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辽宁省铁岭市 2021 届新高考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高密度水体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如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鱼塘富营养化水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B鱼类与稻田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竞争的关系C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过程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D鱼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能被稻田中的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出现富营养化的水体流经稻田时,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营养。稻田中的好
2、氧、厌氧、兼性厌氧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流出稻田的水含的有机物大量减少,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水稻与藻类竞争光照和营养、同时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等因素导致藻类数量减少。【详解】A、出现富营养化的水体流经稻田时,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营养,A 正确;B、藻类与稻田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竞争的关系,B正确;C、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过程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C正确;D、鱼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主要是被稻田中的分解者利用,D 错误。故选 D。2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人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并不与外环境直接接触,而是浸浴和生存在内环境之
3、中。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体液中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约23 的体液属于内环境B组织液、血浆、淋巴均可相互转化,以维持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组织液渗透压增大或血浆渗透压减小都可能造成组织水肿D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内环境,受内环境的pH、温度等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 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体液中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约1/3 的体液属于内环境,A 错误;B、只有组织液和血浆可相互转化,淋巴中的物
4、质只能进入血浆,B错误;C、组织液渗透压增大或血浆渗透压减小都可能引起组织液增多,造成组织水肿,C正确;D、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受内环境的pH、温度等影响,D 错误。故选 C。3如图为某森林在遭受大火烧毁前和烧毁后群落演替恢复过程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t0t1阶段,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Bt1t2阶段,群落中的营养结构较容易发生改变Ct1t4阶段,群落发生次生演替形成森林顶极群落D t3t4阶段,总初级生产量与植物呼吸消耗量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直到达到顶极群落
5、才会终止。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演替也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在这个平衡点上,群落结构复杂也稳定,只要没有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演替所达到的这个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详解】A、t0t1阶段为遭受大火烧毁前的状态,此时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A 正确;B、t1t2阶段指烧毁后的初始状态,此时群落中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稳定性差,故较容易发生改变,B 正确;C、t1t4阶段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群落逐渐演替形成森林顶极群落,C正确;D、t3t4阶段达到稳定阶段即顶级群落,此时总初级生产量与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
6、量相等,D 错误。故选 D。4如图所示为某一动物体内3 个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甲细胞的均等分裂可以判断该动物为雌性个体B乙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该细胞最终能产生4 个子细胞C丙细胞为第一极体,其产生的子细胞可参与受精作用D甲细胞在增殖的过程中会出现四分体和交叉互换等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甲中有同源染色体,并且姐妹染色单体分裂,是有丝分裂后期,乙同源染色体朝两极分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没有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A、不能根据有丝分裂的图像判断性别,根据乙是不均等分裂,所以该动物是雌性,A 错误;B、乙是初级卵母细胞,可以产生1 个卵细胞
7、和3 个极体,B 正确;C、第一极体的子细胞是两个极体,不参与受精作用,C错误;D、甲是有丝分裂的过程,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四分体和交叉互换等现象,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5如图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的传递机制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
8、表达过程,则e 过程发生于核糖体中B若该图表示膝跳反射的过程,则b 表示大脑皮层,c 表示相应肌肉C若图表示内环境中成分的单方向联系,a 为组织液,b 为淋巴,c 为血浆D若该图中a 为下丘脑,b 为垂体,c 为甲状腺,则d 和 e 为不同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翻译即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机器。非条件发射是先天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细胞外液组成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细胞外液相互联系。上图也可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和垂体都是内分泌腺。【详解】A、若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e 过程为翻译过程,发生于核糖体中,A 正确;B、膝跳反射中枢在脊髓不在大脑皮
9、层,B 错误;C、组织液、淋巴、血浆的流动方向是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少部分组织液可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渗入血浆,组织液可穿过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液,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C正确;D、若该图中a 为下丘脑,b 为垂体,c 为甲状腺,则 d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e表示促甲状腺激素,D 正确。故选 B。【点睛】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对于真核生物来说,转录发生在细胞核,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对于原核生物来说,转录和翻译都发生在细胞质中,拟核周围。组织液、淋巴、血浆三种细胞外液间的流动关系如下:6某同学进行“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现提供六种
10、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材料分别代表核苷酸的三个组成部分,还有一些小棒用以连接各种化合物,若要制作一个含10 对碱基(C有 6 个)的 DNA 双链模型,则需要的小棒数目为()A 68 B78 C82 D84【答案】D【解析】【分析】DNA 的双螺旋结构:DNA 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 之间有 2 个氢键,C-G之间有 3 个氢键)。【详解】该模型中含10 对碱基(C有 6 个),则 C-G碱基对 6 个,A-T 碱基对 4 个
11、,其中A 和 T 之间有 2 个氢键,C-G之间有 3 个氢键;又由于每个脱氧核苷酸内部有两个化学键,脱氧核苷酸之间有1 个化学键,则需要2 4+3 6+20 2+(10-1)2=84 个小棒。综上所述,D 正确,A、B、C错误。故选 D。7蝗虫的性别决定属于XO 型,雄蝗虫(22+X),雌蝗虫(22+XX),控制体色褐色(A)和黑色(a)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复眼正常(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 使精子致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蝗虫基因组测序,应测定12 条染色体的DNA 序列B蝗虫的群体中,与体色、眼型相关的基因型最多有15 种C褐色复眼正常雌蝗虫和黑色复眼异常雄
12、蝗虫杂交,后代可能有4 种表现型D黑色复眼异常雄蝗虫减数分裂时,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基因组成是aa 和 aaXbXb【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文:已知果蝇的复眼正常B和异常基因b 仅位于 X 染色体上,且基因 b 使精子致死,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复眼异常雌果蝇。【详解】A、本题基因组测序应测一组常染色体(11 条)和 染色体,A 正确;B、不考虑精子致死情况,最多有3 5=15 种(体色相关基因型:AA、AA、aa;眼型相关基因型:XB、Xb、XBXB、XBXb、XbXb),但是由于基因b 使精子致死,所以不存在XbXb基因型,所以最多有34=12种,B 错误;C、杂交组合为:A_XBX-a
13、aXb,所以后代基因型为AaXB、aXB、AaX-、aX-,当两个不确定的基因均为隐性基因时,后代就有4 种表现型,C正确;D、黑色复眼异常雄体(aaX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基因组成是aa 和 aaXbXb,D 正确。故选 B。8下图甲与乙是测量神经元膜电位的装置,图丙和丁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在膜内Y和 Z点插入微电极及灵敏电压计,在X处施以足够的刺激后,记录电极Y所记录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丙B图甲表示在膜内Y和 Z点插入微电极及灵敏电压计,在X处施以足够的刺激后,记录电极Z所记录的膜电位变化如图
14、丁,cd 段为动作电位C若图乙测得结果如图丁,电流计显示的是膜外电位变化,图丁中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cd 段D若图乙将刺激点移到X处,电流计显示的膜电位变化仍如图丁的幅度和方向【答案】A【解析】【分析】传导和传递的过程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
15、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图甲电极均插入膜内,电压计为0,刺激 X,Y处首先发生电位变化变正电位,局部电流传导到Y与Z中间,又变为0 电位,传导到Z处时,Z处正电位Y处为负电位,最后恢复0 电位,A 正确;B、图甲表示在膜内Y和 Z点插入微电极及灵敏电压计,在X处施以足够的刺激后,记录电极Z所记录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丙,B 错误;C、图乙两,电极一个在膜外,一个在膜内,测的是静息电位图丁刚开始为正电位,所以测的是膜外电位,ab 为钾离子外流,为静息电位,bc 为钠离子内流,cd 为钾离子外
16、流恢复静息电位,C错误;D、将图乙中刺激点移到X处,膜电位变化幅度与图丁相同,只是方向相反,D 错误。故选 A。9下列对赫尔希和蔡斯用32P、35S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实验甲)、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乙)、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丙)、测量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绘制作用光谱(实验丁)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甲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B实验乙为对照实验,有氧组为对照组,无氧组为实验组C实验丙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来判断具体分裂时期D实验丁作用光谱中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答案】C【解析】
17、【分析】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即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气充裕的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的呼吸方式。2、观察减数分裂时,应选择雄性个体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3、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体又分为叶绿素a 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又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光合作用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详解】A、实验甲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A 错误;B、实验乙为对比实验,有氧组与无氧组均属于实验组,B 错误;C、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
18、和数目来判断细胞分裂所处的时期,C正确;D、实验丁的作用光谱中类胡萝卜素在蓝紫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D 错误。故选 C。10生物学实验中经常需要分离混合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透析袋与原生质层的特点类似,溶液中分子量越大的物质出袋速率越快B固定化酶易与产物分离的原理是酶不溶于水而产物能溶于水C叶绿体色素用纸层析分离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D利用木瓜提取液将DNA 与杂质分离的原理是两者在木瓜提取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1、透析即是血红蛋白的粗分离,透析的目的是除去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透析的原理是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大分子则保留在
19、袋内。2、固定化酶实质上是将相应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实现酶的反复利用,并提高酶稳定性,酶的各项特性(如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的温和性)依然保持。3、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 b(第 2 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A、透析袋与原生质层的特点类似,具有半透性,小分子可以通过,蛋白质等大分子不能通过,A 错误;B、固定化酶易与产物分离的原理是酶吸附在载体上,而产物能溶于水,B错误;C、叶绿体色素用纸层析分离的原理是不同色素
20、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在滤纸上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色素,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慢,C正确;D、利用木瓜提取液将DNA 与杂质分离的原理是木瓜蛋白酶具有催化蛋白质水解的作用,从而将DNA 与蛋白质分离,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生物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对实验材料、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11三体的产生多源于亲代减数分裂异常,现对一位21 三体综合征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时得知其中有两条 21 号染色体分别来自外祖父和外祖母,则说明形成该患者最可能的原因是()A形成卵细胞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
21、条同源的21 号染色体未能分开进入不同子细胞B 形成卵细胞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形成的两条21 号染色体未能分开进入不同子细胞C形成精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同源的21 号染色体未能分开进入不同子细胞D形成精子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形成的两条21 号染色体未能分开进入不同子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1)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2)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
22、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详解】分析题干可知,这位21 三体综合征患者有两条21 号染色体分别来自外祖父和外祖母,即有两条21 号染色体来自母亲的同源染色体,说明形成该患者最可能的原因是形成卵细胞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同源的 21 号染色体未能分开产生含有两条21 号染色体的卵细胞和正常的精子受精而来,A 正确。故选 A。12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揭示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机制中所做的贡献。缺氧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HIF-1)与缺氧反应元件(HRE)结合后调控基因表达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HIF-1 由
23、两种不同的DNA 结合蛋白HIF-1a和 ARNT 组成,在正常氧气条件下,HIF-1a 会被蛋白酶体降解而无法发挥作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组成 HIF-1a的单体是氨基酸,在常氧条件下,人体的HIF-1a 的含量会降低BHIF-1a 的降解过程中仅需蛋白酶体C研究发现缺氧时HIF-1a 含量会升高,但HIF-1a 的 mRNA 表达量较常氧时并未增加,由此推测可能是缺氧使 HIF-1a 稳定性增强D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利用低氧调节机制增加细胞内氧气含量,提高代谢效率,从而使肿瘤细胞增殖,故可研制药物降低肿瘤细胞内HIF-1a 的含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达到治疗的目的【答案】B【解
24、析】【分析】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分析,在低氧环境下,HIF能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说明在低氧环境下,细胞中HIF-1a 的含量会上升。缺氧诱导因子(HIF-1)会被蛋白酶体降解,说明HIF-1a 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据图示分析可知,在常氧、VHL、脯氨酰烃化酶、蛋白酶体存在时,HIF-1a会被蛋白酶体降解而无法发挥作用。【详解】A、HIF-1a 属于蛋白质,其单体是氨基酸,在常氧条件下,HIF-1a 会被蛋白酶体降解,人体的HIF-1a 的含量会降低,A 正确;B、据图示分析可知,在常氧、VHL、脯氨酰烃化酶、蛋白酶体存在时,HIF-1a 才会被蛋白酶体降解,B 错误;C、
25、缺氧时 HIF-1a 含量会升高,但 HIF-1a 的 mRNA 表达量并未增加,可能的原因是缺氧使HIF-1a 稳定性增强,不容易被降解,C正确;D、肿瘤细胞能利用低氧调节机制增加细胞内氧气含量,提高代谢效率,从而使肿瘤细胞增殖,故可研制药物降低肿瘤细胞内HIF-1a 的含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达到治疗的目的,D 正确。故选 B。13某类性别发育异常男性疾病性染色体正常且性腺为睾丸,而其他性征出现不同程度的女性化。临床发现,该类病的甲患者促性腺激素水平偏高,但雄性激素水平相对偏低;乙患者促性腺激素和雄性激素水平均偏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患者的女性化可能是雄性激素合成不足造成的B甲患者雄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铁岭市 2021 新高 第二次 质量 检测 生物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