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习效果调查报告.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习效果调查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习效果调查报告.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习效果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2004 年 12 月 15 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目前,我国在师生的培养中,“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必不可少的容。然而,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开设与实施存在很大的问题。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现在开设的教学的效果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北师大学于 2008 年 9 月在全校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他们是否到达了学期开学以来教师对此门课程预期的目标呢?为此,我们课题小组在 2008 年下半期对开设公共课的学生进展了为期一学期的跟踪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此次调查按照学生上课的学习容,
2、设计了相应的问题,分五次发放调查问卷。本问卷发放到三个不同的专业班级,分别是数学专业,英语专业,历史专业班级。每次向三个班级发放共 90 份问卷,每班 30 份问卷。问卷回收后采用 E*cel 和 Spss 软件处理,对处理后的数据进展分析。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绝大局部学生初步掌握了教育技术学的根本知识要点,提高了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总体上还是到达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所开设的七个模块为主线,分别从学生的信息技术根底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情境教学、概念图教学、探究型教学等五个方面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标所包
3、含的容,是否使学生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过程中培养了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使学生在走出大学校门时就能全面到达了国家规定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从而为我校以后开设这门课程提供一点建议和启示。三、研究方法和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座谈法。研究工具采用 E*cel 2003 和 Spss13.0统计软件。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访谈法是以口头形式,通过访问者与被访问者间的交流和互动,搜集有关态度、情感和事实性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主要了解以下几方面问题:(1)了解学生目前信息技术水平的能力(2)了解学生对“现代教
4、育技术“课程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的程度(3)了解每一模块在教师讲授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 四、研究过程 一确定研究对象 我们任意选取三位任课教师及所在班级作为研究对象。由于 16 个公共教学班均来自历史、数学、英语等非教学技术学专业,并且都为全日制本科三年级,所以我们默认为三个研究班级的教育技术水平是一样的。二制定研究思路 1、选取三个不同学院的班级,分别设计为 1 班、2 班、3 班,分别设计问卷调查对各班学生进展“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根本情况的调查。2、分阶段听 89 次课,在听课的过程中观测学生上课各方面的行为包括学生在听课时做的小动作、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情况、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情况等,了解学生对教
5、师上课时的反映听课的注意力、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否完成等,如有必要,再另做 34 次访谈。3、选定模块的容讲完后,发放设计好的问卷到 1、2、3 班,此问卷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此模块学习效果的检测,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分四个纬度进展调查,包括学生学习的态.度、对教师教学策略的认同程度、学习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程度。4、分析收集的数据。对每次调查问卷的数据,有针对性的问题进展取值分析。如设定问卷一中的第三题,对第三题的容取其均值和标准差,画出相应的百分比图,分析三个不同班级的学习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总结归纳,提出下次有利于教学效果更好的建议。5、对能明显影响学生学习效
6、果良好的因素分析原因,对影响学习效果不良因素的原因改良,以利教学效果的提高。三收集研究数据 我们对 A、B、C 三位教师的授课过程进展了近十周的课堂观察,分别以模块为单位共五个模块,分别为“信息技术根底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感受“、“信息化教学设计“、“情境教学法“、“概念图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分析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五、调查结果 本研究分五次共发放了 450 份问卷,每次分三个班共发放 90 份。下面按照五次问卷调查的顺序对调查结果予以阐述。一、信息技术根本情况和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感受分析 从数据来看,测试对该专业的态度、课程的教材体系、课程与计算机根底知识的关系、开设“现代教育
7、技术“课程的必要性等问题。学生的答复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的调查分析 关于 Moodle 平台方面的容。17.6%的学生表示 Moodle 平台页面设计的很美观,56.5%的学生觉得页面设计一般美观,18.0%的学生觉得设计不好,另外,有 25.3%的学生表示很适应在Moodle平台上学习,62.7%的学生一般适应,只有1.2%的学生表示根本就不适应,M=3.12也说明大局部学生还是可以适应在 Moodle 平台上学习,比例显示如图 6 所示。当然我们仍要加强 Moodle 平台的建立,使其成为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工具。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的容。22.4%的学生表示能准确地说
8、出教学设计的概念及组成要素,他们对教学设计的概念应该说理解的很到位,62.4%学生可以说出,但不一定很准确,只有 12.9%的学生不能说出教学设计的相关概念。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26.5%的学生认为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相对重要,50.6%的学生也表示评价重要,但不是特别重要,只有 2.4%的学生表示根本就不重要。他们认为评价可有可无。相应的比例如图 7 所示:图 7 在问到“通过学习此章,是否提高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能力?的问题时,学生的答复如图 8 所示。这说明大局部学生还是觉得通过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与教的能力,虽然现在他们还没真正地走向讲台,但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还是有了提高
9、。图 8 此外,有 84.7%的学生表示可以独立的完成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案例,数据的统计结果如表 3 所示:表 3独立完成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问题的百分比分布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Valid 不清楚 2 2.4 2.4 2.4 不能 9 10.6 10.8 13.3 可以 68 80.0 81.9 95.2 完全可以 4 4.7 4.8 100.0 Total 83 97.6 100.0 .Missing System 2 2.4 Total 85 100.0 三、情境教学法学习效果评价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
10、问卷 90 份,收回问卷 85 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 82 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 91.1%。本次问卷调查的容涉及三个层面,分别为情境教学法的学习影响、情境教学单元的资源、情境教学单元的学习目标等问题。本次调查的数据通过分析后,每道问题所得到的样本的均值与标准差 通过分析,可以得到11.0%的学生表示通过学习本章容,可以完全理解情境设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8.0%的学生表示根本就不能理解,M=2.10也标明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这可能与这一章容较抽象有关。相关比例如图9所示。图 9 总之,这一单元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有待加强,很多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良教学方法,适当引导学生对知
11、识的深化和理解。四、概念图教学的效果评价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90 份,收回问卷 86 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 84 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 93.3%。本次共包括 30 道题目,问卷调查的容涉及四个层面,分别为:概念图对学生元认知学习技能的影响、概念图对教学的影响、学生使用概念图的情况、学生使用概念图工具的感想。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概念图对学生的元认知学习技能的影响不是很大,比方很多学生不用概念图做笔记、做方案等。在对教学的影响层面上,大局部学生表示会对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使用概念图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学生使用的频率不是很高,这些方面都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进一步提高。下面分别表
12、达如下:1、关于概念图对元认知学习技能的影响 6.0%的学生表示课堂上、听讲座及报告时,经常会使用概念图工具作笔记,29.8%有时会用,59.5%的学生表示不会使用概念图工具,M=2.37也说明学生使用此工具辅助学习的频率不大。至于理解课文容,情况如图11所示。图11 经常使用概念图理解课文容的占 37.9%,大局部学生都不会使用概念图组织课文容,更有16.7%的学生完全不使用。28.6%的学生考试前经常使用概念图工具,58.3的学生使用,只用 6.0%的学生完全不使用概念图工具。各比例显示如图 12 所示,至于做学习方案,大局部学生也不是经常使用,很多学生还是习惯于用文字表达意思,还没有认识
13、到图表的强大表意功能。图 12 2、使用概念图对教学的影响 这一层面上包括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在教学时使用概念图工具时,学生更能直观的理解(2)概念图有利于扩大教师的教学空间(3)概念图能快速而高效地开发课件(4)概念图能有效的评价学生的学习(5)概念图可以检测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 在概念图对教学影响的层面上设计了 10 个小问题,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上思考这些可能以后要遇到的问题,由于抽查的都是师类的学生,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这些问题也不是陌生的。在对“教师使用概念图教学讲解*些根本概念和原理时,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此知.识点这个问题上,95.4%的学生还是认同这个观点,M=3.33,S=0.
14、608说明学生之间对此问题答复的差异也不是很大,这跟概念图工具更适用于理解概念性的知识的优势是一致的。因为概念图工具本身就能把知识及其知识体系构造一目了然地表现出来,突出表示了知识体系的层次构造。如 13 图所示:图 13 在概念图教学能扩大教师的教学空间方面,86.9%的学生也表示出趋同此观点,因为概念图有利于教师思维的发散,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能从一个知识点通过概念图的引导调到另一个相联系的知识点上,从而也扩散了教师的教学思维空间。相应的图示如下:图 14 在概念图支持课件的开发和有效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时(8=2.87)和(10=2.77)这两个问题上,学生表现出不是很认同,这可能跟他们现在还
15、没接触到多少教学上课件开发和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上有关。概念图确实可以作为教师的评价工具,用以决定学习者在*一特定领域对知识理解的水平、深度和知识的相互联系程度。在“在课堂上使用概念图有利于教师检查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些问题时(9=3.07),“在讲授新课程前,从概念图的节点中,可以发现学习者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容(12=3.10)时,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的答复大局部是认同的,这说明他们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特别是讲解概念和层次感很强的知识点可以尝试用概念图来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来使用。3、学生总体使用概念图的情况分析 为了测试学生使用概念图的情况,本问卷涉及到了 7 小题,分别从在协作学习和小组学习的使用情况、
16、使用的频率、使用的软件等方面测试,在“是否经常使用概念图进展学习时(M16=2.74),说明学生概念图使用的不是很频繁,这说明他们对概念图用于学习的优势认识上还有差距外,也与对 a1 问题答复的结果是一致的。“协作学习中,使用概念图工具和“小组学习中,更喜欢使用概念图工具发散思维这两个题目,(M17=3.20)和(M22=3.04),反映出学生对在协作学习和小组讨论学习时,概念图确实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小组人员一起解决问题,共享个人的智慧,这与小组学习和协作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行为是一致的。在概念图的软件使用方面,“除了使用 MindManager 外,我还经常使用 Inspiration、Br
17、ain等软件,(M18=2.39)说明大学生很少使用其他的软件,这可能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就只是使用了 MindManager 软件,而没有介绍其他的软件有关,当然也说明大学生需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交流复杂的观点时,我更喜欢使用概念图表达我的思想问题时,(M19=3.26,S19=0.442)说明学生更喜欢利用图形、图表等创立一种形象化的表现形式,用以交流概念和观点。、学生使用概念图工具的看法 本层面题目设计是为了测试学生使用概念图工具用于教学和学习的一些根本看法,共 7道题,在“我会将概念图工具应用到我以后的教学中假设你以后的职业是教师这个问题,(M23=3
18、.35,S23=0.478)的答复时,大局部学生表示很认同,这与“概念图本身就是教学技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这个观点是完全吻合的,且不同学生对这个观点的分歧也很少。也说明学生认同概念图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不同学科的应用可能会产生良好效果。在“我对概念图教学有很好的评价,因为它能解决一些知识点间互相联系和知识重构的问题的测试上,(M24=3.01),说明学生对概念图在理解知识的联系时所发挥的作用还是赞同的,“概念图能经常反思我在学习上的优点和缺乏,从而提高我的学习绩效时,(M27=3.02),说明学生认识到概念图可以检测到学生学习活动,在填充空白点时可以检测学生学习知识点,不断反思自己学习上
19、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不断调整学习策略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绩效。在“对我来说,使用概念图解决问题是一种令人愉快的体验这个层面上,(M28=2.73),说明学生对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很多的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可能是因为.学生使用概念图不是很频繁,固缺少对概念图的体会结果。在“概念图能使我更快地掌握新知识并支持有意义的学习这个层面上,(M29=3.32,S29=0.47),学生对此问题的答复根本趋同,根本持赞同的态度,且不同学生之间对此问题也没有很明显的差距(S0.50)。总之,从本单元的测试效果来看,学生虽然使用概念图的场合有限,但还是很认同概念图在教学中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极影响教学的效果,当
20、然很多学生表示在使用概念图工具时主要的困难还是软件不是很熟悉,进而制约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五、探究教学法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90 份,收回问卷 88 份,剔除无效问卷 4 份,有效问卷 84 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 93.3%。本次问卷调查的容涉及四个层面的问题,分别为探究型教学的涵包括特点、目标和过程、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根本方法、WebQuest 和 MiniQuest 的区别、探究教学设计的组成局部等问题。一共涉及 22 道题。通过调查得知,大局部学生对探究型学习的涵掌握的较好,至于探究型学习设计的方法,学生也普遍掌握的较好。此外,88.1%的学生认为探究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21、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M=4.38也说明学生对此问题的认同度较高。下面分别予以阐述。、关于探究型学习涵和教学设计容方面的问题(1)学生是否根本掌握了探究型学习的涵(2)是否掌握了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根本方法 通过调查,可以得到,80.7%的学生根本掌握了探究型学习的涵,只有 1%的学生完全没掌握,(3.86)说明学生对探究型学习的涵义还是掌握的比拟好。具体比例显示如图 15所示:图15 61%的学生表示已经掌握了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根本方法,只有 4%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有掌握。6%的学生几乎没有掌握。对于探究型教学的特点、目标和过程的问题,大局部学生表示根本掌握。具体比例如图 16 所示:图16、关于 W
22、ebQuest 和 MiniQuest 的容(1)是否认同 WebQuest 是一种面向探究的学习活动(2)是否了解了一个标准的 WebQuest 教学设计包括哪些要素(3)是否可以根据 WebQuest 模板设计一个探究型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4)WebQuest 与 MiniQuest 的区别(5)根据 MiniQuest 模板设计一份探究型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 对于学生是否认同WebQuest是一种面向探究的学习活动,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89.3%的学生表示认同WebQuest是一种面向探究的活动,这说明学生对WebQuest模式活动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学生是否了解了一个标准
23、的WebQuest教学设计包括哪些要素。63.1%的学生了解WebQuest的教学设计的要素,通过访谈知道,很多学生也知道这些根本要素包括介绍、任务、资源、过程描述、学习建议、评价和总结七大局部。这说明学生对一模块的容掌握的比拟好。在对学生调查是否可以根据 WebQuest 模板设计一个探究型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的问题上,可以从如下的图 17 所示上分析相应的结果:图 17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8.4%的学生表示不可以单独完成一个教学化设计的案例。当然,这不局部比例不是很高。超过 60.1%的学生还是可以根据 WebQuest 模板设计一个探究型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成的。、关于学生对探究型学习的教
24、学效果和何时使用探究教学法.(1)教师在本单元中的教学效果方面 在问到教师在本单元的教学效果时,从图 18 可以看到:图18 从以上的图表可以看到,64%的学生表示教师的教学效果比拟好,23.8%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只有 3.6%的学生认为完全不好,这说明大局部学生还是认同教师目前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对于不同的教学目的,什么时候用探究式教学法最适合 对于这个问题,50.0%的学生表示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探究式教学法,32.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可能跟这一局部学生还对探究式教学法的容、目的及使用的场合上还不是很清楚有关。分析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25、:1、学生对探究型学习这一单元普遍掌握地较好。这可能与本单元的知识构造有关,本单元提供了很多教学活动和案例的分析,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对探究型教学方法的运用场合上,由于被调查的都是大三学生,对真正的教学实践参与较少,所以有很大一局部学生对探究教学的具体的运用不是很有把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3、大局部学生对WebQuest和MiniQuest的教学设计的异同点可以区分,并且表示可以按照案例去设计,说明学生对这两种教学设计的方式掌握的较好,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多增加一些时间或课后留一些例子,让学生去揣摩、分析,以加深学生对这些教学方法的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教育技术 公共课 学习 效果 调查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