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9、竹节人》说课稿和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9、竹节人》说课稿和教学设计.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9、竹节人说课稿一、说教材竹节人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的训练项目有二:一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二是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竹节人是现代作家范锡林的作品。文章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儿时的一种玩具竹节人。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不但小孩子喜欢玩,大人也抵不住它的诱惑。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豁、凛”等16 个生字,理解“风靡、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读懂“我”因为玩竹节人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3.懂得根据不同
2、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归纳文段的大意。难点: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四、说教学方法总体上采用读书指导法。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人地位,教师采用确定阅读范围、出示阅读练习、激发阅读兴趣等手段,尽量放手让学生读书,从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五、说教学过程1、谈玩具导入新课。因为课文本身就是讲传统玩具的,所以我确定以玩具为话题和学生交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新课,水到渠成,没有跳跃感。2、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初读课文,通过多种方式扫除字词障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
3、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并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为下一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3、分小组探究学习。落实“懂得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教学目标,把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选定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探究学习。我出示了下面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用自己的阅读方法来完成练习题。一组:写出竹节人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二组:体会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快乐,说给大家听。三组:讲一个有关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4、抓重点感悟语言。为了使学生深入体会语言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我设计了分析重点句子来体会语言特点,感悟语言魅力。通过“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
4、特别火。”这个句子明白作者运用的语言具有含蓄幽默的特点;“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这个句子让学生明白侧面描写的好处;“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这个句子从表面上看来是写老师专心玩竹节人,而实际上是借这件事来说明竹节人对人的诱惑力之大。我在课堂上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讨论、自读自悟,学生在感受竹节人带来欢乐的同时,体会了作者的语言特色,学会了用不同阅读方法达到
5、不同的阅读目的,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9、竹节人片段品味竹节人带给人们的乐趣,学习519 自然段。师:同学们在学校里做好了竹节人,他们在什么地方玩呢?生:在课桌上。师:确切说,是什么样的课桌呢?生:破课桌。桌子上要有裂开缝的那种。师:作者怎样来描述破课桌呢?生:看不出年纪;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师:作者要向我们介绍竹节人,讲破课桌干什么?生:第 6 自然段讲了,“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师:不知道是因为有裂缝才想到玩竹节人还是拿着竹节人找玩的地方,才找到了裂缝?生:拿着竹节人找到了裂缝,在这儿玩正好。师:第 7 自然段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生读)师:这句话里提到了什么人物?生:那个
6、发明竹节人的家伙。师:你们相互议论一下,想想认为这句话用了什么写法?生:联想。师:对,说得很好。作者从桌子上的裂缝想到了发明竹节人的家伙。你们认为作者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生:说明在破课桌上玩竹节人再合适不过了。师:为什么不直接说呢?(指导学生体会句子的生动、风趣、幽默)师:怎样利用这破桌上的裂缝来玩竹节人呢?请同学们读813 自然段。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师: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我们看看同学们是怎样在课桌上玩竹节人的?生 1:“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拉动,上面的竹节人就随着动起来。”生 2:把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舞动起来,把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就可以玩搏斗了。师:大
7、家都听见了,原来就是这样利用裂缝来玩竹节人的。不知道同学们是不是都听懂了?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演示一下呢?生:我来吧!(生上讲台演示)师:相信这一次大家都看明白了。学到这儿,谁来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生说法不一)师:尽管同学们说法不一,但总的意思是用裂缝来玩竹节人很有意思,对吧?生:对!好玩。师:不仅如此,同学们还给竹节人配上了武器,让竹节人变成了不同的模样。仔细读一读 919 自然段,然后我要请几位同学讲一讲,每位同学说一种“新装备”,不和其他同学重复。(生读课文)师: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谁想来讲呀?生:在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孙悟空,在竹节人背上刻上“齐天大圣”四个字,很
8、神奇。师:挺有创意的,生:找两根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在竹节人胸口刻上“金钩大王”四个字,威风凛凛。师:你们知道窦尔敦是谁吗?他是清朝的一位起义军将领,武功高强,在一个叫连环套的地方安营扎寨,官府几次想攻打下来,但都未能奏效。后来,官府设计杀害了他。他用的兵器是双钩。生:给竹节人装上铅皮做的偃月刀和红丝线做的蛇矛枪。师:给这位英雄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大家都想想,叫什么好啊?生:舞王关羽、义勇大将师:好,这些名字都很威风、很响亮的。还有什么装备呀?生:橡皮擦脑袋、纸盔甲。师:竹节人都玩出了些什么武功技巧?生: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师:还有什么绝技,你能
9、想到吗?生:顺手牵羊,白鹤亮翅。师:你一定爱看武侠小说,不然怎么了解这么多的技巧?你们看第18 自然段里的“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呀?生:应该是敲鼓的声音。师:这声音哪儿来的?生:我知道,是同学们喊出来的。第20 自然段里讲到了:“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师:老师要表扬你,读书认真,会思考。能把前后文字联系起来读,同学们要向他学习。接下来,同学们来重点看一看19 自然段,做个小练习。师出示练习题:1.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这一自然段并没有讲竹节人搏斗的情形,但读者可以从观战者的表现中看出战斗的激烈,这种描写手法叫什么?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竹节人搏斗时的激烈和精
10、彩?师:(巡视多数同学都完成了练习)现在我要请两名同学汇报一下完成练习的情况。生:第一题我会做,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讲了观战同学的表现。(师生共同评价。)生:第 2 题这种描写手法是侧面描写,从观战者的表现可以想象到战斗的激烈。师:说得真好。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这会让人觉得更加真实可信。生:第三题我找到的词语是“一圈黑脑袋”“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一哄作鸟兽散”。师:想象“一圈黑脑袋”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说明了什么?(围观的人很多)说明人多的词语还有什么?(攒着、一哄作鸟兽散)“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又说明什么?(战斗激烈)围观的人那么多,搏斗那么精彩、激烈,说明
11、玩竹节人着实有趣,竹节人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乐趣。9 竹节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豁、凛”等 14 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17 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3.通过文中表达竹节人给作者带来乐趣的语句,感受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4.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教学重点】体会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教学难点】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 14 个生字,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词语和语段进行教学。可把本课的词语进行分类,分别有“跺脚”“大步流星”“轻手轻脚”这类跟动
12、作有关的词,“疙瘩”“冰棍”这类名词,“别出心裁”“技高一筹”这类形容词,还有“沮丧”“忘乎所以”这类描绘神态的词语。不同类型的词语要有不同的学习策略,比如在学习“威风凛凛”的时候,注意前后鼻音的区别,体会竹节人有气势的样子。在识记“跺脚”“大步流星”“轻手轻脚”时可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理解“别出心裁”中“裁”字的字义,积累“威风凛凛”“别出心裁”“技高一筹”这类四字词语并学会运用。2.阅读理解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阅读品析。阅读应该有更强的目的性,要与锻炼思维能力、阅读能力、阅读方法相整合。本课学习,要理清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通过
13、快速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精准找到与阅读任务密切关联的文段内容,并抓住重点的语句体会作者文字背后隐藏的思想情感,总结本文的表达方法。既重视对学生阅读分析与整合能力的训练,也重视对文本情感的体会,这是六年级语文学习的方向。3.表达运用学会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也是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表现。学生在学习文章后,能学会通过说明性、叙述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做到语言形式与表情达意的统一,实现了文本学习的迁移运用,把学习落实到语用上。【教学准备】(1)通过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2)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与三个阅读任务相对应的文本段落。(3)用“_
14、”画出你觉得有意思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做批注,写写你的感受。【教学过程】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豁、凛”等 14 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17 个词语。2.朗读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梳理文章脉络,明确阅读任务。一、谈话导入,引入“竹节人”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你们小时候最爱玩什么玩具?有动手制作过玩具吗?(学生自由讨论、交流)2.今天,咱们要回到20 世纪,去看看那时候的小朋友爱玩什么样的玩具。(板书课题:竹节人)3.生读课题。4.读了课题,你们有疑问浮现出来吗?预设 1:什么是竹节人?预设 2:竹
15、节人怎么玩?5.课件出示:课件出示:师:竹节人是怎么做的?又是怎样玩的?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设计意图】课堂伊始,通过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共鸣,围绕题目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既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最快地接触到文本的核心。二、初步感知,完成阅读任务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完成阅读任务单。课件出示: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我要关注的内容(相关段落)1.写玩具制作指南。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2.在读课文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
16、。出示课件,介绍范锡林。课件出示:范锡林,江苏无锡人,1950年一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68 年赴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务农,后历任靖江团结中学教师,靖江中学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江苏省第八届人大代表。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睁开吧,长长睫毛的眼睛获少年文艺好作品奖,中篇小说秘道获上海市首届巨人优秀作品奖。3.指名小老师带读本课17 个词语,注意纠正字音、字形、字义,全班齐读。威风凛凛(l n)别出心裁(裁:设计;选择。)技高一筹(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等。)【设计意图】高年段不仅要识记字音、字形、字义,更重要的是能联系积累和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有利于学生
17、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4.生齐读词语。课件出示:疙瘩 疲倦 冰棍 橡皮 跺脚 颓然 沮丧 威风凛凛呆头呆脑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大步流星暴露无遗念念有词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轻手轻脚5.将生字新词放回课文中,同学共享阅读的智慧,指名学生来分享填写的阅读任务单。6.给出示例: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我要关注的内容(相关段落)1.写玩具制作指南。第 24 自然段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第 518 自然段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第 1929自然段7.对应阅读任务中需要关注的相关段落,梳理文章段落层次。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写小时候大家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第二部分(第 24 自然段):写怎样制作竹节人
18、。第三部分(第 518 自然段):讲述怎样玩竹节人。第四部分(第 1929 自然段):讲述竹节人与老师之间的故事。【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阅读,不再局限于了解文本,重在学习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能力。通过寻找阅读任务中对应的内容,引导其围绕中心、有目的地阅读文章,快速提取有效信息,能提升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的能力。8.刚才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现在你们认识竹节人了吗?知道竹节人是怎么做成的吗?让我们一起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吧!课件出示: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19、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1)制作竹节人有哪些步骤?有什么注意事项吗?(抓住动词“锯”、“钻”、“穿”)步骤:步骤一: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步骤二:毛笔杆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步骤三:再锯八截短的毛笔杆,做成四肢。步骤四:用一根纳鞋底的线穿过钻的小眼和四肢,把它们穿在一起。玩法:把制作好的竹节人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能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了。注意事项:锯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让毛笔杆崩裂。(2)完成玩具制作指南。课件出示:竹节人制作指南所需材料毛笔杆、工具刀、纳鞋底的线制作步骤1.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2.毛笔杆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20、3.再锯八截短的毛笔杆,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穿过钻的小眼和四肢,把它们穿在一起。玩法把制作好的竹节人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能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了。温馨提示:锯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让毛笔杆崩裂。否则前功尽弃哦!(3)制作竹节人的过程给你什么感受?预设 1:自己手工制作,非常有趣。预设 2:从“就成了”可以看出,这个制作过程极其简单,所需的材料是极其简便的。【设计意图】根据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寻找与制作竹节人相关的段落,再抓住段落中重点的动词,使学生充分了解制作竹节人的过程,写出竹节人的制作指南,感受制作竹节人过程的简单有趣。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有趣的
21、竹节人,通过梳理文章脉络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明晰了三个阅读任务需要着重关注的相关段落,并完成了阅读任务。为完成任务,我选择的阅读方法是:先快速浏览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玩具制作的部分。读完后再把制作过程的关键步骤理一理,用表格的形式来完成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有针对性地阅读,完成接下来的两个任务吧!第 2 课时课时目标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一、复习旧知,回忆“竹节人”1.复习。上节课,我们刚刚认识了竹节人,大家还记得这篇文章围绕“竹节人”讲了哪些内容吗?竹节人是怎么制作的呢?2.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有趣的竹节人交朋友。(板书课题:竹节人)(齐读)
22、【设计意图】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回顾既是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程度,也有利于他们更好的熟悉文本内容。二、精读文本,趣斗“竹节人”1.竹节人的制作过程是这么的有趣,难怪大家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生答)。要完成第二个阅读任务,我们该怎么读书呢?2.生交流。3.师小结: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的句子,读一读,把体会到的乐趣简要地写一写。4.文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乐趣呢?一起交流分享吧!(1)斗竹节人的“古战场”有趣。师:斗竹节人的“古战场”就是这些破旧的课桌,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呢?课件出示: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生
23、 1:作者把课桌上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有夸张的色彩,写得很有趣。生 2:桌面上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样,感觉在这样的课桌上玩斗竹节人很有挑战性,很刺激,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万丈深渊一样。师:这句带有夸张色彩的句子写出了课桌的破旧,正是这样的课桌反而成了“我们”玩竹节人的好场所。(2)竹节人的样子有趣。师:玩游戏时的竹节人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课件出示: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
24、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课件出示: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师:这几段中描写竹节人样子的词句有哪些呢?给你什么感受?预设 1: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非常威风,当线卡住的时候又会显出呆头呆脑的傻样子,给人感觉又很可爱有趣。预设 2: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我感觉竹节人就像一个力大无穷的斗士,充满能量和斗志。师: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现竹节人的有趣可爱?预设:“斗士”与呆头呆脑的傻样子形成对比,以及“挺着肚子”的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僵住的竹节人直挺挺、一动不动的可笑模样,表现当时游戏的快乐与胜
25、利的喜悦心情。指生读本段。(3)竹节人的装饰有趣。师:竹节人有哪些装饰特别有趣?生汇报,师总结。师:在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还有同学别出心裁,给那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就的脑袋,做了一套纸盔甲。【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在问题的牵引下,课文的层次感更加的清晰,同时教师的梳理更容易使学生体会字里行间渗透的浓浓童趣。5.过渡:斗竹节人乐趣多多,以至于同学们在全班级大规模的激烈搏斗中入迷,忘记上课。听,古战场中英雄征
26、战的序曲响起,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生齐读课件内容:课件出示: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6.他们玩得那样入迷,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家的入迷的呢?(1)下课热闹围观游戏。课件出示: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预设 1:“一圈的黑脑袋”“攒着”说明下课观看斗竹节人游戏的人非常多,课桌旁围满了人。预设 2:“跺脚拍手”“咋咋呼呼”这些动作描写,可以看出游戏非常激烈,围观的同学们都非常激动,从侧面烘托出“我们”对斗竹节人入迷。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发生了什么样的状况他们才会“
27、跺脚”?又是哪一种情况引来他们“拍手”?为什么要“咋咋呼呼”?他们咋咋呼呼地大概会说些什么?生 1:当时比赛肯定特别激烈,其中一个竹节人还差一点就取得胜利了,大家都在为它加油鼓劲。生 2:竹节人搏斗的时候威风神气,让人忍不住为它拍手叫好。生带着痴迷的感情齐读第19 自然段。(2)上课也忍不住玩竹节人。课件出示: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生 1:上课的时候,他们还是忍不住要偷玩竹节人,可见竹节人对他们的诱惑非常大。生 2:
28、上课也有同学观看竹节人游戏,“伸长脖子,恨不得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这些举动都说明了大家对竹节人非常入迷。师小结:他们下课玩,上课也忍不住玩。从这些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中,我们充分感受到全班对竹节人游戏的痴迷,让我们带着对竹节人游戏的痴迷齐读第2021自然段。【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细致分析关键词句,想象补白画面场景,体会斗竹节人的有趣和同学们对竹节人的痴迷,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和同学们对竹节人无限的喜爱。三、深入挖掘,体会情感1.最后,作者还写了竹节人与老师的故事,你们能讲得出来吗?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给我们讲述呢?预设: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讲述故事。2.请同学们
29、根据你们刚才归纳的阅读方法,完成这个阅读任务吧!课件出示:讲讲文中关于老师的故事起因上课时,学生偷玩竹节人。经过老师没收了学生的竹节人。结果我们发现老师也在偷玩竹节人,他也喜爱竹节人。3.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吗?试试吧!上课了,有的同学还是忍不住偷玩竹节人,老师生气地把他们的竹节人没收了,下课后却发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他也喜爱竹节人。【设计意图】结合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找到恰当的阅读方法,再利用好的阅读方法进行体悟和表达,学习阅读的最终指向之一就是学会表达。4.老师对竹节人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呢?(1)一开始,老师的态度怎样?课件出示: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
30、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从“大步流星”“怒气冲冲”“伸手一拂”“一把抓去”这些词可见老师对孩子们上课玩竹节人的做法非常生气。(2)后来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课件出示: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后来,老师的态度变得“全神贯注”“忘乎所以”早已沉浸在玩竹节人的快乐之中,多么有趣的一幕啊!说明老师也喜爱竹节人。5.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情变得怎样?你从这句中读出了什么?课件出示:
31、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读出了“我”心情的变化,原本的沮丧和对老师的不满荡然无存,“我”感到了快乐,因为老师也和“我”一样迷上了竹节人,这令“我”感到心满意足。他惩罚“我们”并不是因为竹节人本身有什么不好,只是因为“我们”在不应该的时候玩罢了。6.作者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这一部分会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可以删去吗?预设 1:讲述老师与竹节人的故事,突出竹节人这个有趣的童年玩具甚至受到了老师的青睐,抒发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预设 2: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旨,使竹节人和老师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7.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
32、也自己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儿童心态的喜悦与满足,同时通过老师也自己偷偷斗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对于“我们”的竹节人能够得到老师的青睐而深感自豪。作者用童年的回忆告诉我们:简易的物质也能带来心灵的快乐和满足!【设计意图】文本的语言诙谐幽默,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让人忍俊不禁,教师在这个环节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情绪变化,让学生充分想象人物心理,对人物的感受更加立体化了。四、布置作业1.试做一个竹节人,给小伙伴讲讲它的玩法。2.写一个与老师有关的童年故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竹节人是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后也偷玩竹
33、节人的过程与感受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与眷恋。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有目的性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1.故事情节层层深入。本篇文章以儿童视角行文,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阅读欲望,接下来给出主题:“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童年的一段趣事就呈现在学生面前。此时的文字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汩汩而来。做竹节人、玩竹节人层层递进,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斗竹节人的乐趣。2.阅读任务层层递进。课前导读中直接根据课文内容呈现了三个阅读任务。这三个阅读任务由说明到理解感悟,最终指向表达。三个阅读任务又由快速浏览到略读,最终指向精读。无论是语文能力的学习还是阅读策略的实践都在层层推进,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两个语文要素。3.阅读策略层层整合。通过单元导语、课前任务、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整体组合,前后联系,逐步呈现“有目的地阅读”这一主题,这种阅读策略已经自然而然、春风化雨一般地运用了“语文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双线并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