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于希宁-课后习题答案(共4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自动控制原理-于希宁-课后习题答案(共4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于希宁-课后习题答案(共44页).doc(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二部分 古典控制理论基础习题详解一 概述2-1-1 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解】:控制系统优点缺点开环控制简单、造价低、调节速度快调节精度差、无抗多因素干扰能力闭环控制抗多因素干扰能力强、调节精度高结构较复杂、造价较高2-1-2 试列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例子,并说明其工作原理。【解】:开环控制半自动、全自动洗衣机的洗衣过程。工作原理:被控制量为衣服的干净度。洗衣人先观察衣服的脏污程度,根据自己的经验,设定洗涤、漂洗时间,洗衣机按照设定程序完成洗涤漂洗任务。系统输出量(即衣服的干净度)的信息没有通过任何装置反馈到输入端,对系统的控
2、制不起作用,因此为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卫生间蓄水箱的蓄水量控制系统和空调、冰箱的温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以卫生间蓄水箱蓄水量控制为例,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为蓄水箱水位(反应蓄水量)。水位由浮子测量,并通过杠杆作用于供水阀门(即反馈至输入端),控制供水量,形成闭环控制。当水位达到蓄水量上限高度时,阀门全关(按要求事先设计好杠杆比例),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一旦用水,水位降低,浮子随之下沉,通过杠杆打开供水阀门,下沉越深,阀门开度越大,供水量越大,直到水位升至蓄水量上限高度,阀门全关,系统再次处于平衡状态。2-1-3 试判断下列微分方程所描述的系统属何种类型(线性、非线性;定常、时变)。(1); (
3、2); (3); (4)。【解】:(1)线性定常系统;(2)线性时变系统;(3)非线性定常系统;(4)线性定常系统。题2-1-3图2-1-4 根据题2-1-1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1)将a,b与c,d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系统;(2)画出系统方框图。【解】:(1)a-d连接,b-c连接。(2)系统方框图题2-1-4解图题2-1-5图2-1-5 下图是水位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中,分别为进水流量和出水流量。控制的目的是保持水位为一定的高度。试说明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画出其方框图。【解】:当输入流量与输出流量相等时,水位的测量值和给定值相等,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电动机无输出,阀门位置不变
4、。当输出流量增加时,系统水位下降,通过浮子检测后带动电位器抽头移动,电动机获得一个正电压,通过齿轮减速器传递,使阀门打开,从而增加入水流量使水位上升,当水位回到给定值时,电动机的输入电压又会回到零,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反之易然。题2-1-5解图2-1-6 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试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绘制系统的方框图,指出各实际元件的功能及输入、输出量。【解】:当给定电位器和测量电位器输出相等时,放大器无输出,门的位置不变。假设门的原始平衡位置在关状态,门要打开时,“关门”开关打开,“开门”开关闭合。给定电位器与测量电位器输出不相等,其电信号经放大器比较放大,再经伺服电机和绞盘带动门改
5、变位置,直到门完全打开,其测量电位器输出与给定电位器输出相等,放大器无输出,门的位置停止改变,系统处于新的平衡状态。系统方框图如解图所示。题2-1-6解图元件功能电位器组将给定“开”、“关”信号和门的位置信号变成电信号。为给定、测量元件。放大器、伺服电机将给定信号和测量信号进行比较、放大。为比较、放大元件。绞盘改变门的位置。为执行元件。门被控对象。系统的输入量为“开”、“关”信号;输出量为门的位置。二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题2-1-1图2-2-1 试建立下图所示各系统的微分方程并说明这些微分方程之间有什么特点,其中电压和位移为输入量;电压和位移为输出量;和为弹簧弹性系数;为阻尼系数。【解】:方法
6、一:设回路电流为,根据克希霍夫定律,可写出下列方程组:削去中间变量,整理得:方法二:由于无质量,各受力点任何时刻均满足,则有: 设阻尼器输入位移为,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写出该系统运动方程结论:、互为相似系统,、互为相似系统。四个系统均为一阶系统。2-2-2 试求题2-2-2图所示各电路的传递函数。题2-2-2图【解】:可利用复阻抗的概念及其分压定理直接求传递函数。(a) 9(b) (c) (d) 2-2-3 工业上常用孔板和差压变送器测量流体的流量。通过孔板的流量与孔板前后的差压的平方根成正比,即,式中为常数,设系统在流量值附近作微小变化,试将流量方程线性化。【解】:取静态工作点,将函数在静态
7、工作点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并近似取前两项设(R为流动阻力),并简化增量方程为2-2-4 系统的微分方程组为:式中均为正的常数,系统的输入为,输出为,试画出动态结构图,并求出传递函数。【解】:对微分方程组进行零初始条件下的Laplace变换得:绘制方框图题2-2-4图传递函数为 题2-2-5图2-2-5 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有源电网络如题2-2-5图所示,试采用复阻抗法写出它们的传递函数。【解】:利用理想运算放大器及其复阻抗的特性求解。2-2-6 系统方框图如题2-2-6图所示,试简化方框图,并求出它们的传递函数。 (a) (b)(c)(d)题2-2-6图【解】:(1)(2)(3)(4)(b)(1
8、)(2)(3)(4)(c)(1)(2)(3)(4)(d) (1)(2)(3)(4)题2-2-7图2-2-7 系统方框图如题2-2-7图所示,试用梅逊公式求出它们的传递函数。【解】:(a)(1)该图有一个回路 (2)该图有三条前向通路所有前向通路均与回路相接触,故。(3)系统的传递函数为(b)(1)为简化计算,先求局部传递函数。该局部没有回路,即,有四条前向通路:所以 (2)题2-2-8图2-2-8 设线性系统结构图如题2-2-8图所示,试(1) 画出系统的信号流图;(2) 求传递函数及。【解】:(1) 系统信号流图如图:(2) 求传递函数。令。有三个回路:和互不接触: 因此 有三条前向通路:
9、求传递函数。令。求解过程同,不变。2-2-9 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所示,试求题2-2-9图(1)求传递函数和; (2)若要求消除干扰对输出的影响,求【解】:(1)根据梅森增益公式得(2)根据题意2-2-10 某复合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题2-2-10图【解】:根据梅森增益公式得:2-2-11 系统微分方程如下: 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及。其中r,n为输入,c为输出。均为常数。【解】:(1)对微分方程组进行零初始条件下的Laplace变换,并加以整理得 (2)画出系统结构图 题2-2-11解图(3)求传递函数,令(4)求传递函数,令2-2-12 已知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试求各
10、典型传递函数。题2-2-12图【解】:(1)求。令(2)求。令(3)求。令三 时域分析法2-3-2 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试确定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设系统为单位负反馈式。题2-3-2图【解】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2-3 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1)当时,求系统的阻尼比,无阻尼振荡频率和单位斜坡输入时的稳态误差;(2)确定以使,并求此时当输入为单位斜坡函数时系统的稳态误差。题2-3-3图【解】(1)时 系统为型 (2)时型系统,2-3-8 已知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如下,试用劳斯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及根的分布情况。(1) (2)(3) (4)【解】:(1)劳斯表为劳斯表第一列符号没
11、有改变,且特征方程各项系数均大于0,因此系统稳定,该系统三个特征根均位于s的左半平面。(2)劳斯表为劳斯表第一列符号改变二次,该系统特征方程二个根位于右半平面,一个根位于左半平面,系统不稳定。(2) 劳斯表为劳斯表第一列符号没有改变,且特征方程各项系数均大于0,因此系统稳定,该系统四个特征根均位于s的左半平面。(3) 劳斯表为劳斯表第一列符号没有改变,且特征方程各项系数均大于0,因此系统稳定,该系统五个特征根均位于s的左半平面。2-3-9 已知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如下(1) (2)试确定参数K的取值范围确保闭环系统稳定。【解】:(1)根据特征方程列写出劳斯表为: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为(2)由三
12、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得2-3-10 具有速度反馈的电动控制系统如题2-3-10图所示,试确定系统稳定的的取值范围。题2-3-10图【解】:系统的特征方程为系统稳定的条件是。 题2-3-11图2-3-11 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分别求该系统的静态位置误差系数、速度误差系数和加速度误差系数。当系统的输入分别为(1),(2),(3)时,求每种情况下系统的稳态误差。【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为开环增益。在系统稳定的前提条件下有 (1) ;(2) ;(3) 2-3-12 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1)确定和满足闭环系统稳定的条件;(2)求当和时,系统的稳态误差;(3)求当和时,系统的稳态误
13、差。题2-3-12图【解】:(1)系统的特征方程为系统稳定时(2)方法一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为开环增益。型系统,根据题意方法二(3)方法一。由得方法二四 根轨迹分析法2-4-2 设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分别如下:(1) (2)(3) (4)试绘制由变化的闭环根轨迹图。【解】:(1)系统有三个开环极点 。 ,有三条根轨迹,均趋于无穷远。题2-4-2(1)解图 实轴上的根轨迹在区间。 渐近线 分离点。方法一 由得不在根轨迹上,舍去。分离点为。分离点处K值为 方法二 特征方程为:重合点处特征方程:令各项系数对应相等求出重合点坐标和重合点处增益取值。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系统的特征方程为方法一 令,
14、得方法二 将特征方程列劳斯表为令行等于0,得。代入行,得辅助方程 系统根轨迹如题2-4-2(1)解图所示。题2-4-2(2)解图(2) 根轨迹方程开环零点,开环极点。 实轴上的根轨迹区间。 分离会合点方法一 均在根轨迹上,为分离点,为会合点。方法二 系统特征方程:重合点处特征方程:联立求解重合点坐标:题2-4-2(3)解图 可以证明复平面上的根轨迹是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教材已证明)。根轨迹如题2-4-1(2)解图所示。(3) 开环零点开环极点。 实轴上的根轨迹区间为 分离点题2-4-2(3)解图为分离点,不在根轨迹上,舍去。分离点K值 出射角 复平面上的根轨迹是圆心位于、半径为的圆周的一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 原理 课后 习题 答案 44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