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四次调研试卷含解析.pdf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四次调研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四次调研试卷含解析.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 届新高考生物第四次调研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在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既有S型菌也有R 型菌B艾弗里的实验中出现S型菌落的原因是R型细菌发生基因重组的结果C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32P 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会变强D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中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A【解析】【分析】在探究遗传的分子基础道路上,有很多科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其中著名的三大实验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肺炎双
2、球菌转化实验分为活体转化和离体转化,活体转化得到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使得 R 型转成 S型;离体转化实验分别将S中的物质转入到R 型中,得到DNA 是 S型菌的遗传物质的结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同位素示踪法分别标记噬菌体外壳和噬菌体的DNA,得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 的结论。烟草花叶病毒实验:分别将烟草花叶病毒的外壳和RNA 去感染烟草,得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的结论。【详解】A、格里菲思实验中,只注射活的S型菌的病死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 型菌的病死小鼠体内可分离出活的S型菌和活的R 型菌,A 错误;B、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3、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所以艾弗里的实验中出现S型菌落的原因是R型细菌发生基因重组的结果,B 正确;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2P标记组若保温时间过短,则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变强;若保温时间过长,则部分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也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变强,C正确;D、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是将RNA和蛋白质分开,重新构建新的病毒,观察下一代病毒的类型,可以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 正确。故选 A。2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如下异常情况:XXX与 OY(无 X 染色体)为胚胎期致死型、XXY为可育雌蝇、XO(无Y 染色体)为不育雄蝇。摩尔根的同事完成多次重复实验,发现白眼雌蝇
4、与红眼雄蝇杂交,1/2 000 的概率出现白眼雌蝇和不育的红眼雄蝇。若用XA和 Xa表示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等位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红眼雄果蝇不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的精子致使例外出现B亲本白眼雌蝇不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的卵细胞致使例外出现CF1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Y D不育的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XAO【答案】A【解析】【分析】正常情况下,白眼雌蝇XaXa与红眼雄蝇XAY杂交,后代中雌果蝇应该为红眼XAXa,雄果蝇应该为白眼XaY。出现的白眼雌蝇应该为XaXaY,不育的红眼雄蝇应该为XAO。【详解】白眼雌蝇(XaXa)与红眼雄蝇(XAY)杂交,F1出现的白眼雌蝇为XaXaY,是异
5、常卵细胞(XaXa)和正常精子(Y)结合的结果。不育的红眼雄蝇为XAO,是异常卵细胞(O)和正常精子(XA)结合的结果;因此,A 错误,B、C、D 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异常后代的基因型为XaXaY和 XAO,进而分析出是母本减数分裂异常所致。3科研人员研究了温度对人工种植的蒲公英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光照条件下,30 环境中蒲公英的实际光合速率比25 环境中小B昼夜时间相同且温度不变,则适合蒲公英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CP 点时,叶表皮细胞产生ATP 的场所为细胞溶胶和线粒体D一直处于光照条件下,P
6、点时蒲公英无法正常生长发育【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自变量为温度,本题是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在读表时,要明确光照下吸收CO2的量为净吸收量,即净光合作用量;黑暗中放出CO2的量代表的是有机物的消耗量,也代表呼吸作用强度。【详解】A、实际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加上呼吸速率,30 环境中蒲公英的实际光合速率为6.5mg/h,25 环境中蒲公英的实际光合速率为5.95 mg/h,A 错误;B、昼夜时间相同且温度不变,则适合蒲公英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0,B错误;C、P点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蒲公英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但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所以表皮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
7、P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C正确;D、一直处于光照条件下,P 点时蒲公英净光合速率大于0,蒲公英能正常生长发育,D 错误。故选 C。4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 比例关系的是()F1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F1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 BCD【答案】D【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比例相关的题目,根据选项涉及的内容回忆相关的比例关系进行判断。【详解】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错误;F1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是1:1:1:1,正确
8、;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正确;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正确;F1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为1:2:2:4:1:2:2:1:1,错误。综上所述,A、B、C均错误,D 正确。故选 D。5大脑细胞中的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缠结物能够杀死细胞,导致令人虚弱的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多种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之间的差异只与其基本单位氨基酸有关B脑细胞中所有的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都会对脑细胞造成杀伤C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破坏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的空间结构可使其失去生物活性【答案】D【解析】【分析】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由于组
9、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的不同以及空间结构的差异导致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在高温、过酸或者过碱的条件下易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而使其失活变性。蛋白质遇到双缩脲试剂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详解】A、多种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之间的差异与其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有关,A 错误;B、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据题干分析,只有大脑细胞中的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缠结物能够杀死细胞,不是所有的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都会对脑细胞造成杀伤,B 错误;C、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C错误;D、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都会使其失去生物活性,也就是变性,D
10、 正确。故选 D。6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可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结构和数目都发生改变B发生在植物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给后代C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体现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D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都会引起基因突变【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进而造成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会通过繁殖遗传给后代,但植物体细胞可以经过无性繁殖传递给后代。基因突变的结果一般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基因的数目一般不发生变化。【详解】A、基因突变可以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结构改变,但不会引起基因
11、数目的改变,A错误;B、发生在植物体细胞的基因突变不能通过有性繁殖传递给后代,但是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给后代,B 正确;C、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体现在一个基因可以朝不同的方向突变出多个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 分子上,以及同一 DNA 分子的不同部位,C 错误;D、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D 错误。故选 B。7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不考虑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时期的细胞可以作为制作染色体组型的材料B该图表示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C
12、若 染色体上不含相同基因座位,则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D若 染色体含有相同基因座位,且染色体某基因座位上分别含有A 和 a 基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该二倍体细胞图像为后期,有以下可能性:若和(X与 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则为有丝分裂后期,若不是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为制作染色体组型较为理想的材料,A 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 错误;C、若染色体上不含相同基因座位,则其为非同源染色体,此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但该生物性别未知,故该细胞可
13、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C错误;D、若 染色体含有相同基因座位,则其为同源染色体(X、Y),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某基因座位上分别含有A 和 a 基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基因重组,只能是基因突变,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的辨析,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分裂过程是解题关键。8中国赛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2017 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曾被称作“千里松林”,但由于过度采伐,成为荒原。经林场建设者们的设计和努力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2019 年,中国“蚂蚁森林”项目再获此殊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
14、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对森林采用科学合理的间伐,可提高其恢复力稳定性C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和合作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有:1.全球变暧与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将出现更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可能增加;2.土地流失失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世界森林每年几乎减少1%;4.淡水供给不足将构成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5.臭氧层的损耗将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6、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详解】A、罕坝曾被称作“千里松林”,但由于过度采伐,成为荒原
15、,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A 正确;B、对森林采用科学合理的间伐,可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B错误;C、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故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和合作,C正确;D、人类活动能够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因此可知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 正确。故选 B。9某研究小组进行“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的DNA 双链模型中,四种碱基的颜色各不相同B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时,每个磷酸上连接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C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过程中,嘧啶数与嘌呤数相等体现了碱基
16、互补配对原则D选取材料时,用4 种不同形状的材料分别表示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活动,需要制备若干四种颜色的碱基、一种颜色的脱氧核糖、一种颜色的磷酸,在制作的过程中注意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 与 T 配对、G 与 C配对。【详解】A、制作的DNA 双链模型中,四种碱基的颜色应该各不相同,A 正确;B、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时,每个磷酸上连接一个脱氧核糖,但是不连接碱基,B 错误;C、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过程中,嘧啶数与嘌呤数相等体现了嘧啶与嘌呤配对,但是不能体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全部内容,C 错误;D、选取材料时,用6 种不同形状的
17、材料分别表示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D 错误。故选 A。10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方法和选材的表述,正确的是()A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比色法鉴定橙汁中还原糖的含量B稀释涂布法可用于测定土壤中细菌、霉菌的种类和数量C哺乳动物血液和菜花都不宜作为材料用于DNA 粗提取实验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没有颜色干扰适宜用于观察染色体数目【答案】B【解析】【分析】1、本尼迪特试剂是检测还原糖的试剂,它与还原糖反应颜色由蓝色变为红黄色。2、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来测定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平板划线法可以用于菌种的纯化和分离。3、DNA 粗提取实验材料,选用DNA 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详解】A、橙
18、汁的颜色会干扰沉淀量的判断,A 错误;B、稀释涂布法通过菌落的数量来代表活菌数,通过菌落的形态特征来鉴别其种类,B正确;C、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而白细胞数量少,均不适宜做提取DNA 的材料;菜花是植物细胞含有大量的DNA,可以作提取DNA 的植物材料,但在提取前需先去除细胞壁,C错误;D、洋葱内表皮细胞不分裂,不会形成染色体,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11
19、下图中甲、乙、丙分别是以紫色洋葱的鳞片叶、根尖细胞和正常叶为材料进行实验得到现象或结果。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细胞正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B图乙所示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C若用图甲材料提取与分离色素能得到图丙实验结果D图丙中 对应的色素是叶绿素a【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甲:图甲所示细胞可能出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也可能处于平衡状态。分析图乙:为有丝分裂间期,为有丝分裂前期,为有丝分裂中期,为有丝分裂后期,为有丝分裂末期。分析图丙:色素带 到 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详解】A、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了分离,但此刻细胞所处的状态可能
20、是继续发生质壁分离,也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A 错误;B、分析图乙可知 为有丝分裂间期,为有丝分裂前期,为有丝分裂中期,为有丝分裂后期,为有丝分裂末期,所以图乙所示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B 正确;C、图甲材料为洋葱表皮细胞,含有大的紫色液泡,但不含叶绿体,即不含光合色素,因此若用图甲材料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不能得到图丙实验结果,C 错误;D、图丙中 对应的色素是叶绿素b,D 错误。故选 B。【点睛】易错点:分离色素原理为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
21、 2 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12下列各项中,不可能出现下图结果的是A正常情况下具有一对性状的杂合子植物自交所产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B酵母菌消耗等摩尔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02的比值C某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D15N 的 DNA 分子在含14N 的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后,含15N 的 DNA 分子与含14N 的 DNA 分子之比【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可知,柱形图中,左边与右边柱子的比值是3:1。【详解】A、正常情况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植物自交所产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与题图相符,A 正确;B、酵母菌有氧呼吸时,每消耗
22、1 摩尔葡萄糖能产生6 摩尔的二氧化碳,而进行无氧呼吸时,每消耗1 摩尔葡萄糖能产生2 摩尔二氧化碳,因此酵母菌消耗等摩尔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比值是3:1,与题图相符,B正确;C、某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3 个极体与1 个卵细胞,数目之比是3:1,与题图相符,C正确;D、识图转换比例为3 1,而 D 选项中子代中所有DNA 都含14N 所以含15N 的 DNA 分子与含14N 的 DNA分子之比为1:4,D 错误。故选 D。考点:本题考查3:1 的数量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13下列与高中生物学实验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23、是()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可选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B鉴定 DNA 时,将溶解的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C可以采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D观察质壁分离时,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黑藻的叶片【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高中生物课本上的有些基础实验,包括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构建 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观察者网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回忆和梳理这些实验的原理、过程、结果与结论等,据此分析答题。【详解】A、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而温度既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也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因此
24、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选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A 错误;B、DNA 与二苯胺混合,水浴加热后产生蓝色,B 正确;C、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 分子结构,C 正确;D、观察质壁分离时,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黑藻的叶片,由于蔗糖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D 正确。故选 A。14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A多种多样的基因B丰富的物种数目C丰富的个体数量D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分析】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基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详解】ABD、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基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
25、统的多样性,ABD 正确。C、丰富的个体数量不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C错误。故选 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15番茄根尖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可以获得完整的番茄植株,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此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脱分化、再分化B植物激素在此过程中起调节作用C此过程中若发生杂菌污染则难以获得目的植株D根尖细胞最终发育为无叶绿体的植株【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或丛芽幼苗植株。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常见的包括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二者的配比不同,作用的效果不同,当二者比例相等时有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市 2021 新高 生物 第四 调研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