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电子题库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实战演练轻松闯关湘教版必修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地理电子题库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实战演练轻松闯关湘教版必修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电子题库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实战演练轻松闯关湘教版必修1.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013 年地理 电子题库第二章 第二节第 1 课时 实战演练轻松闯关湘教版必修 1 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的如此惟妙惟肖,令人观止。阅读南斯拉夫的“猫咪”山图,完成12 题。1形成“猫咪”山形态的根本力量来源是()A太阳B岩浆活动C大气D流水2“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A内力作用单独形成的B外力作用单独形成的C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D板块运动形成的解析:第1 题,“根本力量”是关键词,猫咪山的形态是遭受外力侵蚀的结果,其力量来源是太阳辐射。第2 题,所有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1.A 2.C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
2、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下图为全球六大板块(局部)分布,读图完成34 题。3图中甲、乙两地分别归属于()A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亚欧板块美洲板块4图中四个箭头中与所示板块边界受力方向不符的是()A B-2-C D解析:第3 题,甲是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乙为非洲大陆,属于非洲板块。第4 题,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间是生长边界。答案:3.C 4.B 读下列地质剖面图,完成56 题。5四幅地质构造图中,属于褶皱的是()A BC D6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向斜山、地堑景观的分别是()A BC D解析: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
3、形(弯曲)为褶皱,位移(错动)为断层。图中为地堑,为向斜山(或背斜谷),为地垒。答案:5.D 6.C 7读“地层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A处为 _构造。(2)从岩层形态上看,B为_构造。(3)C 处形成山谷的原因是_。(4)C、B两种构造中,利于储存石油的是_,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_。(5)从安全性考虑,在图中A、B、C三处中,最不适合选作水库坝址的是_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_地。解析:第(1)题,A处岩层断裂并明显错开,为断层。第(2)题,B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第(3)题,C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第(4)题,背斜利于储
4、存石油,向斜利于储存水。第(5)题,A 处是断层,不稳定,不适合选作水库坝址;C 处是背斜,岩层稳定,可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答案:(1)断层(2)向斜(3)背斜顶部受到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4)C B(5)A C 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 2题。-3-1图示地区位于()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2甲处的地形是()A山岭B山谷C海岭D海沟解析:第1 题,依据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第2 题,甲处等深线密集且数值较大,为海沟。答案:1.A 2.D 下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读图
5、完成34 题。3判断图中甲地原来应为下列哪一种构造()A向斜B背斜C断层D海沟4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处地层的软硬程度,由硬至软排列应为()A乙、丙、丁B乙、丁、丙C丙、乙、丁D丙、丁、乙解析:第3 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和岩层的弯曲状况判断。图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属于背斜。第4 题,根据岩层被侵蚀的状况判断。岩层越硬,越不容易被侵蚀;岩层越软,越容易被侵蚀。答案:3.B 4.A 5 下面两幅图是比例尺相同的同一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图。读图,判断该地区属于()A背斜成山B背斜成谷C向斜成山D向斜成谷解析:选 B。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判断该处地形是
6、山谷;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该地质构造是背斜。故该地区应为背斜成谷。(2012皖北四市联考)读背斜和向斜剖面示意图,完成67 题。-4-6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A背斜向斜B向斜背斜C断层断层D山脊山谷7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图示地貌反映的是“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图示地貌反映的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M、N两处的地势差异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M、N两处的地势差异是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A BC D解析:第6 题,根据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判断,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背斜和向斜。第 7 题,读图可知,甲处为山脊,乙处为山谷,反映的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电子 题库 第二 课时 实战 演练 轻松 闯关 湘教版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