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7苏教版必修3.pdf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7苏教版必修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7苏教版必修3.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人墓碑记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知识,学习古汉语,翻译评点。2.理解并掌握课文言实词,如:声发易顾加遇明3.辨清课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4.整理“之、其、而、则、或、即、既”等文言虚词的用法。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知识,学习古汉语,翻译评点。2 理解并掌握课文言实词,如:声发易顾加遇记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教学过程预习:讲义预习内容第一课时一、背景导入二、作者简介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在江苏省太仓县)人。明末文学家、政治活动家。著有七录斋集等。三、朗读课文。1给生字注音阉 yan 旌 jing 湮 yan 皦 jiao 缇 ti 抶 chi溷 hun 傫 lei 脰 do
2、u 詈 li 逡qun 冏 jiong 2区别下面各组字的形音义,先注音后组词。皎()_ 缴()_ 檄()_ 徼()_ 缇()_ 佯()_ 堤()_ 徉()_ 噪()_ 谥()_ 燥()_ 隘()_ 躁()_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诵读第 1 段。2.学生提出难词难句,讨论解答,然后进行评点。注:评点方式有三: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评点,教师巡视中发现好的评点,向全班推荐;教师提问,学生答问,再加以概括,使之成为评语;教师作补充。评点后练习背诵并作检查。(以下各段同此)3.写法指要:作墓碑记,故先叙墓之由来;况此墓来得不寻常,尤非先说不可。此段纯属叙事,用一个“盛”字作结,却将作者胸中议论托出,
3、何等笔力!4.学生翻译。五(个)人,(是)周公蓼洲被(阉党)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到了现在,(吴)郡的贤士大夫向当权的人请示,就清理魏阉已废的生词的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立碑,来表扬他们的事迹。啊,也真是盛大的事啊!5.教师小结本段写五人死因及立碑缘起。先总述五人激于义而死,然后写死后建墓立碑经过。段末以赞颂小结,突出此举之盛。五人原来是市井细民,草野之士,地位卑微,行事普通,而他们死后墓葬时,却十分显耀。清除权重一时的宦首魏忠贤生词的原址为墓地,其身份显赫可见;还要“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其为人所敬重由此可见。墓地之择,立碑之举,葬仪之隆,可谓“盛矣”。五、研
4、读第二段1.诵读。2.学生提出难词难句,教师解答。3.学生翻译。五人的牺牲,距离现在修墓安葬在这里,时间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十一个月当中,那些富贵的人,官运亨通的人,他们患病而死,死了而埋没不足称道的,也太多了,何况(在)乡间的没有声名的人呢?唯独(这)五(个)人光明显耀,什么缘故呢?4.教师小结(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说明魏阉失败之速。这是引导句,为的是引出下面的议论(2)“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作者有几方面的对比?有什么作用?以“众”和五人的数量悬
5、殊作比以“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与野莽无闻之士比以“湮没”与“皦皦”比以众人之死与五人之死作对比,突出五人之伟大;充分显示了“疾病而死”的无声无息,不为人道;“激于义而死”者的名声赫赫,万民敬仰。(3)最后,作者以设问引起下文。5.学生诵读第2 段。6.写法指要:此段不接着叙五人之死的经过,却就建墓事生发议论,以常人与五人对比,已暗含“死生之大”之意,为结尾张本。由此再进一步展开,真可谓“出奇制胜”。(略释作文中的“奇正”之法。)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体会感情。2.完成讲义上作业。第二课时一、研读第三段1.学生诵读。2.学生提出难词难句,教师解答。3.学生翻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是)在
6、丁卯年三月十五日。我们(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天动地。(闭党爪牙)红衣马队按着剑把上前,问道:“谁在哭?”大家不能忍受,把他们打倒(在地上)。这时以大中丞官衔作苏州巡抚的是魏阉的私党,周公的被捕(是)由他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于是趁他严厉地高声呵叱(的时候),就呼叫着追赶(他)。中丞躲到厕所里才逃脱了。不久,(他)以苏州老百姓暴动(的罪名)向朝廷请示,追究(这件事),斩了(这)五(个)人,(他们名)叫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是现在并埋在坟墓里的人。4.评点:5.解释:“缇绮”之“骑”读?“谁为哀者”,据上
7、文“哭声震动天地”,缇骑之间应为“为谁而哀”或“为哀者谁”,此系倒文,不能译为“谁在哭”。“以呵”“以免”的“以”,同“而”。“傫然”,五人墓成“一”字形排列,次第相邻,今日所见如此。6.教师小结。本段叙苏州市民反阀党斗争始末,而以“激于义”三字为统帅,至五人姓名县然而止,即又回到建墓事上,此亦跌宕之法,盖为下文蓄势。本段追述五人为周顺昌声义及死难经过。点明起事时间,着重描叙斗争情况。由阉党凶残激起群情愤怒,痛击缇骑;当权者捕杀为首的五人,并点出死难者五人的姓名。二、研读第四自然段1.学生诵读。2.学生提出疑难词句,教师解答。3.学生翻译。然而,(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昂然,喊着巡抚
8、的名字而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有几位贤士大夫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了五人的首级,用匣子盛好,终于同尸身合在一起。所以现在的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4.评点:5.写法指要:将五人当刑时的表现作为一个独立层次来写,进一步突出了“激于义而死”一语。以上两段皆叙事,承首段而来6.教师小结第四段:记叙五人慷慨就义时壮烈情景,并补述由死难到墓葬的情况,突出了五人刚毅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三、研读第五段1.学生诵读。2.学生提出疑难词句,教师解答3.学生翻译。唉!在魏阉乱政的时候,当官而能够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在)全国(这样)的广大地域,有几(个)人呢?而(这)五
9、(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况且(当时)假传的圣旨纷纷发出,对有牵连的(东林)党人的逮捕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一击,(阉党就)不敢再有牵连治罪(的暴行了);魏阉也犹疑不决,畏惧正义,篡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后来)等到当今皇帝即位,(魏阉)就吊死(在)路上,(这)不能说不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4.评点:5.解释:“非常之谋”: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上(熹宗)不豫(病危)时,魏忠贤张(嚣张)甚,中外危惧。上召皇弟信王(后即位,即明怀宗)入,谕以当为尧舜之君,再以善事中宜(皇后,熹宗之后)为托,及
10、委用忠贤语。信王出,上崩。忠贤自出,迎王太。王危甚,袖食物以入,不敢食大官店也。是时群臣无得见王者,王秉烛独坐。或曰,忠贤欲自篡,而崔呈秀以时未可,止之。”6.写法指要:本段只论述五人之死在当时政治斗争中的意义,仍是在“义”字上做文章,这是为下段更深一层的议论作铺垫。7.教师小结这一段作者层层深入地高度评价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1)指出五人的行为非同一般。阉党横行,冤狱遍地,“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普天之下能有几个缙绅能抗暴斗虐,矢志不移而五人却能不畏强权,不避刀枪,从容就义,谈笑而死,从对比中显出他们的皓皓之志,铮铮之骨。(2)用对比说明五人之为死而义难能可贵。他们生于编
11、伍之间,属平民百姓,“素不闻诗书之训”,虽然没有受过礼义教育,可是却能“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和那班饱读诗书缙绅之流相比,判然不同,因其难能,益觉可贵。(3)用双重否定句作结,说明五人的斗争作用巨大。由于他们的“发愤一击”,使得即使在刑网森严的情况下,也“不敢复有株冶”,甚至连宦官头儿魏忠贤也畏罪自杀了。五人的斗争和牺牲,对阉党的专横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社会实是莫大的贡献。四、导练:教师个别指导,具体答疑。五、布置作业: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意。2完成课后练习一、四题。第三课时一、检查语言积累。名词活用如动词:旌:旗的一种表彰。例:以旌其所为。墓:坟墓建墓。例:去今之墓而葬焉。函:木匣用木匣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人墓碑记 高中语文 墓碑 教案 苏教版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