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pdf
《【最新】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1 总则1.1 目的提高公司事故预防、预备、响应恢复和综合减灾能力,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快捷的应急工作机制,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2 编制依据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 号)1.2.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93 号)1.2.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9002-2006)1.2.4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1.2.5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1.2.6 道路
2、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 2013 年第2号令)1.2.7 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9号)1.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1.2.9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1.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1.2.11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93号)1.2.1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18218-2009)1.2.13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1.2.14 道路运输爆炸品和剧毒化学
3、品车辆安全技术条件(20300-2006)1.2.15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1.2.16 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 号)1.2.17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1.2.18 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原国经贸委令第35号)1.2.19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9006-2010)1.2.20 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617-2004)1.2.21 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618-2004)1.3 适用范围及事故级别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发生的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应对
4、工作,包括下列事故类型:(1)车辆行车交通伤亡事故(2)车辆物料泄漏事故(3)运输罐爆炸和火灾事故(4)环境污染事故(5)中毒、伤害事故(6)车辆自燃(7)办公场所消防安全事故(8)自然灾害事故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 493号2007年6月1日起施行)规定,将可能发生的事故等级分为:级(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和级(一般):表1-1 安全生产事故分级表特别重大事故1.一次造成 30人以上(含 30人)死亡。2.一次造成 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3.一次造成 1亿元以上(含1亿元)级重大事故1.一次造成 1029人(含 10人)死亡。2
5、.一次造成 509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3.一次造成 5000万元 1亿元直级较大事故1.一次造成 39人(含3人)死亡。2.一次造成 1049人重伤2.(包括急性工业中毒)。3.一次造成 1000万元 5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级一般事故1.一次造成 12人死亡。2.一次造成 1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3.一次造成 100万元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级其它事故*未构成级事故性质,但有轻伤、经济损失产生,局部着火,危化品少量泄露,局部停电。级*条例中指出“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为此将“未构成级事故性质,但有轻伤、经济损
6、失产生。”的事故定为级事故。1.4 应急预案体系公司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应急方案。本预案适用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区域范围内的各级安全生产事故并与市道路交通运输局的应急预案相衔接。1.5 应急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管理人员、驾驶员、押运员、装卸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防护,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尊重科学,符合实际。充分发挥全员作用,实行科学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
7、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善、应急培训、预案演练等工作。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1 公司概况: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2.1 危险源依据重大危险源辩识(18218-2000)以及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 200456 号)等相关国家标准和重大危险源辩识方法,通过对公司生产过程及场所危险分析与识别,初步辨识公司存在的危险源主要营运车辆行车交通伤亡事故(车辆物料泄漏事故运输罐爆炸和着火事故、环境污染事故、中毒事故)、车辆自燃事故、办公场所消防安全事故、自然灾害事故
8、等。2.2.2 风险分析公司存在的危险源可能造成事故的主要类型有:(1)营运车辆安全伤亡事故车辆交通的危险点源主要来自于车的不安全状况、道路及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等。车的不安全状况据统计,各类车祸中约有10%是与车辆的机械故障有关。虽然因车辆本身原因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比例不大,但一旦因此发生事故,其后果却是相当严重。通过调查表明,这类事故主要原因为车辆的机件失灵,尤其是方向或制动失灵;轮胎磨损过剩;车辆超期服役;保养和维修欠佳等。道路的技术质量、线形、层次、设施及道路周围的环境等,也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危货运输道路及环境不安全状态主要是指所在运行区域的情况。通过案例事故分
9、析获悉其主要原因是,对危货运输罐体的检查不到位,违章操作;车辆的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突然失灵;车胎突然爆裂等造成车辆失控;道路状况差,视线不良,转弯半径、宽度及坡度不符和规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雨、雾、冰雪等恶劣气候。人为危险源的集中表现为司机、押运人员酒后驾驶、超速行使,强超强会等违章行为;不按规定超、让车;不按规定停车或车辆发生故障后不立即将车移开;逆向行驶;不按规定会车、倒车或调头;违反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指示;驾驶车辆时不系安全带;行车时拨打或接听手机;行车过程中闲谈或听音乐。其产生的根源主要为法纪观念淡薄、缺乏交通安全意识等。同时与驾驶员的自我心理、盲目心理、侵犯心理、侥幸心理、
10、冒险心理、麻痹心理等个性心理特征有关。通过调查表明,这个时段的驾驶员常常表现出感情容易冲动,容易兴奋;性情暴躁,容易恼怒;注意力不能集中,心不在焉;心情、感情易受气候等外界条件影响;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判断及思考能力差;极度哀乐,不能以意志克服自己;处理问题冒失、轻率;运动神经迟钝等等。(2)因事故或危险货物泄漏引起的火灾和爆炸我公司危险货物运输的产品根据12268-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规定有第二类易燃气体和毒性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和第八类腐蚀性物质,因外界、驾驶员本身的误操作及车体的不良状况等原因可能导致危险货物的泄漏而引起火灾及爆炸,对人和牲畜进行伤害、对周边的环境(大气、水土)带来污染
11、。(3)车辆自燃事故漏电、短路、漏油、停车位置不当等容易造成车辆自燃起火。另外,很多车主换装高档音响,出现乱引电线、负荷大的地方不加保险、易摩擦处也未有效固定等,也是自燃的主要诱因。夏季时,如果将车辆停放在太阳下曝晒,遇到电火花,也会引发自燃烧车事故,并引起危险化学品的爆炸及火灾。还有许多驾驶员习惯将一次性打火机放置在仪表台等位置,这样也会有引起爆炸的危险。(4)办公场所消防安全事故火灾大部分原因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所以也都是可以预防的,在工作中用火不慎,违反电器安装使用规定,违反安全操作程序,自燃,纵火或者雷击,地震等自然灾害引起的火灾。(5)自然灾害事故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其地理位置存在雪
12、灾、沙尘暴、火灾、干旱、风雹、洪涝等多类自然灾害。2.3 需要备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析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182182009)及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 号)标准规定,公司运输的危险化学品不构成重大危险源。2.4 事故类别: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6441-86)通过对公司的危险性分析,作业过程和现场等存在着车辆伤害、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与窒息和其他伤害等可能发生的等事故。2.5 危险、有害物质分析本公司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危险有害特性分述如下。2.5.1 液化石油气中文名称:液化石油气英文名称:定义:炼厂
13、气、天然气中的轻质烃类在常温、常压下呈气体状态,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可凝成液体状态,它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分子式323.)和丁烷。危险货物编号:21053 编号:1075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密度:液态液化石油气580立方米,气态密度为:2.35 每立方米危险特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
14、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麻醉性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2.5.2 液氧中文名称:液氧英文名称:,危险货物编号:22002 编号:1073 分子量:32 外观与性状:
15、液氧是一种极冷、无色无嗅具氧化性的浅蓝色液体,并具有强顺磁性。密度:通常气压(101.325)下密度为:1.141 3 危险特性:它可以极剧加速燃烧 ,接触液氧或冷的氧蒸汽会引起严重冻伤。易燃物品与液氧接触在引火或撞击下可能导致爆炸,液氧一定要远离油和油脂.健康危害:在大气压下吸入 80或更高纯度的氧几个小时,可能引起鼻子不通、咳嗽、咽喉疼痛、胸痛、呼吸困难。在更高压力下吸入氧气可在更短时间内出现以上症状。吸入带压力的纯氧可能损害肺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导致弦晕、感觉迟钝、刺痛感觉、视觉及听觉受损、肌肉抽动、意识减退和痉挛,同时会减少视觉范围,延长视觉适应黑暗的时间。泄露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
16、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立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2.5.3 乙炔:中文名称:乙炔。英文名称:。分子式:C2H2。危险货物编号:21024 编号:1001 分子量:26.04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易燃的气体密度:标准状态下为1.17。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危险特性:乙炔与空气温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毒性:纯乙炔属微毒类,具有弱麻醉和阻止细胞氧化的作用。高浓度时排挤空气中的氧,引起单纯性窒息作用。乙炔中常混有磷
17、化氢、硫化氢等气体,故常伴有此类毒物的毒作用。人接触 100 3 能耐受 3060,20%引起明显缺氧,30%时共济失调,35%下 5 引起意识丧失,含 10%乙炔的空气中 5 h,有轻度中毒反应。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长期吸入非致死性浓度本品,出现血红蛋白、网织细胞、淋巴细胞增加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尸检有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肝充血和脂肪浸润。健康危害:乙炔对人体的危害是具有弱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的表现为:工人接触 10%20%乙炔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出现头痛、头晕、全身无力等;吸人高浓度乙炔,初期为兴奋、多语、哭笑无常,后眩晕、头痛、恶心和呕吐,共济失调、嗜睡等;严重患者出现昏迷、
18、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停止吸入,症状可消失。泄漏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以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2.5.4 纯碱中文名称:碳酸钠英文名称:分子式:23危险货物编号:不明编号:不明分子量:105.99 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味涩。溶解性: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等。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未有特殊的
19、燃烧爆炸特性。具有腐蚀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燃烧性: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禁配物:强酸、铝、氟。毒性:50:4090(大鼠经口)50:23003,2 小时(大鼠吸入)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弛。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泄漏处置: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
20、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2.5.5 氩中文名称:氩气英文名称:。分子式为相对分子量:39.938 编号:7440-37-1 主要成分:含量:高纯 99.999;纯氩 99.99。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的惰性气体。主要用途:用于灯泡充气和对不锈钢、镁、铝等的电弧焊接,即“氩弧焊”。在科研和工业生产中,通常用灰色钢瓶盛装氩气。毒性:常气压下无毒。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氩浓度达 50 以上,引起严重症状;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当空气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继之,疲倦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
21、搐,以至死亡。液态氩可致皮肤冻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接触液氩,可形成冻伤。用水冲洗患处,就医。眼睛接触:液氩溅入眼内,可引起炎症,翻开眼睑用水冲洗,就医。吸入: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施行呼吸复苏术,心跳停止,施行心肺复苏术,就医。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氩本身不燃烧,但盛装氩气容器与设备遇明火高温可使器内压力急剧升高至爆炸,应用水冷却火中容器。有害燃烧物:无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水冷却火中容器,用着火环境相适应的灭火剂。泄漏应急处理:切断气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处理泄漏事故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处理液氩应配带防冻护具。若气瓶泄漏而无法堵漏时,将气瓶移至空旷安全处放
22、空。操作处置:密闭操作,所以生产场所要通风,设有事故强制通风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充装时要控制充装速度。充装时间不少于30。并且,液氩泄露严防冻伤,从事与氩气有关的技术人员,每年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确保身体健康。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气瓶应有防倒措施。大于10 立方米低温液体储槽不能放在室内。2.5.6 氧气中文名称:氧英文名称:分 子 式:O2 分 子 量:32 危险货物编号:22001编号:1072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无臭、无味的气体。溶解性:不易溶于水,微溶于醇氧气的性质与稳定性:1.当氧的浓度超过 40%时,有可能
23、发生氧中毒;吸入浓度高于 80%的氧时,可能会导致全身抽搐、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不易溶于水,微溶于醇。临界温度-118.8,临界压力49.7 105。所有燃烧及氧化的化学反应,在纯氧气中都可非常迅速且急剧地进行,同时放出大量热。与氢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2.助燃压缩气体,无毒。但暴露在高浓氧中,对肺和中枢神经有不良影响。所有可燃物质、特别是油和油脂,不得与高浓度氧接触。对所有可能的着火源,都必须加以封闭或撤离。3.氧气对环境无害。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急性毒性数据:人类吸入:100 14H
24、繁殖数据:女人怀孕后 26-39周吸入:12 10M生殖和心血管系统出现异常。大母鼠受孕后 22天吸入:1012H生死和呼吸系统出现异常大母鼠受孕后 22天吸入:109H对生殖、呼吸系统和新生儿生长出现抑制作用小鼠受孕后 8天吸入:1024H皮肤和皮下组织及生殖出现异常致突变数据:人类淋巴细胞 40 4D 对细胞遗传有影响储存要求:贮存于阴凉、通风处。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和热源,防阳光直射。健康危害:危险性类别:第 2.2 类 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 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肺型:见于在氧分压100200条件下,时间超过 612小时。开始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
25、,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型:见于氧分压超过300连续23小时时,先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眼型: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燃爆危险:助燃。应急处理: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二、防护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货运 企业 安全生产 事故 综合 应急 预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