A、B遗传病致病基因均不在Y染色体上)。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只患A 遗传病的女儿和一个只患B 遗传病的儿子,已知此家庭中丈夫体内不含B 遗传病致病基因。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 A 遗传病和B 遗传病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A 遗传病在人群
10、中男性和女性患病的概率基本相等C该对夫妇再生育一个儿子既患A 遗传病又患B 遗传病的概率为1/16 D患 B 遗传病儿子的致病基因来自其外祖母或外祖父【答案】C【解析】【分析】判断遗传病类型的口诀为“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所以可判断A 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若为隐性遗传,且亲本只有一方携带致病基因,可判断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A、因为该对夫妇都正常,但生有一个只患A 遗传病的女儿和一个只患B遗传病的儿子,所以这两种遗传病都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患A 遗传病女儿的父亲正常,所以该遗传病不可能是伴X 隐性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因为该家庭中丈夫不含B遗传
11、病的致病基因,所以 B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所以控制两种遗传病的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 正确;B、由于 A 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病的概率基本相等,B正确;C、该对夫妇是A 遗传病的携带者,所以它们再生育孩子患A 遗传病的概率为1/4;该对夫妇的妻子是B遗传病的携带者,丈夫无致病基因,所以再生育一个儿子患B遗传病的概率是1/2,故这对夫妇生育一个儿子既患A 遗传病又患B 遗传病的概率为1/41/2=1/8,C错误;D、该家庭中患B遗传病的儿子的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而他母亲的致病基因来自其外祖父或外祖母,D正确。故选 C。
12、【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自由组合定律应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特点;能根据题干信息绘制遗传系谱图并能据此推断出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6人体移植器官数量短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将病人的体细胞核放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让重组细胞发育为早期胚胎,利用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特定的器官,解决了这一难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重组细胞体外培养和微生物培养都加入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稳定B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可以诱导胚胎干细胞进行定向分化C诱导分化时加入激素使特定器官移植时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D特定器官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
13、病人体细胞遗传物质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消毒、灭菌;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 CO2(维持培养液的pH)。【详解】A、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微生物培养加入CO2的作用是充当碳源,A 错误;B、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可以诱导胚胎干细胞进行定向分化,B正确;CD、若要避免在器官移植时发生排斥反应,应进行自体移植,即
14、用患者的体细胞核与去核卵细胞融合,构建重组细胞,在体外培养,形成胚胎干细胞,再在培养液中添加分化诱导因子,使其形成特定的器官,这样一般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移植器官细胞中的核遗传物质与病人体细胞核遗传物质相同,CD错误。故选 B。7如图所示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此图中I1一定是杂合子BII2与正常男性结婚,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3 或 1/4 C此图不可以表示抗维生素D 佝偻病遗传的家系D I 代的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是1/4【答案】C【解析】【分析】遗传系谱图中两个亲本都患病但生育了正常的儿子,因此判定该病为显性遗传病,但不能区分是常染色体遗传还
15、是伴性遗传。【详解】A、无论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1中的正常基因一定有一个来自于1,因此 1一定是杂合子,A 正确;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 2的基因型应该为1/3AA,2/3Aa,与正常男子 aa 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11323;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因此 II2的基因型应该为1/2XAXA、1/2XAXa,与正常的男子XaY婚配,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11224,B正确;C、抗维生素D 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该图可以表示其遗传的家系,C错误;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再生
16、育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为1/4,若该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生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为1/4,D 正确。故选 C。【点睛】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解题的突破点。8下列关于葡萄酒、葡萄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葡萄酒、葡萄醋和腐乳制作的全过程中,都要严格灭菌B葡萄酒、葡萄醋发酵过程中温度分别控制在18-25、30-35C腐乳制作过程中,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20%左右D泡菜制作过程中易形成致癌物质亚硝酸盐【答案】B【解析】【分析】制作葡萄酒所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的最适宜温度是20左右;制作葡萄醋所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
17、酸菌的最适宜温度是3035;制作泡菜所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最适宜温度是2830;制作腐乳所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是毛霉,毛霉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1518。【详解】A、在家庭制作葡萄酒、葡萄醋和腐乳制作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严格的灭菌,A错误;B、果酒的适宜发酵温度是18-25;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是30-35,B 正确;C、腐乳制作过程中,卤汤中的酒的含量在12%左右,C 错误;D、泡菜制作过程中易形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当人体摄入量过多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转变为亚硝胺,后者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D 错误。故选 B。9将成熟的雄性小白鼠的甲状腺摘
18、除,从第三周开始,每周注射激素a,结果激素a 和激素 b 在血液中浓度变化如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a 曲线代表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Bb 曲线代表促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Ca 曲线代表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D b 曲线代表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依题意可知:切除甲状腺后,小白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下降,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当人为地补充甲状腺激素后,小白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上升,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
19、少。据此,依题意和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a曲线代表由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b 曲线代表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A、B、D 均错误,C正确。【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实线箭头所示)和反馈调节过程(虚线箭头所示)。10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而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B3和6的基因型不同,III3的出现是交叉互换的结果C若 1与某正常男性结婚,则子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51 D若 3和 4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6【答案】C【解析】【
20、分析】1、根据 2和 3不患乙病,但3为患乙病的女性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A/a,根据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可知,甲病为伴性遗传病,图中存在甲病女患者,故为伴X遗传病,又因为 3患甲病,而 1正常,故可以确定甲病不属于伴X隐性遗传,应为伴X显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 B/b。2、根据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可知 a 基因频率为1/16,A 基因频率为15/16,则AA=15/16 15/16=225/256,Aa=21/16 15/16=30/256。【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而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 错误;B、3患甲病和乙病
21、,基因型为aaXBXb,3的基因型为AaXbXb,4患乙病,其基因型为aaXbY,则 6为 AaXbXb,3和6的基因型相同,III3的出现是亲本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B错误;C、2和3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则 1为 1/3AAXBXb或 2/3AaXBXb,正常男性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 AA 或 A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其中Aa 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二者婚配的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32/171/4=1/51,C正确;D、3的基因型为aaXBXb,4甲病的基因型为XbY,乙病相关的基因型为Aa 的概率为30/25
22、6(30/256+225/256)=2/17,为 AA 的概率为1-2/17=15/17,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171/2=1/17,患甲病的概率为 1/2,所以二者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71/2=1/34,D 错误。故选 C。11PIN 蛋白是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时的输出载体,其合成过程及位置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PIN基因经转录、翻译过程合成PIN蛋白BPIN 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C生长素经PIN 蛋白输出细胞时不需要消耗ATP并可原路返回D PIN基因表达异常时,植物可能会失去顶端优势【答案】C【解析】【分析】1、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有三种
23、: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其中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2、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详解】A、PIN基因经转录、翻译过程合成PIN蛋白,A 正确;B、由图分析可知,PIN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B 正确;C、生长素经PIN 蛋白输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C错误;D、PIN 基因表达异常时,会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而植物的顶端优势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D 正确。故选 C。12下图为二倍体百合(2n=24)某种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图像,下列相关叙
24、述正确的是()A上述细胞分裂图像按进行时序排序为B若用秋水仙素处理,能抑制图 细胞骨架微丝的聚合,并抑制纺锤丝的形成C图 所示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图 所示细胞中,非等位基因发生了重组D图 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图 所示细胞中,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一般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可判断 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上述细胞分裂图象按进行时序排序为,A 错误;B、秋水仙素可抑制前期纺
25、锤体的形成,图 为细胞分裂间期,不形成纺锤体,B 错误;C、图 所示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图 所示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可导致非等位基因发生重组,C正确;D、图 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使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增加一倍,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图 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由于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能为等位基因,所以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可能不相同,D 错误。故选 C。13科研人员对一个被污染湖泊中某种鱼类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曲线。由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省 毕节 地区 2021 新高 生物 二月 模拟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