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五十番显见1.doc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五十番显见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五十番显见1.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五:十番显见1 (校对版) 2013-08-24 15:59:50| 分类: 慧律法师大佛顶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大佛顶首楞严经 慧律法师 主讲讲 题:圆瑛法汇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十番显见2007.9.152008.3.9 文殊讲堂第一张DVD 诸位,请翻开大佛顶首楞严经131页,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丑二 斥妄识非心 (分二)】【寅初 阿难责躬请教 二 如来显发非心 今初】 前面是破斥所执七处皆非,方便说七处征心;现在是斥妄识非心,非心就是不是真心。识就是根攀缘这个尘,所产生的那个执着的意识、分别的意识,还有颠倒的
2、知见,这个是不实在的。这个识会建立时间、空间的观念;这个识会建立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观念;这个识会建立敌对、人我是非;这个识会推测;但是,这个识也可以种种的学习。而一切的众生,大部分没有学佛的,完全没有办法逃脱这个意识心,包括大学里面的学者、教授,所用的逻辑、推论、理则学,都没有办法超越这个意识心,都没有办法!非心,不是我们的真心,所以,要放下它。 底下,经文,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这个“袒”,偏袒右肩就是身体裸露一部分,这个是印度认为裸露右肩是表示非常恭敬;在咱们中国,认为裸露是不恭敬的。所以,这只是时空、礼节的不同。讲义原文:
3、【阿难所计七处,皆已被破,至此乃欲舍妄处,而求示真处,还是未达佛意,佛破无处,是欲其了悟,无体非心矣。今依旧求佛说处,足见仍然认识为心,认识有体,但自恨未知其处,故自责而请益耳。即从座起:以听法在座,请益故起;偏袒右肩:袒露肉也,我国以袒肉为慢,印度以袒肉为敬,故偏袒,但袒露右肩;右膝著地者:以右膝有力,跪能久安,又复易起;合掌:乃合十指爪,上属身业虔诚;恭敬者:严肃曰恭,尊重曰敬,属意业虔诚;而白佛言,是仰白于佛,属口业虔诚。此文是结集家,叙仪而置。】 法师讲解: 底下说:【阿难所计七处,皆已被破,】被破就是山穷水尽了。【至此乃欲舍妄处,】放下虚妄的意识心。【而求示真处,】这个“真”就是我们
4、讲的如来藏,找到了不生不灭的如来藏,也就是所谓的涅槃。涅槃是整个佛教的中心思想,离开了涅槃的思想,佛教就会变成生灭的因果无常相,有增有减。所以,这个真心是不增不减。因此,涅槃是修行的重点,是佛教的中心思想。佛教的中心思想,不同于其他的外道,正因为我们有涅槃可得、涅槃可求;但是,得也无所得,求也是无所求。 而求示真处,【还是未达佛意,佛破无处,】无处就是意识根本不存在,叫做无处。【是欲其了悟,无体非心矣。】这个意识是没有体性的,为什么没有体性呢?它的重点是什么?因为是刹那生、刹那灭,刹那执着,刹那妄计,这个就是无体。譬如说:你看到金钱,起贪爱心。而这个贪爱心,佛陀说:这颗贪爱心,变成了心灵的负担
5、、变成了真心的遮蔽,而这个贪爱心,其实本身并不存在的。或者是你爱一个人、或者是你恨一个人,佛陀说:你爱的对象,他会化成一堆白骨;你所恨的对象,他也会变成一堆白骨,而爱、恨,它本身这个相是不存在的,叫做不相在,不能错用心!而我们世间,不知道这个真心是离一切妄心,不知道!所以,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因此说:贪瞋痴、排斥、攻击、骄傲、我慢,包括晚上作梦,这个都是没有体性的,没有体性就是不实在的意识心。 而非心就是不是真心,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佛性、如来藏性、涅槃的妙性。【今依旧求佛说处,】要说出一个可修的。【足见仍然认识为心,】认分别的意识为真心。【认识有体,】就是认这个刹那生刹那灭的执着性、分别性、
6、可以推测的意识心,认为是有体性的,诸位!一切众生都是这样。所以,佛法不能当作是世间的学问来研究,它必需单刀直入的切入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这样才受益。世间法为什么不究竟?世间法,只要你立一个点,它就有左右,你很清楚的,这个意识心,它是很强烈的对立的。好了!世间人就像打乒乓球一样,右边打过来,左边就刮过去;右边打过来,左边就拍回去,他就是互杀,叫做比赛,世间法很残酷。意识心就是这样子,当你定位某一个时间、某一个空间、某一个背景的时候,你落入是,或者是非,你就是像在打乒乓球一样,没完没了! 什么是佛法?佛法是连那个乒乓球的桌子都没有、连那个拍子都没有、连那个乒乓球都没有,因为他没有定位,一定位,比赛
7、就要残酷了!意识心就是定位,意识心就是把自己定位,我,这个我,一定位起来,我就有我所拥有,你的就是你的,有我就开始自私自利,开始:我什么都对,你什么都不对!人我是非还是不断。所以说:世间人着于五欲六尘而有轮回;修行人着于知见而继续轮回。修行人最怕什么?最怕自己说自己很有修行,这个是很可怕的!为什么?这个也是落入知见,“我很有修!”那就表示你的修行停顿了!为什么?你满足现况啊、你贡高我慢啊、你自以为是啊!所以,为什么禅宗讲:二六时中,不倚一物?这是什么道理?就是二六时中,心性都是独立存在的,不可以靠任何东西;靠任何东西就是能所不断、烦恼不断,我相、人相、众生相,一切相破不了的!所以,佛法它要直接
8、受益,也就是不能有敌对。为什么六祖讲: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参参看!意思就是:不能落入意识型态的对立。 有一次我去文化大学上课,找到哲学系很高超的、很有名望的学者,我们就在阳明山草皮上坐下来,跟这些所谓的哲学的权威谈一谈,发现他们就是这样辩论。我说:那你们学哲学是什么?学哲学就是用逻辑的观念啊!我说:那你们逻辑观念是什么?就是各个角度,就是很会讲话,思惟、逻辑理念很强,逻辑,它就是要定位啊!由A这个点推测到B;由B这个点推测到C。你定位这个A,A 就是不对,A不存在嘛!是不是?那时候已经出家了,我就跟他讲说:系主任!你们学这个哲学,还是不是很究竟的,还是没有办法解脱生死
9、、解脱烦恼的,没有办法的!所以,一切的众生都是这样子。 底下说:认识有体,【但自恨未知其处,故自责而请益耳。】 【即从座起:以听法在座,请益故起;偏袒右肩:袒露肉也,我国以袒肉为慢,印度以袒肉为敬,】所以,两边的礼节、风俗、文化不怎么相同。【故偏袒,但袒露右肩;右膝着地者:以右膝有力,跪能久安,又复易起;】易起就是起来的时候容易。因此,我们在这个地方,可以看得很清楚,在印度当时只有跪一脚的,佛在世的时候,只有跪一脚的。而来到中国,是为了对法上的恭敬,就像对皇帝的恭敬,变成要五体投地了。你看电视的古装剧就知道,要是老佛爷:小李子!喳!他马上就伏下来。我以前都看不懂清朝,(师拟清朝官员向皇帝下跪前
10、两手的动作),就不知道他这个到底是什么,后来知道了,原来是看了很烦,就甩两下袖子,喔!知道了,就是:你皇帝当了那么大,我当这个小李子!是不是?这个李莲英,电视剧不是很出名吗?所以,中国后来就演变成现在的五体投地礼,见佛、见法、见僧,都行五体投地的顶礼,这跟咱们的中国习俗是有关系的。 又复易起;【合掌:乃合十指爪,上属身业虔诚;恭敬者:严肃曰恭,尊重曰敬,属意业虔诚;而白佛言,是仰白于佛,属口业虔诚。此文是结集家,叙仪而置。】就是叙述这个礼仪,而置就是特别,连这些动作都要描述出来,表示对法上的恭敬。 因此,由这个我们更可以了解说:理虽是无生,事相不可避免。所以,一切五伦纲常,都必需如法、如律、如
11、佛所说,恭敬的礼节仍然不可避免。因此我们不要说,我们很有修行,就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可以这样子。我们受戒完,或者在家居士,我们本来就应该对长老、或者对三宝佛、法、僧,行五体投地礼,这是咱们佛弟子最基本的礼数。 底下说:【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憍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不能折伏,娑毘罗咒,为彼所转,溺于淫舍。】 这个文字都很简单。讲义原文: 【阿难是四王八子中,年龄最小,故曰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悲爱念,虽然今已出家,犹恃憍怜,心中恃佛憍爱怜惜,所以徒事多闻,不勤定力,故未得无漏。须证四果罗汉,无欲漏、有漏、无明漏,方称无漏。阿难初果,未得无漏,定力不足,故不能拆伏娑
12、毗罗咒,被邪咒所转,溺于淫舍。】 法师讲解: 【阿难是四王八子中,年龄最小,故曰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悲爱念,虽然今已出家,犹恃憍怜,心中恃佛憍爱怜惜,所以徒事多闻,】多闻,意思就是说:只有听经闻法,而【不勤定力,】这个定力怎么下手呢?观一切法空,心如如不动,定力就出现。我们之所以没有定力,就是观不空,碰到人家讲一句好话,我们会很欢喜;碰到人家讲一句逆耳的,我们会很烦恼,正因为我们不了解顺境、逆境都是空。 所以,古来高僧大德给我们一句很大的勉励的话,也就是说:能经过暴风雨摧残,而能屹立不摇的,才是一棵真正的树!意思就是说:一棵大树要经过风吹雨打,而仍然屹立不摇,这才能称为一棵树。 我们今天修
13、行也是这样子的,亲近了善知识,学佛以后,我们在生活当中,一定会碰到很多的逆境;一定会碰到很多的苦恼,不管是金钱、儿女,或者是感情,我们一定会碰到,这是生命必修的课题。当我们碰到的时候,我们对三宝的坚固信心,仍然屹立不摇;对我们的般若智慧,深信我们将来可以成佛,也是屹立不摇;对求法坚固的道心,仍然屹立不摇,这个人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成就是易如反掌,因为你有坚固的道心。 但是,从佛经里面说:开花的多,结果的少。也就是:学佛的人很多,真正能证果的、了生死的人很少。所以叫你走捷径,就是念佛;要断一切的无明烦恼,很困难,所以,我们求阿弥陀佛加被,我们自己有这样往生极乐世界坚定的信心,对阿弥陀佛有信心,所以
14、,自力、他力。因此,念这一句佛号,是方便,也是究竟。所以,自古以来,都劝大家要念佛,师父也不例外。 底下,不勤定力,【故未得无漏。需证四果罗汉,无欲漏、有漏、无明漏,】这个“漏”就是烦恼的别名,没有欲界;有漏就是色界;无明漏就是三界的法执。【方称无漏。阿难初果,未得无漏,定力不足,故不能折伏娑毘罗咒,被邪咒所转,溺于淫舍。】 【当由不知,真际所诣!】为什么讲真际呢?因为在这个时候,阿难对真心不了解,不晓得那叫做首楞严大定,对这个名相不懂,所以,只好讲真际所诣,“诣”,就是在。讲义原文:【真际者,真如实际之理地,即真心之异名。亦即本经之如来藏,为首楞严之定体。诣即在也。阿难所举真际之名似同,未悟
15、所执之心非是,故仍呼为真际。虽前七处被破,此时尚欲求处,所诣,即所在之处,但以己不知,求佛示其处耳。意以不能降伏邪咒者,当由不知此心所在也。阿难还是认识为心,错误非小,故佛下文,斥其非心,推其无体,令得舍妄求真也。】 法师讲解: 【真际者,真如实际之理地,即真心之异名。亦即本经之如来藏,为首楞严之定体。】所以,如来藏也可以称为是真如;有的称为佛性。如果一谈到第八识的阿赖耶,也就是如来藏一念不觉,真如一念不觉,转成阿赖耶识。所以,没有世俗谛则没有胜义谛,因此,就必需在第八意识、阿赖耶识,慢慢慢慢地去剖析,何者是妄?何者是真?最高的如来藏性是不可言说,叫做无垢清净识。所以,我们有所说,都是被染污了
16、阿赖耶识、第八意识在讨论的。 【诣即在也。阿难所举真际之名似同,】看起来像相同,【未悟所执之心非是,】没有悟到所执着的心不是。【故仍呼为真际。虽前七处被破,此时尚欲求处,所诣,即所在之处,但以己不知,求佛示其处耳。意以不能降伏邪咒者,当由不知此心所在也。阿难还是认识为心,错误非小,故佛下文,斥其非心,推其无体,令得舍妄求真也。】 所以,舍妄就是放下意识心,当处以无所住心,悟得绝对的本体的空性,就是真心的显现。所以,缘生就是无生,于无生处,即得体用一如,于见闻觉知,妙用现前。 所以,舍妄求真,为什么修行常常说:放下,再放下,彻底地放下?为什么修行要重复这样讲?因为众生的意识心、执着心太严重,看什
17、么着什么修学佛道也是,像无头苍蝇,今天在这里好好的,上课,突然有一个人跟他讲:某某人有大神通,他可以了解你过去、现在、未来,你几世、你前世是什么!哎呀!在这里听经闻法,都没办法了解我前世是什么!听到这个有神通的,很快就被吸引了!刚好碰到没有钱,说:某某上师来,这个咒一念,做生意很赚钱!在这里十几年了,赶快,又去了!他就这样,跑来跑去后来才发现,这个都是生灭法的,搞神通不能了生死的、有钱不能了生死的,到最后,他就会乖乖地坐在这个地方:喔!原来我师父讲的这里才叫做究竟。平常心是道,师父也从来不搞神通、也没有教你稀奇古怪的东西,原来这个就是道;平常心就是道;开智慧就是道。他才慢慢慢慢的体会。所以,修
18、学佛道的人,一定要走一段很长的冤枉路,一定要像陀螺一样转转了以后,到最后累了,歇即是菩提:好了!我就来讲堂好好的听经闻法了!为什么?很累了,很累了! 有一个居士来到这个地方,我说:你为什么不来拜佛呢?他说:我儿子生病啊!你们这个佛祖也不会讲话啊!(师笑)他说我们这个佛陀不会讲话,我当然就去问那个十八王公啊!问那个会讲话的,因为佛坐在那个地方,是不是?不会讲话,所以,他要找那些会讲话的乩童比较快!我们不能讥笑他,说这个是迷信的,为什么?在一个人碰到困境、碰到逆境的时候,在很无奈的时候,那一些鬼神附身的,反而比较有力量,这些真理反而用不着,因为他要解决现在这个问题啊!解决现在的问题就是什么?就等于
19、一个人生病的时候、病痛的时候,他不依正规的法则来医病,他不好好的吃中药改变体质,他去干什么?他去打吗啡,暂时止痛一下。你暂时止痛一下,对一个现在正需要神来指示的时候,他已经很满意了,病苦的时候得到一点安慰,是不是?联考的时候得到一点安慰,就是这样子啊!还有迷信到什么?迷信到王建民明天要比赛,先去问妈祖娘娘,在那边(师合掌念):明天王建民会不会二十胜?掷杯筊问看看,喔!是允杯!严不严重?这样严重吧!为什么?我们这个佛祖不会讲话啊;人家那个马上问,马上会反应的!很迷人的!这个佛法又这么深,这要从头这样跟到尾的,很难的!所以,佛法讲的:他需要时间,快没有办法,他需要慢慢的建立正知正见、正观,慢慢的解
20、脱;而这一解脱,就究竟的解脱!不是你去问神,暂时解决一下病苦,没有办法解决法身慧命的,没有办法的。所以,令得舍妄求真。 底下说: 【惟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ju。】 我解释一下,说:希望世尊,大慈悲哀愍,开示我等,就是我辈没有证果的、证四果阿罗汉的众生。奢摩他路,奢摩他翻译成中文叫做止,就是止息妄念,也就是定的意思,如何来修止观的意思,让妄念减少、烦恼减少。 令诸阐提,就是让那一些断善根的众生,怎么样?隳弥戾车,“隳”,就是破坏;“弥戾车”就是恶知见,彻底的摧毁那些恶知见,让一阐提断善根的,令他们得到正知正见。希望世尊开示奢摩他路,也就是让众生有正知正见,而能
21、够摧毁一切的恶知见。恶知见就是毒,思想是很可怕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佛法本身义理很深,在初学佛法或者是没有修到深入究竟的,他根本就摸不着门,也不晓得什么叫做善知识,现在能满足他的需求的,他叫做善知识;走到一阵子的时候,他开始怀疑了,为什么?因为他上人悟得不究竟啰!所以,一开始走错路,思想是很可怕的,他又没有能力分辨什么叫做善知识、什么叫做正确的大善知识,他没有能力分别的时候,他很辛苦了!所以,答案还是一句话: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进入佛门、碰到大善知识、碰到正知正见、正法,不可能!你必需多福德、多善根、多因缘,才有办法碰到大善知识。讲义原文: 【此求佛别说真处。以不知心处,大定无路可修,故愿佛
22、发大慈心,哀怜愍念我等,久处迷途,开示我等,奢摩他路。奢摩他即所请三名中之第一名,为首楞严定,所依之体,即是本觉理体,天然本定,不生灭、不动摇,而能开解照了此体,是为奢摩他,微密观照。观照即是始觉智用,依正因佛性,而起了因佛性,乃即定之慧也。路、即修证之道路,未悟真如实际,则此路不通。阿难欲知心处,正拟进修佛定,故急急求开奢摩他路,而不知前之征心破处,已是开奢摩他路,以所执之心非真,奢摩他路,竟被此心壅塞矣。佛下破妄识非心,破妄识无体,即撤去奢摩他路之障碍;而指见显心,会事归理,会相归性,皆开奢摩他路也。令诸阐提,隳弥戾车:涅槃经云:一阐提,云信不具,或云焚烧善根,即断善根众生。隳者毁也,坏也
23、;弥戾车,此云乐垢秽,亦云恶知见。此等全不信佛法,即边邪不正知见也。阿难求示真际,求开奢摩他路,其意中,以从前不知此路,未成定力,故被邪咒所摄,溺于淫舍;若如来即为我等,开示奢摩他路,不仅可令我等,得成定力,而能降魔制外,即彼魔外阐提闻之,亦将破恶生善,故曰令诸信不具之众生,亦得毁灭恶知见,而得正知正见也。】 法师讲解: 【此求佛别说真处。以不知心处,大定无路可修,故愿佛发大慈心,哀怜愍念我等,久处迷途,开示我等,奢摩他路。奢摩他即所请三名中之第一名。】我们说:奢摩他、三摩、禅那,这个是第一个。【为首楞严定,所依之体,即是本觉理体,天然本定,不生灭、不动摇,而能开解照了此体,是为奢摩他,微密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师 楞严经 讲座 五十 显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