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材料力学复习资料.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编】材料力学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材料力学复习资料.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材料力学一、判断题1.拉 杆 伸 长 后,横 向 会 缩 短,这 是 因 为 杆 有 横 向 应 力 的 存 在。(N)2.平行移轴公式表示图形对任意两个相互平行轴的惯性矩和惯性积之间的关。(N)3.圆截面杆件受扭时,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发生在横截面离圆心最远处。(Y)4.单元体上最大切应力作用面上必无正应力。(N)6未知力个数多于独立的平衡方程数目,则仅由平衡方程无法确定全部未知力,这类问题称为超静定问题。(Y)7两梁的材料、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若它们的挠曲线相同,则受力相同。(Y)8 主应力是过一点处不同方向截面上正应力的极值。(Y)10 第四强度理论宜采用于塑性材料的强度计
2、算。(N)11.拉 杆 伸 长 后,横 向 会 缩 短,这 是 因 为 杆 有 横 向 应 力 的 存 在。(N)12.圆截面杆件受扭时,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发生在横截面离圆心最远处。(Y)13 细长压杆,若其长度系数增加一倍,临界压力增加到原来的4 倍。(N)14两梁的材料、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若它们的挠曲线相同,则受力相同。(Y)15主应力是过一点处不同方向截面上正应力的极值。(Y)16 由切应力互等定理可知:相互垂直平面上的切应力总是大小相等。(N)17 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最大切应力max出现在中性轴各点。(Y)18强度是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Y)19均匀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
3、点的应变相同。(N)20稳定性是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N)21对于拉伸曲线上没有屈服平台的合金塑性材料,工程上规定 作为名2 义屈服极限,此时相对应的应变为%=。(N)22任何情况下材料的弹性模量E都等于应力和应变的比值。(N)23求解超静定问题,需要综合考察结构的平衡、变形协调和物理三个方面。(Y)24第一强度理论只用于脆性材料的强度计算。(N)25有效应力集中因数只与构件外形有关。(N)26工程上将延伸率10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N)27理论应力集中因数只与构件外形有关。(Y)28矩形截面杆扭转变形时横截面上凸角处切应力为零。(Y)29有效应力集中因数只与构件外形有关。(N)30压杆的临界
4、压力(或临界应力)与作用载荷大小有关。(N)31两根材料、长度、截面面积和约束条件都相同的压杆,其临界压力也一定相同。(N)32压杆的临界应力值与材料的弹性模量成正比。(N)33细长压杆,若其长度系数增加一倍,crP增加到原来的 1/4 倍。(Y)34 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压杆,长 1.5m,压杆外径mm76D,内径mm64d。材料的弹性模量GPa200E,压 杆材料 的p值为100,则杆的临界应力MPa135cr。(Y)35.正应力是指垂直于杆件横截面的应力。正应力又可分为正值正应力和负值正应力。(Y)36.构件的工作应力可以和其极限应力相等。(N)37.挤压面的计算面积一定是实际挤压的面积
5、。(N)38.剪切和挤压总是同时产生,所以剪切面和挤压面是同一个面。(N)二、填空题1.受力后几何形状和尺寸均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3 2.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3.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该段梁上的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4.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称为稳定性5.梁的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7.临界应力的欧拉公式只适用于细长杆。9.在截面突变的位置存在应力 集中现象。10.若一段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则这段梁上的剪力图为斜直线。11.受力后几何形状和尺寸均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接触面的公法线。12.光滑接触面约束的约束力沿应力 指向物体。13.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该段梁上的弯矩图为 2
6、x。18.大柔度压杆和中柔度压杆一般是因失稳而失效,小柔度压杆是因强度不足而失效。21.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各点的切应力与其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22.力对轴之矩在力与轴线相交或平行情况下为零。23.梁的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24.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其最大切应力是 100MPa25.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 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 A,弹性模量为 E,则杆中最大正应力为 5F/2A 。26.梁上作用集中力处,其剪力图在该位置有突变。27.光滑接触面约束的约束力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指向物体。28.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三矩式,只有满足三个矩心接触面的公法线的条件时,才能成为力系
7、平衡的充要条件。29.图所示,梁最大拉应力的位置在 C 点处。4 30.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已知材料的许用正应力 ,其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是根号下 2+4x2。31、变形固体的变形可分为:_弹性变形 _和 _ 塑性变形 _。32、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有 _拉(压)变形 _、_剪切变形 _、_扭转变形_、_弯曲变形。33 下 图 所 示 各 杆 件 中 受 拉 伸 的 杆 件 有 _AB,BC,CD,AD_;三、选择题1 一根空心轴的内、外径分别为 d、D。当 D2d 时,其抗扭截面模量为(B)。(A).7/16d3;(B).15/32d3;(C).15/32d4;(D).7/16d4。2构件的
8、强度、刚度和稳定性(C)。(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关(C)与二者都有关;(D)与二者都无关。3轴向拉伸杆,正应力最大的截面和切应力最大的截面(A)。(A)分别是横截面、45斜截面;(B)都是横截面,(C)分别是 45斜截面、横截面;(D)都是 45斜截面。4 应力应变曲线的纵、横坐标分别为 FN/A,L/L,其中(A)。(A)A 和 L 均为初始值;(B)A 和 L 均为瞬时值;5(C)A 为初始值,L 为瞬时值;(D)A 为瞬时值,L 均为初始值。5梁在集中力偶作用的截面处,它的内力图为(C)。(A)Q图有突变,M图无变化;(B)Q图有突变,M图有转折;(C)M
9、图有突变,Q图无变化;(D)M图有突变,Q图有转折。6非对称的薄壁截面梁承受横向力时,若要求梁只产生平面弯曲而不发生扭转,则横向力作用的条件是(D)(A)作用面与形心主惯性平面重合;(B)作用面与形心主惯性平面平行;(C)通过弯曲中心的任意平面;(D)通过弯曲中心,平行于主惯性平面。7通常计算组合变形构件应力和变形的过程是,先分别计算每种基本变形各自引起的应力和变形,然后再叠加这些应力和变形。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构件必须为(C)(A)线弹性杆件;(B)小变形杆件;(C)线弹性、小变形杆件;(D)线弹性、小变形直杆。8细长压杆,若其长度系数增加一倍,则(D)。(A)增加一倍;(B)增加到原来的 4
10、 倍;(C)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倍;(D)增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倍16.轴向拉压杆,在与其轴线平行的纵向截面上(D)。(A)正应力为零,切应力不为零;(B)正应力不为零,切应力为零;(C)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不为零;(D)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为零。18.钢材经过冷作硬化处理后,其(A)基本不变。(A)弹性模量;(B)比例极限;(C)延伸率;(D)截面收缩率。19.设一阶梯形杆的轴力沿杆轴是变化的,则发生破坏的截面上(D)。(A)外力一定最大,且面积一定最小;(B)轴力一定最大,且面积一定最小;(C)轴力不一定最大,但面积一定最小;(D)轴力与面积之比一定最大。20.一个结构中有三根拉压杆,设由这三根杆的强度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编 材料力学 复习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