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固氮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2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固氮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固氮教案.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固氮 一.教学内容:生物固氮 二.学习内容:本周复习生物固氮,本周内容在高考有涉及,新课程中将固氮的基本原理降低层次,内容不多,但作为高考全面备考思想,还是希望能对此内容能加深理解,同时本周再次将重点内容光合作用做次复习,巩固知识。三.学习重点:1.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过程,有机物的生成,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2.生物固氮,固氮微生物,氮循环 四.学习难点:1.生物固氮 五.五.复习过程:(一)固氮类型 固氮:将空气中的氮分子转化成氮化合物的过程 生物固氮:固氮微生物将空气中的还原成氨的过程 每年生物固氮的总量占地球上固氮总量的 90%左右,生物固氮在氮循环中起重要作用。(二)固氮微生物的种类
2、 1.固氮微生物都是原核微生物,目前共发现 100 多种。主要有:根瘤菌、蓝藻、放线菌 2.类型:(1)共生固氮微生物 指与绿色植物互利共生时才能固氮的微生物 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 弗兰克氏放线菌与桤木属、杨梅属、沙棘属等植物共生 蓝藻与红萍等水生蕨类或罗汉松等裸子植物共生,地衣即是。根瘤菌:在土壤中分布广泛,其固定的氮素占自然界生物固氮的绝大部分 形状:棒槌型、T 型、Y 型 代谢类型:需氧异养细菌,原核生物 特点:只有在侵入到豆科植物的根内才能固氮 不同的根瘤菌各自只能侵入特定种类的豆科植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 根瘤形成:豆科植物幼苗长出后,相应的根瘤菌就侵入到根内 根瘤菌在
3、根内不断繁殖 刺激根内薄壁细胞分裂,该处组织膨大形成根瘤 重要意义:豆科植物从根瘤中获得的氮素占所需氮素的 30%到 80%(2)自生固氮微生物 指在土壤中能够独立进行固氮的微生物,如:圆褐固氮菌 圆褐固氮菌:异养需氧原核生物(细菌)结构特点:大多是杆菌或短杆菌 通常是单生或对生生活(显微镜下观察呈 8 字型)细菌外层有一层荚膜 功能特点:异养需氧生活 能独立固氮,固氮能力较强(能在无氮培养基中生长)能分泌生长素(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三)生物固氮的意义:1.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氨盐和硝酸盐,在体内将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 2.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同化形成动物有机氮 3.动植物有机氮被微生物
4、分解成氨氨化作用 4.氨或氨盐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最终氧化成硝酸盐-硝化作用 5.硝酸盐被反硝化细菌等还原成亚硝酸盐,进一步形成分子态氮返回大气反硝化作用 意义:没有以生物固氮为主的固氮作用,大气中的分子态氮就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生物固氮在氮循环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学习指导:1.通过比较,了解共生固氮微生物和自生固氮微生物的差别 2.生物固氮 氮素在自然界中有多种存在形式。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大气中的氮气,总量约 3.91015t。除了少数原核生物以外,其他所有的生物都不能直接利用氮气,必须通过以生物固氮为主的固氮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获取氮。构成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是:生
5、物体内有机氨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铵盐和硝酸盐,进而将这些无机氮同化成植物体内的蛋白质等有机氮。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将植物体内的有机氮同化成动物体内的有机氮。这一过程叫做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的残落物中的有机氮被微生物分解后形成氨,这一过程叫做氨化作用。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产生的无机盐,都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土壤中的硝酸盐被反硝化细菌等多种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并且进一步还原成分子态氮,分子态氮则返回到大气中,这一过程叫做反硝化作用。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被还原成氨,这一过程叫做固氮作用。没有固氮作用,大气中的分
6、子态氮就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地球上固氮作用的途径有三种:生物固氮、工业固氮和大气固氮。据科学家估算,每年生物固氮的总量占地球上固氮总量的90%左右,可见,生物固氮在地球的氮循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氮素是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一种大量元素,土壤每年因此要失去大量的氮素。大量施用氮素化肥能保证植物的生长需要,使粮食增产,但同时又造成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所以人们研究生物固氮,通过生物固氮这条途径使土壤中的氮素得到补充,有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3.固氮原理 生物固氮是在固氮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固氮酶是由两种蛋白质组成的:一种含有铁,叫做铁蛋白质,另一种含有铁和钼,叫做钼铁蛋白。只有铁蛋白和钼铁蛋白的同
7、时存在,固氮酶才具有固氮的作用。生物固氮过程可以用下面的反应式概括表示:N26HnMgATP6e2NH3nMgADPnPi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ATP 一定要与 Mg 结合,形成 MgATP 复合物后才能起作用;第二,固氮酶具有底物多样性的特点,除能够催化 N2还原成NH3以外,还能催化乙炔还原成乙烯等;第三,生物固氮过程中实际上还需要黄素氧还蛋白或铁氧还蛋白的参与,这两种物质作为电子载体能够起到传递电子的作用。铁蛋白与 MgATP 结合以后,被黄素氧还蛋白或铁氧还蛋白还原,并与钼铁蛋白暂时结合以传递电子。铁蛋白每传递一个 e给钼铁蛋白,同时伴随有两个 MgATP 的水解,在这一催化反应中,铁
8、蛋白反复氧化和还原,只有这样,e和 H才能依次通过铁蛋白和钼铁蛋白,最终传递给 N2和乙炔,使它们分别还原成NH3和乙烯。根据生物固氮原理,以下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氮量:(1)将圆褐固氮菌制成菌剂,施到土壤,可提高农作物产量。(2)对豆科植物进行根瘤菌拌种,也能提高豆科植物产量。(3)用豆科植物做绿肥可以增加土壤含氮量,有利于农作物的增产。(4)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将固氮基因转到非豆科植物中。【模拟试题】1.下列关于叶绿素合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 B.低温抑制叶绿素的合成 C.矿质元素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D.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CO2可进行光合
9、作用 2.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片层结构的膜上 B.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 C.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D.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 3.处于激发态的叶绿素 a 所具有的特点是()A.具有很高的能量,易失去电子 B.具有很低的能量,易得到电子 C.具有很高的能量,是强氧化剂 D.具有很低的能量,是强还原剂 4.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中完成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能的结构是()A.基质 B.内膜 C.外膜 D.类囊体薄膜 5.光合作用过程中,电能转换成活跃化学能的反应式之一为:HeNADP2 酶NADPH该反应式电子的根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生物 专题 复习 生物固氮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