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解析版).pdf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解析版).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 1 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本单元课标 15.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要点 学纲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一)前提:采集、狩猎农耕、畜牧 1.农耕、畜牧业发展成就;2.农耕、畜牧业发展的影响:社会分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早期城市的出现。(二)基本标志 1.私有制和阶级逐渐产生;2.国家开始形成;3.文字产生 二、古代文明 的 多元 特点(参见表 1)(一)两河文明(以古巴比伦文明为典型):中心地域、主要时段、政治和文化
2、成就。(二)古埃及文明:中心地域、主要时段、政治和文化成就。(三)古印度文明:中心地域、主要时段、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四)华夏早期文明(五)古希腊文明:中心地域、主要时段、政治文明成就与城邦民主政治的实质(局限),文化成就 注:“”为教材主干或重点知识,是涵育学科核心素养和培养学科核心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各种命题(尤其是高考选拔性考试)中的常考点;“”为较重点知识,其知识地位和考试地位仅次于“”。学习要求:请同学们结合学纲提要,认真阅读课文并在课本上整理读书笔记。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育出 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培育出芋头,中国培育出 水稻 和 粟,
3、中南美洲培育出玉米和南瓜 等农作物。2.在 阶级矛盾 和 部落战争 的双重作用下,人类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 统治者。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表 1)古代文明 中心地域 主要时段 文明的早期发展(主要成就)政治 文化 两河文明(典型:古巴比伦文明)西 亚 两河流域 前 3500 年至前 18 世纪 1.约公元前 2900 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2.约公元前18 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建立 君主专制 制度,颁布 汉谟拉比法典 1.创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2.创作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4、 ,诞生了著名的洪水与 方舟 传说;3.发明 60 进位 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古埃及 文 明 东 北 非尼 罗 河流域 前 35003100 年左右 公元前 3100 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1.创立 象形 文字,生产主要书写材料 莎草纸;2.制定世界上第一部 太阳 历 建造金字塔(体现法老 至上权威,包含数学方面的知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印度 文 明 南 亚 印度 河 和恒 河 流域 前 6 世纪至前 4 世纪 公元前6 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种姓制度 1.释迦牟尼创立佛教;2.创作世界上著名的史诗摩诃婆罗
5、多和罗摩衍那;3.创造了从 1 到 9 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希腊文明 东 南 欧巴 尔 干半 岛 南部 和 爱琴 中 部分海岛 前 8 世纪至前 5 世纪 1.公元前 86 世纪,发展起数量众多、具有 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特征的城邦,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为著名的城邦;2.斯巴达 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 的典型 1.文学:创作出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2.历史: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3.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一、自然地理环
6、境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影响 人类文明的早期发展(图 1)1.古代埃及和西亚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8 分)允许和鼓励学生开放性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比如:古代西亚人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古代埃及人根据尼罗河的涨落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
7、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黑格尔历史哲学 材料二: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陆居者以怀土之故,而种种之系累生焉。试一观海,忽觉超然万累之表,而行为思想,皆得无限自由。彼航海者,其所求固在利也。然求之之始,却不可不先置利害于度外,以性命财产为孤注,冒万险而一掷之。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2 分)示例:论题: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明的类型。(4 分)论述:濒海居民(
8、海洋民族)面向大海,形成开拓、自由、冒险的民族性格,他们从事掠夺、追求利润,以发展工商业和海外贸易(或殖民)为主,如古代希腊人;(4 分)而大陆居民(或民族)被束缚在土地上,形成封闭、依赖和安土重迁(怀土)的民族性格,他们以发展农耕经济为主,如四大农耕文明古国。(4 分)二、“轴心时代”的古代文明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文 产生 早期 发展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