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二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二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二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二次备考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室温条件下,短时间内给健康大鼠静脉大量注射11、12%的 NaCl 溶液,可能会引起()A红细胞形态发生皱缩B尿量增加C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D汗腺分泌活动增强【答案】B【解析】【分析】大鼠属于恒温动物,11的温度对大鼠来说属于低温环境,会引起大鼠产生对低温的体温调节过程,因此大鼠体内可能会发生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各种途径,同时12%的 NaCl 对于大鼠的正常细胞外液渗透压来说,属于低渗溶液,同样会引起大鼠对渗透压的调节过程。【详解】A、给健康大
2、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NaCl溶液,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红细胞因吸水而发生膨大现象,A 错误;B、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下降,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尿量增多,B 正确;C、抗利尿激素含量下降,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下降,C错误;D、汗腺分泌主要与体温调节有关,与水盐平衡调节无关;但由于注射的是低温盐溶液,因此,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会引起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颤栗、汗腺分泌活动减弱等现象,D 错误。故选 B。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育种进化等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缺失或改变必然引起基
3、因突变 将二倍体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是能稳定遗传的植株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杂合子自交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杂交育种就是将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 北京京巴狗、德国猎犬、澳洲牧羊犬等犬类的多样性反应了物种多样性 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 BCD【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变异,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2、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自由组合型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是指在减数第一次
4、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3、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替换或增添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使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翻译过程中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有可能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生物性状改变。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详解】DNA 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如果这种改变发生在DNA 分子中的无效片段中,则不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错误;将二倍体植株花药离体培养获得是单
5、倍体植株,只有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体植株,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交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正确;杂交育种就是将相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错误;北京巴儿狗、德国猎犬、澳洲牧羊犬等犬类属于同一物种,多样性反映了遗传的多样性,错误;生物的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经过漫长生物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错误。综上正确的选项有,故选 C。3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无活性胰蛋白酶原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B胰蛋白酶原的激活
6、过程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C水解酶破坏了胰蛋白酶原的部分肽键等化学键D水解过程改变了胰蛋白酶原的结构和功能【答案】B【解析】【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 R 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 基的不同。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
7、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3.分析题图:题图是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图,分析可知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水解酶的催化下从肽链一端的6 号和 7 号两个氨基酸之间进行了切割,形成了一个六肽和一个胰蛋白酶。【详解】A、由图可知,无活性胰蛋白酶原是由一条多肽链形成的,肽链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中经脱水缩合形成的,A 正确;B、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人小肠肠腔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B 错误;C、由图可知水解酶破坏了胰蛋白酶原中赖氨酸和异亮氨酸之间的肽键,C 正确;D、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水解而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中,胰蛋白酶原的结构
8、和功能发生了变化,D 正确。故选 B。4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 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B用无水乙醇作溶剂,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C研磨叶片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使研磨充分D加入无水乙醇越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绿色越深【答案】A【解析】【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
9、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 2 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A、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叶绿素b 在滤纸条的最下面,说明叶绿素b 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A 正确;B、用丙酮、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溶解和提取叶绿体中色素,提取的叶绿体色素含有胡萝卜素,B错误;C、加入 SiO2的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叶绿素受到破坏,C错误;D、加入无水乙醇过多,溶液浓度减小,故提取液的绿色越浅,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
10、方法,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5古代家庭酿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先将米煮熟,待冷却至40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酿(做实验是用酵母菌菌种),与米饭混合后置于一瓷坛内(其他容器也可),并在中间挖一个洞,加盖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3040)12h 即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保证酵母菌在开始生长时有足够的O2进行有氧呼吸B在家庭酿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这些水主要来源于无氧呼吸C发酵过程中,随着O2逐渐减少,有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无氧呼吸逐渐增强D若米饭中加入的酒酿
11、不足,则结果可能是不能得到酒精【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比较如表所示。有氧呼吸乙醇发酵(无氧呼吸)乳酸发酵(无氧呼吸)葡萄糖 丙酮酸+H+能量(少)葡萄糖 丙酮酸+H+能量(少)葡萄糖 丙酮酸+H+能量(少)丙酮酸+H2O CO2+H+能量(少)丙酮酸+H CO2+乙醇丙酮酸+H 乳酸H+O2H2O+能量(多)【详解】A、在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增加透氧性,保证酵母菌在开始生长时有足够的O2进行有氧呼吸,A 正确;B、在家庭酿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这些水主要来源于有氧呼吸,B错误;C、发酵过程中,随着O2逐渐减少,有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无氧呼吸逐渐增强,C正确;D、酒酿
12、中含有酵母菌菌种,若米饭中加入的酒酿不足,酵母菌数量太少,则结果可能是不能得到酒精,D 正确。故选 B。6小鼠的成纤维细胞经OSKM诱导可成为多能干细胞(iPS),为新型再生疗法带来希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经 OSKM诱导形成的多能干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分化能力减弱B细胞分化不改变染色体核型,分化后的细胞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相同C多能干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发育成为完整个体D与囊胚内细胞团ES细胞比,iPS细胞用于再生医学可回避伦理争议【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
13、结果。2、胚胎干细胞(1)来源: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 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2)特点: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详解】A、经 OSKM诱导形成的多能干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分化能力增强,A 错误;B、细胞分化不改变染色体核型,分化后的细胞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B 错误;C、多能干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发育成多种类型的细胞,但不能发育成完整个体,C错误;D、与囊胚内细胞团ES细
14、胞比,iPS细胞用于再生医学可回避伦理争议,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多能干细胞的特点,识记其基本知识即可。7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的进化B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必须经长时间的地理隔离才能实现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和环境适应的程度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I、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II、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地理
15、隔离是指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生殖隔离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现象,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会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会经过生殖隔离。【详解】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并非基因型频率的改变,A 错误;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例如植物的多倍体的产生,没有经过地理隔离,只是由于环境的问题导致了染色体加倍,B 错误;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错误;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和环境适应的程度有
16、关,D 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进化的实质,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掌握。8下图表示江苏某地区建造的人工湿地(基质层由土壤和各种填料组成),有机物含量高的生活污水通过该湿地可被净化输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污水进入湿地经理化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得到净化B组成该湿地群落的类群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C该湿地群落中的碳全部来自光合作用固定的CO2D污水进入量过大会破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C【解析】【分析】该人工湿地具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可保持相对稳定。【详解】A、生活污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进入
17、湿地后经理化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得到净化,A 正确;B、组成该湿地群落的类群包括以植物为主的生产者、以动物为主的消费者和以微生物为主的分解者,B正确;C、该湿地群落中的碳来自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光合作用固定的CO2,C错误;D、污水进入量过大会超过该湿地的自我调节能力,破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正确。故选 C。9下图为某突触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触一定存在于两个神经元之间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不一定会产生动作电位C每个突触小泡中含有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D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会影响通道蛋白【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突触的结构
18、示意图,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后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的信号转换方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详解】A、在反射弧中,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之间也存在突触,A 错误;B、乙酰胆碱分子必须达到一定的结合数量才能使得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B 正确;C、每个突触小泡中含有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C 正确;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进而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故选 A。10某同学进行了2,4-D 对
19、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用不同浓度的2,4-D 溶液浸泡枝条适宜时间后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a、b、d 组为实验组,c 组为空白对照组。下列叙述中与该实验相符的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一定是2,4-D 的浓度Ba 组 2,4-D 的浓度一定大于b 组Cd 组 2,4-D 的浓度一定大于b 组D各组所用的枝条上一定要没有芽【答案】C【解析】【分析】从图表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 浓度,因变量是根的总长度。以2,4-D 溶液浓度为c 作为对照组,其他组为实验组。从根的总长度可知,a、b 浓度的 2,4-D 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d 浓度的 2,4-D 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能体现生
20、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详解】A、据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2,4-D 的浓度和作用时间,A 错误;B、由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因此a 组 2,4-D 的浓度不一定大于b 组,B错误;C、高浓度抑制扦插枝条的生根,图中d 浓度的 2,4-D 作用下,生根作用抑制,b 浓度的 2,4-D 促进生恨,因此d 组 2,4-D 的浓度一定大于b 组,C正确;D、各组所用的枝条上要保留部分幼芽,D 错误。故选 C。11北极熊生活在北极的冰原和浮冰上,海洋食物链中主要以海豹为食,陆地食物链中主要以驯鹿为食,食物网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鱼类、北极狐都属于第二营养级B冰原和浮冰不同地段的
21、物种组成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北极熊滞留在海洋中的时间延长,可使鱼类的数量先减少后趋于稳定D农药 DDT随污染的水流进入北极,北极熊体内该物质的浓度最高【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食物网,其中藻类、苔藓和地衣属于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生态系统的成分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详解】A、图中的鱼类、北极狐都属于第三营养级,A 错误;B、冰原和浮冰不同地段的物种组成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 错误;C、北极熊滞留在海洋中的时间延长,北极熊以海豹为食,短时间内海豹数量减少,鱼类数量增加,由于鱼类受到食物短缺,天敌存在的原因,最终可使鱼类的数量趋于稳定,C错误;D
22、、农药 DDT随污染的水流进入北极,由于生物富集作用,北极熊体内该物质的浓度最高,D 正确。故选 D。12已知抗维生素D 佝偻病为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 对患有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夫妇,所生的女儿不一定患病B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C某家庭中母亲患血友病,父亲正常,生了一个凝血正常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则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卵细胞异常D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则所生子女不患该病的概率是9/19【答案】D【解析】一对患有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夫
23、妇,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父亲患病,因此所生女儿一定患病,A 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中一个碱基对被替换,B错误;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H、h 表示),父亲正常,母亲患血友病,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凝血正常的儿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HYXhXh,儿子的基因型为XHXhY。根据儿子的基因型可知,他是由含XHY的精子和含Xh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即其形成原因可能是精子异常,C错误;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为A、a,已知该病的发病率为19%,则正常(aa)的概率为81%,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a 的基因频率为90%,A 的基因频率为10%
24、,由此人群中AA 的基因型概率为=10%10%=1%,Aa 的基因型频率=210%90%=18%,所以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Aa 的概率为18%/(18%+1%)=18/19,其后代不患该病的概率为18/19 1/2=9/19,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能够利用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进而计算出正常个体中杂合子的概率,最后计算后代不患病的概率。13某性原细胞(2n16)的 DNA 全部被32P标记,其在含有31P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继续进行减数分裂,下列能正确表示有丝分裂前期(白色柱状图)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灰色柱状图)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单
25、体和DNA 数目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细胞分裂与DNA 复制的知识,准确识图并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详解】下图表示分裂过程中1 条染色体上DNA 的标记变化情况,其他染色体标记变化情况与之相同。该性原细胞在含有31P的培养基中进行有丝分裂时,DNA 的半保留复制使每条染色体中含有两个DNA,且DNA 双链均为一条含有31P,另一条含有32P,故有丝分裂前期含有32P的染色单体和DNA 数目分别为32和 32;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每个DNA 分子均为一条含有31P,另一条含有32P,子细胞在含有31P的培养基中继续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每个细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市 2021 新高 生物 仿真 第二次 备考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