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2018 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共有4 题,每题3 分,满分12 分)1(3 分)下列各数是无理数的是()A0.25B5CD0.2(3 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B 2C 2D|2|23(3 分)下列图形中,由ABCD 能得到 1 2的是()ABCD4(3 分)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 厘米和 9 厘米,那么第三边的长可以是()A11 厘米B4 厘米C2 厘米D13 厘米二、填空题(本大共15 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 分)5(2 分)化简:6(2 分)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5,那么这个数是7(2 分)计算:8(2 分)在数轴上,如果点A、点 B
2、所对应的数分别为3、2,那么 A、B 两点的距离AB9(2 分)计算:10(2 分)化简:(结果保留根号)11(2 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018(保留两个有效数字)12(2 分)经过点P(1,5)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13(2 分)如果点A(2,n)在 x 轴上,那么点B(n2,n+1)在第象限14(2 分)已知:如图,直线 a b,直线 c 与 a,b 相交,若 2115,则 1度15(2 分)如图,如果 ABBC 垂足为 B,AB5,BC4,那么点 C 到 AB 的距离为16(2 分)如图,已知ABC 与 DEF 全等,且 A72、B 45、E63、BC10,EF10,那么 D
3、度17(2 分)如图,ADBC,ABD 的面积等于2,AD 1,BC3,则 DBC 的面积是18(2 分)在 ABC 中,ABC 和 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 O 作 EFBC,分别交 AB、AC 于点 E、F若 AB5,AC4,那么 AEF 的周长为19(2 分)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是20,则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三、计算(每题6 分,满分 18 分)20(6 分)计算(写出计算过程):(2)321(6 分)利用幂的性质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22(6 分)计算(写出计算过程):(1)22(1)(+2)四、简答题(第23 题 6 分、第 24 题 5 分,满分11 分)
4、23(6 分)如图,(1)写出 A、B的坐标;(2)将点 A 向右平移1 个单位到点D,点 C、B 关于 y 轴对称,写出点 C、D的坐标;四边形 ABCD 的面积为24(5 分)书上的一个等腰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只有底边AB 和底角 B 可见(1)请你画出书上原来的等腰ABC 的形状,并写出结论;(可以使用尺规或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但保留画图痕迹及标志相应符号);(2)画出 ABC 边 AB 上的高,点D 为垂足,并完成下面的填空:将“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底边和顶角”的性质用符号语言表示:在 ABC 中,如果 ACBC,且 CDAB;那么,且五、解答题(第25 题 5 分、第 26 题
5、 5 分、第 27 题 8 分,第 28 题 11 分,满分29 分)25(5 分)补充完成下列解题过程:如图,已知直线a、b 被直线 l 所截,且a b,1+2 100,求 3 的度数解:1 与 2 是对顶角(已知)1 2 1+2100(已知),得21 100(等量代换)1ab(已知),得1 3 3(等量代换)26(5 分)阅读并补充完成下列解题过程:如图:用尺规作线段中点的方法,作出了线段AB 的中点 C,请说明这种方法正确的理由解:联结AE、BE、AF、BF所以 AEF BEF()所以 AEF BEF(),又因为AEBE,所以 ACBC(),即点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27(8 分)如
6、图,在ABC 中,已知AB AC,点 D、E、F 分别在 BC、AC、AB 上,且BDCE,BF CD(1)说明 BDF CED 的理由;(2)说明 FDE B 的理由28(11 分)如图,点D 是等边 ABC 边 BC 上的一点(不与B、C 重合),以AD 为边作等边 ADE,过点 EGBC,分别交AB、AC 于点 F、G,联结 BE(1)说明 AEB ADC 的理由;(2)说明 BEF 为等边三角形的理由;(3)线段 BE 与 CG 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分别说明理由2017-2018 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共有4 题,每题3
7、分,满分12 分)1(3 分)下列各数是无理数的是()A0.25B5CD0.【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解答】解:A.0.25 是有理数,故A 不合题意;B.是无理数,故B 符合题意;C.是有理数,故C 不合题意;D0.是有理数,故D 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2 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2(3 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B 2C 2D|2|
8、2【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解答】解:A、+,无法计算,故此选项错误;B、2,故此选项错误;C、2,故此选项错误;D、|2|2,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3(3 分)下列图形中,由ABCD 能得到 1 2的是()ABC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图形找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A、ABCD,1+2180,故本选项错误;B、根据 ABCD 可得 BAD CDA,不能推出 1 2,故本选项错误;C、ABCD,1 3,又 2 3,1 2,故本选项正确;D、根据 ABCD 不能推出 1 2,故本选项
9、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能灵活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必须弄清两条直线被那一条线所截4(3 分)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 厘米和 9 厘米,那么第三边的长可以是()A11 厘米B4 厘米C2 厘米D13 厘米【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解答】解:9 45cm,9+413cm,5cm第三边 13cm,观察各选项只有11cm 在范围内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共15 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 分)5(2 分)化简:3【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出即
10、可【解答】解:3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是基础题型,比较简单6(2 分)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5,那么这个数是【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解【解答】解:()25这个数是故答案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的定义,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这两个互为相反数7(2 分)计算:2【分析】根据幂的意义解答即可【解答】解: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指数幂,熟练掌握幂的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2 分)在数轴上,如果点A、点 B 所对应的数分别为3、2,那么 A、B 两点的距离AB5【分析】利用 A,B 对应的数,进而求出两点之间的距离【解答】解:A,B 两点之间
11、的距离为2(3)2+35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与数轴,得出异号两点之间距离求法是解题关键9(2 分)计算:【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化简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0,原式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熟知二次根式具有非负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2 分)化简:5(结果保留根号)【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解答】解:原式5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1(2 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0182.0 103(保留两个有效数字)【分析】根据有效数字的定义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20182.0103
12、,故答案为:2.0103【点评】此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与有效数字的知识注意科学记数法a10n(1a10,n 是正整数)表示的数的有效数字应该有首数a 来确定,首数a 中的数字就是有效数字12(2 分)经过点P(1,5)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x 1【分析】根据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解析式的形式解答【解答】解:经过点P(1,5)且垂直于x 轴,直线的解析式是x 1故答案为:x 1【点评】本题考查了垂直于x 轴的直线的形式,垂直于x 轴的直线的形式是xa(a 是常数)13(2 分)如果点A(2,n)在 x 轴上,那么点B(n2,n+1)在第二象限【分析】由题意 n0,从而得到点B 的坐标,从而
13、根据负,正在第二象限【解答】解:因为点A(2,n)在 x 轴上,所以 n0,则点 B 为(2,1),所以点 B 在第二象限故答案为:二【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14(2 分)已知:如图,直线ab,直线c 与 a,b 相交,若 2115,则 165度【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及邻补角互补即可求出【解答】解:a b,1 3,2115,3180 115 65(邻补角定义),1 365故填 65【点评】本题应用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2018 学年 上海市 松江区 年级 期末 数学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