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定价的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复习备考策略.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定价的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复习备考策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定价的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复习备考策略.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means of observation,behavioral approach,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 2009 年的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复习备考策略2009年的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旧人教版)已经出台。和20
2、08年的历史考试大纲相比,2009年的高考历史考试大纲没有任何变化。这就意味着,2009年的高考历史(旧人教版)不会有大的变化。一、2008 年高考试卷分析1、试卷结构:题型分数比例:与2007 年相同,选择题第12 题至 23 题共 12 道题,48分,占 48;非选择题第37题和第 39题第(3)、(4)小题,52 分,占 52。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部分:选择题第12 题,非选择题第 37 题(1)及(2)、(4)小题中的部分内容,第39 题(3)、(4)小题,40分,占 40。中国近代现代史:选择题第 13 题至 18 题,24 分,占 24。世界近代现代史:选择题第19 题至 23 题
3、,非选择题第 37 题(3)及(2)、(4)小题中的部分内容,36分,占 36。从分值分布来看,突出了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的考查,而学生学习费时较多的中国近代现代史所占分值偏少。题量:与 2007 年相同,共 14 道,即 12 道选择题和两道非选择题。2、试题特点(1)重视历史基础知识和能力,注重能力考查。与去年相比,今年历史试题与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贴得更近,但在贴近的同时,又凸显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如中国史的科举制度、土尔扈特回归、洋务运动、新中国的成立等;世界史的“一战”与科技、工业革命、明治维新、德国的分裂与统一等。试题从三个方面将历史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进行了考查:一是考查了基本概念,
4、同时又考查比较分析能力。如第 14 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兴办模式的理解,既可从官督商办的概念入手,又可从军事工业、民族工业、外资企业的概念来比较排除其他三项。如第 16 题考查学生对“三三制”概念的把握。第20 题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全盘西化”等概念的理解和区别。第37 题,既要弄清唐朝科举制这个大概念,还要理解“进士科”“明经科”这些小概念,这样才能进行不同类别和程度的有效比较。二是考查基本史实,同时又拓展考查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能力。如选择题的第 12、22、23题。如第 12 题对“山之北,水之南谓之阴”这种文史知识进行考查,“阴阳”既是文史知识,
5、又是地理学科中常用的专业术语,因此该题的命制体现了历史与语文,历史与地理学科之间的渗透。第22 题考德国统一与分裂,23 题考朝鲜半岛的局势都与当代国际形势和政治有关,这两道题都较好地体现了历史与政治学科的紧密结合。这些题的命制与文科综合考试的宗旨是高度吻合的。三是考查基本历史素质,同时又将这些素养置于各种能力的考查之中。一切历史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时空之中,反之,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总能看到相应的历史。今年全国一套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在时空尤其是时间的应用上,表现突出。具体的时间如第15 题的“1920 年”、第 17 题的“1943 年”、第 18 题的“1949 年 10 月 1 日”、第
6、 19 题的“1750 年”、第 20 题的“1878 年”、第 21 题的“1932 年”、第 22 题的“1961 年 8 月”和“1989 年 11月”;特定的时间有第14 题的“洋务运动时期”、第 16 题的“抗日战争时期”、第 23 题的“20 世纪 50年代至80 年代”等。借助时间这个重要的历史要素,很多选择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而在第 37题中,“唐朝”、“中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等时间范围也引导学生准确回答相关问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一段历史,有一段历史的时代特征。这是今年全国一套文综卷历史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2、注重创设新的历史情境,凸显新的课程理念。选择题继续沿用
7、07 年高考全国卷的形式,没有采取历史专题的命题形式,而是就单个知识点命题,避免了专题考查的局限性,扩大知识考查的覆盖面,特别是 12 道选择题中,个个都是以历史材料创设新的历史情境,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所给材料,在科学思维的指导下,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非选择题第37、39 题的材料阅读量比较大,在考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基础上,突出了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这些材料题要求考生通过对全新的历史材料进行解读,运用多种维能力和必要的答题技巧,寻找正确选项。只会“死读书”、不求甚解的考生显然不能适应历史学科的高考要求,这样能力考查符合当代提倡的新课程理念。3、坚持稳中求变,突出思辩的风格。一是继续打破中
8、学历史教材的束缚,推动“教教材”向“借教材教”方向发展。如第 13、14 题继续深入考查与教材楷体字部分相关的知识,打破不少师生“唯教材正文才是知识”的认识。而第 17 题关于废除治外法权时间问题明确用“1943年 1 月”,否定了老版教材中“1943 年 11 月”的错误说法。考后一些老师用教材指正试卷“错误”,从而就将教材的“勘误”问题摆了出来。二是继续打破自身命题的束缚,不断在试题命制中推陈出新。今年的命题,选择题彻底摆脱了专题的束缚,与过去告别,并表现出历史情境命题的新趋向;综合题在大题干上指引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而不再在小题干上作出具体的界定。三是继续保持借高考传
9、新知的传统。如选择题第 15 题提出对“科学万能说”的质疑;第 16、18 题对广泛的民主的关注;第37 题对制度建设历史进步性的强调等等。4、关注热点问题,体现时代气息。没有回避热点问题,如选择题第23 题对朝鲜半岛状况的考查,同时又注意隐性介入热点问题,从文明的角度理解、阐释历史,用历史的材料引导考生进行现实的思考。第37 题“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贴近高考 30 周年这个热点,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进行比较,强调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第39 题(3)和(4)小问,通过全新的历史材料,分析土尔扈特部归国的原因和影响。通过高考试题的思考和解答,强调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
10、缔造的,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当今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具有教育作用和导向作用,同时使考生从思想深处进一步加强对爱国思想的理解和升华。二、09 年高考复习备考策略(一)把握历史主干知识,用文明史观重构知识体系要明确什么是主干知识。主干知识第一个层次是指列入考试大纲的要点,第二个层次是指教材中未打的章节,第三个层次是指教材中用宋体字排版的内容,第四个层次是指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用文明史观重构知识,不是要脱离教材,而是要用文明史观对教材知识重构和对一些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进行再阐释,文明史是一种目光、是一种高度。例如:复习国共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定价 高考 历史 考试 大纲 复习 备考 策略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